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2025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800题)
1、 《论语·为政》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一观点反映了( )。
A.教育的政治功能
B.教育的经济功能
C.教育的人口功能
D.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案】 A
2、教学活动中一般将课分成单一课和综合课,其依据是( )
A.教学内容
B.教学目标
C.教学手段
D.教学任务
【答案】 D
3、教师上课时所使用的课件、视频、投影、模型等教学资源属于( )。
A.教材
B.教案
C.教参
D.教科书
【答案】 A
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 B
5、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跌倒,膝盖擦伤并有少量的出血点,教师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
A.用纸巾盖上伤口,电话通知家长
B.用冷毛巾敷伤口,并立即送医院
C.用清洁水冲洗伤口,绑上消炎纱布
D.用止血带绑在伤口上方,并注意保暖
【答案】 C
6、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答案】 D
7、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就要及时应对讨论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进行小组讨论时,每组人数越少越好,因为人数越多,每个人的发言机会就越少
B.如果发现讨论中某人非常不积极,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
C.发现学生的讨论进入误区或陷入知识瓶颈时,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引导
D.讨论要严格按照教师课前制订的讨论计划进行,不能更改
【答案】 C
8、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 )。
A.教师角色认知
B.教师角色体验
C.教师角色期待
D.教师与家长的合作
【答案】 A
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通过课时比例调整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这强调了课程结构的(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统一性
【答案】 A
10、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教学原则。
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答案】 D
11、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相长”思想的教育论著是( )。
A.《论语》
B.《学记》
C.《师说》
D.《大学》
【答案】 B
12、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答案】 A
13、 课程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
A.期宾塞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答案】 A
14、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可分为()
A.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B.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论断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案】 C
15、 下面是某实验小学一名教师对学生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 )。
A.定量评价
B.结果性评价
C.过程性评价
D.定性评价
【答案】 C
16、 区别一名普通的教师和优秀的教师的真正标志是( )。
A.是否具有崇高的威信
B.是否具有高深的知识
C.是否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
D.是否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机会
【答案】 D
17、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主要依据是( )。
A.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B.学习目的是否为解决问题
C.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D.学习内容是否由学生发现
【答案】 C
18、预防龋齿的最佳办法是( )
A.少吃零食
B.多喝水
C.参加体育锻炼
D.保持口腔卫生
【答案】 D
19、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答案】 A
20、只有经历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成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影响因素。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
A.加里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答案】 B
21、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答案】 A
22、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
A.学习动机
B.学习需要
C.学习兴趣
D.学习期待
【答案】 B
23、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
A.夸美纽斯
B.亚里士多德
C.赫尔巴特
D.卢梭
【答案】 C
24、学生已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再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学习
【答案】 C
25、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加速年青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D.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答案】 C
26、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品质称为思维的( )。
A.广阔性
B.灵活性
C.逻辑性
D.深刻性
【答案】 B
27、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和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内容。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
A.垂直组织
B.横向组织
C.纵向组织
D.螺旋式组织
【答案】 B
28、沛西?能认为“教育既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该观点属于( )。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交往起源论
【答案】 A
29、 张老师开始上《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堂课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而且还会拉小提琴。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他的故事”这种导人方式是( )。
A.直接导入
B.经验导入
C.故事导入
D.直观导入
【答案】 A
30、“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反映的是( )
A.遗传决定论
B.相互作用论
C.教育万能论
D.环境决定论
【答案】 A
31、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A.自主感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答案】 D
32、学过运算法则之后去做具体的计算题,属于(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特殊迁移
【答案】 C
33、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
A.西周
B.春秋战国
C.夏朝
D.殷商
【答案】 C
34、江泽民同志为少先队题词:“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体现了少先队活动的( )特点。
A.组织性
B.自主性
C.教育性
D.实践性
【答案】 B
35、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辐射 对峙 惦记 恶贯满盈 浮想联翩
B.书籍 装潢 诤友 一泄千里 诡计多端
