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合肥环城公园包河景区植物景观调查分析.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9996254 上传时间:2025-04-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7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环城公园包河景区植物景观调查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合肥环城公园包河景区植物景观调查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环城公园包河景区植物景观调查分析(可编辑)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使用,可编辑推荐下载) 合肥环城公园包河景区植物景观调查分析 1包河景区概况 合肥环城公园是我国三大环城公园之一,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现阶段,整个公园全长约8.7 km,总用地面积137.6 hm2,最宽处达200 m,环绕着合肥老城区而构成合肥市一环,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公园分为6大景区:包河、银河、西山、环西(含琥珀潭和黑池坝两个小景区)、环北和环东景区[1]。 包河景区位于环城公园东南侧,自长江路起至徽州大道,长约1560 m,面积28.5 hm2,其中水域面积10 hm2,主要景点有九狮广场、浮庄、包公祠、包公墓和清风阁。景区在人文方面突出包公文化;在建筑方面汲取皖南民居建筑的艺术精华;在自然景物方面通过营造植物景观彰显意境。 2包河景区植物种类调查分析 2.1包河景区植物种类概况 包河景区共有植物64科106属138种(含种下单位)(图1)。植物种数较多的科为蔷薇科20种、禾本科9种、木樨科6种、柏科5种、松科5种、蝶形花科4种、木兰科4种、槭树科4种以及卫矛科4种。 按植物不同的生活型划分[2-3],在67种乔木中,常绿乔木有23种,落叶乔木44种。其中常绿阔叶乔木14种,常绿针叶乔木9种,落叶阔叶乔木42种,落叶针叶乔木2种。在40种灌木中,常绿灌木有29种,落叶灌木11种。其中常绿阔叶灌木28种,常绿针叶灌木1种,落叶阔叶灌木11种。 2.2包河景区植物种类应用构成分析 包河景区的植物种类构成以乔木和灌木为主,藤本、水生和竹类植物数量较少。水平分布格局上的配置模式有纯林和混交式两种类型。应用频度较高的乔木为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女贞Ligustrum lucidum、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和垂柳Salix babylonica,其中刺槐、构树、女贞等为单优树种,通常以纯林式种植[4]。应用频度较高的灌木为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 pulchrum、绣球Hydrangea macrophylla、云南黄馨Jasminum mesnyi和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地被以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为主。包河景区有大面积水体,莲Nelumbo nucifera的应用频率很高,沿河岸应用的其他水生植物主要为香蒲Typha orientalis。从统计结果发现,景区没有优良景观乔木作为基调树种,同时水生植物种类和数量相对欠缺。 3包河景区典型植物景观调查研究 3.1选点依据 包河景区主要由岛屿、文化纪念景点和滨河绿地三类场地串联而成,从空间特质及功能来看都各具特色。通过现场调查,选取浮庄镜中天、包公祠院落、包公墓和滨河典型样地开展植物景观研究。 3.2浮庄镜中天 浮庄坐落于包河中央岛屿之上,其建筑若隐若现于繁花茂林之中,似水上古村,得名浮庄。主要景点有荷香居、孝肃园、寄畅楼、莲舫和镜中天。 镜中天为浮庄诸多景点之精粹,呈现出水中有园、园中有水的空间格局。面积约1565 m2,其中水体面积约500 m2。水是全园之核心,园中景物依水而展开(图2)。 