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docx

上传人:唯嘉 文档编号:10017549 上传时间:2025-04-17 格式:DOCX 页数:268 大小:11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8页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600题)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答案】 A 2、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精髓是( )。 A.化学事实性知识 B.化学情谊类知识 C.化学理论性知识 D.化学技能性知识 【答案】 C 3、高中化学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而不宜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 B.应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而不宜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 C.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是强化解答习题的技能 D.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不包括活动表现评价 【答案】 D 4、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答案】 A 5、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是()。 A.组织教学 B.导入新课 C.教授新课 D.总结练习 【答案】 C 6、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见表格选项A B.见表格选项B C.见表格选项C D.见表格选项D 【答案】 B 7、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硫酸、氯化钡溶液、盐酸中的一种。根据下表中它们两两间相互反应的实验记录,推断a、b、c、d的顺序正确的是 A.H2SO4、Na2CO3、BaCl2、HCl B.HCl、H2SO4、Na2CO3、BaCl2 C.H2SO4、HCl、Na2CO3、BaCl2 D.BaCl2、Na2CO3、HCl、H2SO4 【答案】 B 8、现代化学教学设计强调()。 A.凭借教学经验进行规划 B.理论对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 C.按照化学课程标准进行规划 D.实践对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 【答案】 C 9、“看到CuSO4溶液,你想到了什么”这一问题适用于( )。 A.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B.探查学生的已有知识 C.转变学生的迷失概念 D.丰富学生的认识思路 【答案】 B 10、化学实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照实验主体的不同,可分为(  )。 A.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B.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C.基本操作实验、物质制备实验和物质性质实验 D.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答案】 B 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r(W)>r(Z)>r(Y)>r(X) 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C.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 D.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答案】 D 1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习情景素材”方面增加了要求学生了解“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富营养化污染与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内容。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变化是( )。 A.与时俱进,重点关注健康、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着力体现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B.坚持能力为重,着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C.着重突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 D.总体控制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了学科和学段的衔接 【答案】 A 13、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属于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知识与能力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答案】 D 14、络合滴定法用EDTA测定pb2+时,要求pH为5左右,缓冲溶液可以选择( )缓冲体系。 A.HAc-NaAc B.六次甲基四胺 C.NH3-NI-14Cl D.一氯乙酸 【答案】 B 15、在“制取氧气”教学中。某教师通过复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继而过渡设问“如此重要的气体如何才能获得呢”引入新课。该教师运用的导入方法是(  )。 A.旧知导入 B.实验导入 C.问题导入 D.直接导人 【答案】 A 16、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 )。 A.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B.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 C.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D.改变化学课程的结构 【答案】 A 17、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 A.“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呈现综合性的活动任务 B.制造认识冲突是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重要策略 C.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把所有的活动设计为探究活动 D.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答案】 B 18、化学教学板书的设计原则不包括(  )。 A.体现教学核心内容、紧扣教学目标 B.保证板书内容的科学性 C.条理性和系统性相结合 D.板书设计的艺术性 【答案】 D 19、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菜肴香气扑鼻——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双氧水分解成水和氧气——分子是可再分的 C.压缩氮气——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D.冰与水的性质不同——分子的结构不同 【答案】 D 20、化学教材中纸笔测验的新变化不包括( )。 A.重视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B.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C.关心科技发展和科技有关的问题 D.注重学科间的综合和渗透 【答案】 A 21、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 A.谈话法 B.演示法 C.讨论法 D.讲授法 【答案】 D 22、发现法的广泛使用被限制的原因是( )。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 【答案】 B 23、( )测验是在一个大的教学单元或一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进行的测验,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经过一定阶段学习后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是对阶段教学效果的总评价。 A.诊断性 B.形成性 C.终结性 D.过程性 【答案】 C 24、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不包括( )。 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 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 【答案】 A 25、教学设计中,最终能够使抽象的教学理论变成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是()。 A.教学目标设计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 D.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 【答案】 D 26、下列不属于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的是()。 A.以系统观做指导 B.科学性原则 C.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整的教学理念为基础,遵循教学规律 D.要从实际出发 【答案】 B 27、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只有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D 28、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编写强调STSE教育的渗透和融合,其中STSE是( )的缩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 C 29、升高温度可增加反应速率的原因是( )。 A.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B.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C.增加了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频率 D.改变了化学反应的能量 【答案】 A 30、在学习“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时.某教师按照“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反应吗——假设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否反应——酸和碱之间发生了什么反应——酸和碱反应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该教师组织教学内容是( )。 A.