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加答案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 看拼音,写词语。
sū ruǎn xiōng táng jīng yí wèi wèn
zhǎn xīn fán máng juàn liàn qīng xǐng
二、 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字的注音是错的。请你把它找出来,并把这个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1.A.倔jué强 B.松脂zhǐ C.尘垢ɡòu D.树栖qī (____)
2.A.潜qián入 B.吭kēnɡ声 C.曝bào晒 D.绮qǐ丽 (____)
3.A.和尚shānɡ B.抡lūn拳 C.繁衍yǎn D.卒zú业 (____)
4.A.澎湃pài B.旋xuán转 C.供ɡònɡ养 D.应和hè (____)
三、 比一比,再组词。
试(__________)境(__________)烘(__________)统(__________)
式(__________)竟(__________)拱(__________)允(__________)
四、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见血 (____)(____)不吭 情(____)自(____)
若有(____)(____) 舍(____)为(____) (____)由(____)主
五、 选词填空。
轻易 轻松
1.宇宙中最快的东西居然可以(______)地拿在手上!
2.面对考官的提问,他(________)应答,没有一丝慌乱。
摆脱 挣脱
3.为了(______)地球引力,火箭速度要比喷气式飞机快得多才行。
4.弟弟(______)妈妈的手,飞快地奔向游乐场。
六、 按要求修改句子。
1.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真令人敬佩。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台湾“光复”了,我们不可能不讲国语。 (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很强烈的民族精神,很浓厚的爱国情意。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往广场的路不只有一条!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日积月累。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_______,_____。”又誉其矛曰:“______,_____。”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孟郊所写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人到物,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写出了人的动作和心理,慈母的深笃之情自然流露出来。
3.《鸟鸣涧》是唐代诗人_______所作的山水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桂花飘落、山谷空空荡荡的景象。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各个年龄段的别称都不同,你知道吗?
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_________ 三十岁:_________
女子年满十五岁:_________ 七十岁:_________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典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了题目,“__________”不仅再现了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还透露了时代气息。
6.我积累的谐音歇后语有:孔夫子搬家——________;梁山泊的军师——________。我喜欢的谐音歇后语还有____________
7.毛主席用“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表明心志,让我们看到了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
八、 阅读理解。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经常——(______) 大概——(______) 情景——(______)
2.第2自然段通过描写走搭石的两种情景来反映乡亲们的感情,这两种情景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
3.写出“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俗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风筝飞上了高高的天空,带去了_________,也带去了____________。
5.短文中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请试着写一写你发现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现代文阅读。
炎夏说瓜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结交了许许多多农民朋友,老的少的都有,和我交情最深厚的是三十多岁的“六机匠”。
他在离我村三四里地的“西河”,种着一点“河淤地”。夏天一早,我跟他下“西河”。他在高粱地里劳动,我在清清的河水里捉鱼,河水清且浅。晌午,我们仰卧在河边树林的沙地上,听千万只鸣蝉的大合唱,其声悠悠,把人催入梦境。
