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了解不同纸张的特性提高包装印刷的质量(全面版)资料
了解不同纸张的特性提高包装印刷的质量
· 纸张作为包装印刷最常用的材料,它的物理性质对印刷质量,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正确认识和掌握纸张的性质,根据产品的特点,合理使用纸张对提高产品的印刷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定量。它是指纸张单位面积的重量,用g/㎡表示,即1平方米幅面纸的克重。纸张定量的高低,决定着纸的物理性能,如抗张强度、撕裂度、紧度、挺度和厚度等。这也是高速印刷机对35g/㎡以下定量的纸张不好印的主要原因,以致容易出现续纸不正常、套印不准等原因,所以,根据设备特点安排定量与其性能相应的印件进行生产,才能较好地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和设备的印刷效率。
2.厚度。它是纸张的厚薄程度,计量单位通常用μm或mm表示。厚度与定量和紧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来说,纸张厚度大,其定量相应就高,但两者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有的纸虽薄,但其定量与较厚的相等或超过。这说明纸的纤维结构的松紧程度,决定着纸的定量和厚度。从印刷和包装质量角度来看,纸质厚薄均匀一致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将影响自动续纸、印刷压力和墨色质量等。若用厚薄不一的纸印书,将使成品书产生明显的厚薄差异。
3.紧度。它是指每立方厘米纸张的重量,用g/C㎡表示。纸张的紧度由定量和厚度按下列公式计算出:D=G/d×1000,式中:G表示纸的定量;d为纸的厚度。紧度是衡量纸张结构疏密的程度,若紧度过大,纸张易脆裂,不透明度和吸墨性将明显下降,印迹不易干燥,并容易产生粘脏过底现象。所以,紧度高的纸印刷时应注意合理掌握控制涂布的墨量,并选择干燥性与之相应的油墨。
4.硬度。它是表示纸张抵抗另一物体压陷的性能,也是纸质纤维组织的粗硬表现。纸质硬度低,可获得较清晰的印迹。凸版印刷工艺一般较适合采用硬度低的纸进行印刷,这样印刷墨色质量好,印版耐印率也高。
5.平滑度。它是指纸张表面凹凸的程度,单位用秒表示,可测量的。其检测原理是:在一定真空度和压力下,一定容积的空气通过玻璃板面与试样表面之间的间隙所用的时间。当纸面越平滑,空气通过的速度越慢,反之,空气通过速度越快。印刷要求纸张具有适度的平滑度,平滑度高,细小网点将忠实再现,但印实地满版应注意防止背面粘脏。若纸张的平滑度低,所需的印刷压力大,油墨耗用量也大。
6.尘埃度。它是指纸面上的杂质斑点,颜色与纸色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尘埃度是衡量纸面杂质的指标,以每平方米面积的纸面上存在具有一定范围内的尘埃面积的个数表示。纸质尘埃度高,印品墨色、网点再现效果差,脏点多影响产品的美观。
7.施胶度。通常书写纸、涂料纸和包装纸的纸面通过施胶形成具有抗水能力的保护层。施胶度如何,常用鸭笔蘸特制的标准墨水在数秒内,在纸面上划一条线,看其不扩散、不渗透的最大宽度,单位为mm。纸面施胶度高,印品墨层亮度也高,油墨耗用量少。
8.吸墨性。它是表示纸张吸收油墨的能力。平滑度、施胶度好的纸,吸墨性就弱,墨层干燥慢,并容易粘脏印品。反之,吸墨性强,印品易干燥。
9.纵横向。它是指纸张纤维组织排列的方向。在抄纸过程中,纤维顺沿着造纸机运行的方向为纸张的纵向.它可以从网痕呈现的锐角来识别。垂直于纵向的为横向,纵向纸纹印刷变形值小,横向纸纹印刷过程中伸缩变异量较大,且抗张强度和撕裂度都较差。
10.伸缩率。它是指纸在吸湿或水分散失后所出现的尺寸变异。纸的纤维组织越松软,紧度越低的,纸的伸缩率就越高;反之,伸缩率就越低。此外,平滑度、施胶度好的纸,其伸缩率也小。如双面铜版纸、玻璃卡和A等胶版纸等。
11.透气度。一般情况来说,纸质越薄、紧度越低的,其透气性就越大。透气度的单位是ml/min(毫升/分)或s/100ml(秒/100毫升),即指1分钟内通过纸面的空气量或者透过100ml空气所需的时间。透气度大的纸,印刷过程中容易出现吸双纸。
12.白度。它是指纸张的光亮程度,纸张若反射过来的全部光线,肉眼上能看见的即为白色。测定纸张的白度,通常把氧化镁的白度规定为100%作为标准,拿纸样受蓝光照射,反射率小的白度就差。也可采用光电白度计仪器测量白度。白度的单位是11%。白度高的纸,印刷墨色显得深,并且容易产生透印现象。
13.正反面。造纸时,纸浆附着于钢网以过滤脱水的方式定形。这样,如网的一面由于细小纤维和填料随水流失,故留下网痕,纸面就较粗。而另一面没有靠网则较细密。平滑,这样使纸张形成正反面差,生产中虽经过烘干、压光,正反面仍有差异。纸的正反面光泽度不同,直接影响着对油墨的吸收性能和产品的印刷质量。凸版工艺若使用反面较粗的纸质印刷,印版磨损将明显加剧。纸的正面印刷压力轻,油墨耗用量也少。综上所述,正确了解和识别纸张的主要物理性能及其对印刷的影响,根据纸张的性质和特点,从操作、工艺技术上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生产上的盲目性,方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印刷故障发生的机会,进而保证生产效率和产品印刷质量。
