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车间现场管理制度1 目的规范员工对生产现场的整理,实现均衡、安全、文明生产、提高业务素质,提高经济效 益、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具有重要意义。2 范围金盾压力容器生产部各生产车间。3 内容3.1 质量管理3。 1.1 各车间应严格执行程序文件的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协调工作。3。 1。 2 对关键过程按程序文件的规定严格控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查明原因, 及时排除,使质量始终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3。 1。 3 认真执行“三检制度(自检、互检、巡检),操作人员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要 做到自检,检查合格后,方能转入下工序,下工序对上工序的产品进行检查,不合格产品有权 拒绝接收。 如发现质量事故时做到责
2、任者查不清不放过、 事故原因不排除不放过, 预防措施 不制定不放过。3。 1.4 车间要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 不合格的半成品绝 不流入下道工序。3。 1.5 严格划分“三区”(待处理区、报废品区、流转区),做到标识明显、数量准确、 处理及时.3.2 工艺管理3.2。 1 严格贯彻执行工艺规程.3。2.2 对新工人和工种变动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 经考试合格并有师傅指导方可上 岗操作 , 生产技术部不定期检查工艺纪律执行情况。3。 2。 3 严格贯彻执行按标准、按工艺、按图纸生产,对图纸和工艺文件规定的工艺参 数、技术要求应严格遵守、认真执行,按规定进行检查,做好记
3、录。3。 2.4 对原材料、半成品、附件进入车间后首先进行自检,符合标准或有让步接收手 续方可投产,否则不得投入生产。3。 2.5 严格执行标准、图纸、产品工艺要求,如需修改或变更,应提出申请,并经试 验鉴定,报请技术部审批后主可用于生产.3.2。 6 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新材料应用必须进行试验、鉴定、审批后纳入有关技 术、工艺文件方可用于生产。3。 2.7 新制作的工装应进行检查和试验,判定无异常且首件产品合格方可投入生产。3。 2。 8 生产部应建立模具及工装台帐,按规定办理领出、维修、报废手续,并做好各 项记录。3.2。 9 合理使用设备、量具、工位器具,保持精度和良好的技术状态.3.
4、3 定置管理3.3.1 定置摆放、工件按区域按类放置,合理使用工位器具。3。 3。 2 勤检查、勤转移、勤清理.3。 3。 3 做到单物相符,流转卡与产品数量相符。3。 3.4 加强对不合格品管理,有记录,标识明显,处理及时。3。 3.5 安全通道内不得摆放任何物品.3。 3。 6 消防器材定置摆放 , 不得随意挪作他用 , 保持现场清洁卫生。3。 4 设备管理3。 4.1 车间设备指定专人管理.3。 4。 2 严格执行公司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管理制度,认真执行设备保养制度,严 格遵守操作规程。3。 4.3 做到设备管理“三步法”,坚持日清扫、周维护、月保养,每天上班后检查设备 的操纵控制系
5、统、安全装置、润滑油路畅通,油路、油压油位标准、并按润滑图表注油,油 质合格,待检查无问题方可正式工作.3。 4。 4 设备点检记录、运转记录齐全、完整、帐卡相符、填写及时、准确、整洁。 3。 4。 5 实行重点设备凭证上岗操作 , 做到证机相符。3。 4。 6 严格设备事故报告制度 , 一般事故 3 天内 , 重大事故 24 小时内报生产主管或公司领导。3。 4。 7 坚持八字要求 , 即 : 整齐、清洁、安全、润滑,做到“三好 “四会”“五项纪律.三好:管好、用好、保养好。四会:即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一般故障。五项纪律:即: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经常保持设备整洁,并按规定加油,遵守交
6、接班制 度;管好工具、附件、不得丢失;发现故障立即停车、通知维修人员检查、处理。3。 4.8 设备运行中 , 观察设备响声、温度、 压力有异常时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做到勤检查、勤调整、勤维修。3。 4.9 操作人员离岗位要停机 , 严禁设备空车运转。3.4。 10 保持设备清洁 , 严禁泡、冒、滴、漏。3。 4。 11 设备应保持操作控制系统 , 安全装置齐全可靠。3。 5 工具管理3。 5.1 卡物相符,个人长期使用的工具做到领用卡与实物相符,丢失赔偿,使用量具时 轻拿轻放,不敲刀刃具,不乱拆工装模具。3。 5.2 各种工具量具刃具应按规定使用,严禁违章使用或挪作他用. 3。 5。 3 精密、
