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年规范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制度
学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生(含中职学生)手机管理对保护学生视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按照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指导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手机管理具体办法。
一、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按照教育部要求,手机“有限带入校园”,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二、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日常管理
学校将手机管理纳入日常管理,要明确手机带入校园的原则,规范申请审批流程,合理设置校内统一集中保管学生手机的必要设施设备,明确手机保管的工作制度和规范,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要强化日常监管,避免出现手机丢失、损坏和泄露学生信息等现象,避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管理。要结合实际,为家校沟通提供必要的通讯条件,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三、引导学生合理适度使用各类智能电子设备
各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将手机管理的具体要求、政策依据、审批流程、监管方式、家校联系途径和保障措施等内容传达至每一名师生和家长,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看待并且合理适度使用各类智能电子设备,提升文明使用网络的素养。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自觉形成对管理措施的认同,在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四、指导家长加强学生居家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
学校要将手机管理具体要求提前告知每个家庭,积极争取家长对学校手机管理的理解支持,同时要指导家长加强学生居家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保障学生用眼健康。各学校要结合实际设立方便、及时的家校联络渠道,便于家长联系学校,保证家校应急联络。扎实做好典型案例的宣传报道,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各学校要明确专人负责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经常性监督检查
学校要将学校手机管理情况纳入日常监督范围,明确专人负责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经常性监督检查,采取专项调研、明察暗访等形式,建立通报整改制度确保管理措施合理、工作落实到位,务求取得实效。要广泛听取学校、师生、家长的意见建议,及时发现并纠正落实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2022年规范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制度
1、不带机入校园。学校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学校禁止学生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为方便与家长联系,学生确有需要与家长电话联系时,可以借老师电话。
2、细化管理措施。学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3、加强教育引导。学校要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
4、做好家校沟通。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5、学校通过班会课向学生做好禁止手机进校园宣传,告知学生学校关于手机进校园的管理办法及手机对儿童成长造成的危害;学校通过学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向家长进行学校关于手机进校园的管理办法及手机对儿童成长造成的危害的宣传。
6、家校协作,号召家长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健康使用电子产品,减少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频次和时间。
7、学生家长申请带入或各班教师巡查中发现学生持有手机的,坚决上交并放入“手机保管箱”,由班主任统一保管,放学交回家长或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