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伟景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宝鸡市智慧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项目
项目名称
文档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文档ID
说明
V1.0
作者
最后更新时间
版本更新概要
版本号
时间
更新人
更新摘要
V1.0
项目负责人审核与确认
姓名
职位
审核时间
审核意见(签字)
供应商:
客户方:
监理方:
目录
1 引言 1
1.1 编写目的 1
1.2 软件需求分析理论 1
1.3 软件需求分析目标 1
1.4 定义、简写和缩略语 2
1.5 假设和约束 2
1.6 参考文献 3
2 需求概述 4
2.1 项目背景 4
2.2 需求概述 4
2.3 系统结构图 4
3 对二维数据提交要求的规定 5
3.1 园区电子地图要求 5
3.2 模型精度图 5
3.3 1:500地形图 6
3.4 建筑编号名称 7
3.5 规划资料 7
3.6 土地利用成果图 8
4 数据生产制作需求 9
4.1 制作范围 9
4.2 产品质量目标 9
4.3 安全生产目标 9
4.4 生产内容和任务量 9
4.5 完成期限需求 9
4.6 验收报告需求 9
4.7 综合资料整合需求 9
4.8 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10
4.9 模型生产 14
5 系统功能需求 21
5.1 数据共享支撑平台功能需求 22
5.2 CityMaker引擎系统功能需求 26
5.3 信息整合系统功能需求 28
5.4 资源共享系统功能需求 28
5.5 业务应用终端系统功能需求 29
6 软硬件或其他外部系统接口需求 40
6.1 用户界面 41
6.2 硬件需求 41
6.3 网络需求 42
6.4 输入输出要求 43
6.5 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45
7 其他非功能需求 46
7.1 性能需求 47
7.2 安全性需求 49
7.3 扩展性需求 49
7.4 开放性需求 49
7.5 兼容性需求 51
7.6 故障处理要求 51
7.7 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 52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为明确软件需求、安排项目规划与进度、组织软件开发与测试,撰写本文档。
1.2 软件需求分析理论
软件需求分析(Software Reguirement Analysis)是研究用户需求得到的东西,完全理解用户对软件需求的完整功能,确认用户软件功能需求,建立可确认的、可验证的一个基本依据。
软件需求分析是一个项目的开端,也是项目实施最重要的关键点。据有关的机构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软件产品存在不完整性、不正确性等问题80%以上是需求分析错误所导致的,而且由于需求分析错误造成根本性的功能问题尤为突出。因此,一个项目的成功软件需求分析是关键的一步。
1.3 软件需求分析目标
软件需求分析的主要实现目标:
对实现软件的功能做全面的描述,帮助用户判断实现功能的正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促使用户在软件设计启动之前周密地、全面地思考软件需求;
了解和描述软件实现所需的全部信息,为软件设计、确认和验证提供一个基准;
为软件管理人员进行软件成本计价和编制软件开发计划书提供依据;
需求分析的具体内容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软件的功能需求,软件与硬件或其他外部系统接口,软件的非功能性需求,软件的反向需求,软件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阅读支持信息。
软件需求分析应尽量提供软件实现功能需求的全部信息,使得软件设计人员和软件测试人员不再需要需求方的接触。这就要求软件需求分析内容应正确、完整、一致和可验证。此外,为保证软件设计质量,便于软件功能的休整和验证,软件需求表达无岔意性,具有可追踪性和可修改性。
1.4 定义、简写和缩略语
术语表
序号
术语名称
术语定义
1
顾客
为产品支付费用,并通常(但不必要)确定需求的个人或群体。
2
供方
为顾客开发产品的个人或群体。
3
用户
直接运行产品或与产品进行交互作用的个人或群体。
