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位论文-—钢架拱桥的设计方案.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897614 上传时间:2025-04-12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位论文-—钢架拱桥的设计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学位论文-—钢架拱桥的设计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2 1.1 地质条件 2 1.2 技术指标 2 1.3 设计规范及标准 2 第二章 桥式方案比选 3 2.1概述 3 2.2 桥式方案 3 2.2.1 方案一: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 3 2.2.2 方案二: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 3 2.2.3 方案三: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4 2.3 桥式方案比较 5 第三章 刚架拱桥的设计 7 3.1概述 7 3.3横断面设计 8 3.3其他设计 8 3.3.1桥面铺装 8 3.3.2伸缩缝装置 8 3.4施工要点 8 第四章 内力计算及验算 9 4.1 模型主要计算参数 9 4.1.1 材料及参数 9 4.1.2 计算说明与假定 9 (1)计算荷载 10 (2)荷载组合 11 4.2主要计算结果 12 4.2.1正常使用状态 12 (1)裂缝宽度验算 12 4.2.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2 4.2.3上部结构抗震验算. 43 4.3下部结构验算 46 4.3.1设计资料 46 4.3.2 计算桩的变形系数 47 4.3.4承台变位的计算 49 4.3.8下部结构抗震验算 53 4.4结论 54 第一章 概述 1.1 地质条件 桥位地质剖面图: 图1-1 桥位地质剖面图 1.2 技术指标 (1)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2)道路等级:二级公路 (3)曲线半径:∞ (4)桥面纵坡:≤3% (5)路基最大填土高:5m (6)航道等级:无 (7)地震烈度:7度 (8)风荷载:按规范值采用 (9)温度:年最大温差按±25℃考虑,局部温差按规范确定 1.3 设计规范及标准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D6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D63-2007) 第二章 桥式方案比选 2.1概述 桥式方案比选是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重点,一般要进行多个方案比较。各方案均要求提供桥式布置图,图上必须标明桥垮位置,高程布置,上下部结构形式及工程数量。对推荐方案,还要提供上下部的结构布置图,以及一些主要的及特殊部位的细节处理图。 设计方案的评价和比较,要全面考虑各项指标,综合分析每一方案的优缺点,最后选定一个符合当前的最佳推荐方案。有时,占优势的方案还应吸取其他方案的优点进一步加以改进。 在本次设计中,选定三种方案分别是: l 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 l 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 l 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2.2 桥式方案 2.2.1 方案一: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 该桥为7.465+52.48+7.465m的三跨现浇钢筋混凝土肋梁式刚架拱桥,总跨径67.41米,主跨净跨径50m,主跨矢跨比为1/8,桥面设计总宽度为9.10米,跨中梁高0.75m,桥面现浇板厚0.20米。实腹段底部为二次抛物线,其他均为直线杆,桥梁的纵向和横向剖面图见图。 2.2.2 方案二: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 该方案为三跨简支梁桥,跨径布置为3×21.6m,桥梁全长67.43m,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T梁,可加快施工速度。主梁采用20m钢筋混凝土简支T形梁,横断面采用5片T形梁,主梁间距2.2m,T形梁的翼缘构成桥梁的行车道板,主梁之间设置横隔梁,保证桥梁结构的整体刚度。