提高片区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翠屏区第一教研联组为贯彻落实“翠屏区教育局关于片区教研联组实施意见”, 以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以校为本,片区联动,区域推进的良好格局,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品牌名校的辐射功能,使片区教研工作有较大改进,各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都能同步提高。
宜宾市二中作为牵头学校,近几年来,充分发挥自身的品牌优势、资源优势,与片区各学校通过平等交流、全面合作、互帮互助、互相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实现片区教育资源共享,大力推进片区教研教改工作,不断提高片区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片区工作安排,片区各学校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检测,半期考试试题由二中各备课组、教研组集体研究、讨论命制,供片区各学校使用。通过一年的实践,片区各学校反馈信息反映,效果良好,这对于促进片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
宜宾市二中将一如既往的继续发挥百年名校的各种优势,在片区教研工作中,发挥龙头的作用,辐射作用,为翠屏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宜宾市二中教务处
2009年10月15日
附:翠屏区第一片区教研联组09—10学年上期半期考试工作安排
第一片区各学校:
现将本片区半期考试工作安排公布如下,请各学校按照安排的考试范围,认真组织复习,抓好半期考试工作。
一、各年级各科考试范围、时间、分值
(2021级)
科 目
考试范围
时 间
分 值
政治
第一单元——第三单元
90分钟
80分
语文
第一单元——第三单元1、2课及第六单元、5首古诗
120分钟
120分
数学
第22章第一节——第四节
120分钟
120分
英语
第一单元——第六单元 SectionA
100分钟
120分
物理
第十一章——第十三章
90分钟
80分
化学
绪言——第四单元课题3
90分钟
80分
历史
第四、五、六单元
90分钟
80分
(2021级)
科 目
考试范围
时 间
分 值
政治
前三个单元(前7课)
70分钟
100分
语文
第一、第三、第五三个单元和课后古诗词前五首
90分钟
100分
数学
第十二章 —— 第十四章
90分钟
100分
英语
第一单元 —— 第六单元
90分钟
100分
物理
第一章 —— 第三章的第二小节
70分钟
100分
化学
第一章 ——第二章的第二小节
70分钟
100分
历史
前10课
70分钟
100分
生物
第一章 —— 第三章
70分钟
100分
(2021级)
科 目
考试范围
时 间
分 值
政治
第一课——第八课
70分钟
100分
语文
第一课——第十课附录古诗前5首
90分钟
100分
数学
第一章——第三章
90分钟
100分
英语
第一单元——第五单元
90分钟
100分
地理
第一章、第二章
70分钟
100分
生物
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一章
70分钟
100分
历史
第一课——第十二课
70分钟
100分
二、考试时间:第十周星期四、星期五(11月5日、6日)两天
考试科目顺序
2021级:
11月5日上午8:30——10:30语文 10:40——12:10 物理
下午2:30——4:00化学 4:10——5:40 政治
11月6日上午8:30——10:30数学 10:40——12:10 历史
下午2:30——4:10英语
2021级:
11月5日上午8:50——10:20语文 10:50——12:00生物
下午2:30——4:00英语 4:20——5:30地理
11月6日上午8:50——10:20数学 10:50——12:00历史
下午2:30——3:40政治 4:00——5:10物理
2021级
11月5日上午8:50——10:20语文 10:50——12:00生物
下午2:30——4:00英语 4:20——5:30地理
11月6日上午8:50——10:20数学 10:50——12:00历史
下午2:30——3:40政治
三、请片区各学校于11月四日前到宜宾市二中校办工厂领取试卷。
联系 :8221213 :顾中雄
四、各片区学校备课组、教研组要认真组织教师阅卷,并对考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反思,对存在的问题,力求在后半期教学中,采取补救措施,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翠屏区第一片区教研联组
2009年10月15日
文章编号:100025404(20212322229204论著
不同来源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对Jurka t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梁 雪,陈幸华,张 曦,孔佩艳,彭贤贵,高 蕾,王庆余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重庆400037