C.爆竹 元宵 嘹亮 断张取义 苦心孤诣
D.告诫 侧隐 凋零 大势所趋 沧海一粟
【答案】 A
36、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 )。
A.超常
B.弱智
C.中下
D.中等
【答案】 D
3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感觉适应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答案】 A
38、下列对于课程定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课程是学科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设计
【答案】 D
39、安安平时比较踏实.遇事沉着、冷静,但却比较死板,灵活性不足。她应该属于( )类型。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答案】 C
40、皮亚杰认为,()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A.9岁
B.10岁
C.11岁
D.12岁
【答案】 B
41、从工作的角度看,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也是对工作质量的全面评估,更是为了()
A.向领导表明顺利完成工作
B.为学校检查工作做准备
C.记录自己的劳动过程
D.今后工作的调整与改进
【答案】 D
42、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 )。
A.夸美纽斯
B.亚里士多德
C.赫尔巴特
D.卢梭
【答案】 C
43、在学习《长城》一课时,通过阅读课文和观看长城的影像,学生感受到万里长城的雄伟和壮观,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这一教学活动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
B.认知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答案】 D
44、 我国近几年倡导的学习化社会,这一理想主要体现了( )
A.制度化教育
B.前制度化教育
C.正规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答案】 D
45、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 )
A.可能性
B.观摩性
C.目的性
D.可控性
【答案】 A
46、()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
A.丹瑟洛
B.迈克卡
C.皮连生
D.沃克斯福德
【答案】 B
47、只有经历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成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影响因素。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
A.加里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答案】 B
48、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 )。
A.运动技能
B.动作技能
C.策略技能
D.心智技能
【答案】 D
49、我国制度化学校教育体系包括:1、幼儿教育2、初等教育 3、中等教育 4、成人教育 5、高等教育
A.1、2、3、4
B.1、2、3、5
C.1、2、4、5
D.2、3、5、4
【答案】 B
50、下列选项属于负强化例子的是()。
A.当小刚犯错时妈妈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B.小红乖乖吃药后爸爸就不让其去医院看病了
C.老师通过惩罚小明警示其他捣乱的学生
D.小王不做作业爸爸就不让他玩游戏
【答案】 B
51、“狗是动物”“汽车是交通工具”“鱼身体表面有鱼鳞生活在水中”这是说明儿童概括发展的水平处于()。
A.直观形象水平
B.形象抽象水平
C.本质抽象水平
D.具体形象水平
【答案】 B
52、以下操作中符合安全用电规则的是( )
A.家用电器的外壳可任接火线、零线或接地
B.检修电路及更换电路元件时,断开零线或火线均可
C.不能在居民小区突然断电时在家中检修电路
D.擦干的手可以直接触摸火线
【答案】 C
53、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就要及时应对讨论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进行小组讨论时,每组人数越少越好,因为人数越多,每个人的发言机会就越少
B.如果发现讨论中某人非常不积极,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
C.发现学生的讨论进入误区或陷入知识瓶颈时,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引导
D.讨论要严格按照教师课前制订的讨论计划进行,不能更改
【答案】 C
54、 二年级(2)班的学生特别喜欢王老师,都觉得她是一个好老师,因为王老师说话声音很好听,不管她说什么大家都觉得是好的。这种现象称为( )。
A.投射效应
B.晕轮效应
C.皮格马利翁效应
D.首因效应
【答案】 B
55、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
A.中国
B.日本
C.新加坡
D.德国
【答案】 D
56、 心理测验最基本的要求是( )。
A.信度
B.效度
C.标准化
D.区分度
【答案】 C
57、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答案】 C
58、在小学阶段,学生规则学习的主要形式是(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创造学习
D.认知学习
【答案】 A
59、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低的层次是( )。
A.生理需要
B.自我实现需要
C.安全需要
D.尊重需要
【答案】 A
60、 小学生喜欢亲近老师,渴望得到夸奖。这种需要属于(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 C
61、苛勒等人通过著名的黑猩猩实验,对学习中个体产生变化的实质及原因做出了解释,他认为,学习是通过( )过程实现的。
A.试误
B.顿悟
C.强化
D.联结
【答案】 B
62、 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参考资料
【答案】 A
63、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规定了( )。
A.方向
B.范围
C.方向和范围
D.纪律约束
【答案】 C
64、“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 )特征。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答案】 B
65、教育相对独立形态形成的标志是( )
A.专业教师的出现
B.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C.学校的出现
D.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答案】 C
66、 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B.制度化教育阶段
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D.学校萌芽阶段
【答案】 A
67、 下列关于学习策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于学习策略
B.学习策略等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方法的集合体
C.学习策略是调节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的高级认知能力,是会不会学的标志
D.学习策略不能与具体的学习方法截然分开,要借助具体的学习方法表现出来
【答案】 B
68、 教师在课堂总结时,把所学的知识向其他方向延伸,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起更浓厚的研究兴趣,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这种总结方式属于( )。
A.开放型总结
B.认知型总结
C.封闭型总结
D.归纳型总结
【答案】 A
69、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
A.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B.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C.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答案】 D
70、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答案】 B
71、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是意志的()。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答案】 B
72、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答案】 A
73、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而开设的课程是()。.
