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慈溪市水产养殖发展规划模板.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9897329 上传时间:2025-04-12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4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慈溪市水产养殖发展规划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慈溪市水产养殖发展规划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慈溪市水产养殖发展规划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慈溪市水产养殖发展规划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慈溪市水产养殖发展规划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慈溪市水产养殖发展规划40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慈溪市水产养殖发展规划( ) 慈溪市海洋与渔业局二00六年八月目 录一、 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综合评价1(一)水域、 滩涂资源状况1(二)水文气候条件2(三)生物资源状况4二、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6(一)水产养殖生产基本情况6(二)主要经验及存在的问题8(三)水产养殖业前景展望10三、 水产养殖发展规划11(一)总体规划11(二)区域布局规划12(三)实施和保障措施21四、 养殖水域、 滩涂分布和规划图25(一)养殖水域、 滩涂总体分布图25(二)养殖水域、 滩涂总体规划图26附件: 1、 慈溪市水产

2、养殖发展规划评审意见2、 慈溪市水产养殖发展规划专家评审组成员名单一、 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综合评价(一)水域、 滩涂资源状况1、 地理位置、 地形特点 慈溪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部, 东南与宁波市区毗邻, 西、 南与余姚市接壤, 东北呈弧形突出于杭州湾; 介于东经1210212143和北纬30203034之间; 海域北面与海盐县和平湖县交界, 东北至灰鳖洋、 王盘洋与岱山县交界, 紧连舟山渔场。海岸线东起慈东闸, 西至曹娥江九塘闸, 全长78.5公里。地貌特征由南向北呈丘陵平原滩涂海洋台阶式格局, 陆地南缘为东西走向的四明山余脉, 北部是广阔的三北浅滩。慈溪海塘外滩涂由于大潮淤涨, 小潮冲刷, 夏

3、季淤积, 冬季冲刷, 台风风暴潮期间冲刷, 过后淤积, 综合结果是淤积大于冲刷, 海岸线逐渐外移。2、 水域类型 全市陆域面积1154平方公里, 海域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内陆水域面积87平方公里, 主要为河渠、 水库、 池塘。区内河流主要有南北向11条、 东西向3条组成, 大小河渠总长5400公里, 正常水位蓄水量9221万立方米。 全市有大中型水库17座, 面积3.5万亩, 其中中( 一) 型以上水库13座, 中( 二) 型以上水库4座, 总容量7653万立方米。各类池塘面积10.7万亩。我市1海域由滩涂和浅海两部分组成, 据1998年3月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测验队实测, 滩涂面积为

4、366.7平方公里( 以吴淞高程零米以上计) , 并以每年( 2030) 米的淤涨速率向北延伸, 是当前我省最大的滩涂。( 二) 水文气候条件1、 气候及灾害性天气 。 慈溪位于北亚热带南缘, 属季风型气候。夏冬稍长, 春秋略短。温暖湿润, 气温变幅小。雨量、 光照充分, 降水分布不均, 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光、 温及降水有地域差异。( 1) 气温、 日照与辐射。 年平均气温16.0。1月平均气温最低, 十年平均3.8,7月平均气温最高, 十年平均28.2。极端最低气温-9.3, 极端最高气温38.5。多年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083.4小时。历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112千卡/平方厘米。( 2)

5、降水、 湿度与蒸发。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含雨、 雪、 冰雹) 1272.8毫米。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 春雨、 梅雨、 秋雨与伏旱、 秋冬旱交替, 降水最高峰在9月, 平均177.8毫米, 占全年的14%, 最高曾达458.3毫米。梅雨期间多连阴雨。降水量地区分布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年相对湿度是7883%, 属比较湿润。夏季因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气温较高, 虽有充沛水汽, 但相对湿度不很大。历年平均年蒸发量961.4毫米, 约比降水量低24%。但7、 8月份蒸发量大, 分别比降水量大32%和43%。( 3) 风及自然灾害。 冬季盛行西北到北风, 夏季盛行东到东南风, 2春季转夏季稍早, 秋季转

6、冬季稍迟。全年以东风为主。有较明显影响的台风在( 89) 月最多, 一般8月多风, 9月多雨, 8月多摧残作物成灾, 9月多洪涝海潮作害。龙卷风行进路径有二条: 一条由杭州湾进入市境西部, 向东至龙山一带入海; 一条从余姚进入市境, 至长河、 天元一带减弱北移。2、 海洋水文 ( 1) 潮汐、 潮流 。 海区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 涨潮历时6小时, 落潮历时6.4小时, 涨落潮流向几乎与岸线平行, 沿海历年平均潮位为2.1米, 最高潮位达5.33米, 最低潮位为-0.55米。本区潮流属往复流性质, 在深水部位涨潮流向与岸线平行, 从东到西流向角逐渐变小, 涨潮流流向为东南偏东方向, 潮流能量入湾