以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主线 B.以社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主线 C.以学生体验探究活动为主线 D.以现代物质结构理论为主线 【答案】 C 31、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 A.NaOH B.HCl C.Na2S D.Na202 【答案】 A 3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21世纪,化学科学还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 B.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 C.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是进入20世纪后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D.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 【答案】 D 33、学习方式是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传统化学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是( ) A.主动探究多,被动接受少 B.个人理解多,小组合作少 C.合作学习多,自主学习少 D.探究学习多,发现学习少 【答案】 B 34、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材应协调、处理好的关系的是( )。 A.知识的分析、阐述与学习方式改进的关系 B.化学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之间的关系 C.要反应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D.化学原理知识与化学应用型内容之间的关系 【答案】 C 35、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做法的解释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答案】 B 36、下列有关化学课程标准对教科书编写的建议,不正确的是( )。 A.教科书的编写要有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B.习题类型要多样化,要增加重点知识的练习题目 C.化学教科书应充分体现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趋势 D.化学教科书要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答案】 B 37、化学教学研究的起点环节是( )。 A.选定课题 B.查阅文献 C.研究设计 D.收集资料 【答案】 A 38、《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评价目标规定“在实验探究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体现的评价目标的确定原则为( )。 A.评价目标必须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相吻合 B.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C.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又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D.评价目标要体现层次性与具体性原则 【答案】 D 39、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  )。 A.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B.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 C.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D.改变化学课程的结构 【答案】 A 40、下列关于化学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41、下列各选项中,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O2 B.Cl- C.2H D.Fe 【答案】 D 42、气体X只可能含有NH3、Cl2、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已知x通入硝酸银溶液时产生淡黄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没有沉淀产生。则下列有关气体x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溴化氢、二氧化碳 B.一定不含二氧化碳 C.一定不含氨气、氯气 D.可能含有二氧化碳和氯气 【答案】 C 43、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 、Ca2+、Cl一、S042- B.Fe2+、H+、so32-、Cl0- C.Mg2+,NH4+、Cl一、S042- D.K+、Fe3+、N03-;、SCN- 【答案】 C 44、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B.CNOH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C.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只含极性共价键 D.CH中所有的价电子都参与形成共价键 【答案】 D 45、下面不属于化学l的主题的是( )。 A.认识化学科学 B.化学实验基础 C.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D.物质结构基础 【答案】 D 4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16gO3含氧原子数量为Ⅳ。 B.1mol氯气含电子数为Ⅳ。 C.0.5mol/L的氯化镁溶液含Cl-的数量为Ⅳ。 D.22.4LC2H6含共价键的数量为6NA 【答案】 A 47、下列关于高中课程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 B.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5个模块 C.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36学时 D.有机化学基础属于选修模块 【答案】 B 48、《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列出的教学目标“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中“初步”属于(  )。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 【答案】 D 49、下列哪项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身边的化学物质”设置的二级主题?(  ) A.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B.我们周围的空气 C.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D.金属与金属矿物 【答案】 C 50、下列属于“化学1”的内容主题的是(  )。 A.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B.生活中的材料 C.化学实验基础 D.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答案】 C 51、某学生根据“CaO、K2O、MgO、Na2O等物质都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得出结论“金属氧化物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种学习运用的思维方法是( )。 A.归纳 B.直觉 C.比较 D.演绎 【答案】 A 52、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氢键的物质是( )。 A.冰醋酸中醋酸分子之间 B.一水合氨中的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 C.液态氟化氢中氟化氢分子之间 D.可燃冰(CH4·8H2O)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之间 【答案】 D 53、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时,稍有不慎即会酿成大祸,生活中对于化学用品的取用同样要求谨慎。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自来水厂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水中 D.燃着的酒精灯,酒精不够时,可直接添加 【答案】 D 54、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在周期表中位置上下相邻,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与C可形成共价化合物 B.A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C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C.原子半径:A<B<C D.B的氧化物的熔点比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高 【答案】 C 5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r(Y2-)<r(Z2+) 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C.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弱 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 【答案】 D 56、化学学科教学要以( )为本。 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答案】 C 57、下列物质:①丁烷 ②2-甲基丙烷 ③戊烷 ④2-甲基丁烷 ⑤2,2-二甲基丙烷,按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③>④>⑤>①>② D.②>①>⑤>④>③ 【答案】 C 58、下列属于“化学1”的内容主题的是( )。 A.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B.生活中的材料 C.化学实验基础 D.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答案】 C 59、N、33As位于同一主族,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N<As B.非金属性:N<As C.热稳定性:NH3>AsH3 D.酸性:HNO3>H3AsO4 【答案】 B 60、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 D.用SiO2制备高纯硅 【答案】 A 61、课程实施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A.教学目标评价 B.教学手段评价 C.教学内容评价 D.学业评价 【答案】 D 62、重在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式是( )。 