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表水环评工作等级评价范围的确定电子教案(全面版)资料教 案 首 页课 程环境影响评价学 时66专 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授课教师刘丽娟项目名称环评工作等级、评价范围的确定项目学时12教学单元名称地表水环评工作等级、评价范围的确定单元学时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污染物分类的方法2.掌握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的确定方法3.掌握河流(河口)、湖泊(水库)水域规模的确定方法4.掌握水域功能类别的划分方法和途径5.掌握地表水环评工作等级划分方法6.掌握地表水评价范围的确定方法能力目标: 1.能够进行污染物分类2.能够确定污水水质复杂程度3.能够确定纳污水体水域规模4.能够查获纳污水体水域功能要求;5.能够
2、进行地表水环评工作等级划分; 6.能够确定地表水评价范围教学内容一、地表水环评工作等级划分二、地表水评价范围的确定内容分析重点1.污染物的分类2.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的分级3.纳污水体水域规模确定4.水环境功能要求 5.查表确定地表水环评工作等级难点1.污水水质复杂程度2.受纳水体规模 3.评价范围的确定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具课件、实习图片、录像备注(该部分可放双语教学词汇,或所用标准等,如无内容可空着。删掉灰字)(首页单独占一页,本行字删掉)具体教学内容: 一、地表水环评工作等级划分 一级 二级 三级 1.地表水环评工作等级分级依据:1)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20000m/d 10000、2000
3、0m/d 5000、10000m/d 1000、5000m/d 200、1000m/d2)建设项目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根据拟预测污染物类型及需要预测的水质参数数目划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类。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者只含有一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3)污染物分类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分为四类。(1)持久性污染物(2)非持久性污染物(3)酸碱污染物(4)热污染4)地面水域的规模
4、划分5)纳污水体水质功能要求以GB3838-2002为依据,该标准将地面水环境质量分为五类:、。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202114号 如受纳水域的实际功能与该标准的水质分类不一致时,由当地环保部门对其水质提出具体要求。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低于第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建设项目,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只需按照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有关规定,简要说明所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给排水状况、排水去向等,并进行一些简单的环境影响分析。 二、地表水评价范围的确定 1. 地表水评价范围确定的原则应能包括建设项目对周围地面水环境影响较显著的区域。确定某项目的地面水环境调查范围时,应按照污染物
5、排放入水体后可能达到水域功能质量标准要求的范围、污水排放量的大小、受纳水域的特点以及评价等级的高低来决定。河流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大小、河流规模来确定排放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湖泊、水库以及海湾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的大小来确定调查半径或调查面积。表1 不同污水排放量时河流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参考表注:指排污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内陆河流); 评价等级高的取上限,评价等级低的取下限,评价等级中等的取中间值(以下同)表2 不同污水排放量时湖泊(水库)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参考表表3 不同污水排放量时海湾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参考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20-实施 20
6、发布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Green food- Specification for field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报批稿)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ICS Z 51备案号:NY/T 105420XX代替 NY/T 10542006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21给出的规定起草。本标准代替NY/T 1054-2006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导则,与NY/T 1054-200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中英文名称;修改了调查方法;增加了食用盐