7、口后, 流向为北偏西方向。( 2) 盐度、 海水温度。 本区海面居于杭州湾水流主流的隐蔽地区, 水层浅薄海水盐度因受钱塘江入海淡水影响, 海水含盐量低于外海, 且有地区及时间差异。东部龙山一带稍高, 中西部庵东一带稍低; 本区水温受陆地和径流影响弱于外来水作用, 海区月平均最高水温28.5度; 最低水温6.4度。由于杭州湾潮流强劲, 为半日潮流, 因此水温日变化主要受控于潮流的涨落, 一日有两个周期变化。另外, 还有夏季日温差大于冬季之特点。( 3) 波浪、 透明度。 本区海域的波浪由于受风区限制, 风浪一般较小, 东部近岸主要方向的波浪是偏南向大浪。本区在海域-20米等3深线以内, 受长江沿

8、岸流带来的高含沙量冲淡水和沿岸水的影响, 透明度较低, 平均仅0.14米, 水色在( 1314) 厘米左右, 含沙量达( 0.524.38) 千克/立方米。( 4) 无机氮、 活性磷酸盐、 活性硅酸盐。 本区硅酸盐含量年变化为秋季高, 冬季低, 磷酸盐的月变化比较复杂。受长江、 钱塘江径流影响, 硅酸盐、 磷酸盐含量丰富, 特别是夏秋季营养盐含量高。海域水体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季节变化为春夏季高秋季低。( 5) 溶解氧、 水质。 本区海域春季溶解氧的表层均在6.00毫克/升以上, 氧饱和度表层达102.2%, 虽然冬季溶解氧含量为全年最高( 7.44 毫克/升) , 但氧饱和度春季大于冬季是

9、全年最高, 最高值为105.4%, 由于春季是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季节, 光合作用产生氧, 夏季为全年最低( 5.15毫克/升) 。海水水质受陆地的工业、 农业、 生活、 河渠排放废污水及地面径流污染物的影响较大。主要污染物质为油类和营养盐类,油类平均值介于二、 三类海水水质之间, 无机氮平均值介于二、 三类海水水质之间, 无机磷平均值已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海水呈富营养化状态。( 三) 生物资源状况1、 微生物。 本区表层水中的异养细菌数量可达1104个菌落/毫升, 一般以夏季最高, 冬季最低。秋季又高于春季, 与水温变化一致。异养细菌成分中革兰氏染色阴性菌占64.5%, 阳性菌占53.3%。

10、主要组成是假单胞菌属、 孤菌属、 产碱杆菌属、 肠道细菌科、 黄杆菌4属、 革兰氏染色阳性菌、 棒状杆菌属、 微球菌属等。2、 浮游生物 本区浮游植物年平均个数为65.7104个/立方米, 以10月份个体数量最高, 达123.5104个/立方米, 12月份个体数量最低, 为32.8104个/立方米。共发现浮游植物种类71种, 主要种属有园筛藻、 骨条藻、 菱形藻、 角刺藻、 海毛藻和根管藻等6种。浮游动物年平均生物量为69.7毫克/立方米, 桡足类主要是太平洋纺缍水蚤、 针刺拟哲水蚤、 真刺唇角水蚤等, 毛颚类主要有海龙箭, 动物幼体主要有幼螺、 长尾类幼体、 仔鱼、 鱼卵等, 其它有中华假磷

11、虾和长额刺糠虾等。3、 底栖生物 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0.35克/平方米, 密度为14个/平方米, 组成中软体动物占39.66%, 多毛类占31.16%, 甲壳类占16.43%, 其它类占12.75%。主要经济种类有脊尾白虾、 安氏白虾和葛氏长臂虾。4、 海水品种及区域分布 我市沿海水产品种丰富, 滩涂上有泥螺、 彩虹明樱蛤、 四角蛤蜊、 蛏子、 焦河蓝蛤、 沙蟹、 蝦虎鱼、 弹涂鱼、 沙蚕等, 主要分布在龙山、 三北、 范市、 掌起、 观海卫一带; 浅海有鳓鱼、 龙头鱼、 鲻鱼、 梭鱼、 银鲳、 马鲛鱼、 鲈鱼、 鲚鱼、 梅童鱼、 舌鳎、 白虾以及季节性的鳗苗、 海蛰等。主要分布在观海卫、