4
总体结构
软件系统的总体逻辑结构。为—树形的功能模块结构图。
5
外部接口
本软件系统与其他软件系统之间的接口,接口设施可以是中间件。接口描述包括:传输方式、带宽、数据结构、传输频率、传输量、传输协议
6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包括:数据库表的结构、其他数据结构等
7
概念数据模型CDM
关系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模型,叫做概念数据模型;主要内容包括—张逻辑E-R图及其相应的数据字典
8
物理数据模型PDM
关系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模型,叫做物理数据模型。主要内容包括一张物理表关系图及其相应的数据字典
9
视图
在基表或其他视图之上建立的一张虚表,叫做视图,它具有物理表的许多性质,在数据处理和授权上很有用
10
角色
数据库中享有某些特权操作的用户,叫做角色。角色的权利通过授权来实现
11
子系统
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小系统叫做子系统;一个大的软件系统可以划分为多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可由多个模块或多个部件组成
12
模块
具有功能独立、能被调用的信息单元叫做模块。
13
内部接口
软件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各部件之间、各模板之间的接口,叫做内部接口。接口描述包括:调用方式、入口信息、出口信息等
14
相关文件
指当本文件内容变更后,可能引起变更的其他文件。如需求分析报告、计细设计说明书、测试计划、用户手册
15
参考资料
指本文件书写时用到的其他资料。如各种有关规范、模板、标准、准则
1.5 假设和约束
该项目的实施基于如下约束和假设:
相关需求调研能够按期完成;
甲方所提供的资料详实,具备功能开发应用;
与第三方对接接口确认。
1.6 参考文献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 8567-2006
《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GB 9385-200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 8567-88
《软件工程术语》GB/T11457-89
《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 22021―2008
《城市坐标系统建设规范》GB/T 28584―2012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GB/T 25529―201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B/T 20258.1―2007
《测绘基本术语》GB/T 14911—2008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GB/T 18578—2008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验收测试规程》CH/T 1035-2014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质量检查与验收》CH/T 9024-2014
《矢量地图符号制作规范》CH/T 4017-2012
《软件工程基础》 赵一丁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软件需求》 劳森 (作者), 刘晓晖 (译者) 电子工业出版社
《宝鸡市智慧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项目招标文件
《宝鸡市智慧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项目投标文件
《宝鸡市智慧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需求调研方案
2 需求概述
2.1 项目背景
