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
单选题(共600题)
1、研究表明,小学( )年级是道德情感发展的转折时期。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 C
2、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 D
3、 根据现代基础教育的学校教学活动领域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教学设计的三个层面分别是( )。
A.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
B.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学期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
C.学校教学系统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
D.学校教学系统设计、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
【答案】 A
4、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这体现了德育的()
A.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导向性原则
【答案】 C
5、学习策略的核心是( )。
A.计划性
B.规则
C.方法
D.监控
【答案】 A
6、“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 C
7、从实现学校培养目标来看,修课和选修课之间具有( )
A.层次性
B.等量性
C.等价性
D.主次性
【答案】 C
8、在学习两条直线“垂直”这个概念时,教师经常变动直线相交成直角的方向和位置,以突出其关键特征,这属于( )。
A.使用分类教学
B.使用变式教学
C.使用例子教学
D.使用比较教学
【答案】 B
9、下列哪个不属于强迫症的治疗方法?( )
A.行为治疗
B.药物治疗
C.建立支持性环境
D.系统脱敏法
【答案】 D
10、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
B.利托尔诺
C.霍尔
D.华生
【答案】 B
11、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常用自己的内在标准判断客观事物的人,其认知方式属于( )
A.独立型
B.依存型
C.整体型
D.系列型
【答案】 A
12、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依据,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评定称之为( )。
A.配置性评定
B.诊断性评定
C.常模参照评定
D.标准参照评定
【答案】 C
13、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 )、年龄阶段性和不均衡性。
A.顺序性
B.层次性
C.自主性
D.广泛性
【答案】 A
14、明确出教学就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绘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的著作是()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卢梭的《爱弥儿》
C.夸父纽斯的《大教学论》
D.洛克的《教育漫话》
【答案】 C
15、小学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内部结构,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实习法
【答案】 B
16、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行动研究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答案】 A
17、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就要及时应对讨论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进行小组讨论时,每组人数越少越好,因为人数越多,每个人的发言机会就越少
B.如果发现讨论中某人非常不积极,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
C.发现学生的讨论进入误区或陷入知识瓶颈时,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引导
D.讨论要严格按照教师课前制订的讨论计划进行,不能更改
【答案】 C
18、 讲解“圆的面积和周长”时,运用“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思路,这属于数学思想中的( )。
A.数形结合思想
B.可逆思想
C.类比思想
D.极限思想
【答案】 D
19、 当有学生中暑时,下列选项中做法错误的是( )
A.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处
B.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头部
C.让病人躺下,垫高头部
D.服用仁丹或十滴水等药物
【答案】 C
20、 适合于解释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的遗忘理论是( )。
A.消退说
B.动机说
C.干扰说
D.同化说
【答案】 A
21、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表现在( )
A.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B.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C.文化体系
D.教育为文化本体
【答案】 D
22、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儿童早期( )更为突出。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学习内驱力
【答案】 B
23、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 )
A.Mainly based on testing
B.Done mostly at the end of a learning perioD、
C.Mainly for testing students’ knowledge and skill
D.Focused on the progress of students
【答案】 D
24、根据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相关规定,小学实行()。
A.校长负责制
B.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C.书记负责制
D.教职工代表大会制
【答案】 A
25、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 )。
A.说服教育
B.品德评价
C.指导实践
D.陶冶情操
【答案】 B
26、教师对学生个体内部的各方面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是( )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甄别评价
【答案】 C
27、在午餐时间,小李不慎被开水轻微烫伤,教师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A.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烫、烧伤部位
B.经简单处理后.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C.轻微烫伤.不必处理
D.通知家长
【答案】 A
28、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性的依据是( )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师特点
D.学生兴趣
【答案】 A
29、“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中国古代( )的教育主张。
A.朱熹
B.墨子
C.荀子
D.孔子
【答案】 D
30、 听到隔壁班班主任高跟鞋的声音,以为是自己班的班主任回来了,全班同学顷刻间鸦雀无声。体现了刺激的( )。
A.泛化
B.分化
C.获得
D.消退
【答案】 A
31、“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指的是小学教育的( )。
A.义务性
B.全面性
C.全民性
D.法制性
【答案】 B
32、“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 )时期的教育内容。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现代社会
【答案】 B
33、()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A.形式化教育
B.前制度化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答案】 D
34、小玮的妈妈正在准备晚饭,小玮放学回家刚进门就闻到阵阵饭菜的香味儿。可是过一会小玮就闻不到了,这种现象属于感觉的()。
A.适应
B.联觉
C.统合
D.对比
【答案】 A
35、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 )。
A.夸美纽斯
B.亚里士多德
C.赫尔巴特
D.卢梭
【答案】 C
36、阅读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下列哪些不属于培养阅读能力的方式( )
A.精读和略读
B.快速阅读
C.书面及多种形式的扩展阅读
D.认读
【答案】 D
37、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
A.实验法
B.测量法
C.会谈法
D.观察法
【答案】 C