12、附海、 新浦、 崇寿、 庵东、 周巷等地。5、 淡水品种及区域分布 我市淡水养殖主要分布在周巷、 庵东、 新浦、 附海、 观海卫、 掌起、 龙山等地沿海一带的鱼塘及水库、 外荡5河等处, 当前主要养殖的品种有南美白对虾、 银鲫、 白鲢、 花鲢、 鲤鱼、 鳊鱼、 草鱼、 青鱼、 青虾、 黄鳝、 罗氏沼虾、 甲鱼、 河鳗、 泥鳅、 黄颡鱼、 中华绒螯蟹、 乌鳢鱼、 鲈鱼、 鳜鱼、 鲶鱼、 梭鱼、 银鱼、 匙吻鲟、 翘嘴红鮊等。二、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慈溪水产养殖业自建国以来至上世纪七十年代, 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八十年代初, 广大沿海群众利用杭州湾沿岸低洼盐碱地挖塘养鱼, 发展了万亩精养鱼

13、塘; 九十年代, 广大渔民突破”杭州湾不能发展海水养殖”的思想束缚, 积极利用滩涂发展海水养殖。逐步形成了以海淡水池塘养殖、 海水滩涂养殖以及名特优水产品养殖为主的具有区域特色的规模化百里沿海养殖生产基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带动促进了水产加工、 出口创汇企业的迅猛发展。 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达20.84万亩, 产量达4.90万吨, 产值7.31亿元; 水产品加工总量2.37万吨, 实现加工产值11.53亿元, 水产品出口1.06万吨, 创汇1.07亿美元; 渔业经济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4.77%,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水产养殖”小县”一跃成为浙江省内的水产养殖”大市”。当前水产养殖已成为我市农业

14、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也是”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一) 水产养殖生产基本情况慈溪市的水产养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快速发展的基础上, 近年6来, 经过内扩外引, 水产养殖业得以迅猛发展, 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 养殖面积不断扩大。1994年至 十二年间, 全市水产养殖面积从6.45万亩增加到20. 84万亩, 新增14.39万亩, 年平均递增10.3%。特别是海水养殖外延扩张迅猛, 十二年来, 海水养殖面积从0.64万亩增至12.29万亩, 扩张19.2倍。其中海水池塘养殖面积从0.12万亩增至3.88万亩, 滩涂养殖面积从0.52万亩增至8.41万亩。淡水养殖在稳定池塘

15、养殖的前提下, 积极拓展其它水面的养殖, 养殖面积从5.81万亩增加到8.55万亩,增长了47.16%。2、 养殖产量不断提高。 养殖总产从1994年的1.27万吨增加到 的4.90万吨, 平均养殖单产从196.9公斤/亩上升到235.1公斤/亩, 各类养殖水域单产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如淡水池塘养殖从387.8公斤/亩提高到423.9公斤/亩, 海水池塘养殖单产从47.9公斤/亩增至251.4公斤/亩, 水库养殖单产也从32.9公斤/亩跃至100.0公斤/亩。3、 渔民收入不断增长。 1994年至 的十二年间, 养殖渔民专业劳动力从3824人增加到14558人, 增加10734人。养殖渔民人均

16、收入从3148元增加到14982.7元, 增加了4.76倍。4、 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年来, 本市不断引进、 试养和推广优新品种, 从单一传统的”四大家鱼”为主发展到名特优新多品种养殖。养殖品种增加了20多个, 并涌现出了一批南美白对虾、 梭鱼、 7青蟹、 彩虹明樱蛤、 泥螺、 脊尾白虾、 弹涂鱼等优势产品。5、 养殖模式不断创新。 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研究和引进推广, 水产养殖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进, 养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养殖模式上已从粗养低产到精养高产; 从单一的内陆水域养殖转为内陆与滩涂养殖同时发展; 从单一的池塘养殖发展到池塘、 水库、 低坝高网、 平涂养殖等等; 形成了具有慈溪

17、特色的养殖模式和产业布局。6、 产业层次不断提升。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 水产养殖品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至 底止, 经上级有关部门和专业机构评审, 全市已有14个国家无公害养殖基地, 养殖面积达1.55万亩, 认定的无公害产品4只; 有机水产养殖基地2个, 养殖面积0.39万亩, 有机水产品3只。万亩绿色无公害养殖技术的推广, 使绿色无公害水产品的养殖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水产加工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水产加工企业已达19家, 年加工能力3.38万吨, 加工能力已占到全市养殖产量的68.9%。( 二) 主要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在发展水产养殖生产方面的主要经验有: 1、 强化政策引导, 充分调动