“宝鸡市智慧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的标段II的“智慧园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以宝鸡市智慧园区三维数据库建设为核心,以城市三维数据库设计规范为重要的基础,以标准化的三维数据库管理和更新机制为保证,建立园区三维地理信息平台,“智慧园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在三维环境下的园区信息查询,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监控的功能。
本项目建设宝鸡市内及周边县镇16个工业园区,约130平方公里范围的三维地理信息数据。
2.2 需求概述
本工程充分利用CityMaker 3DGIS技术本身具有直观的展示方式和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实园区区域三维化、数字化展示;实现与空间相关统计技术分析;并对业务属性信息进行综合查询、统计及分析。
2.3 系统结构图
3 对二维数据提交要求的规定
3.1 园区电子地图要求
资料描述:各工业园区电子版地图,可以从图中获取园区位置、边界、建筑物等基本信息。
获取方式:如果有1:500地形图可以用地形图标示,如没有,可以从采购的0.5米精度影像截取工业园影像。
要求:测量出工业园的制作面积。
3.2 模型精度图
资料描述:在地形图中圈出各精度模型的范围线。没有地形图可用上述的园区电子地图,主要根据园区内各建筑的重要性,区分模型等级(一级模型和二级模型)
获取方式:使用园区影像电子地图勾勒即可。
要求:甲方对建模区域进行划分。
3.3 1:500地形图
资料描述:园区的地形图,包含基本的建筑、地形等信息一般为.dwg或.shape等格式。
获取方式:地形图资料一般从当地规划局、城建局、测绘院等单位获取。
根据目前从各园区反馈的资料,地形图提交资料很少,目前解决方案采用0.5米影像替代地形图,三维模型的精度会有所降低。能满足项目功能需求。
3.4 建筑编号名称
资料描述:可以用园区电子地图,或厂区平面图等,标示出厂区内建筑编号或名称。
获取方式:可以用园区电子地图,或厂区平面图等,提取信息,同时在数据外业采集的时候,对建筑编号名称进行采集。
3.5 规划资料
资料描述:如果园区内有规划报建或在建建筑需要提供规划资料。此类三维模型属于规划模型,资料包含厂区规划图,规划路网总图、各个重点规划项目方案资料,含效果图,CAD平立面图。(尽可能提供详细,如资料不全可先提供已有资料)
3.6 土地利用成果图
资料描述:工业园区内各地块用地属性图,如:“编号1”的地块是否有厂区,如果有是哪个工厂,地块面积,出让日期等信息。
4 数据生产制作需求
4.1 制作范围
本项目需建设约130平方公里范围的三维地理信息数据。
1级精度:20平方公里
2级精度:30平方公里
3级精度:80平方公里(DOM)
4.2 产品质量目标
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严格按相关精细、规范的要求进行作业;
最终数据满足设计要求。
4.3 安全生产目标
确保所有数据生产在公司内网涉密计算机内处理,确保数据不泄密。
4.4 生产内容和任务量
城市三维建模范围包括宝鸡市16个工业园区共50平方公里,包括指定范围内的建筑物、地景、地物、道路、广场、以及部分规划方案人工建模及入库。
4.5 完成期限需求
2015年7月12日前完成制作范围内三维信息采集及建模生产工作,并完成相应的内部检查验收工作。
4.6 验收报告需求
伟景行科技股份公司质检部负责对成果数据验收,并形成检验报告。
4.7 综合资料整合需求
资料来源:本项目制作资料由甲方提供或伟景行生产。
资料类别
简要描述
用途
来源
数据格式
基础地形图
1:500全要素地形图数据
1.用于划分建模范围,安排工作;
2.提取地形层的相关属性信息作为精准建筑物模型和地面景观模型的建模依据;
3.提取各种有用的CAD图层信息作为GIS数据源。
甲方提供
.dwg
卫星影像图
50平方公里 0.5m分辨率影像图,80平方公里2m≤分辨率影像图
外业信息采集及建模参照。
伟景行购买
.img
园区制作范围
各工业园区精确的制作范围
三维数据生产的依据
甲方提供
.dwg、.Jpeg
园区详细资料
园区的建筑编号、名称,企业入驻信息、土地利用成果图等
完善各园区在信息系统中的信息
甲方提供
格式不限
规划区域报建资料
规划设计方案(CAD平面、方案效果图等)
用于规划类模型制作参考。
甲方提供
.dwg、.Jpeg、.doc…
现状实地照片
制作范围内建筑立面、景观、地形等实地照片
1.现状建筑及景观三维模型制作的依据
2.质检部门对三维数据成果与现状相似性质检的依据。
伟景行采集
.Jpeg
4.8 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4.8.1 坐标系统与高程基准
坐标系统:西安80坐标系;
