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品安全管理程序正式版控状态 受控文件 非受控文件分发号食品安全管理程序本手册根据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PAS220:2021公众可获取规范及CAC/RCP1-1969,Rev.3 (2003)附件HACCP原理编制批准编制修改履历No修改日期修改页与修改内容批准编制目 录章节名称一公司关于建立食品安全小组的颁布令二产品描述管理程序三产品工艺流程图管理程序四危害分析管理程序五关键控制限的建立管理程序六CCP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七纠偏措施管理程序八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验证程序附件1原辅料及产品规格书附件2产品工艺流程图附件3危害分析工作表附件4操作性前提方案附件5 HACCP计划附件6
2、 风险评估方法和措施分类判断树1 目的:规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从策划、实施到体系的验证等所有过程具体的实施要求,确保安全产品的策划和实现过程得到控制。2 使用范围:适用于杭州紫江包装。3 引用文件: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PAS220:2021食品安全生产前提方案;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的食品卫生通则。4 定义/术语:参考ISO22000:2005第3部分。5 主要职责:a) 公司总经理负责任命食品安全小组及组长;b) 食品安全小组负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编制、实施及确认和验证。c) 各部门参与相关文件的策划、编制及实施。 6 程序内容(
3、一、)公司关于建立食品安全小组的颁布令各管理部门: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确保食品安全的控制体系,为保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顺利建立、保持和运行,通过学习HACCP原理,参照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和成员的基本条件,现决定成立以为组长的食品安全小组(小组的成员及职责详见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及职责)。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应认真学习FSSC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结合本公司特点,制订好公司现有产品(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的食品安全管理控制措施。本人承诺,全力支持食品安全小组的工作,提供FSSC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培训和资源。作为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具体负责:1确
4、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得到建立、实施和维持; 2向总经理报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包括改进的需求; 3在整个组织内促进顾客要求意识的形成; 4就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对外联络。 本任命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食品安全小组人员资质及相关职责参考附件总经理: 日 期: 年 月 日 (二、)产品描述管理程序1.目的对产品进行明确描述,防止不安全的使用或食用者的不正确使用。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包括所有原料、辅料和与产品接触的材料的描述以及成品描述。3.职责3.1 品管部负责对原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产品描述;3.2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确认所有的描述是否适当; 3.3 采购人员、仓库
5、管理员及生产人员负责确保按照产品描述对产品进行正确标识和防护。3.4 品管部负责收集来自监管部门对产品的要求。3.5 销售部门负责收集来自顾客对产品的要求。4.程序4.1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相关的部门对原料、辅料和与产品接触的材料以及生产的产品进行描述,每一产品或产品类别,其完整的产品描述应详尽地显现安全危害的敏感性。4.2对原料、辅料和与产品接触的材料的描述,其详略程度应足以实施危害分析。适宜时,描述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a) 化学、生物和物理特性;b) 配制辅料的组成,包括添加剂和加工助剂;c) 产地或供方;d) 生产方法;包装和交付方式;e) 贮存条件和保质期; f) 使用或生产前的预
6、处理;g) 与采购材料和辅料预期用途相适宜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接收准则或规范。相关部门应识别与以上方面有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有关原辅料的产品描述参考附件原辅料描述表中的定义。4.3对最终产品的描述,其详略程度应足以进行危害分析,适宜时,描述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a) 产品名称或类似标识;成分;b) 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化学、生物和物理特性;c) 预期的保质期和贮存条件;d) 包装;e) 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标识,和(或)处理、制备及使用的说明书;f) 分销方式。g) 相关部门应识别与以上方面有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4.4 所有对原料、辅料和与产品接触的材料以及终产品的描述应保持更新。4.5每一
