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XXX中学探究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 案
为了积极应对课堂上化学品可能对师生伤害事件的发 生,有序地组织开展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 产损失,及时控制事故扩大。根据上级文件《关于加强中小 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 特制定《XXXX中学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一)事故应急处理指挥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职责:
1、组织学校各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按照应急预案迅速进行处置,突发事件 发生后,及时准确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学校应急救援领导小 组为最高指挥机构。
2、根据突发事件的情况,学校统一组织应急救援预案 的实施工作。
3、在本学校内紧急调用各类物资、设备、人员等,事 故后应及时归还或给予补偿。
4、有危及学校和人员险情时,及时沟通情况并组织人 员和物资疏散工作。
5、做好稳定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
抚工作。
6、全面负责各种突发事故的处理;协调各小组的工作, 人员配备、监督、检查小组职责落实情况。
7、向上级领导部门报告突发事件的原因、责任、结果 及处理意见。
8、组织成员学习相关知识,明确各小组的职责,不断 提高成员防范应急能力。
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XXX
成员:XXX
职 责:
1、负责突发事件的信息情况收集和报告工作、承办具 体处置事宜。
2、负责检查和监督应急救援物资、设备人员:巡警110, 急救120,火警119。
3、牵头负责事件调查处理工作。
4、协助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进行勘察、取证工作。
(二)抢救组
组长:XXX
成员:XXX
职责:
1、发生大的事故后,要保障对外界的联络畅通,并掌 握所有成员的通讯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高科技手段迅速做 到上通、下达。
2、应做好救灾组织与预先人员之间、救灾组织与上级 领导和救治单位之间的信息,同时当通讯系统被破坏时做好 利用其他方式进行联络的可能性。
(三)医疗组
组长:XXX
成员:XXX
职责:
发生事故后对伤势较重的人员要做好与附近医院的联 系,并保证急救药品和设施的齐全与良好,同时对危险化学 品的物、化性质要逐一了解,并对可能造成的伤害要有相应 的抢救措施。
二、几种伤害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一)防火
发生原因:
1. 点燃的酒精灯碰翻或酒精喷灯使用不当。
2. 可燃物质如汽油、酒精、乙醚、苯、丙酮、氢气、乙 焕等因接触火焰或处在较高温度下着火燃烧。
3. 能自燃的物质如白磷等由于接触空气或长时间氧化 作用而燃烧。
4. 化学反应引起的燃烧或爆炸。
5. 电路故障
预防措施:
1. 易燃物和强氧化剂分开放置。
2. 进行加热或燃烧实验时,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 使用易挥发的可燃物质,实验装置要严密不漏气,严 禁在燃烧的火焰附近转移或添加易燃溶剂。
4. 使用酒精喷灯前应先检查盛酒精的筒有无酒精外漏, 酒精蒸气出处有无局部阻塞。
5. 易挥发的可燃性废液只能倾入水槽,并立刻用水冲去。 可燃废物如浸过可燃性液体的滤纸、棉花等,不得倒入废物 箱内,及时在露天烧去。不得把燃着的或带有火星的火柴梗 投入废物箱内。
6. 实验室内严禁吸烟。
7. 实验室内经常备有砂桶、灭火器等防火器材。