7、原料产区和食用菌栽培基质的调查、监测及评价方法;调整了部分环境质量免测条件和采样点布设点数;修改了评价原则和方法;本标准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颜红、崔杰华、李显军、张宪、李国琛、王莹、王瑜、林桂凤。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NY/T 1054-2006。引言根据农业部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和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产地环境质量状况直接影响绿色食品质量,是绿色食品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绿色食品的安全、优质和营养特
8、性,不仅依赖合格的空气、水质、土壤等产地环境质量要素,也需要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和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一套科学有效的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方法是保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安全条件的基本要求。制定规范,目的在于规范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调查、监测、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科学、正确地评价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为绿色食品认证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通过以清洁生产和生态保护为基础的农业生态结构调节,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趋于良性循环,达到保护资源、增加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最终实现经济效应和生态安全和谐统一。规范制定以立足现实、兼顾长远,以科学性、准确性、可操作性为原则,保证NY/T 391
9、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的实施。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和产地环境质量评价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产地环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6 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7 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3产地环境调查3.1 调查目的和原则产地环境质量调查的目的是科学、准
10、确地了解产地环境质量现状,为优化监测布点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特点,兼顾重要性、典型性、代表性,重点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发展趋势及区域污染控制措施,兼顾产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生产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 3.2 调查方法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对申报绿色食品产品的产地环境进行现状调查,并确定布点采样方案。现状调查应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可以采取资料核查、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3.3 调查内容3.3.1 自然地理: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该区域的主要气候特性,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
11、值,日照时数。水文状况:该区域地表水、水系、流域面积、水文特征、地下水资源总量及开发利用情况等。土地资源: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壤背景值、土壤利用情况。植被及生物资源:林木植被覆盖率、植物资源、动物资源、鱼类资源等。自然灾害:旱、涝、风灾、冰雹、低温、病虫草鼠害等。3.3.7 社会经济概况:行政区划、人口状况、工业布局、农田水利和农村能源结构情况。3.3.8 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种植结构、生态养殖模式。3.3.9 工农业污染:包括污染源分布、污染物排放、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3.3.10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废弃物处理、农业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情况。3.4 产
12、地环境调查报告内容根据调查、了解、掌握的资料情况,对申报产品及其原料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初步分析,出具调查分析报告,报告包括如下内容:产地基本情况、地理位置及分布图;产地灌溉用水环境质量分析;产地环境空气质量分析;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分析;农业生产方式、工农业污染、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综合分析产地环境质量现状,确定优化布点监测方案;调查单位及调查时间。4产地环境质量监测4.1 空气监测4.1.1 布点原则依据产地环境调查分析结论和产品工艺特点,确定是否进行空气质量监测。进行产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地区,可根据当地生物生长期内的主导风向,重点监测可能对产地环境造成污染的污染源的下风向。 样点数量
13、样点布设点数应充分考虑产地布局、工矿污染源情况和生产工艺等特点,按表1规定执行;同时还应根据空气质量稳定性以及污染物对原料生长的影响程度适当增减,有些类型产地可以减免布设点数,具体要求详见表2。表1 不同产地类型空气点数布设表产地类型布设点数布局相对集中,面积较小,无工矿污染源13个布局较为分散,面积较大,无工矿污染源34个表2 减免布设空气点数的区域情况表产地类型减免情况产地周围5km,主导风向的上风向20km内无工矿污染源的种植业区免测设施种植业区只测温室大棚外空气养殖业区只测养殖原料生产区域的空气矿泉水等水源地和食用盐原料产区免测4.1.3 采样方法空气监测点应选择在远离树木、城市建筑及