摘 要:目的 观察正常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对Jurkat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与正常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共培养10d的Jurkat细胞,观测Jurkat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凋亡、分化及DNR摄药量的改变。结果 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对Jurkat细胞黏附、趋化及降低摄药量的作用强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抑制增殖及促分化作用弱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抑制Jurkat 细胞凋亡,而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促进其凋亡。结论 正常骨髓源基质细胞微环境较白血病源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对Jurkat细胞具有更强的促进凋亡、分化及抑制增殖的作用,增加Jurkat细胞对DNR的敏感性。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Jurkat细胞;增殖;凋亡
中图法分类号:R732351;R730.2;R733.71 文献标识码:A
B i olog i ca l character isti cs of Jurka t cells under m i croenv i ronm en t of norma l or acute ly m phobl a sti c leukem i a bone marrow ma l cells
L I A NG Xue,CHEN Xing2hua,Z HANG Xi,K ONG Pei2yan,Peng Xian2gui,G AO Lei,WANG Q ing2yu(Depart m ent of Hemat ol ogy,Xinqiao Hos p ital,Third M ilitaryM 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37,China
Abstract:O b j ec ti ve T 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the bone marr ow m icr oenvir on ment of nor mal or acute ly mphoblastic leuke m ia on bi ol 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Jurkat cells.M e tho d s W e collected the Jurkat cells which had been co2cultured with bone marr o w str omal cells fr o m6cases of acute ly mphoblastic leuke m ia,2ca2 ses of ir on deficiency ane m ia,or2cases of idi opathic thr ombocyt openic pur pura f or10d,and then observe the changes of Jurkat cells’p r oliferati on,cell cycle,apop t osis,differentiati on and daunorubicin(DNRintake dose.R e su lts Leuke m ia bone marr ow str omal cells p r o moted Jurkat cells’adhesi on,che motaxis and reduc2 ti on of intake dose than nor mal bone marr ow str omal cells;but were weaker in inhibiti on of p r oliferati on and p r omoti on of differentiati on.Leuke m ia bone marr ow str omal cells inhibited Jurkat cells’apop t osis,and the nor2 mal bone marr ow str omal cells p r omoted apop t osis.Co nc lu s i o n The m icr o2envir on ment of nor mal bone mar2 r ow str omal cells p r omote the apop t osis and differentiati on,and inhibit the p r oliferati on of Jurkat cells,in com2 paris on with leuke m ia bone marr ow str o mal cells,and increase Jurkat cells’sensitivity t o the DNR.
