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电气火灾中接触发热的原因分析.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064231 上传时间:2025-04-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火灾中接触发热的原因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气火灾中接触发热的原因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火灾中接触发热的原因分析   电接触发热是电气火灾重要成因之一,在火灾事故调查工作中比较多见。电接触痕迹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只有深入查清其痕迹形成原因,才能做出科学的、有实际意义的论断。     能够引发火灾的电接触焦耳热,是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引起的,它按I2R的规律放热。焦耳热的公式说明,发热主要由两个因素组成,即电流和电阻,均属电气物理量。在现场勘查中发现电接触熔痕后,应进一步查找熔痕形成的原因和客观上具备的条件,只有在痕迹现象与痕迹形成原因基本上没有矛盾,且符合客观条件的状况下,才可做出结论。例如在一起火场勘查中,发现插头上的两个插片熔掉一半,整个插座和木槽板及导线被烧,四周两台仪表也被烧毁,从痕迹上可以肯定为插头接触不良,接触电阻过大、过热引起火灾。但在查找中发现该电源线与调压器连接,且调压器里边的扼流圈被烧毁。同时查明是因为有一个电子管故障导致扼流圈过热短路,短路的非正常电流激发了本来已处于严重恶化状态的插销过热起火。此案例中插头与插座接触发热熔化引起火灾是由电流、电阻两个因素之一或两个因素同时决定的。而在实际 勘查过程中,关于这种痕迹物证,往往归结为插头、插座接触不良或接触电阻过大、过热引起的,而忽略了电流作用的因素。而此案例中插头的熔化痕迹正是短路的大电流作用的结果。所以关于现场中发现的痕迹物证不能轻易地下结论,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勘查,查清其形成原因,才能得出客观、正确的结论。   下面对影响接触电阻发热的因素进行分析: 1 接触电阻   接触电阻Rj由两部分组成,即收缩电阻Rs和表面膜电阻Rb。收缩电阻是电流在流经电接触区域时,从原来截面较大的导体突然转入截面很小的接触点,电流发生剧烈收缩现象,此现象所浮现的附加电阻称为收缩电阻。表面膜电阻为在电接触的接触面上,由于污染而覆盖着一层导电性很差的物质,这就是接触电阻的另一部分——膜电阻。很多现场勘查人员对插片、插座烧毁的痕迹习惯归结为接触不良、接触电阻过大所致,其实导致接触电阻增大有很多原因。 1.1 接触形式   接触电阻的形式可分为三类:点接触、线接触和面接触。接触形式对收缩电阻Rs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接触点的数目上。一般状况下,面接触的接触点数n最大而Rs最小;点接触则n最小,Rs最大;线接触则介于两者之间。接触形式对膜电阻Rb的影响主要是看每一个接触点所承受的压力F。一般状况下,在对触头外加压力F相同的状况下,点接触形式n最小,单位面积承受压力F1最大,容易破坏表面膜,所以有可能使Rb减到最小;反之,面接触的F1就最小,对Rb的破坏力最小,Rb值有可能最大。在实际状况中,需要综合以上两个因素,对接触电阻的大小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 1.2 接触压力   接触压力F对收缩电阻Rs值和表面膜电阻Rb值的影响最大,F的增加使接触点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大,即接触点数n增加,从而使Rs减小。当加大F超过一定值时,可使触头表面的气体分子层吸附膜减少到2~3个;当超过材料的屈服压强时,产生塑性变形,表面膜被压碎出现裂缝,从而增加了接触面积,这就使收缩电阻Rs因表面膜电阻Rb的减小而下降,Rs和Rb同时减小,从而使接触电阻大大下降。