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白香词谱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一、 菩萨蛮.闺情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 (仄韵)
寒山一带伤心碧。
○○●●○○▲ (协仄韵)
暝色入高楼,
●●●○△ (换平韵)
有人楼上愁。
●○○●△ (协平韵)
玉阶空伫立,
⊙○○●▲ (三换仄)
宿鸟归飞急。
⊙●○○▲ (协三仄)
何处是归程,
⊙●●○△ (四换平)
长亭连短亭。
⊙○○●△ (协四平)
【赏析】:题为“闺情”,单从离愁而发,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绪。起句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接着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主题突出。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其“空”字深化了相思之境,“急”字反衬了念远之心。末句计归程,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情愁。全文将景物、人物、情愁,人称交相辉映,以叙人事之笔抒情,情真意切。“伤心碧”三字是情景相融之典范;“玉阶空伫立”句,见人之仪态、身份、有姿有神。上下片首联自成对仗。此词结构倒叙手法,由所见之景(一人称)--见景之人(三人称)--见景之情(一人称)逐步深化,结尾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点题,诗尽意不尽。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这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二、 忆秦娥.思秋 李白
箫声咽,
○⊙▲ (仄韵)
秦娥梦断秦楼月。
○○⊙●○○▲ (协仄韵)
秦楼月,
○○▲ (叠三字)
年年柳色,
⊙○⊙● (句)
灞陵伤别。
●○○▲ (协仄韵)
乐游原上清秋节,
⊙○⊙●○○▲ (协仄韵)
咸阳古道音尘绝。
⊙○⊙●○○▲ (协仄韵)
音尘绝,
○○▲ (叠三字)
西风残照,
⊙○⊙● (句)
汉家陵阙。
●○○▲ (协仄韵)
【作者】 李白,唐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少年才华出众,青少时各地漫游,晚年漂泊困苦。曾被流放夜郎。其诗表现出蔑视封建权贵的傲岸精神,对当时政局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对祖国的山河无限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扭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留有《李太白集》。其作品今《唐诗宋词全集》共收录二十五卷,其中《静夜思》的月夜思乡图,《早发白帝城》的豪情欢悦,,《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浪漫色彩,《望庐山瀑布》的奔放空灵,千年流传,渊源流长。