7、产品要形成单独的产品说明。具体参考产品规格书4.6相关的产品描述还可能涉及公司在正常生产管理中的中间品。对中间品的描述有助于适当的标识、防护该产品。4.7相关文件原辅料描述表产品描述表4.7相关记录无(三、 )产品工艺流程图管理程序1.目的 为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相关过程或区域得到充分识别。规定产品工艺流程图的建立程序。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3.职责3.1 生产部主管负责组织本厂有关人员拟定成品从原料进厂到客户接收所有过程的工艺流程图;3.2 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对产品工艺流程图的验证并保存验证记录; 4.程序4.1 流程图由食品安全小组确认工厂的生产加工流程图,流程图中,所有作业步
8、骤均被详细地描述,且可适当地了解关于产品安全作业的控制。 工艺流程图中,所有活动过程的细节应包括以下内容:1) 重要的缓冲、暂时储存及检验过程;2) 重要的运输管线、配送阀等;3) 重要的返工及回收的线路;4) 重要的器械、设备及工具的清洁与消毒(包括加工的清洁)准备;5) 重要的开工/停工/紧急停产等准备;6) 产品如需要在客户处验收,应注明重要的验收细节。4.2 配置 工厂的配置规划应描述到所有生产线、储存区域、人员设施等。 应规划生产车间的平面布置(工艺布局图)。 过程输入(包括原料、加工中、包装材料、添加物、润滑剂、人员、容器等)可能交叉污染的地点。过程输出如废弃物(包装材料、原料、在
9、制品、返工及拒收产品)可能交叉污染的地点及下水管道等。4.3工艺流程图的控制与确认 食品安全小组应对拟定的加工流程图进行初次的现场确认,可采用下列方式开展活动。1) 观察流程;2) 抽样;3) 讨论;4) 常规/非常规生产。 食品安全小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工艺流程图的确认,时机可选择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前完成。以适时监督加工设备及配置的改变/修正,并形成文件,以及时评核产品安全的风险。 确认的执行应以规定的方式形成文件及记录。4.3.4 针对新的工艺,或者工艺的变更,食品安全小组应重新验证。5.相关文件无6.相关记录:附件2:产品工艺流程图以及现场验证记录(四、 )危害分析控制程序1.目的识别
10、生产过程中每个工序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危害;评估这些食品安全危害的风险程度,包括严重性和可能性。2.适用范围杭州紫江包装。3. 定义食品安全: 食品在按照预期用途进行制备和(或)食用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伤害的概念。食品链:从初级生产直至消费的各环节和操作的顺序,涉及食品及其辅料的生产、加工、分销、贮存和处理。食品安全危害:食品中所含有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的因素或食品存在状况。对包装材料而言,相关食品安全危害是指按所提供包材的预期用途,可能直接或间接转移到食品中,并由此可能造成人类不良健康后果的因素。 4.职责食品安全小组负责收集危害分析所需的资料,确保资料是最新版,并负责进行危
11、害分析和风险评估。5.工作方法5.1 食品安全小组应任命食品安全小组。食品安全小组应具备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建立与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经验。5.2 要收集的资料至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5.2.1 原料、辅料、与产品接触材料的描述。相关要求参考产品描述管理程序。5.2.2 终产品特性的描述。相关要求参考产品描述管理程序。5.2.3 产品的预期用途的描述。5.2.4 流程图,相关要求参考产品工艺流程图管理程序。5.2.5 过程步骤和控制措施的描述。针对流程图,应描述现有的控制措施、过程参数和(或)其实施的严格程度,或影响食品安全的程序,还应描述可能影响控制措施的选择及其严格程度的外部要求(如来自
12、监管部门或顾客)以上描述应在必要时进行更新。5.3 危害分析的对象危害分析时应全面、系统、多角度、不漏项,主要考虑以下范围:5.3.1 正常和非正常的生产活动(包括从采购到最终销售的所有活动)5.3.2 所有的材料(包括原材料、包装材料)5.3.3 机器设备与工器具5.3.4 人员5.3.5 厂房环境(包括车间内、外)5.3.6 产品特性和工艺特性5.4 危害分析的时机:初次建立体系时;当分析的对象发生改变时;每年至少重新评审一次危害分析全过程。5.5 食品安全危害分析5.5.1 食品安全小组应实施危害分析,以确定需要控制的危害、确定为确保食品安全所要求的控制程度,并确定所要求的控制措施组合。
13、危害分析时应具体根据下列方面对食品安全危害进行识别:a) 已接受的顾客要求;b) 组织的现状;c) 对原料和产品的描述;d) 对产品用途的确定;e)流程图和布置图;f) 公司内部历史经验;g) 外部信息,尽可能包括流行病学和同行业历史数据 h) 来自食品链中,可能与终产品、中间产品和消费食品的安全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信息。指出可能引入每一食品安全危害的步骤(从原料、加工和服务)对产品、原材料和包装材料分析评估的内容分别记录于产品危害分析和原辅料危害分析表中。5.9 风险评估5.9.1风险评估的办法根据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进行风险评价。5.9.2风险的严重程度:a) 严重0 可能导
14、致死亡或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伤害3分。 滋生繁衍的条件。病原微生物造成的0 污染。0病原微生物未能灭活。有害的外来物污染:0金属(会导致人员的严重伤害)。 硬质塑料、0玻璃、陶瓷。0木制品 化学品: 来自原料袋的软塑料、绳带和纸张外部环境(灰尘、泥土、剥落的油漆涂料) 橡胶密封部件 润滑油和润滑脂的大量污染 金属碎屑(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手指甲和头发伤口包扎用品(如创可贴)和卫生、健康防护用品(破碎的一次性乳胶手套、工衣脱落的纤维、耳塞等)。0c) 可忽略 -不一定会导致疾病、伤害或危害1分。5.9.3风险的可能性a) 很可能发生-在控制措施实施前,同行业或本公司曾经发生,3分b) 可能
15、发生-在控制措施实施前,理论上有可能发生2分c) 不可能发生-理论上几乎不可能发生1分5.9.4事故的后果是根据严重程度与发生的可能性进行相乘,得出的结果就是风险的级别,如下表所示:很可能发生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严重963中度642可忽略3215.9.5显著危害的判定6分及6分以上为显著危害,4分及4分以下为非显著危害。5.9.6优先选用直接判断法下列情况下,可直接判定为显著危害a) 不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b) 曾经发生过的事故,但未采取预防措施;c) 客户要求。5.10 分析评估的结果的输出分析评估完成后,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审核产品危害分析和原辅料危害分析表。评估、识别得出的显著危害,将作为CC