Key words:bone marr ow str omal cells m icr oenvir onment;Jurkat cells;p r oliferate;apop t osis
骨髓基质由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 ow str omal cells,BMSCs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构成,是支持和调节造血干细胞定居、增殖、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微环境。白血病发生时,不仅细胞外基质发生改变,骨髓基质细胞及其功能也发生改变,与白血病细胞耐药残留关系密切,是微小残留白血病(m ini m al re2 sidual disease,MRD形成的重要因素[1,2]。而MRD是
作者简介:梁 雪,女,河南省洛阳市人,博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造血微环境与血液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 :(02368755609,
E2mail:liangxue77@yahoo.co m
通信作者:陈幸华, :(02368755609
收稿日期:2021205223;修回日期:2021207225白血病难治和复发的主要根源,严重影响白血病的预后。本研究选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血液肿瘤(I D A、I TP患者BMSCs模拟白血病患者及正常人体内骨髓微环境的功能,从而研究正常及白血病骨髓基质对Jurkat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差异,为进一步探讨通过改善造血微环境达到清除MRD,减少白血病复发的可行性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0份骨髓标本取自新桥医院血液科: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6例;非血液肿瘤对照组4例,为缺铁性贫血(I D A2
9222
第30卷第23期2021年12月
第 三 军 医 大 学 学 报
ACT A AC ADE M I A E ME D I C I N AE M I L I T AR I S TERTI A E
Vol.30,No.23
Dec.2021
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 TP2例。主要试剂与仪器:RP2 M I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Gibco公司,马血清、1.077g/m l Ficoll (T BD,Annexin V凋亡试剂盒(Coulter公司,NBT、MTT、BS A (Sig ma公司。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购自美国典型培养物保存中心(American ty pe culture collecti on,AT CC。
1.2 实验方法
Real2ti m e Q2PCR法检测PC NA mRNA表达:收集与B MS Cs 共培养10d的Jurkat细胞及悬浮培养的Jurkat细胞,常规方法抽提总RNA,逆转录为c DNA后,以G AP DH为内参,采用荧光PCR仪进行相对定量检测各组Jurkat细胞PC NA mRNA的表达。实验组目的基因的表达相对于对照组的变化倍数=2-ΔΔCt,Ct是检测到的荧光信号强度值[3]。
ΔΔCt=(Ct
实验组目的基因
-Ct实验组管家基因-(Ct对照组目的基因-Ct对照组管家基因
PCNA上游5′2T CATT ACACT AAGGGCCG AAG23′,下游5′2 TT CACCAG AAGGCAT CTTT AC23′;G AP DH上游5′2AGCCA2 CATCGCTCAG ACAC23′,下游5′2GCCC AAT ACG ACCAAATCC2 3′。扩增条件:94°C5m in→94°C30s→65°C30s(后两步40个循环→72°C45s(收集荧光信号。
B M S Cs共培养10d的Jurkat细胞,按Annexin V2F I T 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说明书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bcl22及bax mRNA的表达:Bcl22上游5′2CTGGTGGG AGCTTG
C AT C AC2 3′,下游5′2AC AG CCTGC AG CTTTGTTT C23′;Bax上游5′2GCTGTT2 GGG CTGG AT CC AAG23′,下游5′2T C AGCCC AT CTT CTT CC AG A23′。内参、扩增条件及方法同前。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 x±s表示,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形态学观察
0322 第 三 军 医 大 学 学 报 第30卷
第23期
梁 雪,等.不同来源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对Jurkat 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A:共培养24h;B:共培养10d
↑:Jurkat 细胞;ρ:BMSCs 细胞
图1 扫描电镜观察Jurka t 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后
的位相关系 (×2000
2.2 BMSCs 对Jurkat 细胞的黏附率和迁移率
细胞
的黏附率为(68.6±8.2%,正常B M SCs 对其黏附率为(53.4±7.8%,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 <0.05。
±9(P <0.05。提示白血病B M SCs 对Jurkat 细胞的迁移作用明显强于正常B M S Cs,两组间有显著差异(图2。
A: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组;B: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组
图2 共培养组Jurkat 细胞Transwell 迁移侵袭观察结果 (光镜×100
2.3 Jurkat 细胞的增殖特性
殖的抑制作用强于白血病B M S Cs (图3。
图3 不同培养组Jurka t 细胞增殖曲线
细胞PC NA mRNA 表达水平是白血病B M SCs 共培养组Jurkat
细胞的1.254倍,是正常BMSCs 共培养组的1.629倍。
2.4 Jurkat 细胞周期分析
各组Jurkat 细胞周期情况见表1。正常BMSCs 可促Jurkat 细胞进入细胞周期,G 0/G 1期细胞比例降低(P <0.05,S 、G 2/
M 期细胞比例增高(P <0.05;白血病B M S Cs 使处于G 0/G 1及G 2/M 期的Jurkat 细胞比例增高(P <0.05,S 期细胞比例降低(P <0.05。正常及白血病B M S Cs 共培养组处于G 2/M 期的Jurkat 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异(P >0.05。在各组细胞G 0/G 1期