【赏析】此词伤今怀古之余,托兴深远,是一首恨争战给百姓带来痛苦的控诉词。全文“隐以复意为工”(梁·刘勰《文心雕龙》),未从正面着笔,却从反面点妆,字少而情深,委婉入微,余音袅袅,难绝如缕。全文以‘月’为珠线,从‘愁月(秦楼月)--别月(柳色)--圆月(清秋节)--残月(残照)环环绕题,突出主旨。先以月下箫声凄咽破题,开门见山,直叙情愁,已见当年繁华梦断不堪回首;第二句为辘轳体,‘秦-秦’两字相环,余音袅袅;次三句,更自月色外,添出柳色、别情与景色融为一片,可想其惨淡迷离之概。其‘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一反衬手法,将春光美景,衬托离愁别绪,同时也暗寓了连连争战,百姓的愁苦。下片首联对仗,揭响云汉,摹写当年极盛之时团聚之欢,而“咸阳古道”一句,骤落千丈,凄动心扉之苦;‘清秋节’、‘音尘绝’,昔逢的欢乐与今别的牵挂,似对非对,再续“音尘绝”一句,痛入深渊;结尾两句只写境界,不用动词和虚词而把时间、地点、景象、和人物情感非常自然地组合起来,兴衰之感都寓其中,回肠荡气,更见其气魄之雄浑,‘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北宋李之仪曾和此词,实冠今古。
三、 调笑令.宫词 王建
团扇,
○▲ (仄韵)
团扇,
○▲ (叠句)
美人并来遮面。
●⊙⊙○○▲ (协仄韵)
玉颜憔悴三年,
⊙○⊙●○△ (换平韵)
谁复商量管弦。
⊙●○○●△ (协平韵)
弦管,
○▲ (上句末二字颠倒,换仄韵)
弦管,
○▲ (叠句)
春草昭阳路断。
⊙●⊙○⊙▲ (协三仄)
[作者简介]
王建,字仲初,唐代颍川人。代宗大历十年进士,官陕州司马。所作官词百首,以诗纪事,是其创格。与韩愈、张籍齐名。著有《王司马集》。
[注释]
①团扇:圆形的扇子,古代歌女在演唱时常用以遮面。
②并:作“伴”字解。
③管弦:用丝竹做的乐器,如琴、箫、笛。
④昭阳:汉代宫殿名。
[评解]
这首小令,描写宫廷歌女的痛苦生活。“谁复”一句,描述被摈弃后百无聊赖的愁苦况味。“弦管”一转,说明春虽再来,而自身却再无召幸的希望。“路断”,绝望之词,情极哀婉。
四、 长相思.别情 白居易
汴水流,
●⊙△ (平韵)
泗水流,
●⊙△ (用叠韵不可改,协平韵)
流到瓜州古渡头,
⊙●○○⊙●△ (协平韵)
吴山点点愁。
⊙○⊙●△ (协平韵)
思悠悠,
●○△ (协平韵)
恨悠悠,
●○△ (用叠韵不可改,协平韵)
恨到归时方始休,
⊙●○○○●△ (协平韵)
月明人倚楼。
●○○●△ (协平韵)
这首词一般来说,是描写一位思妇夜晚登楼倚栏眺望时,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汴水,是古水名,又名汴渠、汴河,是隋炀帝时开凿的,当时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可如今已经湮废了。泗水,又名泗河,源于今山东泗水陪尾山。因其四源合为一水故得名。经今曲阜、江苏徐州,南流至淮阴注入淮河。瓜洲是古渡口名,在今天的江苏扬州邗江南,原系长江口沙碛。其状如瓜,故得名。这些都是实指,而吴山只是泛指江南吴地的群山,并非确指。
上阙中,这些地名可以连成一条路线,确实没错。不过,这应该不是樊素南归之路,而是词中思妇的想象。她的视线也许从汴水开始,汴水南,泗水流。泗水流入淮河,再入大运河,直达长江古渡头。那里,就是江南;那里,是丈夫所在的地方。
相思如水,昼夜不息。随着春水清流,你在我眼中,渐行渐远,不复回头。我能看到千里外的江上数峰吴山青,青葱碧绿的忧伤。
才发现,原来东流的江水从我的心上流过,留下了深深河道,日日夜夜,回响着泊泊的水声……
奔流……奔流……
流到瓜州古渡头!
古渡头,这个意象在这里的出现是关键的,直接铺垫下句的中心词“愁”。渡头是一个经典的送别地点,也是离别的符号。
“吴山点点愁”一句,看似平常,实则蕴含丰富。江上青山点点,俱是离别之伤——在她的想象中,山亦是愁容。此句以古来离人之愁比自己之愁,忧愁积成了山,该是怎样的深重?
另外,从“点点愁”的字面上,我们也能获得一些直观的感受。“点点”二字,让人想起铜器上锈迹斑斑,蚀痕点点,那些青绿色的斑点如同泪滴;还让人想起泪沾衣襟留下的点滴水迹,都是心上斑驳的痕迹
