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日本导学案(全面版)资料第二课 日本【学习目标】1. 掌握东亚地区东、西部地理特征的差异。2. 掌握日本领土的组成,地形和气候的特点。3. 掌握日本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4. 能够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以及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自主学习】一东亚概述:1. 位置: 包括的 : 2. 典型气候: 。 3. 地形:地势 ,西部内陆以 和 地形为主, 东部沿海以 和 地形为主。二 日本概况1.日本是东亚东部的群岛 ,由 岛、 岛、 岛、 岛及附近的小岛组成。地处 板块和 板块挤压地带,多 、 地质灾害,日本境内多 , 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4, 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2.日本属
2、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南部为 气候,北部为 气候,由于受 和 影响, 偏多且分布均匀,气温的年较差 , 特征显著。3日本的较 贫乏,但日本有丰富的 、 、 等有利条件,因此发展海上航运、 、 拓展国际市场,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日本的石油来源于 ,煤炭来源于 ,铁矿来源于 ,棉花来源于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 ,其次是 、 。4.日本拥有众多良港和发达的海上运输业,工业主要分布在 和 地带主要工业带和工业城市有 、 、 、 、 。【合作探究】探究一读书P23图2-2-2沿40的东亚地形剖面图回答:(1) 图示地势有什么特点?(2) 日本群岛东侧的海沟是怎么形成的?探究二1.日本海沿岸为何在冬季多
3、雨雪?2.日本为何多火山地震?河流为何短小流急?主要的气象灾害是什么?探究三日本的主要工业带有哪些?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试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因素。【课堂检测】1.日本本州岛沿海的工业中心,从东向西依次是A.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 B.横滨、东京、名古屋、神户、大阪C.东京、横滨、大阪、名古屋、神户 D.名古屋、东京、横滨、大阪、神户2与世界各大洲相比,亚洲最为突出的气候特点是()A季风气候显著 B以热带气候为主C海洋性强 D气候类型单一读图1,回答下列问题:图1 日本ABCDEadFGbc1、在图中标注东经140和北纬35,离该坐标最近的城市是 。2、填写图中主要岛屿名称:a 、b 、
4、c 、d 3、填写图中主要 和海域名称:A 海峡、B 、C 、D 、E 、F 海、G 洋4、填写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工业区或工业中心: 、 、 、 、 5、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 。沿岸地区,原因是 图2 东亚政区图读图2,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 名称及其首都是:A 、 ;B 、 ;C 、 ;D 、 ;E 、 。2、图中数字代表的海域名称分别是: ; ; ;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我想学:导航与预习学习目标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二、我要学:探究与突破知识
5、点1:降水和生活 阅读书本P53和P54的相关内容 探究知识形成(一)降水的相关知识1、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的总称,包括液态的 ,固态的 、 ,其中降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2、气象部门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划分为 、 、 、 等不同等级。3、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称为 ,测量单位一般采用 。 (二)降水与生活想一想:以下的降水情况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连线题)连续24小时的暴雨 五谷丰登雷州半岛有近两个月没有下雨 洪水成灾风调雨顺 土地龟裂,农作物缺水,用水紧张阴雨连绵一个月 天气寒冷,交通堵塞08年春节前后韶关的冰雪天气 衣服难干,物品易发霉小结: 小组
6、合作完成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理解。 知识点2:降水的季节变化 探究知识形成想一想:十堰一年中哪个季节多雨,哪个季节少雨?小结: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 变化。通常用各月 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一)降水量柱状图(重点)1、读图(P55图3.19)横坐标表示 ,纵坐标表示 ;柱子的高低,反映了 的多少。提示:降水的季节变化可从降水的柱状图上作直观判断。主要抓住两点:其一是全年各季节的降水是否均匀?其二是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的降水是有差别的, 地的降水多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地的降水较少,主要分布在 季,
7、降水的季节差异很大。一年中的降水总量,就是 ,它影响着当地的干湿程度。例如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地区,会比较 ;而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就很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突破知识应用1、读图3.20中表示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 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 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2、通过阅读下列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认识世界主要集中降水季节变化的类型。(提示:以下城市均位于北半球)全年降水都非常丰富的城市有 。【年雨型】常年湿润,全年降水分配比较均匀,季节变化不明显的城市有 。【年雨型】全年降水稀少的城市有 。【少雨型】降水季节变化明显,集中在夏季
8、的城市有 。【夏雨型】降水季节变化明显,集中在冬季的城市有 。【冬雨型】3、能力提升作图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月标上月份。绘出纵坐标轴,标上降水量刻度。将表中各月的降水量数据用柱形的长短标示出来。在图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降水量柱状图。用表中的降水量数据,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下表是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绘图。月份123456降水量/mm10522477181月份789101112降水量/mm135169112572412知识点3:降水的分布 探究知识形成基础知识:降水量的时间分配不均,在全球各地的空间分布也不均。常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一)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9、说出世界降水分布有什么差异。1、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的地区分布在 , , 等大洲的 (纬线)附近2、沿120E经线,从赤道向南北两极,年降水量的数值是怎样变化的? 3、根据1,2题,说说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沿纬度变化有什么规律? 4、以亚洲,南美洲或澳大利亚为例,对比南北回归线大陆东岸降水 ,西岸降水 。5、沿45N纬线,从欧洲西部到中亚,东亚地区,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欧洲西部年降水量 ,中亚地区年降水量 ,东亚年降水量 。6、根据第5题,说说北半球温带大陆地区降水分布有什么规律? (二)你知道吗?地形对降水分布也有影响。如图310所示,箭头表示从海洋过来的气流运动方向。1、完成下列连线