8. 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前,仔细检查酒精灯是否熄灭, 电源是否关闭。
处理方法:
1. 迅速移走一切可燃物,切断电源,关闭通风器,防止 火势蔓延。
2. 如果是酒精等有机溶剂泼洒在桌面上着火燃烧,用湿 抹布、砂子盖灭,或用灭火器扑灭。如果衣服着火,立即用 湿布蒙盖,使之与空气隔绝而熄灭。衣服的燃烧面积较大, 可躺在地上打滚,使火焰不致向上烧着头部,同时也可使火 熄灭。
3. 扑灭化学药品、试剂造成的失火要注意以下事项:
(1)比水轻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烃类、醚等)着 火,切勿用水扑救,对于这些物质的燃烧用细砂覆盖或用泡 沫灭火器扑灭。
(2 )比水重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二硫化碳)着 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3)与水发生剧烈作用的化学药品着火,如金属钾、 钠、镁、铝粉、电石、三氯化磷、五氯化磷、过氧化氢、过 氧化钠、过氧化钡等切勿用水扑救。这些物质小范围的燃烧 可用细砂覆盖,使之与空气隔绝而熄灭。若燃烧范围较大时, 应用干粉灭火机扑救。
(4)如果在烧杯、蒸发皿或其它容器中着火时,可用 玻璃板、磁板、金属板甚至木板覆盖,通常即可使火熄灭。
(二)防爆炸
发生原因:
1. 点燃未经检验纯度的氢气、乙烯、乙焕等气体,或在 检验纯度时疏忽而引起爆炸。
2. 仪器装置错误,在加热过程中形成密闭系统,或操作 大意,冷水流入灼热的容器。
3. 某些固体试剂混和后研磨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如误把 红磷和氯酸钾混和后进行研磨。
4. 气体通路发生堵塞故障。
5. 在密闭容器里加热易挥发的有机试剂,如乙醚。
6. 减压试验时使用薄壁玻璃容器,或造成压力突变。
预防措施:
1. 在点燃氢气、乙烯或乙焕等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 它的纯度。这些气体的发生器应远离灯火。
2. 固体试剂应分别研磨。
3. 蒸馏时,仪器系统不可完全密闭。使用气体时,应严 防气体发生器或导气管堵塞。
4. 在减压蒸馏时,不可用平底或薄壁烧瓶,所用橡皮塞 也不宜太小,否则易被抽入瓶内或冷凝器内,造成压力的突 然变化而引起爆炸。操作完毕后,应待瓶内液体冷到室温, 小心放入空气后,再拆除仪器。
5. 对在反应过程中估计会有爆炸危险的,则使用防护屏 和护目镜。
6. 长期静置或加热的银氨络盐溶液是一种强爆炸性物 质(存在AgN3叠氮化银),因此不长期放置银氨溶液。加热 或混和这种溶液时,必须十分小心。万一发生爆炸,如伴有 失火,则按照(一)所述方法处理。如有人身伤害应送医院 治疗。遇到大量出血,应先止血。
(三)防中毒
发生原因:
1. 接触了有毒物质或吸入有毒气体。
2. 对有些试剂的性质不够了解,处理不当。如黄血盐本 身无毒性,但若与酸作用,就会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3. 制备有毒气体的装置不合理或操作不熟练。
预防措施:
1. 一切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 必要时戴上防毒罩或防毒面具。
2. 有毒药品应严格按操作规程和规定的限量使用。
3. 使用气体吸收剂来防止有毒气体污染空气,如氯气可 以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或活性炭吸收。
4. 有毒的废物、废液要倒在专设的废液桶里,由实验员 经过消毒处理后再酌情处理。
5. 禁止在实验室内饮食或利用实验器具贮存食品,餐具 不能带进实验室。
6. 手上如沾到药品,应用肥皂和冷水洗除,不宜用热水 洗,也不可用有机溶剂洗手。
7. 皮肤上有破伤,不能接触有毒物质。
8. 处理液溴、氯化氢、氯气、氰化物、甲醇、氯仿、四 氯化碳、苯、硝基化合物、苯胺、酚类等药品时,要严格遵 守操作规程,必要时,可戴防护目镜和橡皮手套。
9. 实验室经常注意通风,即使在冬季,也适时通风。