18、群众投身水产养殖的积极性。1992年在龙山滩涂开发平涂贝类养殖以及1993年庵东低坝高网养殖试验成功后, 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1994年市政府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确定滩涂使用权有关问题的通知, 确定了滩涂开展水产养殖的有关政策界限, 有力地促进了滩涂海水养殖以跳跃式的速度8迅猛发展。1998年市政府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的若干通知, 掀起了沿海群众开发滩涂发展水产养殖的热潮, 迅速形成了具有杭州湾滩涂特色的百里沿海水产养殖带。2、 实施”科教兴渔”, 不断引进、 试验与推广优新技术。多年来, 本市积极实施”科教兴渔”战略, 努力提高渔业科技贡献率。一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狠抓优良品种的

19、引进、 培育和推广工作, 加强病害防治和健康高效标准化养殖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二是加强科技培训和推广工作。开展绿证培训, 每年召开( 12) 次渔业发展研讨会, 培训各类养殖人员1000人次以上; 三是加快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有效投入, 搞好水产六大养殖区块、 科技示范点和示范园区的建设, 使其有先进的生产设施、 较高的科技含量、 科学的管理模式、 优良的产品质量和较强的样板示范辐射能力。3、 培植产业龙头, 有效推动无公害水产基地建设。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生产无公害水产品, 本市创新经营体制。重点培植渔业龙头企业, 有效推动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 推

20、行优质苗种、 商品养成、 生产加工、 销售网络的一体化。当前, 已创立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或优势的主导产品( 有南美白对虾、 青蟹、 海瓜子、 泥螺、 梭鱼、 大弹涂鱼等) 的无公害原料生产基地。在经营上采用政府引导、 科技支撑、 企业经营、 养户参与的模式, 实现了产业化良性循环管理。4、 建立服务体系, 确保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9近年来, 本市不断完善和健全水产养殖业服务体系, 制定慈溪市海洋功能区划、 水产养殖九五规划和水产养殖十五规划, 全面实行水产养殖”双证”制度。全市建立了由海洋与渔业局及其所属渔政船检港监管理站、 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水产研究所、 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 各镇( 街

21、道) 海涂( 水产) 管理办公室等职能机构。相继成立了市海洋与渔业学会、 市虾业协会、 沿海各镇渔业协会、 水产养殖合作社等各类渔业专业合作组织, 为全市水产养殖业提供产前、 产中、 产后等服务。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类渔业专业合作组织经过实施种苗工程, 推行标准化生产以及加工开发、 拓展国内外市场等一系列措施, 有效促进了全市渔业经济的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在水产养殖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存在不少制约的因素: 一是养殖生产总体规划力度不足, 无序生产现象未能有效控制; 二是养殖投入品监督管理尚未形成规范, 缺少有力的调控手段; 三是养殖基础设施老化, 投入力度不足, 生产效益不高;

22、 四是水域滩涂功能不明确, 养殖面积难于稳定; 五是养殖水域污染日趋严重, 环境质量普遍下降; 六是水产品精深不够, 产品附加值不高等。( 三) 水产养殖业前景展望二十一世纪, 人们对优质水产品需求量将不断增加, 为今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机遇。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 为水产品流通打开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给慈溪水产养殖业带来了10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水域滩涂资源为慈溪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发展的平台。随着慈溪市水产养殖发展规划的实施, 服务体系的日趋健全和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大, 为慈溪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发展的动力。展望我市水产养殖业前景光明。淡水养殖业 将从快速发展阶段进入到稳定提高

23、阶段。外荡养殖, 随着全市三横十一纵市级主干水系河道的建设和镇( 街道) 河道改造, 市污水治理工程的实施和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 河道水质将逐渐改进, 外荡养殖面积有望增加。池塘养殖,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 部分精养商品鱼塘进行了平整或征用, 鱼塘养殖面积正逐年减少, 但经过开发新的养殖场,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调整养殖结构, 创新养殖模式技术, 建设绿色无公害养殖基地, 引进名特优新养殖品种, 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 淡水养殖这一传统产业可得到持续稳定地发展。海水养殖业 慈溪约有120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 其中滩涂面积近366.7平方公里, 我市沿海处于江河入海口的咸淡水交

24、汇处, 生物资源丰富, 是很好的浅海养殖地带。当前, 浅海养殖尚未开发, 滩涂养殖虽受围垦的影响, 但淤涨较快, 只要及时规划, 发展浅海滩涂养殖仍有一定的空间。三、 水产养殖发展规划(一) 总体规划11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为依据,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结合我市经济、 社会整体发展规划, 充分利用内陆水域, 积极拓展滩涂浅海养殖, 努力保护生态环境, 改进水产养殖环境; 依靠科技进步, 开发新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技术, 实施生态养殖技术, 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持