38、在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时,教师分别选用两个班级,一班采用讲授教学法,一班运用讨论法,两班学生在智力、学业基础等方面尽量保持均衡,期末时测量其成绩有显著差异。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案研究法
D.调查法
【答案】 B
39、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A.学术影响力
B.个性影响力
C.年龄影响力
D.职称影响力
【答案】 B
40、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的是我国古代( )。
A.孔子
B.孟子
C.墨家
D.荀子
【答案】 C
41、“有教无类”是谁提出的观点?(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答案】 A
42、教师教学反思的最主要研究视角是( )。
A.以回顾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
B.通过约请同事、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
C.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D.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答案】 D
43、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罗杰斯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答案】 B
4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A.结构主义学习理论
B.多元智能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B
45、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和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答案】 A
46、( )提出了“自然教育”的主张。
A.赫尔巴特
B.康德
C.洛克
D.卢梭
【答案】 D
47、班级活动是指( )。
A.以班级为单位的一切活动
B.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
C.建设班集体为中心的活动
D.晨会等常规活动
【答案】 A
48、下列不属于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是()。
A.专业理想的建立
B.专业知识的拓展
C.专业能力的发展
D.专业方向的形成
【答案】 D
49、在英文阅读中遇到生词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而不是急于查字典。这体现了知觉的( )。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答案】 B
50、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模式是( )。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答案】 C
51、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评价意义的是( )。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需要
【答案】 A
5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晨会活动的特点是简短性、及时性、教育性
B.班会活动分为班级例会和主题班会两种形式
C.班级活动包括晨会活动、班会活动和少先队活动
D.少先队的组织机构是依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的
【答案】 C
53、(2020年真题)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宗迪恩会议上提出:“每一个人一无论他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一都应能获益于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这是提倡教育应具有( )。
A.全面性
B.全民性
C.基础性
D.义务性
【答案】 B
54、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答案】 C
55、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答案】 C
56、取消按年龄编班,按学生的能力或某些测验成绩编班属于()
A.能力分组
B.外部分组
C.内部分组
D.作业分组
【答案】 B
57、小亮考试前紧张,出冷汗,注意力无法集中,他的症状属于( )。
A.抑郁症
B.阵发性紧张症
C.过度焦虑反应
D.强迫症
【答案】 C
58、教师在讲授贺知章的《咏柳》时,挑选了三首乐曲.让同学们根据语境选择一首。这种教学方法是()
A.讨论法
B.讲授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答案】 C
59、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B
60、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差异较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必须补充必要的乡土材料,这体现了()
A.启发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B
61、知道了“长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长方形的一个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这种同化模式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推理学习
【答案】 B
62、人的语言、思维的发展都分别存在着关键期,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答案】 C
63、梅和哈特肖恩的“诚实”研究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或品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
A.情景与教育
B.年龄大小
C.学业成绩
D.家庭背景
【答案】 A
64、(2020年真题)在设计教育调查问卷时,应避免将权威论断、个人观点包含在问题之中。这体现的问卷设计原则是( )。
A.面向对象
B.价值中立
C.语句简洁
D.避免社会认可效应
【答案】 B
65、“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 )。
A.思维的间接性
B.思维的直觉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思维的灵活性
【答案】 C
66、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
【答案】 C
67、( )不属于智力的群体差异表现。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水平差异
【答案】 D
68、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
A.实验法
B.测量法
C.会谈法
D.观察法
【答案】 C
69、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
A.实验法
B.测量法
C.会谈法
D.观察法
【答案】 C
70、“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身体素质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 C
71、使用酒精灯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用酒精灯外焰给物质加热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答案】 B
72、下列选项中,体现德育方法中的榜样示范法的是(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答案】 D
73、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
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B.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C.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答案】 D
74、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 )中。
A.班级教育活动
B.思想品德课
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D.班会和校会
【答案】 B
75、某小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但喜欢看动画片。家长规定,只有进行半小时的锻炼之后才允许看动画片,这样,该生锻炼时间相应增加。这种用高频活动强化低频活动的做法,在行为塑造中称为()。
A.餍足
B.消退
C.分化
D.普雷马克原理
【答案】 D
76、3~5岁儿童的言语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往往优于成年人,这表明儿童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C
77、我国现行学制是()
A.单轨制
B.双轨制
C.混合制
D.分支型学制
【答案】 D
78、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综合论
【答案】 A
79、 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答案】 B
