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

上传人:鼓*** 文档编号:9904993 上传时间:2025-04-12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7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8个生字,理解每课出现的生词。 2、 学会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 3、 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4、 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5、 完成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过程与方法: 教学本组教材时,先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单元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计划课时 11课时 第1课时: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教学内容 《学弈》 课型 精读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4、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学重点 1、对照注释,掌握生字词,弄清句意。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两个人的不同表现。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 2、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准备《孟母三迁》的故事,了解孟子。 教学过程: 初 备 批注(复备) 一、导语。     1、出示常见文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温故而知新。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学好文言文,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感悟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大有好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弈》这篇文言文。 2、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古时候一个姓孟的孩子,他的母亲孟母吧!把家安在集市边,不久,她的儿子学会了喊吆喝着做买卖,孟母想就这样下去,将来孩子就成了小贩了。她就带着孩子搬了家,搬到了一座山脚下,到了清明节,扫墓祭祀的人很多,她的孩子学会跪、拜等动作,孟母一看, 不得不了,这样下去,孩子不就学会跳神做迷信吗?于是她赶快搬家,搬到了学堂边,孟母就会放心了,她的儿子跟着先生读书了。这位孩子就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儒家代表人孟子。     3、本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4、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孟子的资料?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着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3、出示挂图:仔细看图,他们在干什么?三个各有什么表现?     二、读通课文,体会中心。     1、默读课文,边读边对照注释逐字,理解每句话的意思,逐句了解文章的意思。对理解有难度、有困难的字、词、句做上标记。生自学。     2、总结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谁再来将整篇课文读一读(指名学生读)     5、指导学生理解课文。     ①解题:学弈什么意思?(围旗,下围棋):学习下围棋     看注释是帮我们学懂古文的一种好方法。谁能单讲这个弈字(生答),汉字中有一个字和弈字特别象,谁知道这个字?     ②奕秋是个怎样的人?     奕秋(人名,因善于下旗,所以称为弈秋),通国(全国)之(的)善(善于,擅长)弈者(的人)也。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弈秋,全国善于下旗的人。者:的人,如读者是读书的人,作者是写作的人,像这样的还有吗?)     ③这两个人是怎样学的?     使(让)弈秋诲(教导)二人弈,其(其中)一人专心致志,惟(只)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一人虽(虽然)听之(指弈秋的教导),一心以为有鸿鹄(天鹅)将至,思援(拉,引)弓缴(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而射之(天鹅)。     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④他们一起学棋的结果呢?     虽与之(他,指前一个人。)俱(一起)学,弗若(不如)之矣(了)。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这个人虽然与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但不如专心学习的人啊。)     ⑤出示:为其是智弗若与?     ⑥学习的结果不同是智力的问题吗?生(不是)既然不是智力的差异,那为什么“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出示问题: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从哪句话看出来的)从中我们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     生交流。     引导:“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三、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你给用自己的话把这篇文言文讲成故事吗?     2、生准备后讲。     3、这里老师也准备了几则文言文,请同学们读一读。(示文言文) 作业设计 1、试着翻译下列句子:(努力做)  (1) 三人行,必有我师。 (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 温故而知新。 (4) 学而时习之。 2、背课文 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 专心致志(成功) 态度决定成败 一人 三心二意(失败)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教学内容 《两小儿辩日》 课型 精读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力目标:在自读自悟中获得人生启发。 情感目标: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初 备 批注(复备) 一、 谈话导入: 1、 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们对他了解有多少? 2、 的确是这样,(幻灯片出示)孔子不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而且他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有成就者就有七十二人;他是“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他先进的教育思想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直到今天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圣贤名早已飞出国门,扬名世界。除此之外,他说的一些话,也被后人广为传颂: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还说过:“听其言,关其行”也就是说评价一个不但要看他是怎样说的,更要看他是怎样做的,也就是说做人要言行一致,我们的万事之表孔子,是不是像他说的那样呢?刚好,<列子>中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师板书课题,生读题) 二、预习检查: 同学们,课前我们都预习了课文,并且完成了导学稿中预习检测部分的练习题,题做的怎么样呢!老师来检查一下,我们来看预习检测第一题?(幻灯片出示预习检测部分的两个问题。) 1、 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小黑板)出示三个生字(盘盂、沧沧凉凉、探汤)。 过渡:字词掌握的这么好,课文读的怎么样呢?我们来接着看第二题吧。 2、 师(小黑板)出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请同学们用斜线划出这句话的停顿、节奏. A、指名画节奏 ,读出来。 B、大家认为应该这样停顿吗?你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C、师强调方法,生齐读这个句子。(解决方法: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结合注释读明白;理解大意读通顺。) 