桥墩采用双柱式桥墩,外形美观、圬工体积小,重量轻。桥台采用双柱式桥台。基础采用桩基础。 2.2.3 方案三: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该方案为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计算跨径60m,桥梁全长67.43m,该桥型为外部静定结构,对基础无水平推力。适用于软土地基,且跨度较大,桥梁建筑高度小,较大地降低了路堤填土高度,故在运河地段广泛采用。 1) 拱肋:由2片组成,每片为φ1000×14mm钢管(A3),管内泵送40#微膨胀砼。两片拱肋间设三道一字型风撑,风撑用φ600×12mm钢管(A3)。 2) 系梁:共2根,为预应力混凝土矩形截面梁,梁高为1.00m,梁宽为1.20m;近支点5m处梁高逐渐增大至2.00m。在墩顶处设牛腿,其上安放板梁。系梁内配置8束9jφ15.24的高强度钢绞线。 3) 吊杆:每片拱肋有吊杆11根。吊杆间距为5.0m。吊杆由36根φ7高强钢丝组成,采用OVM——DM型镦头锚具,外套不锈钢管,并压注微膨胀水泥砂浆,以防钢丝锈蚀。吊杆上端锚固在拱肋内,下端锚固在系梁内,在系梁底部张拉。 4) 横梁与桥面板:两者形成一体化,横梁呈T形状,底宽0.7m,高0.7m,配置2束7φj15.2钢绞线;端横梁配4束7φj15.2钢绞线。桥面板部分现浇,厚度为0.2m,配置纵向预应力束,束间距约1.5m。 2.3 桥式方案比较 表 2-4 方案比选表 方案 一 二 三 桥型名称 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 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 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桥 跨径布置(m) 7.465+52.48+7.465 3×21.6 计算跨径 60 横向坡度 1.5﹪ 1.5﹪ 1.5﹪ 受力特点 有推力的高次超静定结构,整体性及刚度相对较大 利用梁的受弯承受外荷载,受力简单明确 拱肋以受压为主,荷载作用于桥面板,并通过横梁和吊杆传递给拱肋。 施工方法及难易程度 采用支架整体现浇施工,工序简单,技术成熟。 预制T梁,利用梁架直接吊装就位,施工速度快。 拱肋采用缆索吊装施工,后泵送混凝土达到强度,但此时混凝土是作为荷载加在钢管上的,对结构受力不利。 工程材料用量 构件较少,质量轻。 构件较少,质量轻。 钢材用量大,混凝土用量少。 工程造价及后期养护费用 造价低 造价低 造价较高,钢管的防护费用比较高,经济性不如前两者好。 安全性 整体性及刚度相对较大,安全 整体性差,安全 发展迅速,但近些年出现的事故较多,吊杆问题突出 美观性 造型轻盈美观 结构美观一般 结构美观 总评 优 一般 较优 推荐方案 推荐方案 比选方案 比选方案 总结:经过反复思考和比较,方案二表现突出,符合安全、功能、美观要求,体现了当前的建桥技术水平,能够胜任该地区的交通建设规划要求。因此确定方案一刚架拱桥为推荐方案。 第三章 刚架拱桥的设计 3.1概述 本设计为7.465+52.48+7.465的三跨现浇钢筋混凝土肋梁式刚架拱桥,总跨境67.41米,主跨净跨径50米,矢跨比为1/8,桥面设计总宽度为9.10米,桥面现浇板厚0.20米。桥梁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1级,人群荷载为3kN/m2。该桥实腹段底部为二次抛物线,其他均为直线杆,桥梁的纵向和横向剖面图见图1。该桥拱腿、斜杆部位采用C40混凝土,拱肋、现浇桥面采用C30混凝土,墩承台采用C30混凝土,其余采用C25混凝土。钢筋:主筋采用HRB335。本桥属大型桥梁,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基准期为100年;且主跨采用刚架拱桥,结构受力较为复杂。为掌握桥梁结构的受力特性,要求对上坪水库大桥的施工过程和运营阶段的受力状况进行分析,以为结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设计的安全性和合理性,确保桥梁结构施工及运营安全。 3.2总体设计 a) 刚架拱桥立面及横断面图 b)刚架拱桥半立面尺寸图 图3-1 上坪刚架拱桥整体布置图 3.3横断面设计 斜杆 截面 拱脚 截面 图3-2构件截面图 3.3其他设计 3.3.1桥面铺装 桥面铺装采用5cm厚沥青混凝土。 3.3.2伸缩缝装置 边、中跨间设5cm伸缩缝 3.4施工要点 1、本桥全部为整体现浇。施工尽量在低温环境下进行,拱片贺龙温度宜控制在15-20度之间。 2、本桥拱顶预拱度为L/800,实腹段范围内按二次抛物线分配,拱脚范围内按直线变化,施工中的拱片支架应按设置预拱度之后的坐标放样。 3、全桥设两道伸缩缝,施工时注意预埋伸缩缝预埋件。 