16、P判断表的输入。6支持性文件6.1 产品工艺流程图 6.2 流程图描述 6.3 产品描述 6.4 原料/包装材料技术规格 6.6 产品危害分析 6.7 原辅料危害分析 7质量记录及附件 无(五、)关键控制限的建立管理程序1.目的为确保关键控制点得到有效控制,应制定相应的标准或关键限。2.范围适用于认证产品所识别的关键控制点。3.职责3.1 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关键限的制定和确定。3.2 品管部负责对关键限的验证。4.程序4.1食品安全小组应对每个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限值并形成文件。此文件必须经有效批准并予以保存。4.2 关键限确立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1) 必须为所有CCP;2) 必须合理;3) 必须
17、可验证;4) 必须可测量;5) 必须是有效和可操作的。4.3 控制界限的信息来源:1) 出版的资料数据;2) 专家建议;3) 实验数据;4) 法规指南;5) 数学模型。4.4 控制界限的形式:1) 物理性的;2) 化学性的;3) 微生物性的;4.5 关键控制限的验证食品安全小组应将关键控制限建立的依据形成文件,并验证关键控制界限以确定所选择的关键控制限确实能控制危害.5.相关文件 无6. 相关记录: 关键控制限建立的依据(六、)CCP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1.目的确保每个关键点所设立的关键限值持续得到满足。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食品包装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每个关键控制点的关键限值的监视和测量。3.职责3
18、1 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对以上产品的原辅料及成品加工过程作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制定相应的OPRP计划和HACCP计划。并依据HACCP计划要求识别CCP点。(关键控制点)3.2 生产部负责按HACCP计划规定,做好应监控项目的监控记录,负责审核各产品生产CCP监控记录和纠偏行动记录。3.3品管部负责实验室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3.4生产部负责本部门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4.工作程序4.1 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对每个产品建立产品描述、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针对产品的关键控制点,制定每个产品的HACCP计划,该计划中包含以下内容:1) 关键控制点及其限值;2) 关键控制点监
19、控内容(对象);3) 监控方法,包括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及其校准;4) 监控频率;5) 监控人员;6) 发生偏离后,采取的纠偏行动;7) 记录;8) 验证。4.2生产部负责按HACCP计划中规定由生产部负责监控项目的测量,并做好记录。4.3品管部负责按规定检定周期校验监视和测量装置,对实验室所用监控设备妥善维护,确保完好。4.4监控记录应注明产品品名、批号、生产日期等,以此作为产品标识和追溯依据。监控记录应经监控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执行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有关规定。4.5生产部每天应对CCP监控记录和纠偏行动记录进行审核,并验证CCP已恢复控制,执行纠偏措施管理程序。4.6为满足CCP点监控的要
20、求,一旦出现偏差,能迅速区别潜在不安全产品。在有追溯性要求的场合,通过区别贮存、编号以及记录的确认方式,规定了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内容和方法,建立可追溯性系统,以利于对产品状态进行控制,并能迅速有效地追溯、鉴别。4.6.1标识和追溯性管理参考标识和追溯性管理程序5.相关文件5.1 纠偏措施控制程序 5.2 监控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6.1 CCP监控记录(七)、纠偏措施管理程序1. 目的通过分析产品偏离的原因,采取纠偏措施,以消除发生纠偏理的原因,防止偏离再发生。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实施过程中关键控制点CL值偏离和操作性前提方案失控时的纠偏控制。3. 职责3.1. 食品安全小
21、组负责组织相关人员编制产品的HACCP计划和操作性前提方案。3.2. 生产部相关人员负责按HACCP计划和OPRP规定对相应的控制点作监控并记录,发生偏离,立即纠偏; 并负责按评审意见处理在出现偏差时所生产的产品。3.3. 品管部负责组织评审当HACCP计划和OPRP出现偏差时对潜在不合格产品的评审;3.4. 品管部负责审核各CCP点或OPRP监控点的纠偏行动记录,验证偏差已得到纠正,并恢复受控。4. 工作程序4.1. 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对产品作产品描述,危害分析,确定CCP点,制定HACCP计划,规定CCP的关键限值、监控计划、纠偏措施和验证要求。4.2. 品管部或生产部负责按HACCP计划规
22、定对CCP实施监控,并做好记录,执行CCP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当发生偏离CL值时,立即采取纠偏行动,消除偏离原因,重新控制,并如实做好记录。4.3. 操作工应确定在出现偏差时所生产的产品,这些产品由生产部协同品管部进行评审,确定对这些产品的处理方法,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有关规定。4.4. 当操作性前提方案失控时,应立即隔离可能受影响的产品。处理程序参考CCP点偏离时的纠偏措施。4.5. 纠偏行动必须记录,执行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有关规定,记录的内容包括:a) 产品确认(如产品描述、持有产品数量);b) 偏离描述;c) 采取的纠偏行动,包括受影响产品的最终处理;d) 采取纠偏行动负责人的姓名;e)