在实验室中发生人身中毒时,必须采取急救措施,应先 行急救,再送医院治疗。
治疗方法为:
(1)吸入毒气:将其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冬天注意 保暖),让中毒者吸取新鲜空气,如轻度中毒者会较快恢复 正常,如果发生昏迷休克,可给中毒者做人工协助呼吸,保 持安静,注意保暖。
(2)消化道误服中毒应立即洗胃,使中毒者呕吐。常 用的洗胃液是食盐水、肥皂水,3— — 5%的碳酸氢钾溶液或1: 50的高锰酸钾溶液(千万不能太浓,防止灼伤胃粘膜)。洗 胃液要大量喝,边喝边使中毒者呕吐。如果没有洗胃液,可 以引用大量温开水,冲淡毒物并使中毒者呕吐。洗胃药反复 进行多次,直到胃中基本没有毒物,然后再服解毒剂。常用 的有生蛋清、牛奶、淀粉糊、面汤等。主要毒物的毒性症状 及其急救措施,附表:
物质毒性症状急救措施:
氨气吸入浓氨气,呼吸感觉困难饮用牛奶、蛋清(蛋白) 或汤类,喝3%的醋酸或柠檬酸。
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它丧失机能,人 感觉头痛、昏迷、昏睡不醒而至死。CO达到0.1%时,1小时 意识不清,4小时致死。把患者移到空气新鲜有光线的地方, 注射咖啡碱,喝淡茶,皮下注射食盐水,吸氧气或人工呼吸。
乙醚吸入蒸气后会麻醉一般是吸氧,进行人工呼吸。
汞及其化合物汞蒸气侵害呼吸器官,喉痛,嗓哑声音不 清汞中毒可服用铁粉2份加硫1份的混合剂。
铜化合物伤害消化系统,能引起呕吐,饮用3.0g的硫 酸铜则有危险。用盐水或用牛奶洗胃,要多喝食盐水,蛋清。
钡盐铅盐呕吐,下痢、眩迷,损害肾脏和视力减退。 腔、咽喉和胃部感觉干燥,发热,直至呕吐,并能引起其他 神经上的症状。使患者胃里的东西吐出后,用5%的硫代硫酸 钠溶液洗胃,生成BaSO4,PbSO4的沉淀。
(四)防触电
实验室内触电的发生可能由于仪器外壳漏电、操作不当 或对某些电器装置没有事先采取安全措施。为了预防触电, 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实验室内一切电气装置都装着三相插头、插座、开关,
电线全部是暗线。
2. 电器设备的外壳如有破损都及时修复。
3. 不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设备。
万一发生触电事故,采取下列措施:
1. 迅速切断电源。如果不能切断电源时,要用木棍挑开 电线或戴上绝缘橡皮手套等,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2. 把触电者迅速转移到适当的地方,解开衣服,使其全 身舒展。必要时,采用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五)防烧伤和割伤
烧伤是由灼热的液体、固体、气体、化学物质或电热等 引起的损伤。为了预防烧伤,实验时严防过热的物体与身体 任何部分接触。烧伤的伤势一般是按烧伤深度不同分为三度, 烧伤的急救办法应根据各度伤势分别处理。
一度烧伤:只损伤表皮,皮肤呈红斑,微痛,微肿,无 水泡,感觉过敏。如被化学药品烧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除去残留在创面上的化学物质,并用冷水浸沐伤处,以减轻 疼痛,最后用1 : 10 “新洁而灭”消毒,保护创面不受感 染。
二度烧伤:损伤表皮及真皮层,皮肤起水泡,疼痛,水 肿明显。创面如污染严重,先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再以 1 : 10 “新洁而灭”消毒,不要挑破水泡,用消毒纱布轻 轻包扎好,请医生治疗。
三度烧伤:损伤皮肤全层、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创 面呈灰白色或焦黄色,无水泡,不痛,感觉消失。在送医院
前,主要防止感染和休克,可用消毒纱布轻轻包扎好,给伤 者保暖,必要时注射吗啡以止痛。
割伤是由于使用玻璃仪器、锐器等不当造成的。预防割 伤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1. 折断较粗的玻璃管时必须用布包好后再用力。玻璃管 或棒的两端都烧熔或磨钝使之圆滑。