4、拱桥两端设桥头板,伸缩缝、板厚及配筋均参照拱桥,长度按实际地形,桥面板下基础同路基处理。 -39- 第四章 内力计算及验算 4.1 模型主要计算参数 4.1.1 材料及参数 1、混凝土:拱腿、斜撑部位采用C40混凝土,EC=3.45E+04MPa,=26.8MPa, =2.40MPa,容重26KN/m^3;桥面拱片现浇板、悬臂板采用C30混凝土EC=3.45E+04MPa,=20.1MPa, =2.01MPa,容重26KN/m^3;其它未标注的墩承台及基础均采用C25混凝土,EC=3.45E+04MPa,=16.7MPa, =1.78MPa,容重26KN/m^3。 2、钢筋:主筋采用HRB335(焊条E50);箍筋采用R235。 R235: =195MPa, =195MPa,ES=2.1E+05MPa HRB335:=280MPa, =280MPa,ES=2.0 E+05MPa 4.1.2 计算说明与假定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拱桥),采用弹性支承连续梁简化计算方法计算各拱片的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结果见表1。经计算,采用中拱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桥梁所受活载效应(汽车+人群)较大,因此,这里偏安全的统一采用中拱横向分布进行分析。 各拱片荷载横向分布计算结果 表1 拱 号 荷载类型 横向分布系数 备 注 边拱 汽车 0.484 2列、不折减 人群 0.778 宽度按全宽1.25m计算 中拱 汽车 0.586 2列、不折减 人群 0.419 宽度按1.25m计算 横向结构离散后,采用midas civil有限元程序对单片拱肋进行计算。计算模型如图2。全桥共划分单元64个,其中上弦杆2×12=24个,实腹段12个,斜撑2×6=12个,拱腿2×8=16个。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4.3.13条规定,“桥面板可与刚架拱片联合作用承受桥上活荷载”,参考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拱桥),在进行拱片弦杆及实腹段的单元离散建模时,考虑了现浇桥面铺装混凝土的刚度。建模时考虑了各构件的主要受力钢筋。其支承条件为拱脚固结,在弦杆两端约束竖向位移。 a)单元编号 b)节点编号 图2 刚架拱桥单片拱单元离散计算模型 (1)计算荷载 恒载:一期恒载按结构自重计入; 二期恒载按护栏1.5kN/m,铺装荷载为6.0kN/m(按5cm沥青混凝土计),作用到单片拱片顶面。横隔梁按实际体积计算得到重量在各拱片间分配后,作用到纵向相应位置。 汽车荷载: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取用中拱横向分布0.586。汽车荷载冲击系数为1.05。 人群荷载:3kN/m2,取用中拱横向分布系数0.419。 温度荷载:取结构整体温差20℃,梯度温差按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第4.3.10.3条50mm沥青混凝土铺装采用,具体见下图3。 升温计算图示 降温计算图示 图3 竖向梯度温度计算图示 收缩徐变:按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计算,考虑时间为1000天; 地震荷载:按7度设防,水平地震系数为0.1。 (2)荷载组合 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第4.1.6~4.1.8条组合。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0。各荷载效应组合的具体情况如下: 1) 极限承载能力组合 组合I(基本组合):恒载+汽车+人群(组合系数恒载1.2,汽车荷载1.4,人群荷载1.12); 组合II(基本组合):恒载+汽车+人群+升温+温度梯度(组合系数取恒载1.2,汽车1.4,人群、升温及升温梯度为0.84); 组合III(基本组合):恒载+汽车+人群+降温+温度梯度(组合系数取恒载1.2,汽车1.4,人群、降温及降温梯度为0.84); 组合IV(偶然组合)恒载+地震荷载(组合系数取恒载1.2,地震荷载0.67) 2) 正常使用阶段组合 组合I(短期组合):恒载+人群+汽车+升温+升温梯度(组合系数取恒载1.0,汽车荷载0.7,人群1.0,温度梯度作用0.8,升温作用1.0); 组合II(短期组合):恒载+人群+汽车+降温+降温梯度(组合系数取恒载1.0,汽车荷载0.7,人群1.0,温度梯度作用0.8,降温作用1.0) 组合III(长期组合):恒载+人群+汽车+升温+升温梯度+收缩+徐变(组合系数取恒载1.0,汽车和人群荷载0.4,温度梯度作用0.8,其他荷载1.0) 