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学本科教育学专业心理学期末试题附答案E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
考号: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
2、 一些发达国家在广义上这样定义家庭教育,指具有增进家人关系与 之各种教育活动,其范围如下:(一)亲职教育;(二)子职教育;(三)两性教育;(四)婚姻教育;
(五)伦理教育;(六)其他家庭教育事项。
3、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
4、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
5、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
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家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助于安定小家庭大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细胞有病,就会引起()。
A. 生理过程
B. 肌体发病
C. 自然过程
D. 物理过程
2、古人云:“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治,国治而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
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国家功在千秋。
A. 物质文化
B. 精神文化
C. 安定社会
D. 制度文化
3、作为家长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
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亦为子女成才尽到家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A. 奥尔波特
B. 建设人才
C. 吉尔福特
D. 艾森克
4、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与父母平等的争辩,不仅是互爱的一促体现,而且能够帮助孩子
树立信心,明辨是非,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角度上()。
A. 看待
B. 意识
C. 动机
D. 生理
5、尊重是相互的;家长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家长。
A. 不可遏制
B. 活泼型
C. 尊重
D. 抑郁型
三、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极端期待心理引发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
2、庸俗功利心理引发“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
3、盲目攀比心理引发“无个性化”的教育:
4、父母责任: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引导孩子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索,发现、筛选和确立适合自己的年龄、兴趣和性
格的种种目标。
2、( )父母可以让孩子独立规划以下的事情:怎样安排每天的时间,自己定一个作息时间表;怎样听课,怎样预习、复习功课;参加什么课外活动;做点什么家务;做什么运动、玩什么游戏以及在家里、在学校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长大后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等。
3、( )父母不应该对孩子的大事小事都过问、照顾,应该引导和鼓励孩子按照自己定的规划来管理自己的思维、言行、作息、卫生、物品等。例如,学习时,自己把握自己的注意力不溜号;自己的物品自己整理;自己洗澡、剪指甲;大人有病,主动倒水、端饭。
4、( )父母应该改变批评多、赞扬少,总是斥责孩子,甚至恨铁不成钢、施之以棍棒的做法,引导孩子自我改进。这样,孩子不仅会发现和认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不断改进,还会把自己最新的成绩和进步作为起点,不断去超越自我。
5、()让孩子知道控制自我是成熟的标志:能够很容易就控制自我、阻止自己犯错误
的人才是一个成熟的人,孔子认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
6、()培养孩子坚定的意志:要让孩子坚定正确的立场,学会抵制外界的诱惑,不要
在花花世界里失去自我。
7、()培养孩子温和的性格:教会孩子做事不要只想自己,要从他人的角度考虑自己
做得是否适当,温和地对待周围的人。
8、()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评价自己:让孩子用那些教给他的“可、否”观念来评判
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这样他就会自觉以此来约束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情。
9、()让孩子学会忍耐: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人主要的表现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容易激动、发怒会给别人造成不好的印象,损伤自己的人际关系。
10、()让孩子学会冷静分析:在孩子遇到问题时,要让他学会先分析各个方面丝丝缕
缕的利害关系,再做出自己的决定,让孩子保持冷静的状态,遇事不要慌慌张张。
五、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童年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2、童年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3、童年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4、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论述同化?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社会活动
2、家庭功能
3、作用
4、打好基础
5、实现
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B
2、C
3、B
4、A
5、C
三、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极端期待心理引发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期待心理一旦极端化,必然在认识上诱发非理性思维,忽视孩子发展的实际,产生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为了满足心理期待(甚至是虚荣心),混淆孩子心理上的“可学”(潜能)与教育学上的“应学”(能力)之间的本质差异,盲目的“选择”一些打着科学旗号的“快速学习方案”、“神童培养计划”。
2、庸俗功利心理引发“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任何教育都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即教育价值的追求。教育过程中的庸俗功利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短期效果,不惜以牺牲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代价。这是一种典型的“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为了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提前学习;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所以过度学习。一切为了 “高人一等”。
3、盲目攀比心理引发“无个性化”的教育:家长用熟悉的同学或同龄儿童的优良表现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作为一种教育策略,如果使用得当,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相当多的家长攀比心理膨胀,忽视孩子的个性差异,随意选择评价标准,盲目攀比,错位比较。其结果是孩子的个性消失,成长为顺从的“乖兔子”,抑或是孩子的个性扭曲,成长为叛逆的“坏豺狼”。
4、父母责任:孩子不是妈妈的专利,爸爸也应该多陪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孩子四、五岁的时候,爸爸对孩子的肯定和赞美以及他的榜样力量,可以让男孩子明白自己长大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可以让女孩子明白自己将来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丈夫。青春期以后,爸爸和男孩子经常在一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有力量的支持,减少许多困惑;女孩子和爸爸的互动,可以让她更好地了解男性,满足她对异性好奇和依恋的渴望。无论男孩还是女孩,爸爸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对
2、对
3、对
4、对
5、对
6、对
7、对
8、对
9、对
10、对
五、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童年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又称学龄初期,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
2、少年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填空题)少年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3、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又称学龄晚期,相当于高中时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这一时期,青年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4、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同化是:在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中。通过这一过程,主体才能对新刺激做出反应,动作也得以加强和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