资源描述
XX城市公园”联邦庄园四、结构设计6
工程设计方案说明•电气工程篇7
一、电力工程规划7.
目录
• 规划篇
一、 概况
二、 设计依据
二、电信工程规划7.
•给排水篇8
2
一、规划设计设计依据8
2
2.
二、工程管线规划8.
三、建设目标和设计理念2.
四、规划布局和设计构思3.
五、建筑单体设计和立面造型设计3
六、道路系统规划3
七、绿地系统规划3
八、竖向规划3
九、消防规划3
十、日照分析3
十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
•建筑篇4
一、设计依据 4.
二、单体建筑设计说明4
三、节能设计5
四、建筑材料5
•结构篇6
一、设计依据6
二、场地条件6
三、主要设计荷载活荷载标准值如下(kN/ ) 6.
•规划篇
一、概况
本项目为XX “XX城市公园”总体开发的一部分。XX •城市公园是由XX县人民政府与XXXX 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建设的大型城市新农村生态社区及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是28年XX “沪洽会”招商引资重点项目、XX市重点工程项目,也是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XX行”招商签约的省重点调度项目。项目位于XX县XX镇柏树村、象石村,东接省道S211(枫溪大道),西面紧临湘江,北靠XX市区和董家高科园,南面为XX县城,距离芦淞区行政中心、城市南环线仅1公里左右,距XX城市中心不足八分钟车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生态自然环境极佳。
拟建XX城市公园联邦庄园位于“XX城市公园”中部,基地用地北临规划一路、西临规划四路、南边和西边临近高尔夫球场。拟建建筑为一期13栋低层高端住宅(地面层数均为三层)和二期6栋低层高端住宅(地面层数均为三层)。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为57488.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1258. 72平方米,其中计容面积21258. 72平方米,容积率0. 37,绿地率60% o这个庄园建成后,将成为泛“长一株一潭”区域的超级高档社区,“XX城市公园”的又一闪亮明珠。
二、设计依据
1. 国土规划部门及当地有关部门批准的用地红线图、建筑红线图、设计要点及审批意见。建设项目所在地的气象、地理、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概况。
2. 工程建设标准
(1)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20年版;(房屋建筑部分)29年版;(城市建设部分)20年版;(人防工程部分)20年版等有关部分。
(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 -25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16-26
(4)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1、J114-21
(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67 -91
(6) 住宅设计规范596-2011
(7)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范DBJ 15-19-26
其他相关法规与文件。
三、建设目标和设计理念
1、建设目标:
项目拟在“XX城市公园”中部,规划一路、四路之间建一个超级高档的居住小区,以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
2、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遵循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原则,创造人性化的舒适居住环境。注重住户感受,充分考虑居住的环境质量,“有氧居住”、“休闲居住”表达了对居住人群和居住环境的关注。
3、功能和实用首选原则
要体现中国传统的“家”的概念,注重公私分区、动静分区、干湿分区、起居分区的同时,注重营造家庭的公共活动氛围和室外的活动氛围,注重各种流线的清晰,不盲目刻意求大、求变、求异,造成使用的混乱和资源浪费。
4、绿色生态节能特色
设计思想是要达到“绿化生态居住空间”的效果,满足绿色设计标准。创造天然、无害的绿色环境和良好的室内外自然生态绿化。通过对自然资源条件的充分利用和在私家绿化庭院与公共绿化结合的手法,通过现代的建筑手法再现传统的文化精髓。设计中重视自然采光通风和天然环保建筑材料的利用,突出环境特色、创造与自然共生的绿色建筑。应用生态节能的现代技术和材料,同时也通过许多的环保为主题的小品向人们宣扬生态节能的理念。
4、地域与人文特色,
设计中着重体现建筑的地域特色,融入当地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力求把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得到更好的诠释和发扬光大。