3.2.1植物配置分析 植物景观以复层型乔-灌-草(地被)模式为主,植物配置群落主要有:榆树Ulmus pumila+枫杨+钻天杨Populus nigra var. italica+圆柏Juniperus chinensis—女贞+南天竹—云南黄馨+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 sinensis+麦冬;旱柳+枫杨+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梅 Armeniaca mume+刚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 var. viridis—小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Radicans´+麦冬;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香樟—桂花+云南黄馨+石楠Photinia serratifolia;枫杨+垂柳+钻天杨+乌桕Triadica sebifera—桂花+石楠+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山茶Camellia japonica—云南黄馨+连翘Forsythia suspensa+常春藤。调查显示,枫杨和重阳木为优势种;香樟、乌桕、黄山栾树[在前面未提到,为何此处描述为常见种?]Koelreuteria bipinnata ´Integrifoliola´和女贞为常见种,但大多为低矮状幼苗,长势不佳,株高不足6 m,据推断这些应该为通过外界种子传播而萌发的自生苗。通过群落结构分析,上层植物以落叶树占主导,有利于建筑的采光;中层植物以桂花、石楠和山茶为主;下层植物主要为麦冬和常春藤。中上层植被构成了植物景观的骨架和观赏背景(表1)。 3.2.2植物季相分析 从树种组成情况分析,最佳观赏期集中在春夏两季。在春季,山茶花经冬不凋,梅花迎枝怒放,连翘和云南黄馨次第而开,沿岸垂柳抽出新芽;在夏季,枫杨枝繁叶茂,小叶栀子透出清幽花香,水中的王莲夺人眼球;在秋季,南天竹、乌桕等秋色叶植物点缀各个角落,同时有桂花飘香、沁人心脾;在冬季,圆柏、常春藤等植物绿意盎然。 3.2.3植物空间分析 园林植物空间既要分隔又要适当连通,才能使空间相互渗透,展现层次变化,也就是“流动空间”[5]。镜中天以水为主体,植物造景依水围合。园路转角及建筑两侧以复层群落配置,具有障景和衬景作用。沿包河一侧的绿地使用疏林草地模式,有意减少中层植物使用,使空间相互渗透和流动,借景园外,丰富园内空间层次,是画龙点睛之笔。 3.3包公祠包公历史文化长廊院落 包公祠三面临水,莲花盈盈,花木繁茂,由一系列纪念包公的古典建筑群组成。包公历史文化长廊位于包公祠西侧,为一组展出包公生平家世及事迹的院落。长廊围合的院落占地约543 m2,其中绿地面积约151 m2,占总面积27.73%(图3)。 3.3.1植物配置分析 场地空间紧凑而精致,其植物配置群落主要有:女贞+香樟+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石榴Punica granatum+桂花+含笑Michelia figo+南天竹—麦冬+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银杏Ginkgo biloba—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锦带花Weigela florida+桂花+南天竹—麦冬;银杏—鸡爪槭Acer palmatum+棕榈+南天竹—狗牙根。分析发现,场地内以常绿植物为主导。其中上层优势树种为侧柏,中层植物以桂花为主。整体营造出半荫庇的环境,烘托出纪念性场所的文化厚重感。统计树种高度得出:上层植物和中层植物的平均高度分别为13.3 m和3.2 m,植物的配置层次分明,乔木高大挺拔,形成空间骨架;灌木及地被高度适度,疏密有致,富有观赏特色(表2)。 3.3.2植物季相分析 该院落的植物景观兼顾四季,中层植物的季相变化尤其突出。春季先有含笑羞涩开放,后有锦带花衬托绿叶;夏季枇杷挂果丰收,火红的石榴花缀满枝头;秋季的鸡爪槭与南天竹色彩热烈,夺人眼球;冬季则有常绿的香樟、女贞、侧柏,彰显场地的历史沧桑感。 3.3.3植物空间分析 整个院落为半开敞空间,直径平均约12.1 m,四周的宋代风格建筑平均高度为5 m。影壁西侧种植3棵侧柏,古朴挺拔,成为空间主景,同时分隔空间,从视觉上增加院落的景深。侧柏直立向上的树形将人的视线引向空中,配合四周建筑的围合形成一种心理压迫感,使游客崇敬之感油然而生。整个院落的植物搭配疏朗通透,植物、建筑及其画作等各种丰富多变的细节尽收眼底,可谓该院落的最大成功之处。 3.4包公墓 包公墓园是包公夫妇和其子孙的安葬地。