组合IV(长期组合):恒载+汽车+人群+降温+降温梯度+收缩+徐变(组合系数取恒载1.0,汽车和人群荷载0.4,温度梯度作用0.8,其他荷载1.0) 4.2主要计算结果 4.2.1正常使用状态 (1)裂缝宽度验算 考虑长期效应影响后,按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效应组合计算得到的各截面上下缘的最大裂缝宽度分别如表2和表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在上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下,根据计算,小结点截面与跨中截面下缘将出现较大的裂缝,宽度分别为0.186mm和0.19mm,但是仍小于规范规定的0.20mm的限值,符合要求;在上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I下,最大的计算裂缝宽度出现在斜拱腿拱脚截面的上缘,为0.193mm,也满足规范规定的0.20mm的限值,符合要求。综上所述,裂缝宽度的验算满足规范要求。 (2)挠度验算 消除结构自重产生的挠度后,在上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和组合II下的计算最大挠度和最小挠度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在组合I下,其最大挠度为1.94cm,位于跨中截面附近,最小挠度为反挠0.66cm,位于跨中;在组合II下,其最大计算挠度为0.38cm,位于大结点附近,最小挠度(反挠)为2.43cm,位于跨中;综合来看,其挠度与反挠之和最大为2.43+0.38=2.81cm,乘以挠度长期增长系数1.60,得到其长期挠度值为4.50cm,其小于规范限值l/600=5000/600=8.33cm,挠度验算满足规范要求。 4.2.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表4-表6示出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不同荷载组合下各截面的最大受力与截面抗力的比较,表中,N(轴力)的单位为KN,M(弯矩)的单位为KN.m,R(截面抗力)的单位根据截面受力形式的不同而变化,当截面受弯为主时,其为弯矩值,单位为KN.m,当截面为受压(偏压)或受拉(偏拉)为主时,其为轴力值,单位为KN。从中可以看出,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I和组合II下,对于各种不同的组合类型,其截面的承载能力均远远大于计算值,极限承载能力满足要求;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II下,截面的承载能力在最大弯矩、最大轴力、最小弯矩组合时仍有较大的富余,在最小轴力组合下,由于本组合考虑降温效应和降温梯度的影响,一些截面出现了较大的偏拉力,虽然截面的抗力仍然满足要求,但是富余量已经不多,需要引起注意。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IV是偶然组合,主要考虑恒载和地震荷载的组合效应,具体情况见下节上部结构验算。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下各截面最大长期裂缝宽度 表2 单元号 左上缘 左下缘 右上缘 右下缘 1 0 8.49E-18 0 0.0451 2 0 0.0451 0.00896 0.0737 3 0.00896 0.0737 0.0242 0.0867 4 0.0242 0.0867 0.0465 0.0852 5 0.0321 0.188 0.0524 0.183 6 0.0524 0.183 0.0793 0.127 7 0.0387 0.0859 0.0133 0.149 8 0.0133 0.149 0.0208 0.186 9 0.0208 0.186 0.0217 0.128 10 0.0217 0.128 0.0294 0.142 11 0.0294 0.142 0.0402 0.148 12 0.0402 0.148 0.0537 0.147 13 0.0121 0 0 0.0156 14 0 0.0156 0 0.033 15 0 0.033 0 0.124 16 0 0.124 0 0.156 17 0 0.156 0 0.179 18 0 0.179 0 0.19 19 0 0.19 0 0.179 20 0 0.179 0 0.156 21 0 0.156 0 0.124 22 0 0.124 0 0.033 23 0 0.033 0 0.0156 24 0 0.0156 0.0121 0 25 0.0537 0.147 0.0402 0.148 26 0.0402 0.148 0.0294 0.142 27 0.0294 