80、如果儿童发生烫伤,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脱去贴身单薄的诸如汗衫、丝袜之类衣服,以免撕破晚了伤及皮肤
B.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淋烫、烧伤部位,减低烫、烧伤的严重程度
C.若伤势较轻.可用红花油或紫草油等烫伤药物涂抹患处
D.若伤势较重.经简单处理后,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答案】 A
81、 下列关于班主任在编排座位和管理时应注意的事项中,错误的是( )
A.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
B.要考虑不同类型学科上课需要
C.要考虑不同学生的视力、听力
D.要考虑学生的性别。小学男女生不可同桌
【答案】 D
82、“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 )
A.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答案】 A
83、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和速度.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 )的要求。
A.循序渐进和促进发展相结合
B.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集体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 A
84、小学教育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这是由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C
85、老师总要求学生讲究卫生,但班里经常有学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教师应侧重()。
A.提高学生认识
B.丰富学生道德情感
C.锻炼学生意志
D.培养学生道德行为规范
【答案】 D
86、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 )。
A.权威阶段
B.公正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答案】 A
87、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时期是( )
A.6 ~7 岁
B.10~11 岁
C.7~8 岁
D.12 ~ 13 岁
【答案】 B
88、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漫无目的幻想
B.走路
C.联想
D.发明创造
【答案】 D
89、下列属于小学阶段课程特点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
C.①③④⑥
D.①④⑥
【答案】 D
90、沛西?能认为“教育既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该观点属于( )。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交往起源论
【答案】 A
91、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答案】 A
92、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哪几个字概括?( )
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答案】 D
93、某学校开发了一门介绍当地风俗产物与人物的课程,该课程属于(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分科课程
【答案】 B
9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 )。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答案】 B
95、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复式教学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
D.道尔顿制
【答案】 D
96、( )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一成长。
A.科顿
B.波斯纳
C.布鲁纳
D.布鲁巴奇
【答案】 B
97、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运用( )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答案】 C
98、小英到医院打完针后,在遇到穿白大褂的人就会害怕,这种心理现象是( )
A.内化
B.泛化
C.焦虑
D.移情
【答案】 B
99、 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在内的古代教育的显著特点是( )。
A.普及性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C.原始性
D.制度化、系统化
【答案】 B
100、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
A.成正比关系
B.成反比关系
C.没有关系
D.成倒U型曲线关系
【答案】 D
101、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分( )三个阶段进行。
A.导入、详述和汇总
B.导入、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
D.分析、质疑和总结
【答案】 A
10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
A.1983年
B.1986年
C.1993年
D.2006年
【答案】 B
103、小英到医院打针以后,再遇到穿白大褂的人就会感到害怕。这种心理现象是( )
A.内化
B.泛化
C.焦虑
D.移情
【答案】 B
104、我国小学课程的设计要适合小学儿童()的特点。
A.知识掌握
B.能力培养
C.品德养成
D.身心发展
【答案】 D
105、我国最早的小学产生于( )。
A.夏朝
B.殷周
C.三国
D.秦朝
【答案】 B
106、 ( )强调应培养“身心既美且善”的公民。
A.雅典教育
B.斯巴达教育
C.古埃及教育
D.古印度教育
【答案】 A
107、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A.学术影响力
B.个性影响力
C.年龄影响力
D.职称影响力
【答案】 B
108、对小学生而言,为了将其注意力集中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其理解和记忆,就应该对教材中的重点部分进行()
A.摘录和画线
B.分析和写标题
C.分析和列提纲
D.做笔记
【答案】 A
109、 学会如何学习的实质是( )。
A.学会在适当条件下使用适当的策略
B.掌握科学概念与原理
C.掌握大量言语信息
D.形成学习兴趣
【答案】 A
110、小学教师引导学生按偏旁部首归类识字,他所运用的教学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 C
111、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 )、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
A.操作
B.接受
C.领会
D.模仿
【答案】 C
112、桑代克总结的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实用律
D.效果律
【答案】 C
113、“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的分别是( )。
A.个性的整体性和可塑性
B.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C.个性的稳定性和独特性
D.个性的社会性和独特性
【答案】 C
11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是通过( )实现的。
A.培养人才
B.传播思想
C.丰富知识
D.发展科技
【答案】 A
115、关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发展要先于教学,以更好的进行教学
B.教学内容应略高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
C.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以更好的促进发展
D.教学应同时考虑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答案】 A
116、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答案】 A
117、CIPP评价模式包含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 )。
A.内容评价
B.目标评价
C.模式评价
D.成果评价
【答案】 D
118、需要层次理论是( )心理学在动机领域的体现,其代表人物是( )。
A.人本主义:马斯洛
B.行为主义;班杜拉
C.认知主义:苛勒
D.人本主义;维纳
【答案】 A
119、 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开设哪些学科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答案】 A
120、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予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 )的认识。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答案】 D
121、 测验法、调查法和观察法是评价时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关于它们的阐述最恰当的是( )。
A.测验法适宜于收集认知类目标和学习成绩资料