墓园的核心区——包公之墓,面积为1887.6 m2,按宋代的“方上”之制做成覆斗形,其下为石质墓室[6]。墓体长宽均为15 m,高约6 m。墓前有一石碑,碑上书:宋枢密副使包孝肃公拯之墓(图4)。 3.4.1植物配置分析 植物配置群落为黑松Pinus thunbergii+国槐Sophora japonica+银杏+圆柏+黄山栾树+重阳木—桂花+石楠+梅+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紫楠Phoebe sheareri+十大功劳—麦冬。群落上层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郁闭度较高。圆柏作为场地的基调树种,象征着包公精神万古长青。中层植物以常绿为主,兼顾观花效果,下层地被运用麦冬覆盖(表3)。 3.4.2植物季相分析 在季相上,春季有梅花绽放,夏季有紫薇盛开,秋季有银杏、黄山栾树和重阳木的鲜艳秋色,冬季则有黑松与圆柏笔直挺立、生机盎然。 3.4.3植物空间分析 整个场地以墓体为中心形成垂直空间。墓体四周,园路两侧的乔木相互交错围合并向上生长,构成一个方向直立、朝天开敞的室外空间。重阳木群植于墓体北侧,高大树形与石碑相映衬,作为包拯墓的背景。同时运用圆锥形松柏类植物,彰显了纪念性空间的场所感,营造出墓园万古长青的氛围。此空间就像哥特式教堂,令人翘首仰望将视线导向空中,植物作为围合空间、产生空间的重要材料,在此发挥了积极作用。 3.5滨河绿地植物景观研究 3.5.1滨河绿地的样地选择 包河景区滨河绿地总长约2.7 km,由滨水植物群落、坡面植物群落和邻路植物群落构成。在其中选择具有群落代表性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3个样地为研究对象(滨河样地A、B、C),各样地间隔约900 m,样地长度为30 m,宽度为自包河起至城市主干道,并对样方内绿地状况和植被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图5)。 3.5.2滨河绿地群落结构分析 1)植物群落配置模式 乔木—小灌木(地被):由乔木混交层和灌木地被层两层结构组成,其边缘及路缘往往配置花灌木及草花[7]。经调查,这种模式在滨水植物群落、坡面植物群落和邻路植物群落均有应用(图6)。 滨水植物群落由“垂柳+云南黄馨”或“乌桕+云南黄馨”的两层结构组成,局部区域搭配有海桐Pittosporum tobira绿篱,群落封闭性不强,景观视线通透。植物季相兼顾春秋,春季垂柳抽出嫩芽,云南黄馨开出黄花,柔软下垂的枝条软化了驳岸,秋季则可赏乌桕秋色叶。 坡面植物群落的组合有:刺槐+女贞+银杏+构树+榆树—无刺枸骨Ilex cornuta ´Fortunei´+海桐+麦冬;女贞+合欢+构树—海桐+麦冬;刺槐+黄山栾树—麦冬。此模式的上层植物为混交林,郁闭度较高,一般不种植中层植物。群落绿量高,具有抗病虫害能力,四季景观变化明显。 邻路植物群落为由“构树+刺槐—麦冬”或“刺槐+黄山栾树+女贞—麦冬”组合而成的二层结构,在季相上突出秋色,基本无中层植物,少量运用了桂花与海桐球灌木。群落营造出疏林空间,视线通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主干道车辆对游人的影响,但对减弱噪音和阻隔汽车尾气的效应较弱。 2)群落相似性指数 对包河景区滨河绿地3个样地的植物按上层植物、中层植物和下层植物进行分类整理,统计群落物种组成,计算群落相似性系数:Cj=j/(a+b-j),j为群落A与B的共有种数,a为群落A含有的全部种数,b为群落B含有的全部种数。其指标可以反映出滨河绿地群落植物运用的相似程度。 通过数据可以看到,A样地与B样地、A样地与C样地、B样地与C样地之间上层植物的Jaccard系数分别为0.25、0.43、0.25,为极不相似。中层植物的Jaccard系数分别为0.20、0.00、0.00,同样极不相似。下层植物的Jaccard系数分别为0.50、0.60、0.50,为中等相似(表4)。 (表4:滨河样地植物群落相似性比较) 数据表明,滨河绿地上中层树种运用种类极不相似,而下层植物运用种类趋同。从群落结构来看,选择植物要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8]。包河景区滨河绿地整体为带状线型布局,在上层植物和中层植物的选择上建议应有2~3种植物作为基调树种或骨干树种。通过选择基调树、骨干树及一般树种,既突出了重点,又不杂乱无章[9],使滨河景观形成统一感和韵律感。而在中下层植物的选择上忌平铺直叙,应力求变化,建议多运用观花观果及观叶的地被或灌丛。 4小结与建议 4.1植物种类优化建议 包河景区共有植物64科106属138种(含种下单位),植物组成较为丰富。