前均可见一亚二倍体凋亡峰。各组Jurkat 细胞均出现超二倍体细胞,白血病BMSCs 共培养组中超二倍体细胞比例(69.66±0.44高于悬浮培养组(61.31±0.67;正常BMSCs 共培养组中超二倍体细胞比例(49.16±0.82最低(P <0105。
表1 各组Jurka t 细胞周期中各阶段细胞百分比(%,n =4, x ±s
42.17±0.58
49.82±1.92
8.01±1.34
a :P <0.05,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组比较
2.5 BMSCs 对Jurkat 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影响
在凋亡和死亡的Jurkat 细胞。结果显示正常B MSCs 可促使
Jurkat 细胞发生凋亡、死亡,白血病BMSCs 使Jurkat 细胞的死
亡率、凋亡率降低(P <0.05(表2。
表2 各组Jurka t 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n =4, x ±s
1.99±0.78a
2.04±0.38a 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组
7.64±0.29
6.98±0.47
a:P <0.05,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组比较
高于与正常BMSCs 共培养组(1.658倍,而与白血病B M S Cs 共培养组高于悬浮培养组(1.291倍。
2.6 BMSCs 对Jurkat 细胞分化的影响
正常及白血病B M SCs 对共培养的Jurkat 细胞均具有促分化作用,而正常BMSCs 的诱导分化作用强于白血病BMSCs 。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组、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组、悬浮培养组Jurkat 细胞D (490值分别为0.379、0.236、0.159。
2.7 BMSCs 对Jurkat 细胞摄药量的影响
黏附Jurkat 细胞的DNR 摄药量明显低于悬浮培养的Jurkat 细胞(129.49,其中,与白血病B MS Cs 共培养组Jurkat 细胞的摄药量(98.56低于正常B MS Cs 共培养组(115.47(P <0.05。
1
322
3 讨论
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异常是白血病发生和发展的重
要原因,有助于庇护白血病细胞,使其异常增殖、分化和迁移,影响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在MRD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深入研究白血病骨髓微环境与正常骨髓微环境对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索骨髓微环境与白血病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将有助于推动白血病的治疗。
白血病细胞与BMSCs共培养为研究白血病细胞与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的复杂关系提供了良好的体外模型。体外分离培养非血液肿瘤(来自I D A、I TP患者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BMSCs可以较真实的模拟正常人及白血病患者体内骨髓微环境的功能[4,5]。本实验将分离培养的BMSCs与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共培养模拟骨髓微环境功能进行实验,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可见Jurkat细胞黏附于BMSCs生长,并逐渐嵌入BMSCs层,BMSCs层包裹Jurkat细胞形成“shelter”(庇护所样结构,而白血病BMSCs对Jurkat细胞的黏附及迁移作用显著强于正常人BMSCs。
本实验结果显示正常BMSCs较白血病BMSCs具有更强的抑制Jurkat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分化的作用。相对于悬浮培养的Jurkat细胞,白血病BMSCs使共培养的Jurkat细胞出现G
/G1期阻滞现象[6,7],抑制其自发凋亡、死亡,同时其屏蔽作用降低了Jurkat细胞对DNR的摄药量,从而降低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可对白血病细胞耐药及微小残留白血病的形成进行解释。既往研究也显示非直接接触共培养时BMSCs抑制白
血病细胞的生长,出现G
/G1期阻滞现象[8];而正常BMSCs使更多的Jurkat细胞进入S期,促进其自发凋亡、死亡,较白血病BMSCs组Jurkat细胞对DNR的摄药量增多,增高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DNA倍体改变在白血病细胞中很常见,超二倍体的检出率可高于50%[9],急性白血病时DNA倍体改变在完全缓解后消失,复发时再现,对判断白血病细胞恶性程度、监测残留白血病、提示预后均具有重要价值,本实验研究显示,相对于白血病BMSCs,正常BM2 SCs使Jurkat细胞超二倍体比例显著降低,使Jurkat细胞恶性程度降低。
Bcl22是细胞凋亡抑制基因,其表达可以阻断化疗药物等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阻断细胞凋亡最后共同途径有关;bax是细胞凋亡活化基因,其发生突变、失活或明显减少有助于白血病的发生, bax单独表达并不影响细胞凋亡,可调节bcl22对细胞凋亡的作用,二者协调参与调节细胞的凋亡。本实验研究显示,与正常BMSCs共培养后的Jurkat细胞的bcl22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与白血病BMSCs共培养后的Jurkat细胞;而其bax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白血病BMSCs共培养组Jurkat细胞。
总之,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有助于白血病细胞的庇护、生长和逃避化疗药物的杀伤,而正常人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可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和分化和增加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示,通过改善造血微环境入手探索清除MRD的方法是值得尝试的方法,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参考文献:
[1]D irekze N C,Jeffery R,Hodivala2D ilke K,et al.Bone marr ow2derived
str omal cells exp ress lineage2related messenger RNA s pecies[J].