23、 必要时要有评估的结果。4.6 如纠偏后再次发生偏离,则应重新评估确认HACCP计划和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如有必要,修改HACCP计划或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应按文件控制程序有关规定执行。5. 相关文件 CCP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质量记录管理程序 文件与资料管理程序 6. 相关记录6.1 监控记录6.2 纠偏记录(八、)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验证程序1.目的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一致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以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2.范围适用于对杭州紫江包装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所有活动或涉及的产品。(产品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
24、3.职责3.1 公司最高管理者负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组织工作。3.2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的组织工作。3.3 食品安全小组负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日常监控的验证。3.4 品管部负责监控设备及仪器的校准。4工作程序4.1 对关键控制点(CCP)的验证 关键限值确定的依据关键限值的确定必须由生产部门(各单位主管)协助品管部基于客观证据得出,(如必要,需要技术专家的协助),客观证据可来源于以下信息资料:公开发表的技术参数、专家的建议、试验数据、法规标准、工厂经验等。当以下情况发生时,应对关键限进行重新验证:a).原材料改变b).生产工艺流程改变c).设备改
25、变d).重复出现不合格e).其它可能对关键限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情况 关键控制点(CCP)计量器具的验证在各关键控制点(CCP)配备适宜的计量器具。品管部负责按照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对各关键控制点(CCP)和化验室的计量器具进行管理,定期校准。对运行中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包括1) 记录的复核2) 对操作的直接观察3) 偏离及受影响产品处理的复核4) 确定关键控制点处于控制中5) 监控及测量设备的校准6) 取样和测试7) 对消费者有关安全方面的投诉及投诉记录进行评估4.2 对HACCP计划和OPRP操作性前提方案的确认4.2.1 实施包含在操作性前提方案中和HACCP 计划中的控制措施之前
26、以及变更后,食品安全小组应确认:a) 所选择的控制措施能使其针对的食品安全危害实现预期控制;b) 控制措施及其组合时有效,能确保控制已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并获得满足规定的可接受水平的终产品。当确认结果表明不能满足一个或两个上述要素时,应对控制措施和(或)其组合进行修改和重新评估。4.2.2 每年至少一次,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组织对各已经实施的HACCP计划进行确认。4.2.3 发生以下情况时需要对HACCP计划进行重新确认:a).原料、工艺、设备、销售或其它发生较大变化时;b).产品重复出现不合格时;c).出现新的危害或新的控制方法时;d).在生产过程中观察发现了新的问题;e).产生新的销售和消
27、费者处理方式;e).其它可能对HACCP的有效性产生影响的情况。4.3 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验证内部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审核,具体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执行。管理评审:总经理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管理评审,具体按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执行。4.4 对前提方案PRP、HACCP方案和操作性前提方案的验证1) 由食品安全小组对所选择的HACCP计划和OPRP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定期的验证,(不少于每年一次)。如有必要,应对HACCP方案(或/和)操作性前提方案时进行更改。2) 由食品安全小组按照危害分析的结果,评估控制措施的需要,从而建立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对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的有效
28、性应进行定期的验证。当验证的结果显示不符合当初策划的安排时,由食品安全小组负责采取措施重新策划直至到达规定的要求。3) 食品安全小组应依据需要策划对前提方案的验证。确保前提方案被有效地实施。5. 相关文件5.1 检验规范 6. 相关记录6.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验证记录 安全管理程序1 目的1.1 对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1.2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1.3 做好施工现场安全标识和安全防护措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职业健康安全风险。2 适用范围2.1 公司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2.2 对公司范围
29、内的生活区、办公区、施工区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控制。3 职责3.1 总经理是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公司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3.2 项目经理是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项目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3.3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公司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及安全紧急事件的处理。3.4 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策划的鉴定工作,批准重大危险因素和控制计划。3.5 生产副总经理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制定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3.6 工程质量/安全处组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负责汇总公司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及重大危险源清单,并对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报总工程