5、管理信息化与高效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居住模式的更新。除了楼宇自动化控制外,计算机应用将深入到区内的各个部门。计算机管理的引进,电子巡更、电子管家的引入更有利于高效、私密的现代生活。
6、国际化的高端形象
庄园的欧式外观设计着重突出高端的品质,把握时代特征和环境协调两大主题,建材的选取凝炼、美观、实用、经久耐用。
7、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意建筑的生态化设计和节能设计,合理、高效的利用建设用地。
四、规划布局和设计构思
根据整体的规划要求,项目含一期13栋低层高端住宅和二期6栋低层高端住宅。结合“XX城市公园”项目的整体开发理念,以及“高尔夫休闲度假庄园”的定位,将主要面向泛长、株、潭区域的成功人士。
本方案的规划构架为:采取叶脉状的规划架构,利用原用地内的坡地形状,结合地势布置区内的主要道路,结合区内道路的走向合理的布置建筑,低密度、多绿化,结合建筑及道路周边布置私密与公共相结合的绿化体系。
住宅间大部分作为花园绿地,提供良好的休闲活动空间居民享用,这些绿地和小区中绿化面实现景观的延续性,营造出温馨、尊享的社区环境。小区的整体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现代建筑处理手法,打造新时代绿色环保的生活社区,诠释健康高尚的生活理念。
在地块西侧设置主入,结合沿规划四路的中心水景和绿化广场,凸显了绿色家园的理念。
五、建筑单体设计和立面造型设计
本庄园的目标客户为泛长、株、潭区域的成功人士、高端精英。各户型比例恰当,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客户的实际需要。
各种套型的住宅主要房间均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直接采光,辅助用房亦有直接自然通风和采光。室内空间布局合理,无视线干扰。
建筑造型采用欧式风格、暖色调,体现出建筑的精致与高贵,创造出和谐圆润温馨的庄园建筑环境,在风格上上追求高贵、大气,避免多余的装饰和细部雕琢,更多的表现材质的对比,适应一种高端简约的社会风尚。在建筑设计上运用温馨的色彩组合,展现一种休闲时尚的尊享风格。
本项目建筑造型空间层次丰富,各栋住宅间绿化与公共景观互不干扰,避免人流交通穿插逾越。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提高了小区环境的档次,提供了高质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理念,并且在适当的地方将建筑的底层架空,增加了空间的渗透感和建筑间的联系,实现了把绿化引入建筑内部。
结合用地界线的南北走向,所有的住宅楼朝向都为南向或东南向的布置,而且满足建筑退
缩要求,可使每栋住宅都能享受到充足的日照。
六、道路系统规划
区内结合地势设置车行主路,在西边规划四路设置结合景观的主要出入,有利于区内住户的私密性。在进入主入后便通过叶脉状的道路系统直通各户的私家前院或车库停车。
消防车道畅通,转弯半径满足消防车使用要求,尽端均设有不小于12*12米的消防回车场。
七、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设计追求住宅空间的私家大面积花园、沿道路的景观轴的中环境以及总体大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力求创造出和项目原有特定景观环境相协调的景观环境。
贯穿整个基地的叶脉状沿路的绿化景观带是小区生态系统的主体,充分利用基地的场地,将之加以改造整合,融合各个私家花园景观带,形成脉络清晰、横广纵深、高低错落、疏密起伏、四季有景的有机景观体系。
八、竖向规划
现状地形为东高西低,中间向南北两边低的坡地地形,结合地形合理的布置竖向标高,既避免了过多的填挖方量,又使整个小区更多的房间争取到更好的视野。
小区内部道路坡度设计基本平缓。局部不大于8%。各地块基本上以其中心为制高点,向四周排水,而小区内主要道路则根据周边地块及附近流水方向组织排水。
九、消防规划
本工程内的低层住宅均为地面3层(不设地下室),耐火等级均按二级设计,建筑间距按不小于6米控制。
区内消防车道宽4-6米,可直通每栋低层住宅,转弯半径均大于9米,供消防车停留的空地,其坡度均不大于2%,尽端均设有不小于12*12米的消防回车场。
室外消防栓火栓呈环状管网与市政消防给水系统相连,保证消防用水量,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距路边不大于2m,距房屋外墙不小于5m。
十、日照分析
日照设计详见分析图,区内建筑间距和日照均满足要求。
十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指标
类别
单位
我值
1
嗣总用弛面积
rrt
574B3 16
2
总建筑面税
就58 ?2
3
鼠底面积
m*
97.的
4
母计容面积
rrt
21258.72
5
地上计客面积
rff
17914 72
6
地下室面租〔计者}
iff
3344.0&
1
0. 37
B
建筑密度
a
1芯
9
融率
a
60%
10
室内醒cwt)
57
11
室外公共停车
5
12
户散
1?