25、续发展。2、 发展方针。 坚持”巩固、 调整、 发展、 提高”的渔业发展方针。”巩固”即巩固现有的养殖基地, 增加基础设施投入, 改进养殖条件; ”调整”即调整产业结构和养殖品种结构, 加快名特优新品种引进和推广, 积极扶持流通加工业; ”发展”即发展特色渔业、 绿色渔业、 休闲渔业、 外向渔业; ”提高”即以”双增”为目标, 提高养殖效益, 提高市场竞争力, 提升产业档次。3、 实现目标。 以规划促发展, 经过实施水产养殖发展规划, 强化渔业法律法规意识, 巩固现有养殖水面, 促进滩涂浅海和外荡江河水面的开发, 到 , 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3万亩, 养殖产量6万吨、 产值9亿元, 水产养殖

26、人员人均收入1.8万元, 分别比 增加10.36%、 22.45%、 23.12%和23.64%; 水产养殖总产值占渔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0%以上, 占大农业的比重25%以上; 进一步确立区域化布局, 专业化生产, 标准化管理, 产业化经营, 社会化服务的生产格局, 并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产养殖运行机制和12管理体制。(二)区域布局规划 1、 各功能区域范围 慈溪市境内当前已进行水产养殖、 现尚未开发利用但适合于水产养殖并符合慈溪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慈溪市海洋功能区划的所有水域和滩涂均属本规划范围。 根据慈溪水域滩涂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 以及社会、 经济总体发展规划, 全市养殖

27、规划总面积共计23万亩, 其中淡水养殖面积8.4亩, 包括饮用水兼农田灌溉水库13座2.2万亩, 外荡面积2.7万亩, 海涂水库 1.0万亩, 淡水池塘2.5万亩; 海水养殖面积14.6亩, 包括海水池塘面积4.0万亩, 滩涂面积10.6万亩。按养殖水面的自然属性, 结合当前慈溪市水产养殖格局以及总体发展规划, 从南到北将全市水域滩涂划分为饮用水水库养殖区、 外荡养殖区、 池塘精养区( 含海水池塘) 、 海涂水库养殖区、 滩涂养殖区、 浅海养殖区、 临时养殖区, 共7个功能区块。各水产养殖区域分布的范围为: ( 1) 饮用水水库养殖区位于慈溪市329国道以南及四灶浦水库, 分布在横河、 匡堰、

28、 桥头、 观海卫、 掌起、 范市、 三北、 龙山南部及新浦, 以饮用水兼农田灌溉水库为主, 面积约2.2万亩。( 2) 外荡养殖区位于慈溪中部, 东横河以北, 八塘横江以南, 涉及到全市所有镇、 街道, 主要以外荡江河为主, 包括少13量的田间蓄水塘, 面积为2.7万亩。( 3) 池塘精养区位于八塘以北, 一线海塘以南, 分布在沿海十一镇北部的海涂地上, 以海淡水池塘为主, 以及少量的外荡、 环河, 面积6.5万亩; ( 4) 海涂水库养殖区, 位于八塘以北, 十塘以内, 以农业灌溉、 工业用水为主体构成海涂平原水库群, 当前有面积0.7万亩, 规划兴建0.3万亩。( 5) 滩涂养殖区, 位于

29、一线海塘以北, 吴淞高程零米以上的滩涂, 规划面积10.6万亩。( 6) 浅海养殖区, 位于吴淞高程零米以外, 慈溪市境内的海域, 进行海水养殖开发试验。( 7) 临时养殖区, 主要为全市境内规划承担其它用途, 在一定期限内暂不进行开发的水域滩涂; 已围垦但未开发的新围海涂; 备用排涝河渠; 各类适宜水产养殖的环沟河道等。2、 分功能区域规划 (1) 饮用水水库养殖区 该区域主要以沿山饮用水水库、 四灶浦水库和零星池塘构成, 其中水库总面积2.8万亩, 渔业面积2.24万亩, 平均水深( 56) 米; 水质清澈, 略偏酸性, 浮游生物种类比较单一, 数量偏少, 但有些水库底栖生物数量, 自然水

30、生动物种类丰富, 适合进行水产养殖开发, 考虑到该水域都以饮用水为主, 对水质的保护要求较高, 应以生态增养殖为主。实现目标: 在该区进行适度生态养殖开发, 增养殖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和无污染的肉食性鱼类, 减轻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改进水库饮用水水质。到 , 养殖仍稳定在2.2万亩, 年产水产品保持在0.1万吨、 产值0.14亿元左右。14发展重点 积极引进滤食性好能在水库形成优势种群的鱼类, 如花白鲢、 匙吻鲟等养殖品种, 适当放养一些经济效益较高, 对水库水质没有影响的河虾、 河蟹、 银鱼、 河鳗、 甲鱼等肉食性鱼类。经过应用不投喂饵料的生态养殖技术, 在水库中维持一定的鱼类生物, 降