A.必修课程
B.校本课程
C.地方课程
D.选修课程
【答案】 D
74、进行学校各项工作的报表统计属于下列选项中哪一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 )。
A.校长办公室
B.教务处
C.政教处
D.总务处
【答案】 A
75、《学记》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直观性原则
【答案】 A
76、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育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话互动交流,敢于质疑,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A.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对抗型
【答案】 B
77、 下列选项中,不是前运算阶段的特征的是( )。
A.早期的符号功能思维
B.自我中心性
C.思维的片面性
D.“守恒”概念形成
【答案】 D
78、 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间隔2秒比较合适,相隔太长时间才发起跑信号会影响运动员的成绩,其原因是(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起伏
D.注意的指向性
【答案】 C
79、 教学过程也称教学步骤或教学程序,即用于指导和规范教师课堂活动的步骤,教学过程不包括( )。
A.导入环节
B.讲授环节
C.巩固环节
D.设计教学重难点
【答案】 D
80、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 )
A.动机说
B.痕迹消退说
C.提取失败说
D.干扰说
【答案】 D
81、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善于言辞,有人长于数理运算,上述现象表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 )。
A.不均衡性
B.差异性
C.连续性
D.顺序性
【答案】 B
82、一位教师经常会反思同事们怎样看自己,领导觉得自己干工作怎么样,这个教师目前处于( )阶段。
A.关注学生
B.关注生存
C.关注情境
D.虚拟关注阶段
【答案】 B
83、“小学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这句话指的是小学教育的( )
A.义务性
B.全面性
C.全民性
D.法制性
【答案】 B
84、李老师教三班的数学,这学期开始学习因式分解,他每讲完一个公式以后,就给学生大量的题目去做,以巩固所学的内容,李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属于(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读书指导法
【答案】 C
85、下列不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的提高
【答案】 D
86、儿童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速度最快的领域是( )
A.注意
B.感知觉
C.思维
D.记忆
【答案】 B
87、最近发展区是由( )提出的。
A.布鲁纳
B.维果斯基
C.杜威
D.夸美纽斯
【答案】 B
88、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低的层次是( )。
A.生理需要
B.自我实现需要
C.安全需要
D.尊重需要
【答案】 A
89、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和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答案】 A
90、小学英语课堂唱英语歌,应要求( )
A.曲调正确
B.结合学生生活
C.唱得有情感
D.重在唱会歌词,产生背诵英语材料的作用
【答案】 D
91、班级活动是指( )。
A.以班级为单位的一切活动
B.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
C.建设班集体为中心的活动
D.晨会等常规活动
【答案】 A
92、一名熟练的汽车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一面观察道路的情况,一面操纵方向盘,这种现象属于注意的( )。
A.预定
B.转移
C.分配
D.集中
【答案】 C
93、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新授内容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甄别性评价
D.配置性评价
【答案】 A
94、对不听话的学生不可采取的矫正方法是( )。
A.倾听心事
B.端正态度
C.情绪疏导
D.侮辱打骂
【答案】 D
95、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答案】 A
96、现代课程论认为,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
A.知识、技能与情感
B.难度、广度与深度
C.社会、儿童与学科
D.政治、经济与文化
【答案】 C
97、 教师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做法属于( )。
A.形成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答案】 D
98、对“卢沟桥事变”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属于()
A.规则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答案】 B
99、“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答案】 C
10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是( )
A.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C.正面教育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D
101、下列哪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容易使人产生孤独感。( )
A.生理需要
B.爱与归属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尊重需要
【答案】 B
102、“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 )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答案】 B
103、小学教科书的编排形式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不仅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还应符合( )
A.社会学的要求
B.政治学的要求
C.生态学的要求
D.卫生学的要求
【答案】 D
104、人们平时所说的“第一印象”是指()。
A.晕轮效应
B.刻板效应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答案】 C
105、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两难故事中,包含的矛盾冲突情境体现于( )
A.道德价值
B.道德认知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答案】 B
1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C.若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必然静止
D.彼此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不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答案】 B
107、学生已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再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学习
【答案】 C
108、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制”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癸卯学制
【答案】 B
109、将教学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教育学家是( )
A.布卢姆
B.奥苏伯尔
C.杜威
D.布鲁纳
【答案】 A
110、 “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 )。
A.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答案】 A
111、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从教育目的的理论来看,这属于( )。
A.宗教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教育无目的论
【答案】 D
112、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的是( )
A.科顿
B.波斯纳
C.布鲁巴奇
D.布鲁纳
【答案】 B
113、 贯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的是( )。
A.满足家长提高升学率的要求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答案】 B
114、 刘老师是学校的模范教师,她在上每一堂课之前总会先和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大家的学习准备情况,然后才会设计教学过程。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体现了刘老师遵循了教育过程中( ) 。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