一期低层住宅
类别
名斋1
单位
贺值
t
规划总用地面积
E
43545.67
:
总建筑面积
rrr
161
3
基底面积
E
72.
4
总计客面鼠
m
1们⑭.
5
地上计客面积
rrr
135网.
6
地下室面积(计容)
256G.
7
容积率
0.37
S
建筑密悝
*
17,0 仍
9
室内停车间3个)
39
10
室外公技尊车
5
11
户数
13
二期低层住宅
委鬻
单位
敬值
1
规虬总用地面积
rW
13942.4^
1
总建筑面彰
mf
5150.72
3
rrt
250C.何
4
珞计都租
L:
5150. 72
5
弛上计容面理
4394. 72
6
地下重面枳〔计客)
nt
7£4
7
0. 37
g
蛔度
%
1&K
9
室内停车(每株砰)
ia
10
户敏
6
•建筑篇
一、设计依据
1、国土规划部门及当地有关部门批准的用地红线图、建筑红线图、设计要点及审批意见。
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20年版;(房屋建筑部分)29年版;(城市建设部分)20年版。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 -25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16-26
5、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67 T7
7、住宅设计规范GB 560-2011
8、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范DBJ 15-19-26
9、《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其他相关法规与文件。
二、单体建筑设计说明
1、平面设计
建筑平面功能分区结合地形,首层为前私家花园、私家车库、入户廊台、客厅、餐厅、厨房,通过对室内高差的控制,各公用空间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区域,保证了各区域功能的完整性且互不干扰。
二层为卧室,其中二层为家庭成员卧室、主人卧房和书房,每层均设有独立卫生间,主要卧房设有单独卫生间,保证了居室内各自的私密性和独立性。负一层为后私家花园,独立泳池,休闲娱乐的空间,结合景观打造出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高端私密后花园。
建筑主要呈南向、东南向布置,主要房间均朝南布置,保证其通风和采光。
每户均设有前后私家花园,每层均设有阳台和露台,将室外景观引进室内,将室内活动导向自然,充分享受天人合一的休闲时光。
2、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采用欧式风格,原生态的木栅栏,粗犷的石砌墙裙,黄色的墙面,红色的板瓦,巴洛克风格的铁艺栏杆,洋溢一股浓浓的欧陆沿岸风情,引人遐想,仿佛带着人们亲临到地中海畔,优雅而惬意。
3、剖面设计
低层住宅:建筑的室内外高差结合地形,首层室内前后高差主要为0.45米,负一、首层、二层层高为4. 2\4. 5\3. 9米,屋顶为坡屋顶,单栋建筑高度为12. — —16. 米。
三、节能设计
1、建筑主要房间朝向基本为南北向,减少东西向房间带来的能耗。
2、在设计中采取设置绿化庭院的手段,有效隔热降温,减少能耗。
3、外墙节能设计:根据当地夏热冬冷地区气候条件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减少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外墙平均传热系数达到1. 2W/m2 - K,热惰性指标大于3.0,外墙辐射吸收系数p 0. 5O
4、屋面节能设计:屋顶的保温隔热性能也是建筑能耗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也要加强屋顶部分的保温隔热措施,采用挤塑聚苯板作为屋面保温层,屋面传热系数达到0.8W/ni2・K,热惰性指标大于3.0,外墙辐射吸收系数p 0.5。
5、外窗节能设计:建筑室内负荷很大一部分是由外窗的传热和辐射引起的,引起要加强对建筑外窗的节能设计,优化控制建筑窗墙面积比,采用双层中空玻璃来降低夏季太阳辐射得热。控制窗墙面积比,东向<0. 3,南向<0. 5,西向<0. 3,北向<0.45,外窗传热系数达到 3. 0 W/m2 • Ko
6、建筑外遮阳建筑外窗上设置水平或垂直遮阳百叶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阳光的直接照射,从而避免室内过热,减少能耗。
7、太阳能加热系统
屋顶露台提供充足的安装屋面太阳能的空间,节省对传统能源的利用。
四、建筑材料
1、外墙:干挂黄褐色文化石、干挂金麻、黄色高档外墙漆。
2、外窗:双层中空节能隔声玻璃、铝合金窗框。
3、外门:高档仿木防盗入户门。
4、屋顶:红色、蓝色欧式板瓦。
5、外栏杆:欧式铁艺栏杆。
6、花园格栅:仿木格栅。
7、防水材料:高分子防水卷材。
8、屋顶保温材料:挤塑聚苯乙烯板(B+)。
9、外墙保温材料:加气混凝土砌块、钢筋给+保温砂浆。
•结构篇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68 -21;