31、低水体富营养化, 改进水库水质, 达到以鱼养水和促进渔业发展的双赢。保障手段 技术上: 采用渔业增养殖技术, 即对水库水质不产生任何负面影响的前提下, 利用人工养殖技术将种苗移入与原栖息水域生存条件相似的水体中, 达到增加种群数量, 提高产出的目的; 品种上: 选择营生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生长快、 产值高、 易捕捞、 销售畅的特点; 数量上: 放养的数量与水库的初级生产力相一致, 保证水库水生生物资源的平衡、 协调与持续利用。(2) 外荡养殖区 规划期内, 全市河道水面预计将达到15万亩, 其中可用于水产养殖的面积2.7万亩。该区块由于水质肥沃、 浮游生物量丰富, 但水的流

32、动性大, 其功能以引洪、 排涝、 蓄水为主, 养殖为辅, 因而适合开展粗放粗养的养殖模式。该区块面积较大, 利用率偏低, 要经过宣传, 加强管理, 减少污染, 净化水质, 扩大养殖面积, 增加就业, 提高比较效益。实现目标 在保证引洪、 排涝、 蓄水的基础上, 利用断段江、 外荡敝水区, 发展水产养殖, 到 , 养殖面积达到2.7万亩, 产量0.75万吨, 产值0.6亿元。发展重点: 大力提倡河道增养殖; 以养殖鳙鱼、 鲢鱼、 银鲫、 草15鱼、 鲤鱼等传统品种为主, 适当放养鳜鱼、 鮊鱼等名特优新水产品种, 发展一次放养长年捕捞的轮捕养殖方法, 保障市场水产品供应和增加渔业经济效益。保障手段

33、 必须严格审批手续, 避免养殖与引洪、 排涝、 交通发生矛盾, 同时禁止”三废”污染河道, 重点整治超标排污企业。渔政部门要加强检查执法力度, 重点查处外荡养殖中的毒、 偷、 盗事件, 保障外荡养殖户的合法权益。各镇、 街道要专人负责河道保洁, 净化水质, 创造良好的水产养殖环境。( 3) 池塘精养区 根据池塘水源和养殖品种的不同, 可分为淡水池塘养殖及海水池塘养殖两个亚区。 淡水池塘养殖亚区 该区是1979年以来, 经过国家扶助、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和群众集资开发的沿海海涂淡水池塘, 现有面积1.5万亩。该区池塘集中连片, 具有一定的规模, 水、 电、 路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备, 养殖产量

34、较高, 是宁波市的主要淡水鱼商品基地。在新围垦的海涂上, 部分地块由于地势低洼, 淡水水源较好, 也能够用来开挖池塘, 进行淡水养殖, 其面积可达2.5万亩, 这些区域是新开发水面, 能够整体规划, 适合于开展高标准精养, 将成为今后慈溪淡水养殖的主要产区。 海水池塘养殖亚区 在已围及新围的海涂地中, 部分围垦地地段海水灌排条件好, 适合进行海水养殖。根据围垦规划和慈溪市总体发展规划, 至 , 我市将有15多万亩海涂要围垦, 在这些围 16垦地中部分低洼地块适宜于开挖鱼塘, 进行海水养殖。由于这些是新开发区域, 能够整体规划, 统一设计, 建立高标准的海水养殖鱼塘, 使之成为慈溪海水养殖的主要

35、产区。实现目标 经过稳定现有养殖鱼塘面积, 开发新的海涂鱼塘, 优化养殖品种结构, 到 , 该区的海淡池塘养殖面积可达6.5万亩, 产量3.25万吨, 产值4.6亿元, 使水产品供应量能基本满足我市居民消费需求, 养殖渔民收入逐年增加。发展重点 发展市场适销对路、 经济价值较高的对虾、 梭鱼、 鮊鱼、 鲈鱼、 青蟹等名特优新品种, 推广应用海水品种淡水养殖技术、 鱼塘综合立体混养以及无公害健康养殖等鱼塘生态养殖技术, 建设苗种生产基地, 增强绿色养殖意识, 争创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保障手段 要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力度, 开展标准化鱼塘建设和改造, 引进开发新的水产养殖品种, 推广应用新的养殖技术