Cancer Res,2006,66(3:1265-1269.
[2]Ge Y,Zhan F,Barl ogie B,et al.Fibr oblast activati on p r otein(F AP
is up regulated in myel omat ous bone and supports myel oma cell survival [J].B r J Hae mat ol,2006,133(1:83-92.
[3]L ivak K J,Schm ittgen T D.Analysis of relative gene exp ressi on data
using real2ti m e quantitative PCR and the2(2Delta Delta C(TMeth2 od[J].Methods,2001,25(4:402-408.
[4]W u S,Korte A,Kebel m ann2Betzing C,et al.I nteracti on of bone mar2
r ow str omal cells with ly mphoblasts and effects of p redins ol one on cyt o2 kine exp ressi on[J].Leuk Res,2005,29(1:63-72.
[5]EpperlyM W,Cao S,Goff J,et al.I ncreased l ongevity of he mat opoie2
sis in continuous bone marr ow cultures and adi pocyt ogenesis in marr ow str omal cells derived fr om S mad3(-/-m ice[J].Exp He mat ol 2005,33(3:353-362.
[6]Konop leva M,Konop lev S,Hu W,et al.Str omal cells p revent apop t o2
sis of AML cells by up2regulati on of anti2apop t otic p r oteins[J].Leu2 ke m ia,2002,16(9:1713-1724.
[7]李忠俊,陈幸华,滕本秀,等.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促进Jurkat细
胞抗药物诱导凋亡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21: 2121-2124.
[8]Firkin F C,B irner R,Farag S.D ifferential acti on of diffusible mole2
cules in l ong2ter m marr ow culture on p r oliferati on of leukae m ic and nor2 mal hae mopoietic cells[J].B r J Hae mat ol,1993,84(1:8-15. [9]Pui C H,Crist W M,Look A T.B i ol ogy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yt ogenetic abnor malities in childhood acute ly mphoblastic leuke m ia [J].B l ood,1990,76(8:1449-1463.
