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课堂练习:,1.CH,3,F CH,3,OH CH,3,Cl CH,3,Br CH,4,a b c d e,以下氢原子的化学位移大小顺序是?,2.HOOC-CH,2,-CH=CH-CHO,a b c d e,1,3.,峰面积与氢原子数目,一个质子在核磁共振吸收波谱中对应一个吸收峰,,吸收峰的峰面积与产生峰面积的质子数目成正比。,故若知道分子的总质子数目,就可以从峰面积的比例得到各组质子的具体数目。,2,4.,峰的裂分与自旋偶合,CH,3,CH,2,OH,中有三个不同类型的质子,因此有三个不同位置的吸收峰。然
2、而,在高分辨,NMR,中,,-CH,3,和,CH,2,中的质子出现了更多的峰,这表明它们发生了分裂。,3,同一类质子吸收峰增多的现象,叫做,峰的裂分,。,裂分是由于邻近的质子发生自旋相互作用引起的,,这种作用叫做,自旋耦合,。,4,乙醇,5,6,1,,,1-,二溴乙烷:,C1,原子上的,H,,受到,C2,上,3,个,H,的作用,总共这,3,个,H,有,8,中自旋组合方式:,8,种自旋组合共分成,4,组,所以,C1,上,H,会裂分为四个相邻的小峰,峰面积比,1,:,3,:,3,:,1,,如下图:,7,8,(,1,)相同环境的,n,个,H,,自旋组合方式有,2,n,种,形成,n+1,种局部磁场,可
3、以使临近,H,原子,产生,n+1,个峰,,峰强度按下式:,(,2,)当自旋偶合的临近,H,(分别为,n,和,m,个)原子不同时,裂分峰数目为(,n=1,),*,(,m+1,),9,例,1,:,CH,3,-O-CH,3,6,个等价质子,1,组,NMR,信号,例,2,:,CH,3,-CH,2,-Br,2,组,NMR,信号,例,3,:,(CH,3,),2,CHCH(CH,3,),2,2,组,NMR,信号,例,4,:,CH,3,-CH,2,COO-CH,3,3,组,NMR,信号,10,练习:,解释溴乙烷的裂分峰情况,11,指出下列化合物各有几个核磁信号,下列化合物都只一个核磁信号,写出它们可能的结构,
4、12,第十七章,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13,化学反应的分类,(,按产物和反应物的关系来分,),:,(,1,)取代反应,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CH,3,CH,2,OH+HCl CH,3,CH,2,Cl +H2O,(,2,)加成反应,一种单质或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一种加成产物。加成反应是不饱和化合物的特性反应。,CH,2,=CH,2,+HCl CH,3,CH,2,Cl,14,化学反应的分类,(,3,)消除反应,从一个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消除一个简单分子。,CH,3,CH,2,OH CH,2,=CH,2,+H2O,(,4,)重排反应,化合物分子在某些试剂或加热或
5、其它因素的影响下,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发生转移或碳原子骨架发生改变的反应。,15,化学反应的分类,(,5,)聚合反应,由低分子化合物结合形成高分子(或较大分子)的反应。又分为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16,化学反应的本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17.2,共价键的断裂方式与反应类型,均裂,:,组成共用电子对的两个电子,平均分配给两个原子或原子团,形成具有单电子能量高、活性大的原子或基团,游离基或自由基,。,AB A +B,自由基反应,:,由共价键均裂而发生的反应称游离基(自由基)反应,自由基反应的条件:光照、辐射、加热或过氧化物引发等,17,离子型反应,亲电反应,亲核反应,亲电加成反应,亲电