36、 开展水产苗种检疫, 加强饲料、 药物检查, 做好主导产品商标注册, 规范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 促进池塘养殖健康有序地发展。(4) 海涂水库养殖区。 该区位于杭州湾南岸, 由沿海5座海涂水库组成, 总水面面积0.68万亩, 总库容量1292万立方。按照滩涂围垦规划, 还将兴建多座海涂水库, 这些水库水源靠河网翻水入库, 水质呈微碱性, 水体的溶氧充分, 营养盐含量较高, 浮游生物丰富, 且地处沿海, 便于获得自然苗种, 如梭鱼、 鳗苗等, 这都为发展海涂水库养殖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根据该区自然条件, 适合于开展各种鱼17类的立体综合养殖, 推广河蟹、 河鳗、 鳖等多品种混养, 发展以垂钓为主的

37、休闲渔业。实现目标 充分利用各水库自然资源, 发展水库综合立体养殖, 因地制宜, 开发以垂钓为主、 各类娱乐项目相结合的休闲渔业, 到 , 该区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 产量0.1万吨, 产值0.16亿元, 并成为与创立现代化旅游生态城市相配套的以垂钓为主的休闲渔业基地。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建塘江水库休闲渔业, 努力把建塘江水库建成浙江省垂钓基地, 集垂钓、 观光、 餐饮于一体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保障手段 优化养殖结构, 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 保证水源充分; 增加资金投入, 完善休闲垂钓设施, 改进自然生态环境, 保证水库养殖、 垂钓快速发展, 使之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5) 滩

38、涂养殖区 我市一线海塘之外有大片的滩涂, 按吴淞高程零米计算, 有面积366.7平方公里, 而且每年还以( 2030) 米的速率向外延伸, 至 , 该滩涂吴淞高程2米以上的可养殖面积达18万亩, 规划养殖面积10.6万亩, 根据滩涂土壤东粘西砂、 自然生物资源分布特性以及水产养殖特点, 该区可分为三个养殖亚区: 低坝高网养殖亚区 西起周巷建塘江闸, 东至新浦半掘浦, 南到一线海塘, 北为一线海塘向外( 300 ) 米的滩涂。该区底质砂性较重, 有机质含量较低, 潮流相对较急, 海水咸度低, 近岸水草丛生, 适宜发展低坝高网养殖, 可开发水产养殖面积1.6万亩, 主养18品种有青蟹、 对虾、 鲻

39、梭鱼、 脊尾白虾、 泥鱼等。蓄水养殖亚区 西起新浦半掘浦, 东至观海卫海黄山闸, 南到一线海塘, 北为一线海塘向外( 300 ) 米的滩涂, 养殖面积约2.4万亩。其滩涂底质介于东部的粘性沙土和西部的粉沙土之间, 潮流、 潮高要低于西部而高于东部。高潮位滩涂高程较高, 低潮位滩涂比较平直, 根据该亚区的自然资源状况, 高潮位滩涂可发展蓄水养殖, 养殖品种以青蟹、 脊尾白虾、 梭鱼等种类为主, 也可放养对虾等苗种, 与缢蛏等贝类品种混养; 低潮位滩涂可开发贝类养殖, 开展彩虹明樱蛤、 泥螺等品种的养殖。平涂养殖亚区 位于慈溪东部滩涂上, 东起慈东闸, 西至观海卫海黄山闸的沿海低潮位区滩涂, 东西

40、长约20公里, 南北延伸长度为( 1.52.5) 公里, 养殖面积约6.6万亩。该养殖区块滩涂底质为淤泥土, 保肥性能好, 有机质含量丰富, 适合于滩涂贝类养殖。由于海涂的淤涨, 部分滩涂淤积严重, 能够经过蓄水或拦网等方法养殖弹涂鱼等鱼类。根据该区块的地理环境和滩涂特点, 养殖习惯和优势, 主要养殖品种为泥螺、 彩虹明樱蛤、 缢蛏等贝类, 以及弹涂鱼等品种。养殖方法可采取生态型为主的滩涂贝类半人工粗养、 蓄水养殖和拦网养殖等。实现目标 根据东西滩涂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特点, 发展不同的鱼、 蟹、 虾、 贝等水产品种, 打造北部百里沿岸绿色养殖带。到 , 养殖面积扩大到10.6万亩, 产量

41、1.8万吨, 产值3.5亿19元, 建设成为最有慈溪特色的水产养殖区。发展重点 大力发展有慈溪特色、 有较高知名度的”小海鲜”养殖品种, 如锯缘青蟹、 彩虹明缨蛤、 弹涂鱼、 泥螺等, 实施绿色、 无公害水产品行动推进计划, 开展绿色、 无公害生态养殖, 建立绿色、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保障手段 以”绿色、 生态”为主线, 大力实施水产品绿色、 无公害行动推进计划, 建立绿色、 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 扶持绿色水产品牌; 开展养殖水质监测, 改进养殖环境, 确定合理安全的养殖容量; 加强检查执法力度, 禁止使用”两高”渔药, 保证滩涂水产养殖健康有序地发展。( 6) 浅海养殖区 浅海养殖当前