师:这些都是不错的读书方法! 过渡: 课文中有好几个和这个句子相似的句子,自己找出来读读吧!(生自由练读) 3、 难读的句子都读好了,相信大家会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谁先来读一读。 A 、指名读 B、全班一齐读 通过刚才的检查我发现同学们课前预习的还不错,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一篇文言文,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可不一样,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什么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板书:读正确通顺:读懂大意:读出感情;熟读成诵。) 二、 再读课文 读懂大意 是啊!学习文言文,我们不仅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懂文章的大意,请同学们依据导学提纲中互动研讨第一步中所提示的方法和要求再来读读课文吧. 大屏先出示然后教师读互动研讨第一步: 1、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话的意思,不好理解的句子同桌讨论讨论。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小故事。 (好,开始读书吧!) 我们来交流一下刚才大家读书的收获吧!先来看看互动研讨第一步中的第一小题。 下面我们分小节来说说课文的大意吧!第一小节谁先来说(指名回答)“辩斗”是什么意思?“故”呢? 师:第二小节呢? “以”是什么意思呢?“去”是什么意思呢?“中”呢? 你能给大家说说吗?词语都讲的这样好,看来你是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师:第三小节呢?“及”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车盖”、 “盘盂”我还是不太明白?谁来给我讲讲?(生解释,听你这一讲我真明白)。 师:下一小节呢?“沧沧凉凉”是什么意思?“探汤”呢?(指名说) 师:最后一小节呢?“决”是什么意思? 过渡:每小节的大意我们都知道了,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小故事吗? 出示互动研讨部分的第二题: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小故事。自己练一练吧! A、自己练说 B、指名讲小故事 四、细读课文 读出感情 同学们,我们再来读读课题,“辩”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是啊!两个小孩在争辩什么呢?那他们的观点和理由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并完成互动研讨中第二步所提的几个问题。 幻灯片出示:互动研讨第二步 1、两个小孩在争辩什么呢?两个小儿的观点和理由各是什么呢?请在文中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孔子能判断吗?说明什么?孔子不能判断解决,那你们能判断解决吗? 2、仔细观察插图,并想想当时他们对话的情景,怎样才能把描写两个小孩观点和理由及孔子的话读出感情和韵味来呢? (表明观点的该怎样读,表明理由的该怎样读.) 3、你觉得这两个小儿是怎样的孩子?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对孔子,你又有什么样的印象呢? 都讨论完了, 我们交流交流吧!我们来看第二步中的第一题: 1、两个小孩在争辩什么呢?两个小孩的观点和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出相应的句子. 师:一儿曰:(指名回答)(板书:日始近,日中远)(板书同时找人用现代汉语说一说。)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另一儿曰:(指名回答)(板书:日初远,日中近) 一个小孩的理由是:(指名回答)(车盖,盘盂) 另一个小孩的理由是:(指名回答)(沧沧凉凉,探汤) 对于两小儿辩日,孔子能判断吗?说明什么? (指名回答)(板书:结果: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什么? 孔子不能判断解决,那你们能判断解决吗?(指名回答) 2、怎样才能把描写两个小孩观点和理由这四句话读出感情和韵味?(观点该怎样读?理由该怎样读?) A、指名说,观点该怎样读?理由该怎样读? B、同桌俩配合着读。 过渡: 好了同学们我们先练到这里,谁先来,先介绍一下自己的角色吧! C 、指名分角色读。 过渡:通过刚才的感情朗读,相信你对人物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3、你觉得这两个小儿是怎样的孩子?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对孔子,你又有怎样的印象呢?(指名回答) 五、熟读成诵 表演朗读。 刚才大家分角色朗读好极了,如果能够把课文背诵下来在进行表演朗读就更好了,试一试吧?(生练读)新课标第一网 师总结:是啊,从这个“辩日”的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天真可爱、勤学好问的孩子,也看到了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孔子,更让我们明白了知识是无止境的,学习也是无止境的。让我们带着对人物的喜爱和敬仰,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一起用朗读结束我们今天的课文吧! 作业设计 1、 把《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听,并考考他们。 2、 背课文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读懂意思) 日始出 近(大) 远(凉) (读出韵味) 日 中 远 (小) 近(热) 课后反思 第3-4课时: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教学内容 2、《匆匆》 课型 精读 课时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教学准备 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初 备 批注(复备) 一、名言欣赏,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一首古诗《长歌行》,能背下来吗?这首诗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生:它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2.师:是啊,“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    板书课题:《匆匆》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4.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确乎、涔涔、头脑胀痛、潸潸、凝然、徘徊。 5.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6.练习把课文读熟,指名读给大家听。 7.你对课题怎么理解的?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新课标第一网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2.画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写写批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 4.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1.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 3.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 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 4.有感情齐读本段。 ◇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3.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4.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4.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在   时候,时光又   溜走了。) ◇出示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1.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新课标第一网 2.写话练习: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 我能做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 3.