0.142 0.0217 0.128 28 0.0217 0.128 0.0208 0.186 29 0.0208 0.186 0.0133 0.149 30 0.0133 0.149 0.0387 0.0859 31 0.0793 0.127 0.0524 0.183 32 0.0524 0.183 0.0321 0.188 33 0.0465 0.0852 0.0242 0.0867 34 0.0242 0.0867 0.00895 0.0737 35 0.00895 0.0737 0 0.0451 36 0 0.0451 4.17E-17 0 37 0.109 0.0997 0.1 0.0984 38 0.1 0.0984 0 0.0799 39 0 0.0799 0 0.0456 40 0 0.0456 0 0 41 0 0 0.0363 0 42 0.0363 0 0.13 0 43 0.13 0 0.0363 0 44 0.0363 0 0 0 45 0 0 0 0.0456 46 0 0.0456 0 0.0799 47 0 0.0799 0.1 0.0984 48 0.1 0.0984 0.109 0.0997 49 0.0971 0.102 0.0848 0.103 50 0.0848 0.103 0 0.101 51 0 0.101 0 0 52 0 0 0 0 53 0 0 0 0 54 0 0 0 0 55 0 0 0.143 0 56 0.143 0 0 0 57 0 0 0.143 0 58 0.143 0 0 0 59 0 0 0 0 60 0 0 0 0 61 0 0 0 0 62 0 0 0 0.101 63 0 0.101 0.0848 0.103 64 0.0848 0.103 0.0971 0.10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I下各截面最大长期裂缝宽度 表3 单元号 左上缘 左下缘 右上缘 右下缘 1 0 8.49E-18 0 0.0401 2 0 0.0401 0.0124 0.0638 3 0.0124 0.0637 0.0293 0.0717 4 0.0293 0.0717 0.0533 0.0653 5 0.0367 0.167 0.0583 0.119 6 0.0583 0.119 0.0863 0 7 0.0446 0 0.025 0.0959 8 0.025 0.0959 0.0361 0.145 9 0.0361 0.145 0.0405 0.0875 10 0.0405 0.0875 0.051 0.0958 11 0.051 0.0958 0.0649 0.0947 12 0.0649 0.0947 0.0788 0.0908 13 0.0162 0 0 0 14 0 0 0 0.0279 15 0 0.0279 0 0.109 16 0 0.109 0 0.139 17 0 0.139 0 0.159 18 0 0.159 0 0.167 19 0 0.167 0 0.159 20 0 0.159 0 0.139 21 0 0.139 0 0.109 22 0 0.109 0 0.0279 23 0 0.0279 0 0 24 0 0 0.0162 0 25 0.0788 0.0908 0.0649 0.0946 26 0.0649 0.0947 0.051 0.0958 27 0.051 0.0958 0.0405 0.0875 28 0.0405 0.0875 0.0361 0.145 29 0.0361 0.145 0.025 0.0959 30 0.025 0.0959 0.0446 0 31 0.0863 0 0.0583 0.119 32 0.0583 0.119 0.0367 0.167 33 0.0533 0.0652 0.0293 0.0717 34 0.0293 0.0717 0.0124 0.0637 35 0.0124 0.0637 0 0.0401 36 0 0.0401 4.17E-17 0 37 0.193 0 0.191 0 38 0.191 0 0.0872 0 39 0.0872 0 0 0 40 0 0 0 0 41 0 0 0 0 42 0 0 0.0543 0 43 0.0543 0 0 0 44 0 0 0 0 45 0 0 0 0 46 0 0 0.0872 0 47 0.0872 0 0.191 0 48 0.191 0 0.193 0 49 0.17 0 0.146 0 50 0.146 0 0.0768 0 51 0.0768 0 0 0 52 0 0 0 0 53 0 0 0 0 54 0 0 0 0 55 0 0 0.123 0 56 0.123 0 0 0.115 57 0 0.115 0.123 0 58 0.123 0 0 0 59 0 0 0 0 60 0 0 0 0 61 0 0 0 0 62 0 0 0.0768 0 63 0.0768 0 0.146 0 64 0.146 0 0.17 0 注:表中数据单位为mm.