6、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离子型反应:,由共价键异裂而发生的反应称离子型反应,2.,异裂,:,共价键断裂时,组成共价键的一对电子被某一方占有,形成一个带负电的负离子和一个带正电的正离子。,AB A:,-,+B,+,或,AB A,+,+B:,-,18,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1.,2.,3.,4.,19,(1),碳原子最外层轨道:,成键三原则:,对称性相同,能量相近,最大重叠,复习:,3,有机化合物的共价键,20,(2),碳原子的杂化状态,SP,3,SP,2,SP,21,(3),基本的共价键类型,:,键,键特点:关于键轴对称,可以绕轴旋转,22,键,组成,键的,C,原子不能绕轴旋转,同
7、时电子云聚集在键的上部和下部,易受到缺电子试剂的进攻,23,17.2.1,有机化学反应的活性中间体,化学反应的可能性:热力学性质决定,化学反应的可行性(具体历程):动力学决定,A+B AB C+D,简单反应,过渡态,活化能,E,反应焓,H,24,A+B,中间体,C+D,多步反应:过渡态和中间体的形成,有机中间体:,碳游离基(,R,),碳正离子(,R,+,),碳负离子(,R,-,),25,(,1,)碳游离基(,R,):,带有未成对电子的活泼中间体,碳原子为,sp,2,杂化,平面结构,其,P,轨道含有未成对电子,形成,sp,2,-s,重叠,各类碳游离基的稳定性有如下次序,:,3 2 1 CH,3,
8、中心碳原子的烷基取代基数目越多,形成的碳游离基越稳定,越容易在化学反应中生成,.,常见的有机中间体:,26,(,2,)碳正离子(,R,+,),(Carbocations),具有一个正电荷,仅有,6,个电子,为,sp,2,杂化平面结构,P,Z,轨道为空轨道,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次序为:,3 2 1 CH,3,+,碳正离子非常不稳定,它仅存在极短时间(约,10,-9,秒),且会夺取一对电子形成,八隅体,27,(,3,)碳负离子(,R,-,),碳负离子为,sp,3,杂化,需要强碱才能实现得到,例如:,各类碳负离子的稳定性:,CH,3,-,1 2 3,烷基愈多,则碳负离子的负电荷越多,越集中,故稳定性愈低
9、28,取代基效应,电子效应,场效应,空间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位阻效应),(,,,),(,-,p-),(-,-p),空间传递,物理的相互作用,(,一,).,电子效应,(Electronic effect),:,由于取代基的作用而导致的共有电子对沿共价键转移的结果。,酸性比较:,?,17.2.2,取代基的电子效应与共振论简介,29,诱导效应,由于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的电负性不同的影响,使整个分子中成键的电子云沿分子链向一个方向偏移,使分子发生极化的现象。用符号,I,表示。,1,、诱导效应,(Induction effect),HOOC,30,诱导效应的方向:,吸电子诱导效应和给
10、电子诱导效应是,H-CH,2,COOH,中的甲基的,H,为参考标准:,X,-,CH,2,+,-CO O H,中:当,X,的电负性大于,H,时,,C-X,键电子云偏向,X,,产生吸电子诱导效应,并沿,C-C,和,C-O,键传递,作用于,O-H,键,致使相对于醋酸酸性增强,,X,称为吸电子基。例如,卤素、硝基和羰基等,Y,+,-CH,2,+,COOH,中:当,Y,的电负性小于,H,时,,C-Y,电子云偏向碳原子,C,,则,Y,称为给电子基。,X,,,Y,既可以是原子又可以是官能团,比较酸性:,CH,3,COOH ClCH,2,COOH Cl,2,CHCOOH,Cl,3,CCOOH,pKa 4.76
11、 2.86 1.29 0.65,31,诱导效应的特点:,由静电极性所引起的,通过,键传递,在传递过程中这种效应随着,C,链增长而,很快减弱,,一般经过,2,个,C,以上这种效应就很弱了,其作用是,近程,的。,32,常见一些原子或原子团的电负性大小如下:,-I,效应增强(吸电子基),+I,效应增强(供电子基),-F -Cl -Br -I -OCH,3,-NHCOCH,3,-C,6,H,5,-CH=CH,2,-H,-CH,3,-C,2,H,5,-CH(CH,3,),2,-C(CH,3,),3,33,2,共轭效应,(Conjugation),(,1,)共轭体系:,在不饱和化合物中,如果存在,3,个或