14、公路、铁路的开阔地带,若为地势平坦区域,沿主导风向4590夹角内布点;若为山谷地貌区域,应沿山谷走向布点。各监测点之间的设置条件相对一致,间距一般不超过5km,保证各监测点所获数据具有可比性。采样时间应选择在空气污染对生产质量影响较大的时期进行,采样频率为每天4次,上下午各2次,连采2 天。采样时间分别为:晨起、午前、午后和黄昏,每次采样量不得低于10m。遇雨雪等降水天气停采,时间顺延。取4次平均值,作为日均值。其它要求按NY/T 397规定执行。4.1.4 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按NY/T 391规定执行。4.2水质监测4.2.1 布点原则水质监测点的布设要坚持样点的代表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原则
15、坚持从水污染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和危害出发,突出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即优先布点监测代表性强,最有可能对产地环境造成污染的方位、水源(系)或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其质量有直接影响的水源。4.2.2 样点数量对于水资源丰富,水质相对稳定的同一水源(系),样点布设13个,若不同水源(系)则依次叠加,具体布设点数按表3规定执行。水资源相对贫乏、水质稳定性较差的水源及对水质要求较高的作物产地,则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设采样点数;对水质要求较低的粮油作物、禾本植物等,采样点数可适当减少,有些情况可以免测水质,详见表4。表3 不同产地类型水质点数布设表产地类型布设点数(以每个水源或水系计)种植业(包括水培蔬菜和水
16、生植物)1个近海(包括滩涂)渔业13个养殖业集中养殖13个分散养殖1个食用盐原料用水13个加工用水13个表4 免测水质的产地类型情况表产地类型布设点数(以每个水源或水系计)灌溉水系天然降雨的作物免测深海渔业免测矿泉水水源免测4.2.3 采样方法采样时间和频率:种植业用水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灌溉用水的主要灌期采样1次;水产养殖业用水,在其生长期采样1次;畜禽养殖业用水,宜与原料产地灌溉用水同步采集饮用水水样1次;加工用水每个水源采集水样1次。其它要求按NY/T 396规定执行。4.2.4 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按NY/T 391规定执行。4.3 土壤监测4.3.1 布点原则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监测点布设,
17、以能代表整个产地监测区域为原则;不同的功能区采取不同的布点原则;宜选择代表性强、可能造成污染的最不利的方位、地块。4.3.2 样点数量4.3.2.1 大田种植区按照表5规定执行,种植区相对分散,适当增加采样点数。表5 大田种植区土壤样点数量布设表产地面积布设点数2000 hm2以内35个2000 hm2 以上每增加1000 hm2 ,增加1个4.3.2.2 蔬菜露地种植区按照表6规定执行。表6 蔬菜露地种植区土壤样点数量布设表产地面积布设点数200 hm2以内35个200 hm2 以上每增加100hm2 ,增加1个注:莲藕、荸荠等水生植物采集底泥。4.3.2.3 设施种植业区按照表7规定执行,
18、栽培品种较多、管理措施和水平差异较大,应适当增加采样点数。表7 设施种植业区土壤样点数量布设表产地面积布设点数100 hm2以内3个100300 hm2之间5个300 hm2以上每增加100 hm2,增加1个4.3.2.4 食用菌种植区根据品种和组成不同,每种基质采集不少于3个。4.3.2.5 野生产品生产区按照表8规定执行。表8 野生产品生产区土壤样点数量布设表产地面积布设点数2000 hm2以内3个20005000hm2之间5个500010000hm2之间7个10000hm2以上每增加5000 hm2 ,增加1个4.3.2.6 其它生产区域按照表9规定执行。表9 其它生产区域土壤样点数量布
19、设表产地类型布设点数近海(包括滩涂)渔业不少于3个(底泥)淡水养殖区不少于3个(底泥)注:深海和网箱养殖区、食用盐原料产区、矿泉水、加工业区免测。4.3.3 采样方法在环境因素分布比较均匀的监测区域,采取网格法或梅花法布点;在环境因素分布比较复杂的监测区域,采取随机布点法布点;在可能受污染的监测区域,可采用放射法布点。土壤样品原则上要求安排在作物生长期内采样,采样层次按表10规定执行,对于基地区域内同时种植一年生和多年生作物,采样点数量按照申报品种,分别计算面积进行确定。其它要求按NY/T 395规定执行。表10 不同产地类型土壤采样层次表产地类型采样层次一年生作物0cm20cm多年生作物0c
20、m40cm底泥0cm20cm4.3.4 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土壤和食用菌栽培基质的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按NY/T 391规定执行。5产地环境质量评价5.1 概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保证绿色食品安全和优质,从源头上为生产基地选择优良的生态环境,为绿色食品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是根据环境(包括污染源)的调查与监测资料,应用具有代表性、简便性和适用性的环境质量指数系统进行综合处理,然后对这一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做出定量描述,并提出该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措施。产地环境质量评价包括污染指数评价、土壤肥力等级划分和生态环境质量分析等。5.2 评价程序应按
21、图1规定执行。环境质量现状考察及环境本底特征调查环境要素调查、布点、采样调查资料及监测数据的分析、整理选定评价参数、评价的环境标准选择评价数学模式并进行评价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提出保护与改善环境的对策建议图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程序图5.3 评价标准按NY/T 391规定执行。5.4 评价原则和方法污染指数评价.1首先进行单项污染指数评价,按照公式(1)计算。如果有一项单项污染指数大于1,视为该产地环境质量不符合要求,不适宜发展绿色食品。对于有检出限的未检出项目,污染物实测值取检出限的一半进行计算,而没有检出限的未检出项目如总大肠菌群,污染物实测值取0进行计算。对于pH的单项污染