上阙将画面延伸到想象中的吴地,点染出一幅碧色的流水青山图,流淌着酸涩难言的哀愁。下阙转而描述少妇思归的形象,将上阙未言明的恨和怨抒写得淋漓尽致。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之句,以为妙绝。悠悠的情思中,自然还有对游子的恨意,恨其常年漂泊在外而不知归家,不懂得体恤自己一片心。可这种恨显然是有时间限度的,游子回归,自然也就不恨了。所以要说“恨到归时方始休”。这一句,自然直白,如同口语,生动真实地反映着女子的心理。此之谓真感情!
“月明人倚楼”一句,勾勒出一幅月下相思的女子背影。清瘦的身影映在月光里,她一个人呆呆地倚在窗前,望向远方,奔涌的江水。
过尽千帆皆不是,淡月疏星水悠悠……
五、 更漏子.本意 温庭筠
柳丝长,
●○○ (句)
春雨细,
○●▲ (仄韵)
花外漏声迢递。
⊙●⊙○⊙▲ (协仄韵)
惊塞雁,
○●● (句)
起城乌,
●○△ (换平韵)
画屏金鹧鸪。
●○○●△ (协平韵)
香雾薄,
○⊙▲ (三换仄韵)
透重幕,
⊙○▲ (协三仄韵)
惆怅谢家池阁。
⊙●⊙○⊙▲ (协三仄韵)
红烛背,
○●● (句)
绣帘垂,
●○△ (四换平韵)
梦君君不知。
●○⊙●△ (协四平韵)
此词描写孟姜女式的离情,不同的是主人翁出生富贵人家。上片以更漏报晓的情景,触起情怀;起三句以柳丝春雨,花外漏声,描写春的特有气象,是眼前景与心中愁的揉合。接句惊起城乌塞雁,虚笔造景,将想象中的事化为实情,句头‘惊--起’动词活跃,好一幅惊鸟图,与笼中鸟形成强烈对比。即画上鹧鸪,似亦被惊起。这种无声变有声、假物言人的手法,柔情缱(qiǎn)绻(quǎn)(情意缠绵,感情好得离不开。),色彩鲜明,怎叫人不愁。“庭筠工于造语,极为绮(qǐ)靡,《花间集》可见矣。《更漏子》一首尤佳。”《苕溪渔隐丛话》云。‘此言苦者自苦,乐者自乐。’《白雨斋词话》云。下片由相思到梦思,将愁情推向高潮。其景从室外到室内,从暮到晓,紧接上片以景抒情,结尾愁情倍出,孤叹独梦难成,此情谁得知。全词手法中三字句除下片起句外,另外三联工对。句尾更有特色,‘长--细’形容词对形容词,‘雁--乌’名词对名词,‘背--垂’动词对动词,流畅意叠,艳丽绮迷,景起情长。作者的另一首《更漏子》,由征雁远飞,而触发离情别绪,激起了他的还乡的欲望,‘西陵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渡。’把一种欲归而不得归的心情表现得淋漓至尽,可与此词对照参读。
六、 摊破浣溪沙.秋恨 李璟 (南唐中主)
菡萏香销翠叶残,(hàndàn)
⊙●⊙○⊙●△(平韵)
西风愁起绿波间。
⊙○⊙●●○△(协平韵)
还与韶光共憔悴,
⊙●⊙○●○●(句)
不堪看。
●○△(协平韵)
细雨梦回鸡塞远,
⊙●⊙○○●●(句)
小楼吹彻玉笙寒。
⊙○⊙●●○△(协平韵)
多少泪珠何限恨,
⊙●⊙○○●●(句)
倚阑干。
●○△(协平韵)
【作者】: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昇的长子公元943年嗣位称帝,年号保大,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庙号元宗。好读书,多才艺。“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常与其宠臣如韩熙载、冯延已等饮宴赋诗,于是适用于歌筵舞榭的词,便在南唐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对南唐词坛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存词五首,其中《南唐二主词》收四首,《草堂诗余》收一首。
【注释】:
菡萏:荷花的别名。
韶光:美好的时光。
梦回:梦醒。 鸡塞:即鸡鹿塞,汉时边塞名,故址在今内蒙古。这里泛指边塞。
吹彻:吹到最后一曲。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赏析】:
这首词,写一个女子的悲秋念远之情,充满了感伤和哀怨,从而反映了封建时代夫妻远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前写悲秋,后写念远。构思新颖,自然贴切。体现了南唐词坛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特色。