10、题A 背风坡 降水多B 迎风坡 降水少2、A,B两地,降水出现在 地。由于地形阻挡,在 造成较多的降水称为地形雨。3、乞拉朋齐成为世界的雨极,是由于它位于 山的 坡,来自 洋的暖湿气流沿山坡爬升,形成大量的降水。学习小结:1、学会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2、世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一般大陆东岸降水较多,大陆西岸降水较少。3、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表现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三、我会学:归纳与整理一、降水与生活(1) 降水及其主要形式:降雨(2) 降水量的测量 雨量计 单位:mm(毫米) 降水量柱状图
11、二、降水季节性变化 降水季节变化类型:夏雨型、冬雨型、年雨型、少雨型 分布三、降水的分布 规律 影响因素四、降水分布歌诀:赤道热,降水多;两极寒,降水难。中纬度,距海远,气候干;距海近,气候湿。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四、我乐学:点拨与训练1、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A降雪 B降雨 C冰雹 D霜降2、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 )A量杯 B量筒 C储水瓶 D雨量器3、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在( )A南北回归线大陆东岸 B温带大陆东西沿海地区C 赤道附近地区 D南北两极地区4、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说明什么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5、“风调雨顺,五谷
12、丰登”反映了( )A.降水与气温的关系 B.降水与农业的关系C.降水与工业的关系 D.降水与商业的关系6、读“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 该地最热月是 月,气温约 ,最冷月是 月,气温约 ,年较差为 ,该地位于五带中的 带。该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 月,降水量约 毫米;最少的月份是 月,降水量约 毫米。该地年降水的规律是 。(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气温变化与气温分布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世界气温总的分布规律是低纬度高,高纬度低。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高,平原、盆地气温低。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零时)。陆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月北半球出现在7月
13、南半球出现在1月 A B C D2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 A湿度、风力 B气温、降水C气压、风力 D风力、降水3下列词语中,表示气候的是风雨交加 风和日丽 冬冷夏热 四季如春 A B C D4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区B地处回归线降水一定稀少C有雨必有云,有云未必有雨D沿海地区一定多雨5下列气候类型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缺乏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A B C D6关于世界气候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热带大陆西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大陆东岸为地中海气候B热带范围既有全年高温多雨地区,也有终年炎热干燥地区C40S
14、60N大陆西岸为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大陆是南美洲大陆7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终年严寒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C洋流因素 D纬度位置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句所描述的自然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纬度因素9下列地区中多地形雨的是 A沿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C喜马拉雅山北坡D喜马拉雅山南坡10实际上,地球表面气温的分布同纬度并不完全一致。主要原因是 A各纬度地带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是不一样的B地表陆地和海洋受热和放热的情况不同C地势高低的影响D现代工业的发展11一些科学家测算,
15、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日益增多。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为了防止这种现象,适宜的方法有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A B C D(二)综合题12读夏季等温线图,判断后回答下列问题:A、B两地处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为什么?答:_。13阅读并分析某地气候资料和亚欧大陆部分地区气候分布规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气候资料,在下图中绘制该地的全年气温曲线图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2)下图气候类型分布在_(南或北)半球。在上图(13题图)
16、中找出气候类型相对应的地点(3)根据亚欧大陆部分地区气候分布规律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B、两地降水季节分配一致C因为地处内陆,降水稀少14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写出图中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名称_15我国南方一些雨水充沛的地区,夏季如果有一个月不下雨,常会发生严重的旱灾;而沙漠地区一年不下雨也不会发生旱灾。这是为什么?16目前科学家呼吁,由于二氧化碳增多,要警惕全球变暖。为了表示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和全球变暖的不良后果,请将以下各项内容的数码,按因果关系的顺序填在相应的方框内: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森林被大量砍伐;沿海低地被淹没;冰川
17、融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温室作用使气温增高参考答案(一)1D 2B 3A 4C 5C 6B 7 D 8A 9D 10B 11D(二)12北半球。往南气温高,南方为低纬;往北气温低,北方为高纬 低 高13 (1)略 (2)北 (3)AC14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寒带气候15我国南方地区是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夏季如果有一个月不下雨,就会严重影响农业的生产,发生旱灾。沙漠地区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很多地区荒芜人烟,一年不下雨是常有的自然现象,成不了灾害。16、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答案:(1)海平面 (2)垂直 (3)闭和 (4)相等
18、 (5)密集 (6)稀疏 (7)降低 (8)降低 (9)海拔低处 (10)海拔高处 (11)重叠相交 (12)平原 (13)海洋 (14)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1)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辨误区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参照点不同【例11】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A8 689米 B9 003米C8 999米 D9 009米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高度。答案:C(2)等高线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
19、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特点: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线有无数条。析规律 等高距的含义及特点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3)等高线地形图含义: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如下图所示:等高线绘法示意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如下图(单位:米):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如下表