30、师审批。3.7 各部门、实体及项目部对各自的生产、服务活动中的危险源,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建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及重大危险源清单,对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报工程质量/安全处审核、总工程师审批。3.8 劳动人事处负责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取证、年审工作。3.9 综合办公室负责公司办公区的安全管理。3.10 物业公司负责公司办公区、生活区的消防、治安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各单位的防火、治安管理工作。3.11 工程质量/安全处负责监督、检查各单位职业健康安全措施实施及运行情况。3.12 工程质量/安全处负责监督、检查各单位机械设备安全运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3.13 项目部在选择
31、供应商、分包商时,应对其职业健康安全进行评估,通过评估择优选择供应商、分包商。3.14 项目部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编制安全控制措施,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的安全管理标准和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组织施工生产,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治安管理工作。4 工作程序4.1 危险源辨识、评价、更新及审批4.1.1 工程质量/安全处负责组织各单位的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公司所属各部门和单位对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后的活动、施工现场内设施、设备以及生活、工作等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 危险源的辨识按施工作业流程阶段、地理区域、设备和装置、施工工艺划分作业活动。从施工工期、人员、机械设备、物料的物理状态和化学性质、作业人员
32、的能力、操作规程、作业活动和环境的检测数据、发生过与该作业有关的事故或事件等方面收集作业信息。采用工作安全分析法,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作业活动中每一步骤的危害及其风险程度。分析步骤:选定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工作步骤对每个步骤进行危险辨识汇总定期检查和回顾。4.1.5辨识每个作业活动中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整个作业活动中作业环境和安全管理上的缺陷,将危险源汇总并合并同类项。4.1.6危险源的辨识应确保覆盖了所有违反法律法规、标准的和已发生过的事故,已辨识的每项危险源,采用LEC评价方法进行评价。4.1.7 风险级别的确定:可能造成安全风险的大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3、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和事故后果(C)三个变量的乘积衡量即:D=LEC。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必然发生的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1可能性极小、完全意外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尔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说明:8小时不离岗位,为“连续暴露”;8小时内暴露一次或几次的,为“每天工作时间暴露”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事
34、故发生造成的后果分数值事故发生造成的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7严重,重伤40灾难,多人死亡3较严重,受伤较重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1引人关注,轻伤4、根据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程度(D)D=LEC风险程度(等级)D=LEC风险程度(等级)320不容许风险2070可容许风险160320重大风险20可忽略风险70160中度风险4.1.8 风险级别的含义风 险 级 别风 险 级 别 的 含 义1级风险(不可容许风险)事故潜在危险性大,难以控制,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多人伤亡2级风险(重大风险)事故潜在危险性大,较难以控制,容易发生重伤或多人伤害3级风险(中度风险)具有一定危险性,但重伤可能性小,有伤亡
35、发生的危险4级风险(可容许风险)具有一定危险性,重伤可能性极小,有一般伤害事故的风险5级风险(可忽略风险)危险性小,不会伤人4.1.9 1级、2级风险,确定为重大安全风险。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对1级、2级风险,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制定措施尽可能消除重大危险源,如无法消除则应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不断完善安全防护措施、更新防护装置,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岗位的人员设置,在条件允许时应充分考虑工作岗位与个人工作能力的适宜性。4.2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更新和审批 各单位对各自的工作、生活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建立的危险源辨