七、 忆江南.怀旧 李煜 (南唐后主)
多少恨,
○⊙● (句)
昨夜梦魂中。
⊙●●○△ (平韵)
还似旧时游上苑,
⊙●⊙○○●● (句)
车如流水马如龙,
⊙○⊙●●○△ (协平韵)
花月正春风。
⊙●●○△ (协平韵)
八、 捣练子.秋闺 李煜 (南唐后主)
深院静,
○●●(句)
小庭空,
●○△(平韵)
断续寒砧断续风。
⊙●○○⊙●△(协平韵)
无奈夜长人不寐,
⊙●⊙○○●●(句)
数声和月到帘栊。
⊙○⊙●●○△(协平韵)
九、 相见欢.秋闺 李煜 (南唐后主)
十、 无言独上西楼,
⊙○⊙●○△(平韵)
月如钩,
●○△(协平韵)
寂寞梧桐、
⊙●⊙○(豆)
深院锁清秋。
○●●○△(协平韵)
剪不断,
●⊙▲(换仄韵)
理还乱,
⊙○▲(协仄韵)
是离愁。
●○△(换前平韵)
别是一般、
⊙●⊙○(豆)
滋味在心头。
○●●○△(协平韵)
十一、 浪淘沙.怀旧 李煜 (南唐后主)
· 帘外雨潺潺,
⊙●●○△(平韵)
春意阑珊。
⊙●○△(协平韵)
罗衾不耐五更寒。
⊙○⊙●●○△(协平韵)
梦里不知身是客,
⊙●⊙○○●●(句)
一晌贪欢。
⊙●○△(协平韵)
独自莫凭栏,
⊙●●○△(协平韵)
无限江山。
⊙●○△(协平韵)
别时容易见时难。
⊙○⊙●●○△(协平韵)
流水落花春去也,
⊙●⊙○○●●(句)
天上人间。
⊙●○△(协平韵)
十二、一斛珠.香口 李煜 (南唐后主)
· 晚妆初过,
⊙○⊙▲(仄韵)
沉檀轻注些儿个。
⊙○⊙●○○▲(协仄韵)
向人微露丁香颗,
⊙○⊙●○○▲(协仄韵)
一曲清歌,
⊙●○○(豆)
暂引樱桃破。
⊙●⊙○▲(协仄韵)
罗袖裹残殷色可,
⊙●●○○●▲(换仄头、协仄韵)
杯深旋被香醪涴。
⊙○⊙●○○▲(协仄韵)
绣床斜凭娇无那,
⊙○⊙●○○▲(协仄韵)
烂嚼红绒,
⊙●○○(豆)
笑向檀郎唾。
⊙●⊙○▲(协仄韵)
十三、谒金门.春闺 冯延巳
· 风乍起,
○⊙▲(仄韵)
吹皱一池春水。
⊙●⊙○○▲(协仄韵)
闲引鸳鸯芳径里,
⊙●⊙○○●▲(协仄韵)
手挼红杏蕊。
⊙○○●▲(协仄韵)
斗鸭阑干独倚,
⊙●⊙○⊙▲(改六字句,协仄韵)
碧玉搔头斜坠。
⊙●○○○▲(协仄韵)
终日望君君不至,
⊙●⊙○○●▲(协仄韵)
举头闻鹊喜。
⊙○○●▲(协仄韵)
十四、踏莎行.春暮 寇准
· 春色将阑,
⊙●○○
莺声渐老,
⊙○●▲
红英落尽青梅小。
⊙○⊙●○○▲
画堂人静雨蒙蒙,
⊙○⊙●●○○
屏山半掩余香袅。
⊙○⊙●○○▲
密约沉沉,
⊙●○○
离情杳杳,
⊙○●▲
菱花尘满慵将照。
⊙○⊙●○○▲
倚楼无语欲销魂,
⊙○⊙●●○○
长空黯淡连芳草。
⊙○⊙●○○▲
十五、贺圣朝.留别 叶清臣
· 满斟绿醑留君住,
⊙○⊙●○○▲(仄韵)
莫匆匆归去。
●○○○▲(协仄韵)
三分春色二分愁,
⊙○⊙●●○○(句)
更一分风雨。
●⊙○○▲(协仄韵)
花开花谢,
⊙○⊙●(转四字句,句)
都来几许。
⊙○⊙▲(协仄韵)
且高歌休诉。
●○○○●(协仄韵)
不知来岁牡丹时,
⊙○⊙●●○○(句)
再相逢何处。
●○○○▲(协仄韵)
十六、御街行.离怀 范仲淹
· 纷纷坠叶飘香砌,
⊙○⊙●○○▲(仄韵)
夜寂静、
●●●(豆)
寒声碎。
○○▲(协仄韵)
真珠帘卷玉楼空,
⊙○⊙●●○○(句)
天淡银河垂地。
⊙●⊙○○▲(协仄韵)
年年今夜,
⊙○⊙●(句)
月华如练,
⊙○⊙●(句)
长是人千里。
⊙●○○▲(协仄韵)
愁肠已断无由醉,
⊙○⊙●○○▲(协仄韵)
酒未到、
●●●(豆)
先成泪。
○○▲(协仄韵)
残灯明灭枕头欹,
⊙○⊙●●○○(句)
谙尽孤眠滋味。
⊙●⊙○○▲(协仄韵)
都来此事,
⊙○⊙●(句)
眉间心上,
⊙○⊙●(句)
无计相回避。
⊙●○○▲(协仄韵)
十七、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 塞下秋来风景异,
●●⊙○○●▲(仄韵)