22、指数按公式(2)计算。 (1)式中:Pi监测项目i的污染指数;Ci监测项目i的实测值;Si监测项目i的评价标准值。 (2)其中,式中:PpH pH的污染指数;pH pH的实测值;pHsupH允许幅度的上限值; pHsdpH允许幅度的下限值。5.4.1.2 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等于1,则继续进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综合污染指数分别按照公式(3)和(4)计算,并按表11的规定进行分级。综合污染指数可作为长期绿色食品生产环境变化趋势的评价指标。 (3)式中:P综 水质(或土壤)的综合污染指数;(Ci/Si)max水质(或土壤)中污染物中污染指数的最大值;(Ci/Si)ave水质(或土壤)污染物中污染指数
23、的平均值。 (4)式中:空气的综合污染指数;空气污染物中污染指数的最大值;空气污染物中污染指数的平均值。表11 综合污染指数分级标准土壤综合污染指数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空气综合污染指数等级0.70.50.6清洁0.71.00.51.00.61.0尚清洁5.4.2土壤肥力评价土壤肥力仅进行分级划定,不作为判定产地环境质量合格的依据,但可作为评价农业活动对环境土壤养分的影响及变化趋势。5.4.3生态环境质量分析根据调查掌握的资料情况,对产地生态环境质量做出描述,包括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污染源状况与分布、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以此可作为农业生产中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评估。5.5评价报告内
24、容评价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前言,包括评价任务的来源、区域基本情况和产品概述;产地环境状况,包括自然状况、农业生产方式、污染源分布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包括布点原则、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和测定结果;产地环境评价,包括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结果与分析;结论;附件,包括产地方位图和采样点分布图等。_附: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及营业范围级 别二 级三 级企业生产能力构件产品年实际产量2万立方米以上或设备生产能力3万立方米、产品质量合格构件产品年实际产量3000立方米以上或设备生产能力达4500立方米以上、产品质量合格厂长资历经理企业经理具有5年以上从事工程管理工作经历或具
25、有中级以上职称企业经理具有5年以上从事构件生产或施工管理工作经历技术负责人资历具有3年以上从事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工作经历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具有2年以上从事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工作经历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经济负责人资历 具有中级以上会计职称具有初级以上会计职称技术力量工程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6人、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少于2人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3人、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少于1人经济人员企业有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不少于10人企业有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不少于5人企业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上企业净资产600万元以上240万元以
26、上主要配套设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健全生产工艺设备、出具有资质的市级以上试验室合格证同左管理情况有健全的质量监控体系、产品生产许可证或有关部门的产品监证书同左营业范围可生产各类混凝土预制构件可生产除预应力吊车梁、屋面梁、屋架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以外的其他各类混凝土预制构件附:商品混凝土生产资质等级标准及营业范围级 别二 级三 级企业生产能力年产量10万立方米以上、产品质量合格年产量5万立方米以上、产品质量合格厂长资历经理有5年以上从事工程管理工作经验、有中级以上职称有3年以上从事工程管理工作经验技术负责人资历具有3年以上从事商品混凝土生产工作经历、并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具有2年以上从事商品混凝
27、土生产工作经历、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经济负责人资历具有中级以上会计职称具有初级以上会计职称技术力量工程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少于5人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5人、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不少于2人经济人员有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经济管理人员不少于15人有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经济管理人员不少于8人企业注册资金20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上企业净资产2500万元以上1200万元以上主要配套设备1.配有2台55立方米/小时以上的搅拌系统;2.混凝土运输车不少于10辆;3.辅送泵不少于2台;4.设有混凝土专项试验室1.配有一台30立方米/小时以上的搅