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师: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反复吟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全文,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三、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 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推荐阅读: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课件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业设计 课外作业,内化感受 写一篇读后感,课下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2.匆匆 一去不复返? …… 的时候,从 …… 过去     白白走这一遭啊? 课后反思 第5-6课时: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教学内容 3、《桃花心木》 课型 精读 课时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   2、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1、在品读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读林清玄的散文。 教学过程: 初 备 批注(复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交流与本课有关的课外阅读收获: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台湾着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前老师介绍同学们阅读了几篇林清玄的作品,读懂了吗?谁来跟大家聊一聊?     教师小结: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桃花心木》。     2、交流学生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     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学生交流对于桃花心木的了解。     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作者的笔下进一步了解桃花心木。     教师小结:了解了桃花心木,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新课标第一网     1、独立阅读课文     一种植物--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育苗人,林清玄会从中悟出什么?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2、自学生字新词,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3、交流反馈自学成果。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受育苗人的奇怪     1、读课文,画出育苗人让人感到奇怪举动。     2、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描写育苗人奇怪的举动的语句。     3、创设情景,学生置疑,引导读书:     ⑴ 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       ⑵ 这是作者的猜想,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     ⑶ 假如现在老师就是那位育苗人,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问我什么?     ⑷ 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要问育苗人。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不忍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谁?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⑸ 一下子提了这么多问题,真让老师有些应接不暇,我毕竟不是那位育苗人,并不了解他的心。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育苗人,相信这些问题不难回答。      二、研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学生默读育苗人的话,和周围的同学讨论问题的答案。     2、以采访育苗人的形式,交流学习成果。      三、美读课文,拓展延伸新课标第一网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2、假如你就是这“桃花心木”中的一棵。把你对育苗人说的话写下来。 作业设计 1、背课文中写哲理的一段。 2、读同步阅读。 板书设计 6、桃花心木            种树人       树的成长            不确定      (人的成长)            懂规律       独立自主            懂真爱       经受考验 课后反思 第7课时: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教学内容 《顶碗少年》 课型 略读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6、7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初 备 批注(复备) 一、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3、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进行汇报,要注意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成为“一言堂”。发言的人要能够代表本小组的不同意见,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本领,并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⑴ 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⑵ 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4、有选择的朗读:  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2、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⑴ 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⑵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⑶ 背诵第6、7自然段:           ① 朗读第6、7自然段,想主要写了什么?                第6自然段有两个意思:             A、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               B、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7自然段用文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② 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背诵。          ③ 同学互背。           ④ 看谁背得又多又对。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作业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2、选做:写一写读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 顶碗少年   顶碗──失败──失败──成功 少年──不放弃──勇于拼搏──强者 课后反思 第8课时: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教学内容 《手指》 课型 略读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领悟课文蕴含的“团结一致才有力量”的道理。 3、学习作者幽默、拟人、排比等修辞表达和生活化的写作视野。 教学重点 了解各根手指的特点及其特点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丰子恺独特的表达与生活化的写作视野 教学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教学过程: 初 备 批注(复备) 一、谈话揭题。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手来,看着手,你最想说什么? 我们刚刚是按着我们对手的一些认识与看法谈了,作家丰子恺他比我们观察得更仔细,并写下了一篇有趣又意味深长的文章《手指》。