衡阳雁去无留意。
⊙○⊙●○○▲(协仄韵)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协仄韵)
千障里,
○⊙▲(协仄韵)
长烟落日孤城闭。
⊙○⊙●○○▲(协仄韵)
浊酒一杯家万里,
●●⊙○○●▲(协仄韵)
燕然未勒归无计。
⊙○⊙●○○▲(协仄韵)
羌管悠悠霜满地,
⊙●⊙○○●▲(协仄韵)
人不寐,
○⊙▲(协仄韵)
将军白发征夫泪。
⊙○⊙●○○▲(协仄韵)
十八、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 碧云天,
●○○(句)
黄叶地,
○●▲(仄韵)
秋色连波、
⊙●○○(豆)
波上寒烟翠。
⊙●○○▲(协仄韵)
山映斜阳天接水,
⊙●○○○●▲(协仄韵)
芳草无情、
⊙●○○(豆)
更在斜阳外。
⊙●○○▲(协仄韵)
黯乡魂,
●○○(句)
追旅思,
○●▲(协仄韵)
夜夜除非、
⊙●○○(豆)
好梦留人睡。
⊙●○○▲(协仄韵)
明月楼高休独倚,
⊙●○○○●▲(协仄韵)
酒入愁肠、
⊙●○○(豆)
化作相思泪。
⊙●○○▲(协仄韵)
十九、锦缠道.春游 宋祈
· 燕子呢喃,
●●○○(句)
景色乍长春昼。
⊙●●○○▲(仄韵)
睹园林、
●○○(豆)
万花如绣,
⊙○○▲(协仄韵)
海棠经雨胭脂透。
⊙○⊙●○○▲(协仄韵)
柳展宫眉,
⊙●○○(句)
翠拂行人首。
⊙●○○▲(协仄韵)
向郊原踏青,
●○○●○(句)
恣歌携手。
⊙○○▲(协仄韵)
醉醺醺、
●○○(豆)
尚寻芳酒。
⊙○○▲(协仄韵)
问牧童遥指孤村道,
●⊙○⊙●○○⊙(句)
杏花深处,
●○○●(句)
那里人家有。
⊙●○○▲(协仄韵)
二十、离亭燕.怀古 张升
· 一带江山如画,
⊙●⊙○○▲(仄韵)
风物向秋潇洒。
⊙●⊙○○▲(协仄韵)
水浸碧天何处断,
⊙●⊙○○●●(句)
霁色冷光相射。
●●⊙○○▲(协仄韵)
蓼屿荻花洲,
⊙●●○○(句)
掩映竹篱茅舍。
⊙●⊙○○▲(协仄韵)
云际客帆高挂,
⊙●⊙○○▲(协仄韵)
烟外酒旗低亚。
⊙●⊙○○▲(协仄韵)
多少六朝兴废事,
⊙●⊙○○●●(句)
尽入渔樵闲话。
●●⊙○○▲(协仄韵)
怅望倚层楼,
⊙●●○○(句)
寒日无言西下。
⊙●⊙○○▲(协仄韵)
二一、诉衷情.眉意 欧阳修
· 清晨帘幕卷轻霜,
⊙○⊙●●○△(平韵)
呵手试梅妆。
⊙●●○△(协平韵)
都缘自有离恨,
⊙○⊙●○⊙(句)
故画作、
⊙●●(豆)
远山长。
●○△(协平韵)
思往事,
○●●(句)
惜流光,
●○△(协平韵)
易成伤。
●○△(协平韵)
未歌先敛,
●○○●(句)
欲笑还颦,
●●○○(句)
最断人肠。
⊙●○△(协平韵)
二二、阮郎归.踏青 欧阳修
· 南园春半踏青时,
⊙○⊙●●○△(平韵)
风和闻马嘶。
⊙○○●△(协平韵)
清梅如豆柳如眉,
⊙○⊙●●○△(协平韵)
日长蝴蝶飞。
●○○●△(协平韵)
花露重,
○●●
草烟低,
●○○
人家帘幕垂。
⊙○○●△(协平韵)
秋千慵困解罗衣,
⊙○⊙●●○△(协平韵)
画堂双燕归。
●○○●△(协平韵)
二三、南歌子.闺情 欧阳修
· 凤髻金泥带,
⊙●○○●(句)
龙纹玉掌梳。
○○●●△(平韵)
去来窗下笑相扶,
⊙○⊙●●○△(协平韵)
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协平韵)
弄笔偎人久,
⊙●○○●(句)
描花试手初。
○○●●△(协平韵)
等闲妨了绣功夫,
⊙○⊙●●○△(协平韵)
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协平韵)
二四、临江仙.妓席 欧阳修
· 池外轻雷池上雨,
⊙●⊙○○●●(句)
雨声滴碎荷声。
⊙○⊙●○△(平韵)
小楼西角断虹明。
⊙○⊙●●○△(协平韵)
阑干私倚处,
⊙○○●●(句)
遥见月华生。
⊙●●○△(协平韵)
燕子飞来窥画栋,
⊙●⊙○○●●(句)
玉钩垂下帘旌。
⊙○⊙●○△(协平韵)
凉波不动簟纹平。
⊙○⊙●●○△(协平韵)