7、贵重工具、量具应严格按规定保管和使用.3。 5。 4 严禁磕、碰、划伤、锈蚀、受压变形。3。 5。 5 车间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或已损坏的工具、量具、刃具。3。 6 计量管理3。 6。 1 使用人员要努力做到计量完好、准确、清洁并及时送检。量具必须保持完好无损,零件、 附件无丢失,出现上述情况之一者, 必须及时送技术品 质科以便检查、修理、鉴定。禁止使用过期或不合格量具,做到正确使用、轻拿轻放、严禁碰撞,使用后擦拭干净, 较长时间不使用时要涂油,正确放置。所有在用计量器具必须按合格证书填写的有效期或技术部的通知自觉及时送检.3.6.2 凡自制或新购计量器具均送技术品质科检测中心检查, 合格后办理入
8、库、 领出手 续。3.6。3 严禁用精密度较高的计量工具测量粗糙工件, 更不准作为他用,不得使用非法计 量单位的量具。文件、报表、记录等不得采用非计量单位.3。 6。 4 凡须报废的计量器具,应提出申请报技术部.3。 6。 5 各单位应按需要合理配备计量器具。3。 6。 6 对不按规定使用计量器具或造成损坏、丢失者, 应视情节进行批评教育或予以 罚款.3。 7 能源管理3。 7。 1 积极履行节能职责,认真考核。3.7.2 开展能源消耗统计核算工作。3。 7。 3 认真执行公司下达的能源消耗定额.3。 7。 4 随时检查耗能设备运行情况,杜绝跑、冒、滴、漏,消除长流水现象,严格掌 握控制设备预
9、热时间,杜绝空车运行。3。 7。 5 未经允许不得私接耗能设备、设施、器具.3。 8 劳动纪律3。 8.1 车间可据公司制度,具体制定管理细则,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3。 8。 2 车间做到奖罚分明,帐目齐全,分配公开、公正。3.8。 3 严格现场管理,要做到生产任务过硬、技术质量过硬、管理工作过硬、劳动纪 律过硬、思想工作过硬。3。 8.4 经常不定期开展内部工艺、纪律、产品质量自检自纠工作. 3.8。 5 积极参加技术培训,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努力达到岗位技能要求。3.8。 6 认真填写各项记录、管制表、台帐、做到及时、准确、清晰、完整、规范。3。 9 文明生产3。 9。 1 车间清洁整齐
10、各图表美观大方,设计合理,填写及时, 准确清晰,原始记录、台 帐齐全、完整、按规定填写。3.9。 2 应准确填写生产记录、内容包括生产班组、产品规格、生产数量、合格数量、 报废数、班组成员等。3。 9.3 下班提前 510 分钟进行地面清洁、设备保养、规范物品摆放。3.9.4 车间地面不得有积水、积油、尘垢。3.9。 5 车间内管路/线路设置合理、安装整齐、严禁跑 、冒、滴、漏。 3。 9.6 车间内管沟盖板完整无缺,沟内无杂物,及时清理,严禁堵塞.3.9。 7 车间内工位器具、设备附件、工作台、工具箱、产品架各种搬运小车等均应指 定摆放,做到清洁有序.3。 9。 8 车间合理照明,严禁长明
11、灯,长流水,长风扇。3.9。 9 坚持现场管理文明生产、文明运转、文明操作、根治磕碰、划伤、锈蚀等现象, 每天下班要做到设备不擦洗保养好不走,工件不按规定放好不走,工具不清点摆放好不走, 相关记录没填写好不走,工作场地不打扫干净不走.3.10 安全生产3.10。 1 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3.10。 2 经常开展安全活动,开好周例会,不定期进行认真整改、清除隐患。 3。 10。 3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3.10.4 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3。 10。 5 特殊工种作业应持特殊作业操作证上岗.3.10.6 学徒工及其他学员上岗操作应有师傅带领指导,不得独立操作。3。
12、 10.7 生产、检验记录即使填写,班后认真检查,清理现场,关好门窗,对重要材料 要严加管理以免丢失.3.10。 8 非本工种人员或非本机人员不准操作设备。3。 10.9 重点设备(如数控中心),要专人管理,卫生清洁、严禁损坏。3。 10。 10 消防器材要确保灵敏可靠, 定期检查更换 (器材、 药品),有效期限标志明显。3.10。 11 加强事故管理,坚持对重大未遂事故不放过,要有事故原始记录及时处理报 告,记录要准确,上报要及时。3。 10.12 发生事故按有关规定及程序及时上报。4 奖惩4。 1 生产部每周最少 2 次不定时对生产现场进行检查,按上述要求打分评比4。 2 生产部每天上下班对各生产场所进行检查,按上述要求进行打分、评比,进行全厂 公示.对于全月综合评分超过 90 分,分别给予前三名 100 元、 80 元、 50 元的奖励。连续三 月获奖的,奖金翻倍.4。 3 对全月评分不足 60 分的,少于 60 分的部分按 2 元/分进行处罚,并予以通报。4。 4 对于车间现场管理的奖惩金,在连同当月月底统一发放。执行: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即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