12、3,个以上相互平行的,P,轨道形成的大,键,就称为,共轭体系。,或者说:,能造成电子离域的体系,34,(,2,),共轭体系的特点:,A,、,共平面性,在参与共轭体系的所有原子均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才能使,P,轨道相互平行而发生重叠。,B,、,键长趋于平均化,由于,电子云分布的改变,使键长趋于平均化。体系较稳定 由于内能低,分子更稳定。,(1),电荷的正、负分布;,(,2,)箭头的指向;,(3)+C,-C,效应。,35,C,1,C,2,C,3,C,4,1.-,共轭,:,单、双键相间的,共轭体系,共轭体系的分类,36,2.p,共轭体系:,与双键,C,原子相连的原子上有,P,轨道,37,(,3,)
13、共轭效应,在共轭,键的存在下,由于分子中原子间有特殊的相互影响,使分子更稳定,键长趋于平均化的效应。,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的区别:,诱导效应是由于原子或原子团电负性不同引起的,通过碳链来传递,其作用是,短程的,。而共轭效应是由,P,电子在整个分子轨道中的离域作用引起的,,其作用是远程的,(沿共轭链传递,并不因链的增长而减弱),而且电子效应在共轭链上的传递出现,正负电荷交替,的现象。,38,共轭效应的强度取决于取代基中的中心原子的电负性,与主量子数的大小。,电负性越大,,C,越强。,指的都是,-,共轭体系:,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C,增强:,相同的元素,带正电荷的原子,,C,效应较强:,
14、Y,为吸电子基团时,吸电子共轭效应,(-,C),C,相对强度:,C=C,39,指的是,p-,共轭体系:,+C:,同周期元素,电负性越大的电子,,+C,效应越小,;,同主族元素:,+C:,主量子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p,轨道与双键中的,轨道重叠越困难,电子离域程度小,,C,越小。,X,为供电子基团时,供电子共轭效应,(+,C),40,苯酚分子中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苯环上的,电子形成,p-,共轭。,结果:使羟基的邻、对位的碳原子,带有部分的负电荷。,传递方式:,键,电子转移用弧形,箭头表示,41,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在一个分子中往往是并存的,有时两种作用的方向是相反的,.,42,(3),超共轭效
15、应,(Hyperconjugation),当,C,H,键与双键直接相连时,,C,H,键的强度减弱,,H,原子的,活性增加。,羰基化合物的,C,原子,的,H,原子在取代反应中是活泼的,43,C,H,键上的,电子发生,离域,形成,共轭。,电子已经不再定域在原来的,C,、,H,两原子之间,而是离域,在,C,3,C,2,之间,使,H,原子容易,作为质子离去,这种共轭强度远远弱于,-,p-,共轭。,超共轭效应的作用:,C,C,C,H,H,H,H,H,H,44,使分子的偶极距增加:,使碳正离子稳定性增加:,在叔碳正离子中,C,H,键与空的,p,轨,道具有9个超共轭,效应的可能,其结果:,正电荷分散在3个碳
16、原,子上。,45,3,空间效应,(,Steric effect),分子内或分子间不同取代基相互接近时,由于,取代基的体积大小、形状不同,相互接触而引起的,物理的相互作用 空间效应(位阻效应)。,46,47,1.4,共振论,Pauling(1901-1994),48,4,共振论,共振论认为:,一个产生,电子离域的,分子或离子的真实结构是两个或多个结构式的,共振杂化体,。这些结构式称为,极限结构或共振结构,。用双箭头表示极限结构式间的共振,中间用 表示。,49,注意,:共振杂化体是,单一物,,它只有一种结构,不是几个极限式的,混合物,,共振式,1,、,2,、,3,只是它的纸上表达式,并不实际存在。,碳酸根,的真实结构是,1,、,2,和,3,的共振杂化体,,可用三个共振式共同表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