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下最大弯矩组合下各截面主要内力和抗力 表4-1 截面节点编号 受力类型 N M R 是否满足 1 下拉受弯 -2.23E-13 4.95E-13 1.17E+03 是 2 下拉受弯 -1.25E-13 278.7 1172 是 3 下拉受弯 3.97E-12 422.6 1172 是 4 下拉受弯 4.19E-12 440.2 1172 是 5 下拉受弯 6.60E-12 344.2 713.9 是 6 下拉受弯 5.26E-12 154.6 713.9 是 7 上拉偏压 435.1 -144 5418 是 8 下拉偏压 534.6 71.13 12600 是 9 下拉偏压 568.5 311.9 2224 是 10 下拉偏压 557 496.5 1090 是 11 下拉偏压 544.3 609.3 1311 是 12 下拉偏压 532 654.6 1176 是 13 下拉偏压 1665 110.3 24190 是 14 下拉偏压 1719 485.3 16630 是 15 下拉偏压 1773 734.1 11540 是 16 下拉偏压 1827 872.9 7204 是 17 下拉偏压 1884 919.8 5114 是 18 下拉偏压 1953 832.8 4131 是 19 下拉偏压 1957 759.6 3823 是 20 下拉偏压 1953 833 4128 是 21 下拉偏压 1884 913.9 5111 是 22 下拉偏压 1827 872.7 7204 是 23 下拉偏压 1773 734.1 11540 是 24 下拉偏压 1719 485.5 16630 是 25 下拉偏压 520.9 652.7 1169 是 26 下拉偏压 532 654.6 1176 是 27 下拉偏压 544.4 609.1 816.1 是 28 下拉偏压 557 496.5 1090 是 29 下拉偏压 568.5 311.9 2224 是 30 下拉偏压 534.5 71.09 12600 是 31 上拉受弯 8.16E-12 -84.82 -1468 是 32 下拉受弯 3.43E-12 154.6 713.9 是 33 下拉受弯 8.85E-12 344.1 1172 是 34 下拉受弯 3.25E-12 440.1 1172 是 35 下拉受弯 3.84E-12 422.5 1172 是 36 下拉受弯 -2.00E-12 278.5 1172 是 37 下拉受弯 -2.00E-12 -5.32E-13 1172 是 38 下拉偏压 246.6 2.668 3920 是 39 下拉偏压 244.9 8.251 3596 是 40 下拉偏压 237.9 22.78 2793 是 41 下拉偏压 222 24.36 2635 是 42 下拉偏压 569.2 18.56 3611 是 43 下拉偏压 650.8 17.09 3700 是 7 下拉偏压 707.6 6.643 3940 是 31 下拉偏压 707.6 6.641 3940 是 44 下拉偏压 650.9 17.09 3700 是 45 下拉偏压 569.2 18.56 3611 是 46 下拉偏压 222 24.36 2635 是 47 下拉偏压 237.9 22.78 2793 是 48 下拉偏压 244.9 8.252 3596 是 49 下拉偏压 246.6 2.668 3920 是 50 下拉偏压 1869 47.88 6995 是 51 下拉偏压 1865 60.19 6891 是 52 下拉偏压 1809 84.12 6669 是 53 下拉偏压 1729 75.19 6217 是 54 下拉偏压 1494 39.83 6476 是 55 下拉偏压 1179 84.41 5794 是 56 下拉偏压 1195 107 5531 是 57 下拉偏压 1190 96.22 5657 是 13 下拉偏压 1338 363.9 6611 是 25 下拉偏压 1338 363.9 6611 是 58 下拉偏压 1198 96.2 5665 是 59 下拉偏压 1194 107 5531 是 60 下拉偏压 1179 84.41 5794 是 61 下拉偏压 1494 39.83 6476 是 62 下拉偏压 1729 75.19 6716 是 63 下拉偏压 1810 84.11 6669 是 64 下拉偏压 1865 60.19 6891 是 65 下拉偏压 1869 47.88 6995 是 注:表中力的单位为kN;弯矩单位:kN.m。以下各表与此相同。