2、建筑结构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28;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9 -21 (26版);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10 -2010;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3 -21 (22版);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11 -2010;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7 -22;
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08;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16 -26
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9版);
二、场地条件
本工程项目所在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0.05g ),基本风压0. 4kN/ ( n=1年),基本雪压0. 40kN/( n=50年),地面粗糙度为B类。
三、主要设计荷载活荷载标准值如下(kN/ )
厅、房2. 0
卫生间2. 0
阳台 2. 5
上人屋面2. 0
不上人屋面0. 5
消防车道20. 0
四、结构设计
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类别商业为丙类,抗震等级按6度考虑。
2. 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物结构长度,超出规范允许长度范围,在上部结构适当的位置采取留设后浇带,在混凝土中掺外加剂等措施,以解决结构超长产生的混凝土收缩、温度应力等问题。
3. 结构采用主要材料:
a. 梁、板、圈梁、构造柱、楼梯混凝土 C3(FC25;
b. 框架柱混凝土采用C50-C25;
c. 楼板钢筋采用:HRB4;
d. 梁、柱、墙梁、墙柱的箍筋、拉筋均采用:HRB235;
e. 梁、柱主筋筋采用:HRB4;
f. 墙体材料:选用当地适用产品;
4. 基础型式:根据工程地质勘探报告采用柱下条形基础。
•电气工程篇
一、电力工程规划
1、用电指标(负荷密度);
庄园用电指标:70W/ m2 ;
2、负荷计算
根据用电指标(负荷密度)计算本小区用电负荷
住宅总负荷 P 总 l=29765x70W/ m2=2084kW;
计算负荷(同时系数取0. 5 ) Pjs=2084x0. 5=1042kW;
总视在计算负荷 SjsA= (Pjs x0. 95/0. 9=989. 9/0. 9=11kVA
(补偿后功率因数按0.9计算)
3、电源、站所及线路规划
1)变压器装机容量及选择
本小区总负荷2084kW,计算负荷1042kW,总视在计算功率为HOOkVA,考虑日后的发展要求及整个供电的合理性,因此在整个小区设置2个箱式变电站,其中箱式变电站一的变压器容量为5 kVA,箱式变电站一的变压器容量为8 kVAo详见电气规划平面图。
2)电源进线
由上级区域变电站内引一路市政10kV高压线,采用环网(闭环)供电方式开网运行,向整个小区供电。
3)无功功率补偿计算
按单台变压器容量的30%考虑,且全部电容补偿柜采用动态补偿的方式,具体补偿容量待施工图阶段确定。
二、电信工程规划
1、电话容量预测
根据XX省电话普及率结合规划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电话用户容量预测,预测结果见如下表
表一:
序号
建筑名称
指标
数量
线对数
1
住宅
2对/每户
19户
38
由上表的计算可知,规划区内所需的电话容量为38对,故整个规划区至少需敷设50对电话线。为此在小区设置1个电信接线箱,详见电气规划平面图。
2、管线规划
用户电信管道采用6 98改性PVC管,沿道路人行道或绿化带下敷设,在管孔数量规划上预留电话、网络电缆及有线电视电缆、监控线路的管孔;电话、网络主干线路采用光纤引入。区内电话支线路采用对绞线,网络支线路采用光纤、超5类电缆,电视主干线采用同轴电缆SYV-75-9,支线采用 SYV-75-5。
•给排水篇
一、规划设计设计依据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1326 )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1426 ( 2011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216-26 )
地块地形图
甲方提供的其他资料
二、工程管线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1.1用水量
用水量估算如下表:
序
号
用水部
位名称
单位
数量
用水定
额
供水时间
(h )
时变化系数(kh )
最高日用水量(m3/d)
最大时用水量(m3/h )
平均时
1
一期低
层区生
活用水
52人
3L/人.d
24
2. 10
15. 60
1. 37
0. 65
2
二期低
层区生
活用水
24人
3L/人.d
24
2. 10
7. 20
0. 63
0. 30
3
绿化用水
34492
2L/
8
1.