A.纸笔测验 B.档案袋评价 C.作业评价 D.活动表现评价 【答案】 D 63、下列直链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 A.C5H12 B.C5H110H C.C5Hlo D.C4H802 【答案】 A 64、有机化合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苯的硝化、油脂的皂化均可看作取代反应 B.蛋白质水解生成葡萄糖,放出热量,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 C.石油裂解的目的是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 D.棉花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答案】 A 6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通过用氢气与乙烯加成的方法除去乙烷中含有的少量乙烯 B.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要大力发展“乙醇汽油” C.用水可区分苯、溴苯和硝基苯 D.一定条件下,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区分葡萄糖和蔗糖 【答案】 D 66、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学情分析内容的是( )。 A.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 B.分析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的未知知识 C.分析学生如何来进行学习 D.分析学生的兴趣及性格 【答案】 D 67、下列直链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 A.C5H12 B.C5H110H C.C5Hlo D.C4H802 【答案】 A 6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蓝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冒白烟 【答案】 C 69、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这一知识点教学时,适宜的教学原则是( )。 A.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 B.归纳共性与分析特性 C.形式训练与情境思维 D.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答案】 A 7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加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B.改变条件,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也一定增大 C.自发反应一定是嫡增反应,非自发反应一定是嫡减少或不变的反应 D.提高温度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 D 71、讲授法是以化学教学内容的某种主体为中心,有组织地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方法。下面关于讲授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讲授法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知识 B.讲授法的最大缺点是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C.讲授法就是照本宣科,不再适用于当今化学教学 D.讲授法中可以用启发式教学 【答案】 C 7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可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 B.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铜的金属性比铝弱,可以用铜罐贮运浓硝酸 D.NaOH溶液不能保存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答案】 D 73、化学教学板书的设计原则不包括(  )。 A.体现教学核心内容、紧扣教学目标 B.保证板书内容的科学性 C.条理性和系统性相结合 D.板书设计的艺术性 【答案】 D 74、下面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 B.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C.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中级教育课程 【答案】 D 75、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最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评价方法是( )。 A.纸笔诊断性测验 B.纸笔总结性测验 C.档案袋评价 D.活动表现评价 【答案】 D 76、初中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很深,这种迁移现象是(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答案】 A 77、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B.盐类都可做调味品 C.铝罐可久盛食醋 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答案】 D 78、化学教材编写时.在介绍水污染、矿物分布、温室效应、化学能的利用等知识时,在相关章节设立讨论和调查研究等课题,设置开展活动的课时。这体现了化学教材编写时( )。 A.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核心知识,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理念 B.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C.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中取材 D.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合理组织和编排教材 【答案】 C 79、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时候,学生用辩论的形式讨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各离子的浓度大小的排列顺序是怎么样的?”教师通过这个过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A.课堂练习评价 B.即时表现评价 C.未知1 D.未知2 【答案】 D 80、中学时期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立志向、增才干,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主要表现的心理特点有( )。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 D 81、STS思想的实质是( ) A.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 B.科学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 C.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D.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 【答案】 C 82、下列词语属于描述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是( )。 A.应用 B.学会 C.掌握 D.讨论 【答案】 A 83、下列哪组实验全部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基础学生实验( )。 A.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燃烧的条件、氨气的实验室制取 B.氢气的实验室制取、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C.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燃烧的条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D.氮气的实验室制取、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答案】 C 8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葡萄糖能水解成2 mol CH3CH2OH和2 mol CO2 B.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的硫酸钠、硫酸铜溶液,都会因盐析产生沉淀 C.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l mol油脂完全水解生成l mol甘油和3 mol高级脂肪酸 D.欲检验蔗糖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可向水解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 【答案】 C 85、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依次是( )。 A.课堂教学的开始、展开和结尾 B.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的开始、展开和结尾 C.准备实验、新课引入、展开和结尾 D.熟悉教案、新课引入、展开和结尾 【答案】 B 86、关于试讲和常规课堂教学的关系,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目的不同 B.对象相同 C.教学内容安排不同 D.组织教学不同 【答案】 B 87、( )测验是在一个大的教学单元或一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进行的测验,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经过一定阶段学习后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是对阶段教学效果的总评价。 A.形成性 B.诊断性 C.过程性 D.总结性 【答案】 D 88、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CCI4的密度比H2O的大,可用于萃取Br2和 l2 B.Si 能与强碱反应,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 C.CI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杀菌消毒 D.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答案】 C 89、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是( )。 A.组织教学 B.导入新课 C.讲授新课 D.总结练习 【答案】 C 90、下面不属于化学l的主题的是( )。 A.认识化学科学 B.化学实验基础 C.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D.物质结构基础 【答案】 D 91、学校中教师间的听评课是最常见的教学研讨活动,其目的是( )。 