傍晚,收工归来,“六机匠”的肩上扛一把锄,锄杆上搭一领破蓑衣,还有一个小小的牛眼罐。小路两旁,全是“青纱帐”,远远的一个小瓜棚映入眼中。我们拨开高粱,走进瓜棚。主人身旁卧着一只小犬,旁边有一枝土枪。这是防备獾、狼和野兔的,也防有人夜间来“摸瓜”。我们和瓜地主人聊上几句,道一声摘两个“子瓜”。主人慢慢起身,脚步小心地进入瓜地,这儿看看,那儿瞧瞧,最后,一手托一个瓜送到我们面前,用瓦盆里的清水洗一下,然后用手指弹弹,眼睛看看瓜,再望一望我俩。我们用指甲在瓜中间掐一道印子,左手托住,轻轻用右手掌打几下,瓜应声一裂两半,果然是沙瓤。我们用手抓瓤子吃,然后,咬下一块瓜皮刮着吃,刮着刮着,一直刮到了“青州”。瓜,又甜,又鲜,可口沁心。吃完了,抹一抹嘴,丢下三四个铜板,道一声谢,便踏上归途。这时,夕照烧红了半个天,微风从禾稼声中送来,西瓜在肚里发散着清凉。
我们两个人,沐浴着夏风的凉爽,悠悠然走在回家的路上。“六机匠”的巧嘴给我讲吃瓜的故事。我们一面说一面走,一会儿就到了家。这时候,一钩新月像镰刀高悬在他土屋的茅檐上了。
年老了,在都市里吃瓜,想到儿童时期吃瓜的往事。一样是夏天,一样是吃瓜,在北京这样的生活环境里吃瓜,是一种享受,但我感觉,儿时在乡村瓜棚里吃瓜却更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1.《炎夏说瓜》是一篇________(记叙 说明)文,主要写了作者儿时和__________在乡村瓜棚里__________的快乐往事,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____________之情。
2.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用自己喜欢的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点的句子中,“浓厚的生活情趣”是指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两道题中,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道题来回答。
(1)如果你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请你把自己在城里吃瓜的情景写下来。
(2)如果你是生活在农村里的孩子,请你把自己在乡下吃瓜的情景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习作。
上课铃响了,可老师还没有到教室。同学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想一想,然后选择几位有特点的同学,从多个角度来将他们的表现写下来吧。
要求:1.题目自拟。2.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3.4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酥软 胸膛 惊疑 慰问 崭新 繁忙 眷恋 清醒
2、B C A C
3、考试 环境 烘烤 统一 方式 竟然 拱桥 允许
4、一 针 一 声 不 禁 所 思 己 公 不 自
5、轻易 轻松 摆脱 挣脱
6、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难道不令人敬佩吗?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 难道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吗? 现在台湾“光复”了,我们讲国语。 难道这不是很强烈的民族精神,很浓厚的爱国情意吗? 难道通往广场的路只有一条吗?
7、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豆寇年华 而立 及笄 古稀 送别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尽是输(书) 无(吴)用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8、
1.常常 大约 景象
2.让对面的人先过河 背老人过河
3.走搭石的时候要快一些,过桥的时候要慢一些。
4.孩子们美好的愿望 孩子们无限的遐想
5.①“一行人走搭石”“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仿佛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②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中感受到乡亲们美好的心灵。
9、
1.记叙 “六机匠” 吃瓜 思念
2.拟人 比喻 秋天到了,树上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3.指作者儿时在家吃瓜的乐趣。
4.抱着圆滚滚的大西瓜,放在水龙头下面洗好,然后放在砧板上,挥动着水果刀,只听见“刷”的几声,两排西瓜排着队等待检阅,我拿起一块慢慢地咬,一口接一口,一块接一块,肚子不知不觉就圆了。
10、示例:
紧张的一节课
上课铃响了,老师还没有进来,我却慌的不行。但我仍故做镇定地和同桌嬉笑着,一边无所谓地东张西望着周围同学,一边似乎很悠闲地抖着大腿,前脚掌踏在地上,打出的节奏很响——我不知道我的腿是不是真的发抖,但我知道,我在竭力地掩饰着心中的慌乱。同桌呢,无所事事地沁下头,佝偻着身子,一边与我有一搭无一搭地说话,一边叼着笔杆,手还捏着笔杆转动着。我注意到,她嘴上的笔杆转动得毫无规律,有时半天不动一动,似乎在等着什么;有时快速地转动,与牙齿摩擦发出的“嘎啦、嘎啦”的声音让人心烦意乱,坚硬的笔杆已被她咬出了杂乱的牙印。 老师进来了,好像是谁在无声地指挥,教室里突然静了下来。偶尔椅子的挪动和咳嗽的 声音异常刺耳。我眼巴巴地盯着老师手中的卷子,手不觉地攥了一下同桌的手,她的手冰凉, 而我满手是汗。她直勾勾地盯着老师,突出的喉结一动一动的——她比我还慌。
老师一张一张地发着卷子。当老师走到我跟前,故意把手抬得老高,让卷子在空中飘下 来。我抬着头,刹那间,感觉试卷一下子遮挡了我的全部视线,仿佛神仙手里的什么“金钟 罩”,要把我给罩住。我慌忙抬起手一挡,卷子落在地上了。我低头一看:69?啊!不会吧? 我扭着脖子,揉了揉眼睛,使劲看:96!老天啊!我如释重负地长吁了一口气,瘫坐在凳子上,浑身一点力气也没有。回头看了一眼同桌,她喉咙干咽了几下,扫了一眼自己的试卷,手中刚才还转动自如的笔“叭”地掉在地上。她丝毫没有理会,仍一手掐着卷子,一手指着每一道题,似乎在寻找着一丝希望,一根救命稻草。“哗啦”她把试卷翻过来,继续寻找着什么。突然,她弯下腰拾起笔,在一张碎纸上划拉着什么。忽而“腾”地站起来,举着手里的卷子,似乎连想也顾不得想,就冲着老师大喊:“老师,我的卷子判错啦!”
8 / 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