68. 98
8. 62
8. 62
4
空调补
水
24
1. 20
0.
0.
0.
5
未预见
用水量
10%用水量
9. 18
1. 06
0. 96
6
总用水量
1. 96
11. 68
10. 53
1.2给水管网规划
本项目生活给水由市政供水管网供给。拟从地块东侧规划路引入两根DN150生活给水管,并在小区内形成环状供水管网,保证小区生活和消防供水。
给水管沿内部道路布置成环。小区室外供水采用生活、室外消防共用的管网。给水管道覆土深度不小于1.0米。
室外管网设消火栓,室外消火栓沿主要道路并靠近主路设置,其间距不应超过120米,距道路边缘不应超过2米,距建筑物外墙不应小于5米。
1.3. 水消防系统
本工程的室外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内发生一次火灾计算,用水量为15 L/so室外消防用水来源于市政供水管网。
1.4. 室外给水管采用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阀门、管配件承压不小于1. 0MPao
2、污水工程规划
2. 1污水量预测
污水排水量为生活用水量的1%,即本工程日排污水量为:1.43ni3。
2.2排水体制
采用雨、污水分流制排水系统。
2. 3污水管网规划
区内的污水管道根据地形、道路及竖向规划设计。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生活废水汇合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区内污水管道规格为De3o污水管道采用管顶平接。
3、雨水工程规划
3. 1雨水量计算公式
(1)采用暴雨强度公式:1108 ( 1+0. 95LgP)
q =
t0. 623
式中:q为暴雨强度(L/S •公顷)
t为雨水的地面汇流时间,取15min
P为设计重现期,取5年
(2)雨水量计算公式
Q= x q x F
式中:Q为雨水设计流量(L/S)
F为集水面积(公顷)
为径流系数,规划取0.70
3. 2水力计算要素
雨水管道设计流速不小于0. 75米/秒,不大于5.0米/秒。设计充满度h/d=lo地面雨水径流时间取15分钟。
3. 3雨水管道系统规划
小区内道路下雨水管根据地形、道路及竖向设计,将收集到的雨水分别汇集后排入地块东侧规划路的市政雨水管网。
经核算,小区内部雨水管道规格在De3~De5o雨水管道采用管顶平接。
区内室外雨、污排水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管。
4、管线综合
管线综合是以单项管线工程规划为依据,进行总体布置。平面布置上要减少管线间交叉次数,在道路断面的竖向布置要避免各管线抢位、冲突现象。各管线与道路中心线平行,严格依照管线间与管线与建筑物设施的最小水平间距、垂直间距等有关规范埋设。各管线综合冲突时处理原则如下:压力管让重力流管;小管让大管;可弯曲管线让不可弯曲管线;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检修次数小、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不方便的。给水、煤气管均为压力管且管径较小(不大于3mm),当与雨、污水管平面交叉时,安排在雨、污水管道的上方埋设,其覆土深度保证0. 7M即可,管底埋深不超过1. Im且此时雨、污水重力流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大于1.2m,避免了两种不同性质管道的冲突。另一方面对雨、污水管道交叉点的管底标高进行了计算和控制(见规划图),从而避免了管线相交时发生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