水晶双枕畔,
⊙○○●●(句)
犹有堕钗横。
⊙●●○△(协平韵)
二五、西江月.佳人 司马光
· 宝髻松松挽就,
⊙●⊙○⊙●(句)
铅华淡淡妆成。
⊙○⊙●○△(平韵)
红烟翠雾罩轻盈,
⊙○⊙●●○△(协平韵)
飞絮游丝无定。
⊙●⊙○⊙▲(换协仄韵)
相见争如不见,
⊙●⊙○⊙●(句)
有情还似无情。
⊙○⊙●○△(协平韵)
笙歌散后酒微醒,
⊙○⊙●●○△(协平韵)
深院月明人静。
⊙●⊙○⊙▲(换协仄韵)
二六、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 登临纵目,
○○●▲(仄韵)
正故国晚秋,
●●●⊙○(句)
天气初肃。
⊙⊙○▲(协仄韵)
千里澄江似练,
⊙●○○⊙●(句)
翠峰如簇。
●○○▲(协仄韵)
征帆去棹残阳里,
⊙○⊙●○○●(句)
背西风,
●○○(豆)
酒旗斜矗。
⊙○○▲(协仄韵)
彩舟云淡,
●○○○●(句)
星河鹭起,
⊙○⊙●(句)
画图难足。
●○○▲(协仄韵)
念往昔豪华竞逐,
●⊙●○○●▲(协仄韵)
叹门外楼头,
●⊙●○○(句)
悲恨相续。
⊙⊙○▲(协仄韵)
千古凭高对此,
⊙●○○⊙●(句)
漫嗟荣辱。
●○○▲(协仄韵)
六朝旧事随流水,
⊙○⊙●○○●(句)
但寒烟、
●○○(豆)
衰草凝绿。
⊙⊙○▲(协仄韵)
至今商女,
●○○●(句)
时时犹唱,
⊙○⊙●(句)
后庭遗曲。
●○○▲(协仄韵)
二七、天仙子.送春 张先
· 水调数声持酒听,
⊙●⊙○○●▲(仄韵)
午醉醒来愁未醒。
⊙●⊙○○●▲(协仄韵)
送春春去几时回,
⊙○⊙●●○○(句)
临晚镜,
○⊙▲(协仄韵)
伤流景,
○⊙▲(协仄韵)
往事后期空记省。
⊙●⊙○○●▲(协仄韵)
沙上并禽池上暝,
⊙●⊙○○●▲(协仄韵)
云破月来花弄影。
⊙●⊙○○●▲(协仄韵)
重重帘幕密遮灯,
⊙○⊙●●○○(句)
风不定,
○⊙▲(协仄韵)
人初静,
○⊙▲(协仄韵)
明日落红应满径。
⊙●⊙○○●▲(协仄韵)
二八、昼夜乐.忆别 柳永
· 洞房记得初相遇,
⊙○⊙●○○▲(仄韵)
便只合、
●⊙⊙(豆)
长相聚。
⊙○▲(协仄韵)
何期小会幽欢,
○○●●○○(句)
变作别离情绪。
●●●○⊙▲(协仄韵)
况值阑珊春色暮,
⊙●○○○●▲(协仄韵)
对满目、
●⊙⊙(豆)
乱花狂絮。
●○○▲(协仄韵)
直恐好风光,
⊙●●○○(句)
尽随伊归去。
●○○○▲(协仄韵)
一场寂寞凭谁诉,
⊙○⊙●○○▲(协仄韵)
算前言、
●⊙⊙(豆)
总轻负。
⊙○▲(协仄韵)
早知恁地难拌,
⊙○●●○○(句)
悔不当初留住。
●●○○⊙▲(协仄韵)
其奈风流端正外,
⊙●○○○●●(句)
更别有、
●⊙⊙(豆)
系人心处。
●○○▲(协仄韵)
一日不思量,
⊙●●○○(句)
也攒眉千度。
●○○○▲(协仄韵)
二九、雨淋铃.秋别 柳永
· 寒蝉凄切,
○○○▲(仄韵)
对长亭晚,
●○○●(豆)
骤雨初歇。
●⊙○▲(协仄韵)
都门帐饮无绪,
○○●●○●(句)
方留恋处,
○○●●(豆)
兰舟催发。
○○○▲(协仄韵)
执手相看,
●●○○(豆)
泪眼竟无语凝噎。
●●●○●○▲(协仄韵)
念去去、
●●●(豆)
千里烟波,
○●○○(句)
暮霭沉沉楚天阔。
●●○○●○▲(协仄韵)
多情自古伤离别,
○○●●○○▲(协仄韵)
更那堪、
●○○(豆)
冷落清秋节。
●●○○▲(协仄韵)
今宵酒醒何处,
○○●●○●(句)
杨柳岸、
○●●(豆)
晓风残月。
●○○▲(协仄韵)
此去经年,
●●○○(句)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协仄韵)
便纵有、
●●●(豆)
千种风情,
○●○○(句)
更与何人说。
●●○○▲(协仄韵)
三十、卜算子.别意 苏轼
· 水是眼波横,
⊙●●○○(句)
山是眉峰聚。
⊙●○○▲(仄韵)
欲问行人去那边,
⊙●○○●●○(句)
眉眼盈盈处。
⊙●○○▲(协仄韵)
才是送春归,
⊙●●○○(句)
又送君归去。
⊙●○○▲(协仄韵)
若到江南赶上春,
⊙●○○●●○(句)