B.收集资料时,测验法比调查法和观察法要方便和实用
C.调查法适宜于收集技能类目标的学习成绩资料
D.观察法适宜于收集情感类目标的资料
【答案】 A
122、教师通过研究本班级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属于教学反思的( )的方法。
A.行动研究
B.教学诊断
C.自我提问
D.阅读新知
【答案】 A
123、下列关于德育规律的描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通过活动与交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一个短期的、直线提高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答案】 C
124、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评价韵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非正式评定
【答案】 D
125、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和( )。
A.美育
B.劳动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美育、劳动教育
【答案】 D
126、( )是教师教学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答案】 A
127、教学目标与任务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实现技能、技巧性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是()。
A.陶治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答案】 C
128、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暗示
D.情绪唤醒
【答案】 A
129、小泽听到妈妈说姐姐在上次全国英语大赛中获奖的消息以后.认为平时自己与姐姐的英语成绩差不多,因此自己在这次英语大赛中也能获奖。那么影响小泽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是()。
A.替代性经验
B.言语信息
C.情感状态
D.成败经验
【答案】 A
130、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
A.实验法
B.测量法
C.会谈法
D.观察法
【答案】 C
131、小学教师经常采用贴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为班级做好事,这种德育方法是( )。
A.奖惩评价
B.榜样示范
C.情感陶冶
D.实际锻炼
【答案】 A
13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包括( )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⑥
【答案】 B
133、 芳芳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会主动向老师请教。她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A.精加工策略
B.认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 D
134、关于教育目的,持个人本位论的是()。
A.荀子
B.赫尔巴特
C.孟子
D.涂尔干
【答案】 C
135、中小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双基”教学
B.发展智力、体力,培养能力
C.培养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D.发展学生个性
【答案】 A
136、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了( )阶段。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虚拟自我
【答案】 B
137、我国历史上首次规定中小学六三三制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卯学制
【答案】 C
138、显性课程的主要特征是( ),这是区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
A.计划性
B.外显性
C.目的性
D.直接性
【答案】 A
139、人们一般认为,北方人豪放,南方人细腻,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投射效应
D.刻板效应
【答案】 D
140、 在德育工作中,要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建立“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这主要遵循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知行统一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答案】 C
141、在一天的教学活动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这种教学研究方法是()。
A.反思日记
B.详细描述
C.职业发展
D.行动研究
【答案】 A
142、根据载体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 )。
A.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B.教授化课程资源与学习化课程资源
C.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
D.文字性课程资源与非文字性课程资源
【答案】 D
143、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做练习等活动,对照新内容,发现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
A.直接导入
B.练习导入
C.事例导入
D.温故导入
【答案】 D
144、一名熟练的汽车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一面观察道路的情况,一面操纵方向盘,这种现象属于注意的( )。
A.预定
B.转移
C.分配
D.集中
【答案】 C
145、 甲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偷吃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认为( )
A.甲同学错误大
B.乙同学错误大
C.两者都没错
D.两者错误一样大
【答案】 A
146、 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是( )。
A.机械学习
B.发现学习
C.接受学习
D.观察学习
【答案】 B
147、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和( )。
A.美育
B.劳动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美育、劳动教育
【答案】 D
148、大脑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速度不同,出生五至十个月发展最为迅速,五六岁是个显著的加速期。这体现了人的发展具有( )。
A.连续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答案】 C
149、 儿童中心论违背了( )。
A.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B.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答案】 D
150、在学生掌握了“蔬菜”后,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答案】 B
151、教学实践中的“双基”是指( )。
A.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B.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
C.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D.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答案】 D
152、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是( )。
A.低水平
B.高水平
C.中等水平
D.极高水平
【答案】 C
153、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
A.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B.最新的内容
C.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D.事例或材料
【答案】 C
15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
A.发展学生能力
B.提高学习成绩
C.矫正学生问题行为
D.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答案】 D
155、小敏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一直非常努力,成绩名列前茅。在一节自习课上,她遇到一道数学计算试题,半节课过去了还没做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同学说“她越来越笨了”。小敏心里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说自己吧,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是在说自己,非常难受。后来连朋友跟她开玩笑她也耿耿于怀,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