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4.8.2 产品规格
《宝鸡市智慧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三维模型要求采用三级混合精度建模,本设计书关于建筑要素模型、地面要素模型、道路要素模型、植被要素模型、市政要素模型所表现的平面精度、高程精度、精细度、纹理精细度相应的要求:
4.8.3 精细要求
4.8.3.1 模型等级范围
1级精度模型20平方公里,2级精度模型30平方公里,3级精度模型80平方公里,各精度模型的范围以甲方最终确定的“精度范围图”为准。
4.8.3.2 模型精度要求
4.8.3.2.1 1级精度模型
适用范围:政治、经济、文体、文物古迹、旅游等方面的地标(标志)性建筑、中心商务区(CBD)、城市主干道以及企业重点建筑等特定区域。地物特征为相对于地区或建筑群有重要功能性或影响力的单体建筑(重要建(构)筑物)。其中代表性建筑包括大型公共建筑/立交桥、大型商业建筑、大型古建(构)筑物等。
建筑模型要求:要求模型结构准确,特有结构不能省略,能够清晰表现0.5米以上的建筑特征,平面误差小于0.5米,建筑高度如有高程数据,误差小于0.5米。与地面衔接合理。屋顶结构大于1m需建模;附属物大于2m需建模。
景观模型要求:地表上大于1米的结构,如台阶、绿篱等需建模表现,地面起伏不制作高差。工厂大门、LOGO、牌匾等厂区标示需与现状一致,树种按照当地树木类型种植,要求摆放合理、美观与现状相似。
贴图纹理要求:文字标识、Logo、底商,侧面采用真实照片,并作光影效果处理。屋顶颜色参考影像图制作,要求贴真实纹理,贴图纹理中对于0.5米的建筑细节应清晰可辨,达到90%的相似程度。
4.8.3.2.2 2级精度模型
适用范围:制作范围内除1级精度模型区域以外的区域。
建筑模型要求:要求模型结构正确,表现出具体形状,能够通过该特征明显辨认,能够表现1米以上的建筑特征,平面误差小于0.5米,建筑高度误差小于1米。
景观模型要求:与“1级精度模型”一致。
贴图纹理要求:屋顶根据提供影像颜色制作接近,侧面采用真实照片或材质纹理,并作光影效果处理。精细模型纹理应真实,贴图纹理中对于1米的建筑细节应清晰可辨。
4.8.3.2.3 3级精度模型
适用范围:130平方公里制作范围内除1、2级精度模型外的区域。
表现方式:使用高于2m精度的DOM表现。
4.8.4 准确性需求
三维模型数据的准确性主要指平面精度及高程精度。
4.8.4.1 平面精度
建筑模型及地形模型都是依据基础地形图或高清影像图进行制作,
将基础地形图(CAD)进行整理,保留建筑及地形基础线导入制作软件MAX中。完全按照CAD基础线进行模型平面位置的搭建,保证模型平面数据的准确性。
模型与地形图叠加效果
如果高清影像图是带有坐标文件的,可直接按项目要求的坐标系进行偏移。如果影像图没有坐标,需要将高清影像图压缩拼合,在CAD中参照有地形图的区域确定好位置及比例。在局部地块制作时,先在CAD中描好地块的边界,导入3DS MAX软件,然后截取当前地块的影像,输入3DS MAX,对照边界线调整比例。
模型与高清影像图叠加效果
4.8.4.2 高程精度
建筑模型依据甲方实际提供的高程资料进行制作和匹配。
地面模型不制作高差。
4.9 模型生产
4.9.1 建模内容
建筑要素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建筑物:按照建筑物形状、位置分布特点及复杂程度分为以下几类:
示意独立建筑物:
附属建筑物。首先要确定它是一个建筑物且与一个主体建筑物相连。分为一边与主体建筑物相连和两边都与主体建筑物相连两种情况。
多层建筑物。指建筑高度大于10m,且建筑层数大于3层的建筑物。
内部庭院。分为示意内部庭院和复杂内部庭院两类:示意内部庭院指平顶房内的空地;复杂的内部庭院指由不同房檐类别的构筑物围成的空地。
复杂建筑物。建筑物主体包含球面、弧面、折面或多种几何形状,或包含以上提到的多种类型建筑物。
建筑物屋顶:根据屋顶形状,建筑物屋顶划分为以下几类:
平顶房屋顶,包括平顶和单斜面顶两类。
脊房屋顶,包括鞍形屋顶、脊形屋顶、鞍脊屋顶合成、菱形屋顶。
复杂屋顶,包含多种几何造型的屋顶。
建筑物附属设施:包括烟囱、水箱、门廊、台阶、室外扶梯、房屋墩、柱、天窗、屋檐、 避雷针、建筑物立面突出物以及屋顶装饰等。
4.9.2 模型制作
建筑物要素模型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建筑要素模型在满足视觉效果的情况下,宜减少模型的几何面数,降低纹理的分辨率。对有规律纹理的建筑可采用重复贴图的方式。
建筑模型的基底、外立面几何结构与建筑高度应准确,纹理拼接应过渡自然。
纹理应正确反映木材、石材、玻璃、金属等建筑材质特征。
4.9.3 建模方法