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手指》 二、初读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生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至读通,想一想,课文写了有关手指的什么? 2、交流自学情况 检查生字:死力抵住   用劲扳住   拼命按住       窈窕       相貌堂皇   养尊处优  体态秀丽       渺小       附庸  找找这些词编排的特点,如第一类词前面两字为“力度”之词,后面是手的动作之词,它们差别细微,可见作者用词准确而富有变化。第二类是描写手的外貌的拟人化之词。 检查文章内容的了解情况:文章写了手指的什么?(每一根手指不同的外形与特点) 三、细读课文,随机了解各手指的特点及表达方法。 1、再读课文,想想,作者在写各根手指时从哪些方面来写,每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 交流并板书: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不窈窕,工作复杂 中指:养尊处优,工作略为扶衬 无名、小指:秀丽可爱,能力薄弱 2、 选出喜欢的手指、句子来仔细读,说说喜欢的理由。 3、 交流: ①例如拉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拚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凡是讨好的生活,却轮不上他。(以举例的方式写出了大姆指的吃苦耐劳,让人似乎看到了一个做什么事都愿意出力的无名英雄,再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它踏实、忠诚却不好大喜功。学生说完体会后还要读一读,体会作者的谴词用语和拟人、排比的修辞妙处。) 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拟人、排比,写出了食指身处险境却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特点) ③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以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中指姣好的外形特点) 以上句子为交流的典型句子,其余随机。 4、表演“五指争论”。 新课标第一网 A、四人小组各人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争一争谁的优点多。 5、  齐读结尾,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虽然五根手指外形、作用各不相同,但是如果它们彼此孤立,便谁也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反之,团结一致,将威力无比。不仅手指导要团结,人处在一个集体、一个班级,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体的力量才能不断壮大。让生明白团结的重要性。 四、写法迁移。 作业设计 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 请你以《五官的──》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5、手指 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不窈窕,工作复杂 中指:养尊处优,工作略为扶衬 无名、小指:秀丽可爱,能力薄弱 课后反思 第9-10课时: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一》 课型 口语交际 课时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教学重点 1.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 2.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教学难点 习作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初 备 批注(复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现在已是12.3岁的少年,从你们呱呱坠地到现在,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许多多个“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单独睡觉,第一次得奖……这许许多多个“第一次”, 就像一个个脚印,记录下我们成长的经历。今天,我们来一起说说自己的“第一次”好吗? 2.学生朗读要求。 3.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第一次”,师及时板书,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二、创设情境,唤醒记忆 1.提出问题:在这么多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哪一个呢?为什么这个“第一次”你忘不了呢? 2.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进行口语交际。 (1)明确说话要求 ①交流时要说清楚“第一次”的经过。 ②要说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或得到的启示。 ③也可以说说现在对当时“第一次”的看法。 (2)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准备。 三、课内交流,取长补短 1.小组交流:组内的同学依次讲述自己的“第一次”,每个组员讲完后,其他组员及时评价,可以质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各组选派一两个同学在全班交流,每交流完一个,师生及时评议、质疑。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四、拓展延伸,课外交际 1.课后,与其他同学或者你的伙伴交流自己的“第一次”。 2.放学回家,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可以是自己说的,也可以是同学、伙伴说的)讲给父母听,也可以请他们讲讲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1.上节课,我们交流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难忘的“第一次”,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细细感受和品味,我们同样也会从中获得感悟和启示。 2.指生朗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1)可以记写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要写清楚经过和启示。 (2)可以学习《手指》一文的写法,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要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3)可以描写一幅漫画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这幅,也可以是自己带来的),要写清楚图意和自己的想法。 二、自选内容,分组交流 1.学生各自选择自己习作的内容,思考写什么,怎么写? 2.根据所选择的习作内容把学生分组,组内交流习作内容,其他组员及时质疑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三、全班交流,拓宽思路 1.每一个内容选择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尽可能把内容说具体。 2.师生评议:评议要点(1)是否按照具体的要求抓住了重点。(2)表述是否具体、流畅。(3)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新课标第一网 四、再次明确习作要求,学生习作 1.再次明确写作每一个内容的具体要求。 2.写作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学生各自习作。 4.修改草稿。自己或同学互相修改写作草稿。 5.誊写习作,努力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第三课时 写作讲评 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1.总结本次习作总体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明显的同学。 2.提出评议重点: (1)是不是把事情的经过,事物的特点,漫画的图意写具体了。 (2)是不是真实的写出了自己的启示、感悟和想法。 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赏析两篇学生的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三、小组交流,互议互评 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老师和同学对修改提出的意见。 四、拓展练习,强化运用 1.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一件平凡的小事常常使我们因有所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