(编辑 龙 亮
2322 第 三 军 医 大 学 学 报 第30卷
有空儿就往朋友家跑。力图寻找城市的影子。渐渐地我直率的个性也开始跟周围的人格 3﹑负荷测试过程中出现负荷为负的情况: 处理办法:请将钳表反向即可。 4﹑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的测试,一般 均在实际负荷运行情况下现场带电进行,为此必 须严格执行《电业安全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有关内容。
5﹑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严禁两点接地,以 防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短路而损坏设备。 6﹑使用前应先用绝缘电阻表(或万用表) 检查专用测量导线各芯之间的绝缘是否良好,线 是否良好接通,各接线头与导线接触是否牢固完 好。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自己特有的表现手段。摄影家的表现手段是光,如果没有光,他们就会像雕塑家没有粘土或者画家没有颜料那样一事无成。
虽然摄影艺术在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总是追随着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之后而形成自己不同的流派与风格,特别别是近50年里,未来主义摄影、荒诞派摄影、剪辑派摄影、立体派摄影等等,都可以在形式上找到与姊妹艺术相通的地方,但是,与其姊妹艺术毕竟还是有所不同的。原因之一是摄影家充分发挥摄影独特的造型手段——光的语言。通过光,形成了他们自身的造型方式,决定了画面的表述意图;通过光,不仅区别于其他姊妹艺术,同时在摄影家之间,也产生了他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是完全独立于其他艺术形式之外的,所以摄影水平的提高往往仰仗于摄影师艺术修养水平的提高,历史上的摄影大师,往往精通多种艺术。然而,正是艺术形式的差异性才创造了绚丽多姿的艺术世界,一种艺术形式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色正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摄影是光的艺术,只有把握了这个本质,才能创造出不朽的作品。自动化的相机、几乎“万能”的PS技巧,都是获得好照片的辅助手段,既非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但把握好光线,是摄影的必要条件,有时候甚至能成为充分条件—— 一幅用光精到的作品本身,不管其他方面如何,总是值得欣赏。】
富有创造性的摄影家们常说,对光的认识是摄影家艺术才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光本身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表现的,摄影家可以从中选择最合适的形式来达到特殊的目的。光的这些形式是可以控制的,它们可以被用来在照片上明确地表现特定的被摄体的特性、概念和情绪。在摄影家能够充分利用光的巨大潜力以前,他们必须对光加以分析,了解光的各种特性,使自己熟悉光的各种作用和用途。
美国摄影家A·法宁格指出,对摄影家来说,光具有强度、质量和颜色三个主要性质。 首先是强度。光的强度可以从亮到暗,这一点适用于任何光源。例如,在无云的天气里,中午的日光非常强,在风沙弥漫的天气里,光线昏暗。夜间可以说没有光。人工光源的强度,则随着灯的瓦数不同而有所变化。
法宁格认为,明亮的光线给人一种耀眼、明快和严肃的感觉,暗淡的光线常常表现忧郁、宁静和含蓄的情绪。照明强度的这种差别,会在照片上以三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被摄体的明暗度,被摄体的反差范围,彩色照片的被摄体的色彩再现。
【摄影师是有“情绪”的,摄影作品是要传递这种情绪的,传递的手段就是光,因为光也是有情绪的。】
在照明强度很高时,被摄体显得比较明亮、鲜明、反差较大,色彩显得比照明强度低的光线情况下更加鲜艳。如果摄影家善于抓住和珍视被摄体上这种不同的变化,他就可以运用适当强度的光,更好地突出特定的被摄体的特性。重要的是,照明的这种特性,要在照片上表现出来。有些摄影家往往认为非常明亮的光线会使被摄体显得太刺眼,强光部分太亮,阴影部分漆黑一片,因而人为地降低这种反差,制作出相对来说反差较低的照片,结果完全缺乏特殊照明条件下那种典型的特点。例如,平炉出钢的场面,炽热的钢水明亮耀眼,以至于除了黑白色之外,眼睛什么也看不见。
【所谓摄影无定法,规律总是用来被打破的。拙劣的作品违反规律,平庸的作品囿于规律,优秀的作品打破规律。】
法宁格认为,此时如像有些人所做的那样,用非常强的辅助光去柔化和降低反差,就会完全破坏这种景色的戏剧性效果。敏感的摄影家遇到这种题材,会完全抛开他所学过的关于用光的种种清规戒律,而只去考虑如何表现钢水炽热和耀眼的印象:通过强调照明的特点,加强反差,运用剪影和光晕效果,设法抓住这一生动的场面。
光的第二个性质是其不同的质量。光可以是从灼热的光源发出的直射光,如不受云雾遮挡的日光,从聚光灯、摄影灯和闪光灯发出的直射人工光;或者是从被照射物体表面反射的散射光,如雾天或阴天的日光,从墙壁、天花板或其他反射光的物体表面反射出来的人工光;或者是在灼热的光源前加上柔光器形成的散射光。
直射光强烈耀眼、反差大,能造成清晰突出的阴影。经过反射形成的散射光比较柔和,反差小,能造成灰色、模糊的阴影,或者根本没有阴影。当然,在这两者之 间还有无数的过渡阶段。实践表明,直射光造成的阴影部分,可以随着光源与被摄体位置的变化,或者摄影者与光源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明影能够因其形状、式样和所占部位的大小,加强或削弱被摄体的特性。反射光能表现出被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