2. 玻璃管插入橡皮管或橡皮塞内时,要握住距橡皮管或 橡皮塞的近端,边旋转边插入,为了易于插入,玻璃管用水 润湿一下。
3. 装置或拆卸仪器时,要防止仪器损坏而引起割伤。使 用玻璃仪器前要检查,防止有暗损的仪器割伤手指。使用锐 器如小刀、等工具都要求小心操作。
一般伤害的救护措施是:
1. 割伤:如有玻璃碎屑混入伤的,能自行取出的,必 须立即取出,无碎玻屑的,可在伤上搽红药水或龙胆紫药 水,再用纱布包扎。
2. 烫伤:伤上搽烫伤药膏,注意不要把烫伤引起的水 泡弄破,也不要用凡士林或油脂涂伤。
3. 被强酸腐蚀: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碳酸钠或碳酸 氢钠溶液冲洗。
4. 被浓碱腐蚀: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醋酸溶液或硼 酸溶液冲洗。
5. 被液溴腐蚀:立即用苯或甘油洗涤伤处,再用水冲洗。
6. 被石炭酸腐蚀:用大量水冲洗,再用4体积酒精(10% )
和1体积三氯化铁(IN)的混和液冲洗。
7、皮肤、眼、鼻、咽喉受毒物侵害,应立即用大量自 来水冲洗(对皮肤上的浓硫酸应先用干布揩拭),具体急救 措施见“化学灼伤和急救措施”。
灼烧物质急救措施:
各种酸(浓硫酸、硝酸)立即用水冲洗,接着用3 —— 5%碳酸氢钠溶液中和,最后用水清洗,必要时涂上甘油,如 果出现水泡,应涂上龙胆紫。
当皮肤粘上浓硫酸时,切忌用水冲洗以免硫酸与水混合 时放热而加重伤势,正确吹方法是先用干棉布吸去浓硫酸, 再用流水冲洗,后处理方法同上。
各种碱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2%的硼酸,或2%的 醋酸。
实验室里备有救护药箱,在实验室的固定处放置。箱内 贮放下列用品:
1. 消毒纱布、消毒绷带、消毒药棉、胶布、剪刀、量杯、 洗眼杯等。
2. 碘酒(5〜10%的碘片加入少量碘化钾的酒精溶液)、 红汞水(2%)或龙胆紫药水(供外伤用)。注意:红汞与碘 酒不能合用。
3. 治烫伤的软膏、消炎粉、甘油、医用酒精、凡士林等。
4. 硼酸(2%的水溶液)。
5. 醋酸(2%的水溶液)。
6. 碳酸钠或碳酸氢钠(3%的水溶液)。
7. 过氧化氢(双氧水,3%的水溶液)
8. 硫酸铜(5% )溶液或硝酸银(1% )溶液。
9. 高锰酸钾晶体,用时溶于水制成溶液。
三、其他事故
危险化学品及剧毒物质等一旦发生丢失情况,岗位人员 应及时向应急处理指挥组汇报,如果事态严重,应与公安部 门取得联系,现场人员积极搞好警戒,保护现场。
四、突发事件报告应急救援程序
1、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目击者或当事人立即向学校突 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组报告情况,工作组立即向上级应急救 援领导小组报告,不得迟报、漏报和瞒报。
2、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按突发事件报告应急救援流 程图示进行处置。
3、突发事件报告应急救援流程图:
突发事件(目击者、当事者)
I
120 -学校应急救援人员工作小组-教育局应急救 援领导小组
控制事态
I I I
保护现场组织抢救疏导人员
I I
伤员送往医院(车辆物资资金保证)
调查了解事件及死伤人员情况
事故简况
事故善后工作-学校领导小组-事故调查
T教育局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突发事件现场的保护及具体措施
1、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相关工作 人员力争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迅速组织救援。
2、事件发生单位和有关部门必须严格保护现场,抢救 伤员、财产、疏散人员。
3、详细记录案情,绘制事件现场图,进行现场拍照, 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和物证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