28、拌系统;2.混凝土运输车不少于5辆;3.辅送泵不少于1台;4.设有混凝土专项试验室管理情况有健全的质量监控体系、产品生产许可证或有关部门的产品鉴定同左营业范围可生产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可生产强度等级的C60及以下的混凝土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序列)企业名称:填表日期: 年 月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制填 表 说 明一、本表用于建筑业企业申请资质及资质就位、增项和升级。二、本表应使用钢笔或毛笔填写,或使用计算机打印,字迹要工整,不得涂改。三、本表第一至第十三部份由企业填写。企业应如实逐项填写,不得有空项。四、本表数字均使用阿拉伯数字;除万元、%保留一位小数外,其余
29、均为整数。五、本表中带的位置用选择填写。六、本表在填写时如需加页,一律使用A4(210297MM)型纸。七、本表须附有关附件材料。附件材料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原资质证书正副本、企业章程,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经营负责人资料,财务及统计资料;代表性工程的合同及质量验收、安全评估资料;项目经理资料、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资料及其他资料”的顺序分册装订。企业法定代表人声明本人 (法定代表人) (身份证号码)郑重声明,本企业此次填报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及附件材料的全部数据、内容是真实的,同样我在此所做的声明也是真实有效的。我知道虚假的声明与资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此次资质申请提供的资料
30、如有虚假,本企业愿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的处罚。 (公章)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名) 年 月 日一、企 业 基 本 情 况企 业 名 称企业注册地址 省(自治区、直辖市) 地区(市、州、盟) 县(区、市、旗) 街(路、道、巷、乡、镇) 号(村)邮政编号企业详细地址省(自治区、直辖市) 地区(市、州、盟) 县(区、市、旗) 街(路、道、巷、乡、镇) 号(村)邮政编号营业执照注册号企 业 类 型建 立 时 间 年 月 日联 系 电 话传 真企 业 网 址电 子 邮 箱法 定 代 表 人职 务职 称企 业 经 理职 务职 称技 术 负 责 人职 务职 称发生重大质量安全
31、事故发生 次经济损失 万元死亡 人重伤 人企业从业人员状况从业人员年末人数 人; 年末离退休人员 人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人; 其中:管理人员 人有中专以上学历 人工程技术人员总数 人有职称人员 人其中:中级职称 人其中:中级职称 人高级职称 人高级职称 人聘用退休技术人员 人项目经理总 数 人持证上岗施工员 人,其中持证上岗 人 一 级 人质检员 人,其中持证上岗 人 二 级 人预算员 人,其中持证上岗 人 三 级 人安全员 人,其中持证上岗 人注册资本 万元实收资本 万元资产总额 万元 国有资本 万元 固定资产 万元 法人资本 万元 流动资产 万元 个人资本 万元负债总额 万元 港澳台商资本
32、 万元净资产 万元 外商资本 万元企业总收入 万元建筑业增加值 万元 建筑业总产值 万元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万元利润总额 万元 劳动者报酬 万元 所得税 万元 生产税净额 万元 净利润 万元 营业利润 万元净资产收益率 %建筑业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原值 万元资产负债率 %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净值 万元资本保值增值率 %近三年工程结算收入 年 年 年 万元 万元 万元设备机械设备总台数台(件)机械设备总功率千瓦机械设备原值万元机械设备净值万元动 力 装 备 率千瓦/人技术装备率万元/人企业原资质等级及批准时间主项增项(4)增项(1)增项(5)增项(2)增项(6)增项(3)增项(7
33、原资质证书编号注:1、企业填报数据以企业最新年度统计及财务报表为准;2、企业类型按工商营业执照内容填写;3、本表所有数据不得有空项,如无内容填写应在该项填空处用“无”表示。二、企 业 简 介注:本简介可复制加页。三、企 业 组 织 机 构 框 图四、企 业 经 理 简 历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像 片职务职称最高学历何时/何校/何专业毕业工程管理资历 年 移动 工作简历由何年、月至何年、月在何单位、从事何工作、任何职本人签字: 年 月 日注:工作简历从参加工作开始连续填写。五、企 业 技 术 负 责 人 简 历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像 片职务职称最高学历何时/何校/何专业毕业工程管理资历 年电 话工作简历
34、由何年、月至何年、月在何单位、从事何工作、任何职本人签字: 年 月 日注:工作简历从参加工作开始连续填写。六、企 业 财 务 负 责 人 简 历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像 片职务职称最高学历何时/何校/何专业毕业管理资历 年电 话工作简历由何年、月至何年、月在何单位、从事何工作、任何职本人签字: 年 月 日注:工作简历从参加工作开始连续填写。七、企 业 经 营 负 责 人 简 历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像 片职务职称最高学历何时/何校/何专业毕业管理资历 年电 话工作简历由何年、月至何年、月在何单位、从事何工作、任何职本人签字: 年 月 日、注:1、企业经营负责人指特级、一级资质企业的总经济师;2、工作简历从参加工作开始连续填写。八、企业有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名单序号姓名学历职称身份证号码毕业时间/院校专业注:1、本表按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序列分类、分专业填写; 2、本名单可复制加页。九、企 业 项 目 经 理 名 单序号姓名身份证号码专 业级别证 书 编 号注:1、本表按项目经理的级别顺序进行分级填写; 2、本名单可复制加页。十、企业自身主要机械设备序号设备及仪器名称型号/产地/出厂日期数量(台)功率(千瓦)价值(万元)原值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