36、识及评价、重大危险源清单及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并每年进行更新。 项目部在工程开工时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建立的危险源辨识及评价、重大危险源清单及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工程质量/安全处根据各单位的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及重大危险源清单,汇总公司危险源辨识及评价、重大危险源清单及控制计划,并每年进行更新。 各单位建立的、包括每年更新的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及重大危险源清单,报工程质量/安全处审核、总工程师审批。 工程质量/安全处每年组织各单位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更新工作,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对危险源因素进行更新:1、管理评审要求时。2、公司活动、产品、服务、设备、工艺等发生较大变化时。3、有关的法律
37、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4、相关方提出合理抱怨要求时。更新的危险源辨识及评价、重大危险源清单及控制计划的审核、审批按条执行,相关资料由工程质量/安全处保存。4.3公司办公区、生活区安全管理4.3.1 公司提供必要的安全工作环境,综合办公室负责办公区的安全设施配置及安全管理。4.3.2物业公司负责公司机关办公区消防设施的配备、检查,及时对失效、损坏、遗失的消防设施进行更换。4.3.3 机关工作人员下班时,应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做好防盗工作。4.3.4 正确使用办公设施,电脑、复印机、开水器、照明灯等用电设备。下班时应关闭电源开关,防止火灾事故。 物业公司负责生活基地安全管理,用电安全及其它安全
38、设施的管理、维护按物业公司相关制度执行。4.4 施工现场环境安全管理4.4.1施工组织设计要针对重要环境和重大危险源作出符合法律法规、施工规范要求的规定,确保作业环境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和文明施工要求。编制施工现场临时用房施工方案,报相关部门审核和主管领导审批后修建,施工临时用房必须坚固、安全。 施工现场施工区与办公区、生活区分开设置,办公区、生活区的安全管理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施工现场办公区及生活区的管理按公司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按绵阳市的有关要求进行管理。项目部按公司要求与班组签定文明施工责任书,确保施工现场的
39、文明施工。施工现场粉尘、噪声、排污的环境污染控制按照公司环境及文明施工管理中相关规定执行。4.5 施工现场安全标志施工现场入口处应按规定进行公告,设置门卫,防止闲杂人员进入。主要通道口、基坑、四口五临边、配电室、配电箱、高处作业等危险场所,必须有安全设施和明显的安全标识,按照公司施工现场安全色标志管理制度执行。安全标志分为四类: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安全标志颜色分为:1、禁止标志(红色):制止人们的某种行动,也用于防火标识;2、警告标志(黄色):使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3、指令标志(蓝色):提示人们必须遵守的意思;4、提示标志(绿色):提示安全、通行的方向。黑色用于安全标志
40、的文字、图形符号,白色用作红、蓝、绿的背景色。安全标志的设计、使用按GB2893安全色、GB2894安全标志及公司施工现场安全色标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项目部负责按规定对施工现场设置必要的安全标识。4.6 安全教育公司按规定对现场所有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安全教育由工程质量/安全处负责。教育内容: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公司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有关事故案例等。项目级安全教育由项目部安全员负责。教育内容:项目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状况、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防范措施及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班组级安全教育由班组长负责。教育内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的安全装置、安全防护用品的正
41、确使用方法等。项目部必须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入场安全教育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作业。参加安全教育的所有人员必须在相关记录上签字确认,不得代签,无法签字的可以由项目安全员代签后由其按手印确认。4.7 三级安全交底公司安全管理执行三级安全交底制度:公司级安全交底;项目级安全交底;班组级安全交底。公司级安全交底在工程开工前,由公司生产副总、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公司级交底内容包括: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机电安全管理、安全防护设施的正确作用等。项目经理按照施工图纸、设计文件和公司级交底内容,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设计要求、安全技术措施、现场安全管理、机电安全管理、个人安全防护等。施工员根据分部分项工程情况、公司级安全交底、项目部安全交底的有关要求,组织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设施的正确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的要求等。三级安全交底书一式两份,交底后交底人和接受交底人员在交底书上签字确认,双方各执一份备查。安全技术交底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