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下最大轴力组合下各截面主要内力和抗力 表4-2 截面节点 编号 受力类型 N M R 是否满足 1 下拉受弯 -2.23E-13 4.95E-13 1.17E+03 是 2 下拉受弯 -1.25E-13 49.67 1172 是 3 下拉受弯 3.97E-12 68.14 1172 是 4 下拉受弯 4.19E-12 55.39 1172 是 5 下拉受弯 6.60E-12 11.43 713.9 是 6 上拉受弯 5.26E-12 -63.75 -1468 是 7 上拉偏压 611.7 -362.6 3383 是 8 下拉偏压 611.7 50.14 13770 是 9 下拉偏压 611.7 180.5 6424 是 10 下拉偏压 611.7 264.6 3251 是 11 下拉偏压 611.7 302.9 4009 是 12 下拉偏压 611.7 298.5 3982 是 13 上拉偏压 2152 -1964 8977 是 14 上拉偏压 2152 -1265 10260 是 15 上拉偏压 2152 -665.7 12590 是 16 上拉偏压 2152 -158.7 14920 是 17 下拉偏压 2152 261.3 12780 是 18 下拉偏压 2152 523.8 8710 是 19 下拉偏压 2152 734.2 4538 是 20 下拉偏压 2152 523.8 8710 是 21 下拉偏压 2152 254.6 13890 是 22 上拉偏压 2152 -158.7 14920 是 23 上拉偏压 2152 -665.7 12590 是 24 上拉偏压 2152 -1265 10260 是 25 下拉偏压 611.7 281.3 4443 是 26 下拉偏压 611.7 298.2 3982 是 27 下拉偏压 611.7 302.5 2612 是 28 下拉偏压 611.7 264.1 3261 是 29 下拉偏压 611.7 179.9 6462 是 30 下拉偏压 611.7 49.52 13790 是 31 上拉受弯 8.16E-12 -170.1 -1468 是 32 上拉受弯 3.43E-12 -63.75 -1468 是 33 下拉受弯 8.85E-12 11.43 1172 是 34 下拉受弯 3.25E-12 55.39 1172 是 35 下拉受弯 3.84E-12 68.14 1172 是 36 下拉受弯 -2.00E-12 49.67 1172 是 37 下拉受弯 -2.00E-12 -5.32E-13 1172 是 38 上拉偏压 837 -83.58 2746 是 39 上拉偏压 835.4 -72.24 2904 是 40 上拉偏压 828.8 -34.39 3488 是 41 上拉偏压 822.2 -9.51 3909 是 42 下拉偏压 815.6 2.402 3984 是 43 下拉偏压 809.1 1.365 3984 是 7 上拉偏压 802.5 -12.67 3849 是 31 上拉偏压 802.5 -12.63 3850 是 44 下拉偏压 809.1 1.394 3984 是 45 下拉偏压 815.6 2.422 3984 是 46 上拉偏压 822.2 -9.499 3909 是 47 上拉偏压 828.8 -34.39 3488 是 48 上拉偏压 835.3 -72.25 2902 是 49 上拉偏压 837 -83.59 2745 是 50 上拉偏压 2084 -70.52 6362 是 51 上拉偏压 2082 -50.52 6515 是 52 轴压 2075 0.5754 6467 是 53 下拉偏压 2068 17.2 6729 是 54 轴压 2061 0.8843 6219 是 55 上拉偏压 2054 -49.9 6512 是 56 上拉偏压 2046 -134.6 5880 是 57 上拉偏压 2032 -253.9 5035 是 13 下拉偏压 2025 98.53 9669 是 25 下拉偏压 2025 98.6 9669 是 58 上拉偏压 2039 -253.3 5044 是 59 上拉偏压 2047 -134.6 5881 是 60 上拉偏压 2054 -49.89 6512 是 61 轴压 2061 0.8657 6219 是 62 下拉偏压 2068 17.15 7003 是 63 轴压 2075 0.5045 6467 是 64 上拉偏压 2082 -50.62 6514 是 65 上拉偏压 2084 -70.63 6361 是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下最小弯矩组合下各截面主要内力和抗力 表4-3 截面节点编号 受力类型 N M R 是否满足 1 下拉受弯 -2.23E-13 4.95E-13 1.17E+03 是 2 下拉受弯 -1.25E-13 13.9 1172 是 3 上拉受弯 3.97E-12 -3.408 -1170 是 4 上拉受弯 4.19E-12 -51.81 -1170 是 5 上拉受弯 6.60E-12 -131.5 -1468 是 6 上拉受弯 5.26E-12 -242.4 -1468 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