其中乔灌木种类较多,地被和水生植物应用较少。整个景区缺少体现整体绿化面貌的特色观赏树种,建议增加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朴树Celtis sinensis、榉树Zelkova serrata、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等乔木。同时增加彩叶植物与地被植物,推荐的彩叶植物有赤胫散Polygonum runcinatum var. sinense、波叶玉簪Hosta undulata、金边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 ´Variegata´、山麻杆Alchornea davidii、菲白竹Pleioblastus fortunei、花叶锦带花Weigela florida ´Variegata´等,推荐的地被植物有石蒜Lycoris radiata、蝴蝶花Iris japonica、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iae、大吴风草Farfugium japonicum、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等。再者,丰富水生植物种类,建议应用水竹芋(再力花)Thalia dealbata、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等。 4.2植物景观群落优化建议 包河景区成功塑造了大量的人工群落,反映出一定的外貌、层次、结构及季相变化。在不同环境下,群落配置模式具有多样性。如浮庄、包公祠、包公墓等纪念性场所,游客量大,植物群打造精细。但是,目前植物种植密度过大,景区应加强植物修剪与梳理。 在滨河绿地等一系列带状绿地中,大量运用了乔木混交层结合灌木地被层或是疏林草地的配置模式。这种群落模式首先遵循自然规律,管理粗放,植物景观既美观又稳定。同时在功能上,能减噪滞尘,较好满足游客游赏需求。但需要增加上、中层植物种类的统一性,突出植物景观整体性。下层地被则要减少土壤裸露,增加观花观叶草本。 4.3植物景观空间优化建议 根据不同场地的场所特征,植物景观空间各有不同。浮庄的植物空间视线通透、相互流动,体现了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灵性;包公祠则是以建筑空间为骨架,以高郁闭度的植物覆盖空间来烘托环境氛围;包公墓大量利用植物的规则式种植形成空间纵深感,同时具有视觉引导性。总体来看,各文化景点建议增加开敞或半开敞的植物景观空间供游人停留和活动。同时,优化滨河绿地植物群落,梳理出更多草坪空间与亲水空间。 注:文中图表均为作者绘制。感谢潘洋洋、郑钧在室外调查阶段给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杨新刚,谭纵波. 规划引领 法规保障 全民参与——合肥市环城公园规划实施案例分析[J]. 城市规划, 2021,40(1):66-69. [2] 苏雪痕. 植物造景[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21:33-34. [3] 庄雪影,陈锡沐,冯志坚,等. 园林树木学[M]. 第三版.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13. [4] 程红梅,周耘峰,孙崇波,等. 合肥环城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21,35(3):264-268. [5] 李伟强. 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研究——以杭州西湖园林绿地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07:91. [6] 方法菊. 铁面无私包文拯 翡翠明珠包公园——合肥市包公祠扩建的启示[J]. 现代园林,2006,3(9):1-4. [7] 陈波. 杭州西湖园林植物配置研究——植物群落功能、种类组成与案例分析[D]. 杭州:浙江大学,2006. [8] 陈远吉. 景观植物造型与配置[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7. [9] 苏雪痕.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1:8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