A.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促进教师的教研能力的发展 D.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合作 【答案】 A 92、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能源危机、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等问题的广泛关注,STSE思想也受到了日益重视。STSE的含义是( )。 A.科学、技术、学生与资源教育 B.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 C.科学、技术、学生与能源教育 D.科学、技术、社会与气候教育 【答案】 B 93、由苯(C6H6)和乙醇(C2H5OH)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来推测苯酚(C6H5OH)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所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 A.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B.知识结构化策略 C.联系一预测策略 D.练习一反馈策略 【答案】 C 94、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 A.化学课程目标 B.化学教学内容 C.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 D.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答案】 A 95、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材中纸笔测验的新变化不包括( )。 A.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B.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C.关心科技发展和科技有关的问题 D.注重学科间的综合和渗透 【答案】 A 96、下列有关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教科书内容是教学内容组织和选取的重要参考 B.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必须与教科书保持一致 C.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 D.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答案】 B 97、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 A.化学2 B.化学与技术 C.物质结构与性质 D.化学反应原理 【答案】 A 98、教师根据“铜是一种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铁也是一种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得出结论“铁也可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这一逻辑思维方法属于( )。 A.归纳 B.演绎 C.类比 D.分类 【答案】 C 99、学生化学成绩考核的方式方法有( )。 A.以教学大纲为标准,用发展的观点来考核学生成绩 B.要提高成绩考核的客观性,认真及时做好成绩的分析工作 C.考核有期中、学期或学年等考试 D.经常性的考查、阶段性的平时测验考查和总结性的定期考试 【答案】 D 100、下列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中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的是( )。 A.识别 B.认同 C.发展 D.模仿 【答案】 D 101、关于高中化学课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1、化学2和化学与生活是高中化学的必修模块 B.“过程与方法”指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C.高中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为知识、技能和能力 D.高中化学课程中专门设置“实验化学”模块 【答案】 D 10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答案】 B 103、化学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应遵循的分组原则是( )。 A.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B.组间异质、组内异质 C.组间同质、组内同质 D.组间异质、组内同质 【答案】 A 104、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若被黄蜂(黄蜂的刺是碱性的)蜇了,用食醋涂抹在皮肤上减轻痛痒 C.服用含AI(OH),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答案】 D 105、高中化学课程中,侧重反映化学学科的核心研究领域和核心知识的是( )。 A.化学与技术 B.实验化学 C.化学反应原理 D.化学与生活 【答案】 C 106、下列一组反应的反应类型相同的是 A.由溴乙烷制乙醇;由乙烯与水反应制乙醇 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甲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C.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共热制取硝基苯;苯与液溴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取溴苯 D.1-氯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反应;1-氯丙烷与NaOH的水溶液加热反应 【答案】 C 107、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答案】 D 108、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 A.食盐 B.单质镁 C.烧碱 D.单质溴 【答案】 A 109、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能源危机、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等问题的广泛关注,STSE思想也受到了日益重视。STSE的含义是(  )。 A.科学、技术、学生与资源教育 B.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 C.科学、技术、学生与能源教育 D.科学、技术、社会与气候教育 【答案】 B 110、()是教师通过操作实物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获得化学知识、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常用的化学教学基本方法。 A.展示和提问 B.演示和展示 C.展示和板书 D.演示和提问 【答案】 B 111、下列初中化学认知性目标的学习行为所对应的学习水平最高的是(  )。 A.记住 B.解释 C.识别 D.区分 【答案】 D 112、以激励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 )。 A.启发式教学模式 B.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C.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D.合作学习模式 【答案】 A 113、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 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 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涅碳钢网作阴极 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 【答案】 A 11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列出的教学目标“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中“初步”属于(  )。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 【答案】 D 115、在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控制教学节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教师需要注意的方面有(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116、化学课程的总目标是( )。 A.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B.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 A 117、下列仪器是用于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是( ) A.元素分析仪 B.质谱仪 C.红外光谱仪 D.核磁共振仪 【答案】 B 118、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②⑤⑥ B.①②④⑤ C.②③⑤⑥ D.③④⑥⑦ 【答案】 B 119、下列关于高中课程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 B.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5个模块 C.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36学时 D.有机化学基础属于选修模块 【答案】 B 120、下列关于初中化学学习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起步阶段性 B.以化学基本原理作为学习的对象和内容 C.以实验为基础 D.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三种表征融合 【答案】 B 121、关于化学教学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和讲读等 B.引导一发现法是在教室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 C.演示法除了教师的演示外,还包括学生的演示 D.讨论法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不需要参与 【答案】 D 122、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 ) A.化学教材 B.化学教学实践 C.化学教师 D.化学教学系统 【答案】 D 123、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生石灰 C.烧碱 D.食盐 【答案】 A 124、在CO、HCOOH、OHC-COOH的混合物中,已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y,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9y) B.(1-y) C.(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