20、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山峰(山顶)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常用“”表示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陡崖等高线重叠、相交处,常用符号表示(4)等深线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等深线地形图的判读在等深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判断海底的坡度大小。坡陡的地方,等深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深线稀疏。【例12】 读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A_,B_,C_,D_,E_。(2)H点与G点的相对高度是_米。(3)沿B虚线和C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
21、其原因是_。(4)山峰M与A,较高的是_。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知,A处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峰;B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C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D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为鞍部;E处有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叠相交,为陡崖。第(2)题,H点所在的等高线是400米,G点处在200米等高线上,二者相对高度是200米。第(3)题,沿B处虚线的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易攀登。第(4)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数据变化规律,A、M两点海拔高,是山峰,且M峰多了一条等高线,海拔比A峰高。答案:(1)山峰 山脊 山
22、谷 鞍部 陡崖(2)200(3)B 此处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4)M2.分层设色地形图(1)定义: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这样的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2)着色规律: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示高山。(3)优点:能一目了然地看出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4)不同地形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的特点:地形类型高度地面起伏状况高原500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山地500米以上起伏大丘陵500米以下起伏和缓盆地不固定中间低,四周高平原200米以下
23、起伏小【例2】 下列关于不同地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B丘陵是指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地C山地是指海拔500米以上起伏很大的高地D高原是指海拔500米以上顶面平缓的高地解析:A平原的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B丘陵海拔不是很高,一般在200500米之间C山地海拔高,起伏大D高原海拔高,起伏较小答案:B3地形剖面图(1)定义: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2)优点: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地面高低起伏的状况。(3)绘制步骤如下:根据需要确定剖面线,如上图中的直线AB。确定比例尺:先确定水平基线(一般与剖
24、面线长度一致)与水平比例尺(一般采用原图比例尺);再确定垂直方向的高度差(一般与图上方向的等高距相等)与垂直方向的比例尺(一般大于水平比例尺)。量出剖面线与不同等高线的相交点间的相对位置,并读出其海拔。在剖面图上画出相应的点,各点的水平位置及海拔必须与上一步所确定的点相对应。把各点连成圆滑的曲线,在曲线内画上阴影以表示地形起伏情况。【例3】 读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图甲图乙(1)图中表示山谷的是( )。Aa Bb Cc Dd(2)在图乙中画出图甲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解析:第(1)题,a点处于两座山峰之间,为鞍部;b点处等高线相交,为陡崖;c处等高线向高值凸,为山谷;d处等高线向低值凸
25、为山脊。第(2)题,画地形剖面图时注意A点海拔在400500米之间,B点海拔为300米,再按地形剖面图的画法完成即可。答案:(1)C (2)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2)山峰和盆地的等高线形状相同,都是闭合的曲线,但数值变化规律不同。山峰是“内高外低”,即越往里等高线的数值越大;盆地是“内低外高”,即越往里等高线的数值越小。(3)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弯曲方向不同,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在山谷中经常发育河流,因此河流也是山谷的标志。(4)利用握紧的拳头记忆地形部位:A山峰,B山脊,C山谷,D鞍部,E陡崖。如
26、下图:【例41】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形起伏越大B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形起伏越大C闭合等高线的中心一定是山顶D闭合等高线的中心一定是盆地解析: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形起伏越大;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形起伏越小;闭合等高线应根据数值的变化特点,判断是山顶还是盆地。答案:A【例42】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有关图中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表示的地形,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处是山顶BB处是山谷,C处是山脊CD处为陡崖DE处为鞍部解析:AA处等高线闭合,越向中心海拔越高,是山顶BB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弯曲,是山脊;C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是山谷CD处等高
27、线重合,是陡崖DE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答案:B5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1)等高线和地图基本要素的结合一般给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然后在图上要求计算两地的实地距离,判断各个地理事物的相对方向。这要求及时把地图的基本要素的知识迁移过来。根据等高线上的数值可判断海拔高低,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值是海拔,数值越大,该地的海拔越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之差是等高距,也是两地的相对高度。根据等高线疏密可以判断坡度陡缓根据等高线形态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2)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运用工程建设:修路、修水库、建大坝。点技巧 修建工程选址要考虑的条件修路一般选择坡度比较缓和的地方,水
28、库一般选在地形较为封闭的位置,大坝一般建在盆地的出口处,这里地形狭窄,工程量小。生活相关:登山比赛,河流的流向和发育等。在登山的时候,要看具体情况,要求速度就选择陡坡,要求省力就选择缓坡。河流一般存在于山谷之中。城镇建设,工农业发展:选择城镇的位置应该在地形平坦、有河流流过、交通便利的地方。发展农业也要靠近河流;建设自来水厂要选址在河流的上游;化工厂一般建在河流的下游,并且远离居民区。【例5】 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甲地在乙地的_方向,河流丙的流向大致是_。(2)图中B点海拔是_米,A点和B点的相对高度大于_米而小于_米。(3)甲、乙两地的实地直线距离是_米。