42、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 但该区域养殖在我市最有发展潜力。邻近沿海省已开发的养殖品种有紫菜、 羊栖菜、 牡蛎、 杂色蛤、 魁蚶以及大黄鱼、 鲈鱼、 美国红鱼等, 养殖方式有浮悬式紫菜养殖、 底播贝类养殖、 网箱养殖等, 具有高投入, 高产出, 高效益, 高风险的特点。杭州湾海域海水混浊, 潮流急, 风浪大, 缺乏大规模发展浅海养殖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养殖技术经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养殖技术的突破, 能够逐步发展一些藻类等品种的养殖。实现目标 采用前期以政府投入开发为主, 逐步发展为个私、 民营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竞相投入的方式, 争取到 , 开发出适宜慈溪浅海养殖的水产品种,供在杭州湾水域中养殖。

43、20发展重点 开发出适宜慈溪浅海养殖、 经济价值较高、 又能改进海域水质, 且能大面积推广的海水品种。保障手段 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 组织各方面力量, 联合开展技术攻关, 开发出适合慈溪海域养殖的水产品种和养殖技术, 统筹兼顾, 强化规划, 促进海洋环境良性化发展。(6) 临时养殖区 主要指规划用于工业开发而还未开发建设的围垦滩涂, 和水利排涝抗洪用的河渠, 以及农田灌溉用河塘水库等水域, 在与主要功能不冲突的前提下, 可在一定时间内从事养殖生产。根据这些水域的特殊性及可使用的时限, 因地制宜地开展鱼塘精养和粗养, 充分利用该区渔业自然资源。 实现目标 在新的土地功能还未发挥前, 充分利

44、用荒芜土地和现有水产养殖设施, 适当增加投入, 进行塘内鱼塘养殖, 充分利用渔业资源。发展重点 一是开展围垦地的鱼塘养殖, 根据各地的特色, 开展对虾、 脊尾白虾、 青蟹、 梭鱼、 银鲫、 弹涂鱼等品种的养殖。二是发展河道水渠、 农用鱼塘的粗养、 半精养,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保障手段 加强水质监测, 注意水质变化, 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明确养殖年限, 开发一些投入少、 见效快的项目, 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各类水域滩涂资源。(三)实施和保障措施为使本规划得以顺利实施, 必须采取经济的、 行政的、 法律的管21理手段, 科学合理的开发途径, 促进我市水产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1.加强领导, 科学规

45、划, 提高水面利用率。 慈溪市水产养殖发展规划的实施涉及面广, 政策性强, 工作量大, 需要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总体协调。各镇、 街道、 杭州湾新区要结合当地水域滩涂资源状况和养殖实际,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有计划、 有组织地分步实施, 切实加大宣传力度, 正确处理资源、 环境和开发三者的关系, 引导渔民增加投入, 加快发展步伐。实行内扩外引, 鼓励发展中、 低潮间带养殖和滩涂成片开发。要联合各大专院校、 科研院所, 集中力量对浅海水产养殖进行科技攻关, 力争在”十一五”期间, 杭州湾浅海水产养殖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拓展慈溪水产养殖的空间。2.增加投入, 调整结构, 增加渔民收益。 水域滩

46、涂养殖开发投入资金大, 风险高, 必须要加强引导和管理, 重视对养殖基地设施的维护, 加大对养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按照产业化的要求, 新建立若干重点基地项目, 切实提高池塘精养和滩涂养殖区的总体水平, 使其尽快上规模、 上水平。对现有养殖水面要调整结构, 积极引进名优新特品种, 改变养殖模式, 尽快使养殖产量型向养殖效益型转变, 提倡生态养殖, 开展绿色无公害养殖, 建设有机、 绿色水产品养殖基地, 着力提高产品当次, 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努力增加广大渔民收益。3.因势利导, 开拓创新, 着力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 渔业产业化程度的高低事关渔业经济发展进程。经过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渔业生产责任制, 发展多种形式的渔业规模经营, 按照市22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着力培育和扶助渔业龙头企业( 包括规模养殖企业, 水产品加工企业, 各种中介组织等) , 带动广大养殖户发展生产, 同时鼓励和引导大企业、 大财团, 跨行业加入水域滩涂的开发, 在政策、 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和扶助, 争取”十一五”期间在几个主要养殖区块各培植( 13) 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养殖型渔业龙头企业。加大对现有具有一定基础的龙头( 苗子型) 企业的扶助, 促使其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生产经营正常化, 推进整个水产养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