建筑要素模型建模方法及流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模型制作的准备:
在3ds Max软件中导入整理好的Dwg文件和影像图。在CAD数据和影像图的基础上创建建筑模型。创建好的模型必须和CAD文件保持一致。
创建模型
建模注意事项:
把建筑的体量关系制作出,能够准确的表现建筑的特征即可,不需要吧所有的细节建模。例如援助变数要控制在10边以内。具体情况应当根据建筑的级别以及柱子的位置直径等内容决定。
模型处理
模型多余面处理
对于需要叠加在物体表面的,例如建筑立面的字或一些招牌广告等,做成片叠加在物体表面,但面片与该物体的立面距离至少要达到0.03m,保证导出的osg重叠面不闪烁,同时在侧面不能看到特别明显的两个面间的距离。
贴图纹理制作
贴图纹理制作
模型赋予贴图后,需要细致的调整贴图坐标。可采用UVW Map和Unwrao UVW工具进行调节。
贴图纹理与模型匹配
4.9.4 模型制作规范
制作软件: 3ds max9
模型单位 : 必须采用米(m)作为单位,所有模型必须按照实际尺寸,模型的scale值为1。模型坐落位置坐标要与甲方提供的总图一致。
模型要求 :
建筑:建筑平面位置与地形图保持一致,楼层准确反映现状。主干道区域沿街两侧建筑大于0.5米的结构均需用模型表现 ,屋顶大约2米的建筑物结构需要制作。地块内部公建根据照片制作,住在建筑主体结构、层数、纹理、色彩与照片一致,附属结构不做表现,临时性搭建建筑不做表现。古建大于0.3米结构需要模型表现,屋顶角兽需要模型表现,建筑纹理严格依据照片制作,对不符合贴图的照片纹理需要做修饰处理。永久性平屋顶建筑纹理采用甲方提供的正射影像制作,如果屋顶影像存在清晰度问题可适当选择相似公用纹理,坡屋顶建筑纹理使用与现状相似的公用纹理进行贴图。主次干道两侧建筑信息需准确反映现状,照片与地形图有出入时严格按照找照片制作。规划方案建筑按照甲方所提供的方案资料制作,效果与效果图保持一致。外围区域内村庄按照地形图批量建模,如与规划路网相冲突以规划路网为准,删除影响道路的建筑,村庄贴图示意即可。
建筑高程自然跟随地面。
景观:地面平面精度与地形图保持一致,路网及地面不制作高程,地块内部地面与路网按照现状合理衔接。主次干道两侧公共设施及附属小品都需要实体表现,重点内部区域也需实体表现。一般景观地面纹理可根据现状照片选择使用公共纹理素材。古建区域地面纹理需要与现状照片保持一致。大面积草地区域需要使用甲方提供的正射影像与素材纹理叠加的方式进行地面贴图,整体效果保持统一。
4.9.5 三维模型具体制作详要
4.9.5.1 模型制作位置的确定
导入模型的边界dwg文件,最终完成的模型位置必须与给定的范围位置保持一致。
4.9.5.2 材质和贴图
使用standard标准材质,材质类型使用blinn。除diffuse通道后可加贴图其他通道不能加贴图,其他参数也不能调节,用max默认设置。
不能在max材质编辑器里对贴图进行裁切。
纹理图片的格式采用tif文件格式,纹理图片的单位尺寸必须采用2的n次方。例如:32x32,64x128等。但图片的最大尺寸尽量超过512x512,最小尺寸不要小于16。纹理图片的命名不能含有空格。
不能在材质编辑器中对材质的透明度进行调节。表现建筑栏杆等镂空效果时需要给贴图创建一个alpha通道,全透明部分(栏杆中除杆外的透明部分)在通道中表示为黑色;不透明部分通道中表示为白色。
模型贴图坐标不能出现拉伸现象,不能出现uvw坐标丢失的现象。不宜在模型中使用双面贴图。
使用多维子材质时注意不能存在嵌套多维子材质,一个物体对应一个多维子材质球,物体与多维子材质球名称及贴图一致。
保证贴图的透视关系矫正准确,所有贴图的门窗、层高线、字体、建筑立面等必须保持横平竖直,清晰可见。
商业底商在4米以内的,贴图纵向尺寸最大不得超过256,横向不得超过512。
文字贴图在保证文字清晰可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缩小贴图。
墙体为墙漆或纯色的贴图大小不得超过16*16。墙体有分隔线或墙砖纹理的,贴图内不能出现重复元素。应该一个重复元素为一张贴图,贴图大小不得超过64*64。
台阶踏步贴图的制作。 要求一个单位重复贴。
4.9.5.3 模型精度工艺
模型制作时,一般直线的段数为0,曲线的段数应最大控制在6内,根据制作部分 的重要性减少线的段数。 三维模型必须能够反映建筑的主要结构和主要细节,模型整体感强,效果美观。在满足可视效果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模型的几何面数,模型平面和高程精度须达到1:1000地形图精度要求。
模型位置必须与给定的模型范围位置保持一致。
模型中不可见的面应该删除,如建筑底面、模型落搭时相对被包裹的小面。