千万和春住。
⊙●○○▲(协仄韵)
三一、洞仙歌.夏夜 苏轼
· 冰肌玉骨,
⊙○⊙●(句)
自清凉无汗。
●○○⊙▲(仄韵)
水殿风来暗香满。
⊙●○○●○▲(协仄韵)
绣帘开,
●○○(豆)
一点明月窥人,
●●⊙●○○(句)
人未寝、
○●●(豆)
欹枕钗横鬓乱。
⊙●⊙○⊙▲(协仄韵)
起来携素手,
⊙○○●●(句)
庭户无声,
⊙●○○(句)
时见疏星渡河汉。
⊙●○○●○▲(协仄韵)
试问夜如何,
⊙●●○○(句)
夜已三更,
⊙●○○(句)
金波淡,
○⊙●(豆)
玉绳低转。
⊙○⊙▲(协仄韵)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句)
又不道流年,
●⊙●○○(句)
暗中偷换。
●○○▲(协仄韵)
三二、蝶恋花.春景 苏轼
· 花褪残红青杏小,
⊙●⊙○○●▲(仄韵)
燕子飞时,
⊙●○○(豆)
绿水人家绕。
⊙●○○▲(协仄韵)
枝上柳绵吹又少,
⊙●⊙○○●▲(协仄韵)
天涯何处无芳草。
⊙○⊙●○○▲(协仄韵)
墙里秋千墙外道,
⊙●⊙○○●▲(协仄韵)
墙外行人,
⊙●○○(豆)
墙里佳人笑。
⊙●○○▲(协仄韵)
笑渐不闻声渐悄,
⊙●⊙○○●▲(协仄韵)
多情却被无情恼。
⊙○⊙●○○▲(协仄韵)
三三、水调歌头.中秋 苏轼
· 明月几时有,
⊙●●○●(句)
把酒问青天。
⊙●●○△(平韵)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协平韵)
我欲乘风归去,
⊙●○○⊙●(句)
又恐琼楼玉宇,
⊙●○○⊙●(句)
高处不胜寒。
⊙●●○△(协平韵)
起舞弄清影,
⊙●●○●(句)
何似在人间。
⊙●●○△(协平韵)
转朱阁,
●⊙●(句)
低绮户,
⊙●●(句)
照无眠。
●○△(协平韵)
不应有恨,
⊙○⊙●(句)
何事偏向别时圆。
○●○●●○△(协平韵)
人有悲欢离合,
⊙●○○⊙●(句)
月有阴晴圆缺,
⊙●○○⊙●(句)
此事古难全。
⊙●●○△(协平韵)
但愿人长久,
⊙●⊙○●(句)
千里共婵娟。
⊙●●○△(协平韵)
三四、清平乐.晚春 黄庭坚
· 春归何处,
○○⊙▲(仄韵)
寂寞无行路。
⊙●○○▲(协仄韵)
若有人知春去处,
⊙●⊙○○⊙▲(协仄韵)
唤取归来同住。
⊙●⊙○⊙▲(协仄韵)
春无踪迹谁知,
⊙○⊙●○△(换平韵)
除非问取黄鹂。
⊙○⊙●○△(协平韵)
百啭无人能解,
⊙●⊙○⊙●(句)
因风飞过蔷薇。
⊙○⊙●○△(协平韵)
三五、画堂春.本意 黄庭坚
· 东风吹柳日初长,
⊙○⊙●●○△(平韵)
雨余芳草斜阳。
⊙○⊙●○△(协平韵)
杏花零落燕泥香,
⊙○⊙●●○△(协平韵)
睡损红妆。
⊙●○△(协平韵)
宝篆烟销龙凤,
⊙●⊙○⊙●(句)
画屏云锁潇湘。
⊙○⊙●○△(协平韵)
夜寒微透薄罗裳,
⊙○⊙●●○△(协平韵)
无限思量。
⊙●○△(协平韵)
三六、蓦山溪.别意 黄庭坚
· 鸳鸯翡翠,
⊙○⊙●(仄韵)
小小思珍偶。
⊙●○○▲(协仄韵)
眉黛歛秋波,
⊙●●○○(句)
尽湖南,
●⊙⊙(豆)
山明水秀。
○○⊙▲(协仄韵)
娉娉袅袅,
⊙○⊙●(句)
恰近十三余,
⊙●●○○(句)
春未透,
○⊙▲(协仄韵)
花枝瘦,
○⊙▲(协仄韵)
正是愁时候。
⊙●○○▲(协仄韵)
寻芳载酒,
⊙○⊙●(协仄韵)
肯落他人后。
⊙●○○▲(协仄韵)
只恐远归来,
⊙●●○○
绿成阴,
●⊙⊙
青梅如豆。
○○⊙▲(协仄韵)
心期得处,
⊙○⊙●(句)
每自不由人,
⊙●●○○(句)
长亭柳,
○⊙▲(协仄韵)
君知否,
○⊙▲(协仄韵)
千里犹回首。
⊙●○○▲(协仄韵)
三七、忆王孙.春闺 秦观
萋萋芳草忆王孙,
⊙○⊙●●○△(平韵)
柳外楼高空断魂。
⊙●○○⊙●△(协平韵)
杜宇声声不忍闻。
⊙●○○⊙●△(协平韵)
欲黄昏,
●○△(协平韵)
雨打梨花深闭门。
⊙●○○⊙●△(协平韵)
三八、如梦令.春景 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
⊙●⊙○○▲(仄韵)
燕尾剪波绿皱。