相反,当接触不到位、接触触头失去了弹性变形等原因使接触压力F下降时,接触面积减小,收缩电阻Rs增大,表面膜电阻Rb受F的破坏作用减弱或不受其影响,从而使表面膜电阻Rb增大。同时因Rb增大,使接触面积减小,从而使Rj增大,二者的综合作用使接触电阻整体上升。 1.3 接触表面的光洁度   接触表面的光洁度对接触电阻有一定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接触点数n的不同。接触表面可以是粗加工、精加工,甚至是采纳机械或电化学抛光。不同的加工形式直接影响接触点数n的多少,并最终影响接触电阻的大小。 1.4 接触电阻在长期工作中的稳定性   电阻接触在长期工作中要受到腐蚀作用:   〔1〕化学腐蚀。电接触的长期同意温度一般都很低,虽然接触面的金属不与四周介质接触,但四周介质中的氧会从接触点四周逐渐侵入,并与金属起化学作用,形成金属氧化物,从而使实际接触面积减小,使Rj增加,接触点温度上升。温度越高,氧分子的活动力越强,可以更深地侵入到金属内部,这种腐蚀作用变得更为严重;   〔2〕电化学腐蚀。不同的金属构成电接触时,能够发生这种腐蚀。它使负极金属溶解到电解液中,造成负电极金属的腐蚀。 1.5 温度   当接触点温度升高时,金属的电阻率就会有所增大,但材料的硬度有所降低,从而使接触点的有效面积增大。前者使Rs增大,后者使Rs减小,结果是两者互为补偿,故接触电阻变化甚微。但是,发热使接触面上生成氧化层薄膜,增加了接触电阻,这种接触电阻可成百成千倍地增大。其氧化速度与触头表面温度有关,当发热温度超过某一临界温度时,这个过程就会加速进行,这就限制了接触面的极限同意温度。否则,则将使接触电阻剧增,会引起恶性循环。另外,当发热温度超过一定值时,弹簧接触部分的弹性元件会被退火,使压力降低,也会使接触电阻增加,恶性循环加剧,最后会导致连接状态遭到破坏。 1.6 材料性质   构成电接触的金属材料的性质,直接影响接触电阻Rj的大小,比如:电阻率ρ、材料的布氏硬度HB、材料的化学性质、材料的金属化合物的机械强度等。以我国普遍使用的铜为例,铜有优良的导电和导热性能,其强度和硬度都比较高,熔点也较高,易于加工。因此铜线接头在接触优良的状况下,温度低于无接头部位的温度;但在高温下,其在大气或变压器油中也能氧化,生成CU2O,其导电性很差,氧化膜厚度随着时间和温度的增加而不断地增加,接触电阻也成倍地增加,有时甚至使用闭合电路出现断路现象。因此铜不合适于做非频繁操作电器的触头材料,关于频繁操作的接触器,电流大于150A时,氧化膜在开闭时产生电弧的高温作用下分解,可采纳铜触头。从整体减小接触电阻Rj的角度看,可在铜上镀银、镶银或锡,后两者的优点是ρ及HB值小,氧化膜机械强度很低,因此铜件上采用此措施可减小Rj。 2 影响电流增大的因素 2.1 短路   无论是载流导体还是电器都必须经受短路电流的考验。短路是极严重的事故状态,在极短时间内载流部分要承受比正常运行时大许多倍的短路电流手工艺热效应作用和电动力冲击。短路事故发生在保护装置手工艺保护作用正常状况下,低阻抗短路线路中电流大,保护装置也需要一定的动作时间,在事故切除前电器或导体及电接触部分在短路电流热效应的作用下,其温度仍有可能被加热到很高的程度。如果保护装置未按规定要求安装或动作电流、动作时间、整定值过大以及装置失灵起不到保护作用时,这种低阻抗短路的大电流会给电器设备各个环节造成很大的威胁〔包括电接触部分〕,大电流作用在电接触部分产生很大的热量,足以引燃四周可燃物,甚至熔化电接触件。 2.2 过负荷   所谓过负荷,是指电气设备或导线的负荷超过了其额定值。造成过负荷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安装时选型不正确,使电气设备的额定容量小于实际负载容量;   〔2〕设备或导线随意安装接,增加负荷,造成超载运行;   〔3〕检修、维护不及时,使设备或导线长期处于带电运行状态。   过负荷的实质是电流增大,使更多的电能转变为热能,尤其是可导致过热电接触部位,达到一定温度,就会引发火灾。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