保持所有的模型中物体的编辑使用Edit Mesh或Edit Poly方式,特殊情况可使用Surface建模, NURBS建模方式基本上不允许使用。
模型做好后,不应存在辅助的虚拟物体,如dummy 等,在模型完成后要删除掉。
建模中应避免出现共面,两面距离如果少于0.3m即认定为共面。模型的点与点之间相互对齐,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两个相关面的段数要一致,模型不应出现闪面或漏面情况。
模型精简,要删除对模型结构与贴图坐标调整起不到作用的点和线。不能出现无点面的物体,导出前要塌陷,删除CAD 地块。
栏杆的创建:用正反2 个面片制作栏杆的模型,用通道贴图来表现栏杆的透明效果。
建筑物:
建筑物按照模型精度标准要求建模,包括裙楼、建筑主体、地下设施等,由裙楼或通道连接的建筑可按照文件数据量、纹理渲染、细节表现等因素进行拆分,并保证建筑完整性。不可将多栋建筑组合为一个模型物体。
地面、景观:
地形模型成果包括小区景观、内部道路、植物、花台、水池等设施,和地面构成统一体的面。地形模型只包含单个小区、单个项目或单个地块,形成独立的max格式文件。
道路交通设施:
规划方案中包含交通设施的,模型成果要能基本反映车道、隔离带、照明、交通站点等情况,包括道路、交通轨道、桥梁及道路附属设施模型,形成独立的max格式文件。
数据存储规范:
模型数据存储的内容有:最终max文件,tif贴图文件。
模型制作完成后需检查贴图与材质,确保无冗余材质和冗余贴图存在。
其他:
需用模型表示的其它物体,形成独立的max格式文件。
4.9.6 三维模型文件组织与命名
三维模型文件要结合项目地区行政区号、模型类型进行命名。
景观模型命名:
0917(行政区号)A01(制作分区)AGC(模型类型:地面)####(模型序号),景观对应贴图命名:XXXX(行政区号)A01(分区)AGC(贴图类型)T###(贴图序号)
0917(行政区号)A01(制作分区)AL(模型类型:路网)####(模型序号)
0917(行政区号)A01(制作分区)AX(模型类型:小品)####(模型序号)
0917(行政区号)A01(制作分区)ASY(模型类型:水域)####(模型序号)
建筑模型命名:
0917(行政区号)A01(制作分区)A001(模型序号)
建筑对应贴图命名:
0917(行政区号)A01(制作分区)A001(模型序号)T###(贴图序号)
5 系统功能需求
5.1 数据共享支撑平台功能需求
5.1.1 CityMaker数据服务管理
通过配置IP、端口信息实现将CityMaker引擎关联至平台并统一管理。
实现基础图层、三维图层综合配置与管控。
名称、标识符
资源共享
功能描述
通过配置IP、端口信息实现将CityMaker引擎关联至平台并统一管理。
实现基础图层、三维图层综合配置与管控。
优先级
高
输入
服务关联添加。
显示服务状态。
操作序列
(可结合流程图、UML图等方式来表达)
输出
获取基础图层、三维图层列表。
补充说明
5.1.2 信息整合系统关联配置
结合“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封装“数据接口”提取相应字段信息,实现业务信息动态关联。
安全性考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封装的“数据接口”绑定访问IP,并调用用户验证。
数据共享平台挂接“对接服务”通过配置文件形式关联“数据接口”。
通过后台管理实现“提取字段”对应关联“信息图层”实现综合配置与管控。
信息图层包括:
建筑信息:基于唯一字段“建筑物地址信息”,进行模型属性关联。
实现建筑关联单位信息,单位信息关联法人信息、财报信息等。
重大项目信息:基于字段“项目编号”与总规图层地块属性实现关联。
招商信息:基于字段“园区名称”与园区边界划分的区域属性实现关联。
环境信息:实现调取环境信息、位置信息并关联环境信息图层。
视频信息:通过媒体框架接口,调用视频监控平台SDK,并关联命名信息、位置信息。实现媒体视频信息整合。如不具备位置信息,支持手动录入与关联。
名称、标识符
资源共享
功能描述
通过配置IP、端口信息实现将信息整合服务模块关联至平台并统一管理。
实现管理信息整合服务模块对应关联不同信息图层。
优先级
高
输入
服务关联添加。
操作序列
(可结合流程图、UML图等方式来表达)
输出
获取信息字段,控制匹配信息图层。
补充说明
5.1.3 资源共享系统发布
实现基于B/S架构的SDK服务端口发布与管理。
支持多个SDK服务端口发布。
支持不同SDK服务端口匹配赋予不同权限实现权限控制。
实现验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用户角色信息”并关联权限控制。
名称、标识符
资源共享
功能描述