29、4)如果C、D两条虚线中有一条表示小河,该小河应位于_(C或D)处。(5)如果在甲地拟建一座工厂,有人建议建化工厂,也有人建议建自来水厂。你认为哪个建议合理?并说明理由。答案及解析:(1)西南 自北向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2)600 200 400A点海拔不确定,在8001 000米之间,因此相对高度也只能是一个范围(3)750先量出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再根据比例尺计算得出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4)D小河存在于山谷中,图中C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弯曲,是山脊;D处向海拔高处弯曲,是山谷(5)甲地适合建自来水厂。因为甲位于城镇上游,水质清洁,污染少;建化工厂有可能污染城市水源 第
30、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材内容详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学习大洲大洋在地图上的分布、培养阅读地图和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图上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加林登月,培养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1.世界海陆分布(1)海陆分布概况读图2.11可知: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大,占71;陆地面积小,占29%。概括地讲,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
31、地。(2)半球的海陆分布从上图可以看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在判断南北半球时,极点周围是陆地的是南半球,极点周围是海洋的是北半球。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为地球,这反映了从古到今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4)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早期人类所认识的世界,仅仅是陆地上人类足迹和视野所及的非常狭小的天
32、地。那时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往,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在古希腊的世界地图上,古希腊是世界的中心,而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的疆土称“中国”。 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人类探险与认识世界的历程。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探险家,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公元前2世纪,中国汉代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13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为亚欧的交往竖起了一块路标。15世纪初,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足迹远及现在的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海岸,并且留下了著名的航海图。15世纪末,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地理大发现。16世纪,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
33、的船队,首次完成了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直到近代,人类才有了正确反映地球上海陆面貌的世界地图。2.七大洲从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看,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分隔成几块面积广大的大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岛屿。(1)大陆、半岛、岛屿、大洲的概念:名称概念举例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亚欧大陆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台湾岛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朝鲜半岛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亚洲注: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世界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世界最大的岛屿北美洲的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洲亚洲世界最小的洲大洋洲(2)七大洲的名称:大洋洲:顾名思议,为“大洋中的陆地”;澳大利亚意为“南方的大陆”。亚洲:亚细亚洲的简称。
34、在古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欧洲:欧罗巴洲的简称。在古代地中海人的语言中,意为“西方日落之地”。非洲:阿非利加洲的简称。源自古希腊文,意为“阳光灼热的大陆”。美洲: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以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后,人们就以运河为界,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3)七大洲的分布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是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赤道穿过的大洲是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主要在北半球的有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主要位于南半球是大洋洲、南极洲和南美洲。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和北美
35、洲;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有大洋洲和亚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注:世界最大洲亚洲;世界最小洲大洋洲。(4)主要大洲的分界线:亚欧两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亚非两洲:苏伊士运河欧非两洲:直布罗陀海峡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南极洲与南美洲:德雷克海峡4.四大洋(1)海、洋、海峡的概念:名称概念举例洋海洋的中心部分太平洋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黄海海峡沟通两个洋或海之间的狭窄水道台湾海峡(2)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大洋的位置是相对于大洲而确立的,如上面东西半球图所示。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
36、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印度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之间。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抱。四大洋中跨四个半球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3)四大洋的面积比较:由大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热点考点聚集命题方向本节选择题主要考查大洲、大洋特点及界线、大洲、大陆等概念。读图分析主要考查大洲、大洋及界线在图上填出。此外,经纬网图、气候。资源等章节都能捎带考查本节内容【例1】 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是 ,跨纬度最广的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七大洲的经度范围和纬度范围。南极点位于南极洲,所有的经线都要经过南极点,也就是南极洲要跨所有的经度,它是地球上跨经度最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