⊙●⊙○⊙▲(协仄韵)
指冷玉笙寒,
⊙●●○○(句)
吹彻小梅春透。
⊙●⊙○○▲(协仄韵)
依旧,
○▲(协仄韵)
依旧,
○▲(叠句)
人与绿杨俱瘦。
⊙●●○◎▲(协仄韵)
三九、桃源忆故人.冬景 秦观
· 玉楼深锁多情种,
⊙○⊙●○○▲(仄韵)
清夜悠悠谁共。
⊙●⊙○○▲(协仄韵)
羞见枕衾鸳凤,
⊙●⊙○○▲(协仄韵)
闷则和衣拥。
⊙●○○▲(协仄韵)
无端画角严城动,
⊙○⊙●○○▲(协仄韵)
惊破一番新梦。
⊙●⊙○○▲(协仄韵)
窗外月华霜重,
⊙●⊙○○▲(协仄韵)
听彻梅花弄。
⊙●○○▲(协仄韵)
四十、鹊桥仙.七夕 秦观
· 纤云弄巧,
⊙○⊙●(句)
飞星传恨,
⊙○⊙●(句)
银汉迢迢暗度。
⊙●⊙○⊙▲(仄韵)
金风玉露一相逢,
⊙○⊙●●○○(句)
便胜却、
●⊙●(豆)
人间无数。
○○⊙▲(协仄韵)
柔情似水,
⊙○⊙●(句)
佳期如梦,
⊙○⊙●(句)
忍顾鹊桥归路。
⊙●⊙○⊙▲(协仄韵)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句)
又岂在、
●⊙●(豆)
朝朝暮暮。
○○⊙▲(协仄韵)
四一、河传.赠妓 秦观
· 恨眉醉眼,
⊙○⊙▲(仄韵)
甚轻轻觑着、
●○○●●(豆)
神魂迷乱。
⊙○⊙▲(协仄韵)
常记那回,
⊙●●○(句)
小曲栏干西畔。
⊙●⊙○○▲(协仄韵)
鬓云松、
●○○(句)
罗袜铲。
○●▲(协仄韵)
丁香笑吐娇无限,
⊙○⊙●○○▲(协仄韵)
语软声低、
⊙●○○(豆)
道我何曾惯。
⊙●○○▲(协仄韵)
云雨未谐,
⊙●●○(句)
早被东风吹散。
⊙●⊙○○▲(爷仄韵)
瘦杀人、
●⊙○(句)
天不管。
○●▲(协仄韵)
四二、满庭芳.春游 秦观
· 晓色云开,
○●○○(句)
春随人意,
⊙○⊙●(句)
骤雨才过还晴。
●⊙⊙●○△(平韵)
古台芳榭,
⊙○○●(句)
飞燕蹴红英。
⊙●●○△协平韵)
舞困榆钱自落,
⊙●⊙○⊙●(句)
秋千外,
⊙⊙●(豆)
绿水桥平。
⊙●○△(协平韵)
东风里、
○○●(豆)
朱门映柳,
○○●●(句)
低按小秦筝。
⊙●●○△(协平韵)
多情行乐处,
⊙○●●(句)
珠钿翠盖,
⊙○○●(句)
玉辔红缨。
⊙●○△(协平韵)
渐酒空金榼,
●⊙○⊙●(句)
花困蓬瀛。
⊙●○△(协平韵)
豆蔻梢头旧恨,
⊙●⊙○⊙●(句)
十年梦,
⊙⊙●(豆)
屈指堪惊。
⊙●○△(协平韵)
凭栏久,
○○●(豆)
疏烟澹日,
○○○●(句)
寂寞下芜城。
⊙●●○△(协平韵)
四三、青玉案.春暮 贺铸
· 凌波不过横塘路,
⊙○⊙●○○▲(仄韵)
但目送芳尘去。
●⊙●○○▲(协仄韵)
锦瑟年华谁与度,
⊙●⊙○○●▲(协仄韵)
月楼花院,
●○○●(句)
绮窗朱户,
⊙○○▲(协仄韵)
惟有春知处。
⊙●○○▲(协仄韵)
碧云冉冉衡皋暮,
⊙○⊙●○○▲(协仄韵)
彩笔空题断肠句。
⊙●○○●○▲(协仄韵)
试问闲愁知几许,
⊙●⊙○○●▲(协仄韵)
一川烟草,
●○○●(句)
满城风絮,
●○○▲(协仄韵)
梅子黄时雨。
⊙●○○▲(协仄韵)
四四、薄幸.春情 一作忆故人 贺铸
· 淡妆多态,
⊙○○▲(仄韵)
更滴滴、
●⊙●(豆)
频回盼睐。
○○●▲(协仄韵)
便认得、
●⊙●(豆)
琴心先许,
○○○●(句)
欲绾合欢双带。
⊙●⊙○○▲(协仄韵)
记画堂、(豆)
●⊙○
风月逢迎,
○●○○(句)
轻颦浅笑娇无奈。
○○●●○○▲(协仄韵)
向睡鸭炉边,
●●●○○(句)
翔鸳屏里,
⊙○⊙●(句)
羞把香罗偷解。
⊙●○○⊙▲(协仄韵)
自过了、
⊙●●(豆)
烧灯后,
○○●(句)
都不见、
○●●(豆)
踏青挑菜。
●○⊙▲(协仄韵)
几回凭、
⊙○⊙(豆)
双燕叮咛深意,
⊙●○○⊙●(句)
往来却恨重帘碍。
⊙○⊙●○○▲(协仄韵)
约何时再。
●○○▲(协仄韵)
正春浓酒困,
●○○⊙●(句)
人闲昼永无聊赖。
○○●●○○▲(协仄韵)
恹恹睡起,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