通过配置IP、端口信息实现将资源共享服务模块关联至平台并统一管理。
实现配置对外发布服务端口,配置服务调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用户角色信息,关联配置相应权限。
优先级
高
输入
服务关联添加,点击获取。
操作序列
(可结合流程图、UML图等方式来表达)
输出
获取用户角色信息列表,控制匹配权限。
补充说明
5.1.4 业务应用权限管理
支持权限组添加与管理
支持用户关联至权限组
支持权限组配置权限包括:数据图层、功能菜单内容。
5.1.4.1 用户管理
5.1.4.1.1 用户信息管理
名称、标识符
用户账号管理
功能描述
当管理员点击列表下的某项时,右侧主界面默认激活用户账号管理的相应功能。
优先级
高
输入
点击列表。
操作序列
(可结合流程图、UML图等方式来表达)
输出
所有用户信息列表。右侧窗口显示当前注册的该部门用户账号列表,列表内容包括用户名称、用户别名、最后登录时间、是否锁定、排序等信息。
补充说明
5.1.4.1.2 添加用户
名称、标识符
添加用户
功能描述
在系统中可以增加新用户,同时并可以为新用户分配所属的部门(权限组)和用户角色,
优先级
高
输入
选中要添加用户的部门名称,然后单击右侧面板中“添加”按钮,进入添加新用户的页面,填写好用户名称、密码、联系方式等必备信息。
操作序列
(可结合流程图、UML图等方式来表达)
输出
提交即可创建一新用户。
补充说明
5.1.4.1.3 修改用户
名称、标识符
修改用户
功能描述
在系统中可以修改用户信息,修改用户所属的部门和用户角色,以及修改用户属性信息。
优先级
高
输入
选中所要修改的用户,然后单击右侧面板中“修改”按钮,进入修改用户的页面,修改好用户名称、密码、联系方式等必备信息。
操作序列
(可结合流程图、UML图等方式来表达)
输出
提交即可修改用户信息。
补充说明
5.1.4.2 日志管理
5.1.4.2.1 用户操作日志
名称、标识符
系统日志
功能描述
系统日志记录系统的重要操作,如用户登录、对数据浏览上传操作信息,便于用户检查错误的操作。系统日志还可以进行查询、导出、刷新、删除等管理操作。
优先级
高
输入
系统监控
操作序列
(可结合流程图、UML图等方式来表达)
输出
查询显示
补充说明
5.1.4.2.2 系统监控日志
名称、标识符
系统监控日志
功能描述
系统监控日志主要记录系统服务运行情况,以及是否当机,出现系统异常情况等记录。
优先级
高
输入
系统监控
操作序列
(可结合流程图、UML图等方式来表达)
输出
查询显示
补充说明
5.1.4.3 权限管理
按照组织结构进行设置权限。
数据层面: 三维数据、GIS数据、专题数据(接口关联)、POI标注(查看/编辑权限分离)可配置、业务数据可配置。
功能层面:各个功能全部可配置。
名称、标识符
权限管理
功能描述
本系统权限管理机制采用“用户-角色-权限”三级体系,即用户权限取决于其系统角色,而系统角色与系统权限建立对应关系。在后台权限管理界面中,用户可以维护系统角色与权限之间的对应关系。
每种角色都有两种系统权限:图层访问权限、系统菜单功能权限。通过两种权限,即可控制每个用户能浏览哪些数据、访问哪些功能。
优先级
高
输入
勾选权限分布
操作序列
(可结合流程图、UML图等方式来表达)
输出
赋予相应权限
补充说明
5.2 CityMaker引擎系统功能需求
5.2.1 数据源格式需求
输入格式:
支持点、线、面矢量数据和数据服务,还支持模型、纹理、影像等多种格式数据。
模型格式:OSG、X、DAE、MDB+OSG、SHP+X、XML+OSG
矢量数据:SHP、DXF、DWG
数据服务:WFS、WMS、WMTS、ArcSDE
图片格式:JPG、PNG、TIF、DDS、BMP
输出格式:
地理特征数据库:FDB
工程文件:CBP
模型文件:XML+OSG
5.2.2 CityMaker Builder 编辑录入
新建工程(可选择平面/球面坐标系)
创建/添加数据源(文件/MySQL/Oracle)
新建数据集(定义数据坐标系)
新建要素类(定义属性字段)
设定子类(支持设置多种子类进行切换)
导入模型数据(向要素中导入模型数据)
导入外部数据(向数据集中导入shp、dwg等外部数据)
信息图层编辑与录入(环境信息、媒体视频信息)
5.2.3 FDB数据库加载
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支持存储过程、视图、触发器、事务。
高度可定制,客户端的分发简单。
支持原子性,并发性,隔离性等概念。
5.2.4 CityMaker Server 服务端发布
B/S架构管理界面
支持管理员密码修改(用于后台配置验证)
支持数据源管理(用于FDB关联)
支持服务管理(用于服务发布)
支持缓存管理
支持日志管理
5.3 信息整合系统功能需求
5.3.1 业务数据信息整合