C.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答案】 C
115、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答案】 D
116、“当其可之请时;不陵节而施之请孙;相观而善之请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记》中的这句话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 )。
A.差异性
B.可变性
C.稳定性
D.不平衡性
【答案】 D
117、常见的教学过程组织形式有( )三种形式。
A.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策略研究
B.集中授课、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C.集中授课、协作学习、策略研究
D.集中授课、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答案】 B
118、( )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一成长。
A.科顿
B.波斯纳
C.布鲁纳
D.布鲁巴奇
【答案】 B
119、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讲话中提出了“四有好老师”标准,其主要内容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 B
120、 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是( )。
A.比纳一西蒙智力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D.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答案】 A
121、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的重大变革之一是( )。
A.小学和初中分别设置
B.九年一贯的整体设置
C.十二年一贯的整体设置
D.初中和高中分别设置
【答案】 B
122、 对于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用手触摸猫,逐步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种方法在心理治疗中称为( )
A.松弛训练
B.肯定性训练
C.系统脱敏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答案】 C
123、( )通常发生在教学过程中。
A.形成性评价
B.配置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答案】 A
124、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问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答案】 C
125、布置作业时李老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了不同数量和难度的作业,这一做法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D
126、 知识迁移的前提是( )。
A.已有的背景知识
B.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C.情境的相似性
D.对原理的运用程度
【答案】 A
127、 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儿童的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被称为(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校本课程
D.活动课程
【答案】 D
128、对预防沙眼来说,以下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
A.用不干净的手或纸巾揉擦眼睛
B.与别人合用毛巾、脸盆、洗脸水
C.与别人合用一支眼药水或眼药膏
D.毛巾、手帕常洗常晒
【答案】 D
129、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并在头脑中确立有关这种活动方式的初步映像,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 )阶段。
A.原型选定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答案】 B
130、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 )
A.选修课程
B.必修课程
C.学科课程
D.活动课程
【答案】 B
131、当遇到火灾时,以下逃生方法哪种是错误的()
A.在逃生过程中及时关闭防火门、防火卷帘门等防火分隔物
B.身上着火时马上设法把衣帽脱掉
C.火大时应用水将全身淋湿,用湿布、衣服、湿毛巾或手帕掩住口鼻或在喷雾水枪掩护下迅速撤离
D.起火时乘坐电梯离开
【答案】 D
132、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答案】 C
133、依据课程层级的不同,古德莱德提出了五种类型的课程。据此,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方案和教材属于()。
A.领悟的课程
B.理想的课程
C.正式的课程
D.经验的课程
【答案】 C
134、 课程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
A.期宾塞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答案】 A
135、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智育与体育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 D
136、教师让学生“即兴回答问题”,这是调动学生的()。
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逻辑思维
【答案】 A
137、 形式教育论的基本观点是( )
A.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学习知识本身包含着能力的培养
B.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知善”,即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D.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
【答案】 D
138、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 )提出的。
A.马卡连柯
B.德鲁克
C.杜威
D.布鲁纳
【答案】 B
139、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答案】 A
140、一位新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维系自己与同事、领导的关系上,这表现其成长阶段处于美国学者福勒与布朗(Fulleer Brown)提出的生涯关注理论中的(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自我感受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答案】 A
141、 实验证明:学习程度达到( )时,记忆效果最佳。
A.50%
B.100%
C.150%
D.200%
【答案】 C
142、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是( )。
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B.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答案】 C
143、 赫尔巴特说:“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句话体现了( )。
A.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B.教学永远具有引导性
C.教学永远具有科学性
D.教学永远具有思想性
【答案】 A
144、(2022上半年真题)根据古德莱德的观点,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属于( )。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运作的课程
D.经验的课程
【答案】 B
145、 “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种思维?( )
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集中思维
【答案】 B
146、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
B.利托尔诺
C.霍尔
D.华生
【答案】 B
147、 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自尊心较强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答案】 B
148、小强很讨厌洗碗,也不喜欢吃蔬菜。于是妈妈立下了一条规矩:如果小强吃饭时能做到多吃蔬菜不挑食,则饭后可以不洗碗。妈妈运用的手段是( )。
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代价
【答案】 C
149、一个学习材料中间的项目比两端的项目学得慢,记得差,这支持了哪种遗忘的理论?(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动机说
D.抑制说
【答案】 B
150、教材的主体是()
A.教学指导用书
B.教科书
C.参考书
D.辅导资料
【答案】 B
151、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一书中提出了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该原理最大的不足在于(??)。
A.操作性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