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物理培养方案
10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物理)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物理课程专任教师。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物理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
1.外语(2学分)
2.政治理论(2学分,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3.教育学原理(2学分)
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
1.物理课程与教材分析(2学分)
2.物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3学分)
3.物理教育测量与评价(2学分)
4.物理学基础与前沿专题(3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
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学分)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
3.基础教育改革研究(2学分)
4.中外教育简史(2学分)
5.教育政策与法规(1学分)
6.物理学习理论与方法(2学分)
7.物理学史(2学分)
8.物理实验教学研究(2学分)
9.物理教育专业英语(1学分)
10.科学技术发展史(1学分)
11.物理实验设计(2学分)
12.中外物理教育比较(2学分)
13.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与研究(2学分)
14. 物理学文化(1学分)
15. 现代物理实验技术(2学分)
(四)实践教学(8学分)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
五、教学方式
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应在中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能够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二)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三)修满规定学分,并经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七、基本阅读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 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0月.
[3] 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月
[4] 美国温特贝尔特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著.美国课程与教学案例透视—贾斯珀系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月第1版,
[5] 雷钠特·N·凯恩.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3月
[6]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月
[7] J·莱夫.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 阎金铎.查有梁.物理教学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9]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10] 漆书清.教育统计与测量[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11]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2] 安忠,刘炳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5月第1版.
[13] 约翰·D·布兰斯特,安·L·布朗.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月第1版.
[14] 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月第1版.
[15] 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16]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9月.
[17] 阎金铎主编.续佩君. 物理能力测量研究.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
[18] 陶洪.物理实验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19] 郭秀艳.内隐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1月第1版.
[20] 刘大椿.科学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
八、其它
非师范类专业应届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 (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跨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物理)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任课教师
学
位
基
础
课
(12学分)
外 语
36
2
第1学期
考试
研究生处 统一安排
政治理论
36
2
第1学期
考试
教育学原理
36
2
第1学期
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
36
2
第1学期
考试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36
2
第1学期
考试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36
2
第1学期
考试
专
业
必
修
课
(10学分)
物理课程与教材分析
36
2
第1学期
考试
吉日嘎拉
物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54
3
第2学期
考试
张 伟
物理教育测量与评价
36
2
第2学期
考试
万欣欣
物理学基础与前沿专题
54
3
第2学期
考试
特古斯等
专
业
选
修
课
(6学分)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36
2
第1、2学期
考查∕考试
研究生处 统一安排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36
2
第1、2学期
考查∕考试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36
2
第1、2学期
考查∕考试
中外教育简史
36
2
第1、2学期
考查∕考试
教育政策与法规
18
1
第1、2学期
考查∕考试
物理学习理论与方法
36
2
第1学期
考查
张 伟
物理学史
36
2
第1学期
考查
辛智俊
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36
2
第2学期
考查
张 伟
物理教育专业英语
18
1
第2学期
考查
张 伟
科学技术发展史
18
1
第2学期
考查
孙咏萍
物理实验设计
36
2
第1学期
考查
张 伟
中外物理教育比较
36
2
第2学期
考查
吉日嘎拉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与研究
36
2
第2学期
考查
吉日嘎拉
物理学文化
18
1
第1学期
考查
张 伟
现代物理实验技术
36
2
第2学期
考查
呼力雅格其
补
修
课
教育学
54
第1学期
考试
非师范及跨专业学生
心理学
54
第1学期
考试
中学物理教学论
60
第2学期
考试
统计热力学1
58
第1学期
考查
量子力学
58
第1学期
考查
实
践
教
学
(8学分)
教育实习
半年
4
第3学期
考查
吉日嘎拉
教育见习
2周
2
第2学期
考查
万欣欣
微格教学
1周
1
第2学期
考查
吉日嘎拉
教育调查
1周
1
第2学期
考查
王文梅
课例分析
18
1
第2学期
考查
李 群
班级与课堂实务管理
2周
1
第3学期
考查
王文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