建筑物地址信息:单位名称、企业法人、入驻园区、入驻时间、所属产业、单位人数、企业简称、联系人、企业网址、邮编、邮箱、电话。
重大项目信息: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立项时间、合同附件、当前进度。
招商信息:园区名称、所在区县、园区规划面积、园区已建面积、园区招商面积、园区概述、交通优势、配套优势、政策优势、园区产业分布、园区地址、园区负责人、联系方式。
5.3.2 环境监测信息整合
空气监测:探测器坐标信息、温度、湿度、大气压、风向、PM10、PM2.5、SO2、NO2、O3、CO。
水质监测:探测器坐标信息、水温、电导、氧化还原单位、溶解氧、浊度、BOD、COD、TOC、TOD、UV、金属离子、氰化、酚。(根据三通信息确认)
土壤监测:探测器坐标信息、容重、总孔隙度、pH值、含盐量、有机质含量、全氮量、全磷量、全钾量、土壤渗透参数。(根据三通信息确认)
5.3.3 媒体视频信息整合
视频监控图层加载视频监控列表。
视频监控列表关联名称信息、位置信息、属性信息、媒体流ID信息。
双击列表选项可定位至视角。
查询点击图层模型可弹出视频监控框架。
框架内基于“视频监控平台SDK”进行接入开发,实现获取流媒体图像。
5.4 资源共享系统功能需求
实现通过验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用户角色信息”关联权限控制。
实现不同角色用户赋予不同的功能权限。
5.4.1 交互内容
涉及功能
外部系统
关系
交互形式
外部系统所属单位
公众发布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地理信息数据共享
提供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接口链接
三通
综合监管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地理信息数据共享
提供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接口链接
三通
统计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地理信息数据共享
提供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接口链接
三通
招商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地理信息数据共享
提供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接口链接
三通
规划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地理信息数据共享
提供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接口链接
三通
5.4.2 接口设计方式
我方将接口程序部署至web服务器中,提供访问链接给“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接口程序为页面文件,集成验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用户角色信息,并关联至业务应用权限划分。
实现不同用户角色点开接口链接呈现不同图层与功能。
5.4.3 API访问链接
接口链接:
"http://IP地址:端口号/bjwjx/open/API接口";
IP地址:平台部署所在服务器IP
端口号:平台部署所在服务器开放API所用端口号
API接口:接口程序的页面文件
5.5 业务应用终端系统功能需求
5.5.1 数据图层系统
5.5.1.1 基础图层系统功能
卫星图
1:500地形图
园区电子地图
土地利用成果图(区域地块分色呈现)
总规图
控规图
5.5.1.2 三维图层系统功能
地面
建筑
植被
道路
设施
5.5.1.3 信息图层系统功能
业务数据信息:建筑信息、重大项目信息、招商信息
环境监测信息:监测点列表呈现
媒体视频信息:媒体视频列表呈现
统计分析信息:专题图呈现(独立开关,不在图层树中呈现)
数据标绘POI层
名称、标识符
图层管理
功能描述
控制各图层可见状态,图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可以控制矢量图层、POI图层、模型图层、信息图层等图层。
注记图层:分为道路注记和建筑物注记两个图层,注记随比例尺的变化改变大小。
用不同颜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