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减”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创新“双减”教育政策,格外注重“减负提质”,要求学校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实现高效学习从而取代繁重的课外补习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使得教育回归初心。如何创新作业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落实“减负提质”的教学目标,就成为当前各学科教学最为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双减”教育政策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要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生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将主导权、话语权还给学生,以深度挖掘学生自主学习内在驱动力,并在作业设计中做到不布置重复作业、不布置机械性作业、不布置过量作业,尽量联系生活、联系实践丰富作业内容及形式。1、立足
2、新知识观视角,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设计思路“双减”教育政策,要求落实“减负提质”的教学新目标。那么,该怎么落实呢?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就是重新认识教与学。“双减”时代下,提倡让教育回归育人初心,换言之,教育要以学生为主,而不是完成教学任务、“唯分数论”等等。鉴于此,初中物理教师要立足新知识观,明确知识价值从单纯的内容认知转变为情感陶冶,知识的习得方式从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探究,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知识、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在作业设计中,要以“学以致用”为目的,多布置一些与实践应用相关的作业,减少机械化的书面作业。例如,在“光的色彩颜色”教学中,由于本章节
3、是整个初中阶段光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首次接触光学知识,在教学设计中,笔者采取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课前组织学生在生活中收集光源、光的折射、光具有能量等相关资料,并思考生活中那些物品利用了光的特点;课堂上采用启发法,引导学生对光的色彩提出“猜想”,在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验证猜想,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课后的作业设计,则是以实验为主,让学生在家中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利用光的色彩颜色来创造开发新的实验,并将实验现象录制上传。如此一来,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作业设计,都是以学生学习为主,充分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从而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2、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优化作业布置在教育
4、信息化2.0行动方案出台后,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整合,既是保证初中物理教学适应新时代发展,也是落实“双减”政策提出的“减负提质”教学新目标的关键。因而,笔者认为,无论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还是在作业设计与布置中,都要与时俱进,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软件探寻创新指导,使得课堂教学、学生作业更具有时代性特征,便于初中生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尤其是要借助网络工具多元化地展开教学活动、优化课后作业布置,随时随地给予学生指导与帮助,助力初中物理教学信息化发展。例如,在“物态变化”这一章节教学中,以往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都是通过演示实验来导入教学内容,无法关注每个学生的状态,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需求。
5、所以,笔者在“双减”教育政策下,采用了网络工具来对学生展开综合性评价,结合各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现状,在课前向学生推送了演示实验视频,布置了课前预习、实验操作的前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与水的物态变化实验相关的资料,或是自己在家利用尝试开展实验,以拍摄小视频的方式记录实验过程,并将学习资料、实验视频上传到班级群群众,然后笔者再通过钉钉软件对学生预习、实验情况进行一一点评,课堂上就可以直接通过回放实验实录,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从而巧妙地将作业与学科教学联系起来,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供助力。3、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创新教学设计,制定生活作业作业也是学科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份优秀的作业,能辅助学生
6、在短时间内积极巩固知识,并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所以,“双减”教育政策下,初中物理教师要转变对作业的看法,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基于物理和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极力从生活中挖掘、利用、拓展教育资源,通过关联课外作业以及生活实际,以生活化作业、实践性活动来取代以往以书面为主的作业形式,赋予作业更多的教育功能,进而改变学生对作业的厌烦、恐惧心理,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作业任务之中。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中,教师可从学生既有生活经验入手,选取合适的实例设计教学或是作业,如以公交车启动与停车时的现象导入教材内容,亦或者让学生结合书本上的实验内容,在课后探讨如何通过小木车与钢尺以及象棋对惯性的存在展开探究性实验。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在课堂教学或是做作业过程中,揭开生活中各种奇妙的物理现象的本质,从而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结语总而言之,“双减”教育政策下,初中物理教师应秉承生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优化思维品质;及时根据“减负提质”的要求,结合教材与学生特征,从生活、从实践着手,优化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