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1.主要内容:
(1)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运用现状;
(2)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运用的影响;
(3)规范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运用的措施。
2.基本要求:
(1)文献综述要求:通过系统地查阅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加工,从而撰写的综合性叙述和评价的文章,不能简单罗列文献。
(2)在阐述所选论文《公允价值应用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时注意应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创新性。同时注意结合当前国内外环境,分析所选论文的可行性,是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3)能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规范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运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论文内容要完整,立论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分析透彻,推理严谨。同时,注意各项数据的引用的可靠性,确保材料翔实可靠,有说服力。
(5)必须保证论文工整、无错误,并且能够独立完成全部内容,切忌抄袭和拼凑;论文内容及装订格式严格按照学校或会计学院公布的格式要求进行。
3.主要参考资料:
(1)支晓强,童盼.公允价值计量的逻辑基础和价值基础[J].会计研究,2010,1
(2)周明春,刘西红.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9,9
(3)任世驰,李继阳.公允价值与当代会计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2010,4
(4)通过互联网查阅与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
完 成 期 限: 2012年12月27-2013年6月14日
指导教师签名: 刘 丽 丽
专业负责人签名:
2012年12月17日
公允价值应用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目 录
摘 要 Ⅰ
ABSTRACT Ⅱ
1 绪论 1
1.1 研究的背景 1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1.2.1 研究的目的 2
1.2.2 研究的意义 2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3
1.3.1 研究内容 3
1.3.2 研究方法 3
2 公允价值的含义及特征 3
2.1 公允价值的含义 3
2.2 公允价值的特征 4
3 公允价值的研究现状 5
3.1 国内研究现状 5
3.2 国外研究现状 6
4 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7
4.1 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为其利润带来的积极作用 8
4.2 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为其利润带来的消极作用 9
4.2.1 难以确保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9
4.2.2 公允价值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 9
4.2.3 公允价值计量会导致价格波动频繁 9
4.3 公允价值对于利润的影响趋势 9
5 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10
6 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 10
7 公允价值应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14
7.1 盈利能力指标 15
7.2 与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融资能力有关的指标 15
7.3 与资产管理有关的指标 15
8 如何完善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中的应用 15
8.1建立公允价值合理的使用方法 15
8.2正确认识公允价值,减少报告有关公允价值的不确定信息 16
8.3提高专业人员的职业水平 16
8.4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允价值应用要素的市场条件 17
结束语 18
致 谢 20
参考文献 21
公允价值应用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摘 要
近几十年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一直是国内外会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2006年2月,我国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重新使用了公允价值,再一次引起大家对它的相关问题的关注。研究公允价值对探索会计发展趋势,完善会计理论,促进会计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建设都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首先阐述了公允价值的含义及其特征属性,回顾并总结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实践过程,进而讨论了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中的运用现状和意义,分别估计了公允价值运用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最后研究了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中应用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针对存在问题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公允价值/ 影响/上市公司/应用
I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the fair value of the listing Corporation
ABSTRACT
In recent decades,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 has always been the hot spot of the accounting circles at home and abroad to study one of the problems. In February 2006, our country in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to use the fair value, and once again caused everyone to focus on its related issu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air value on accounting, perfecting accounting theor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ccounting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have important research significance.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eaning of fair valu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practice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 in our country,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fair value in the listed companies us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respectively, using fair value estimates the impact on profits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impact on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influence o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listed companies, on this basis, the research of fair value application there may be problems in listed companies an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aken against the problems.
KEYWORDS Fair Value , application, listed company
II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2007年底美国爆发了严重的次贷危机,人们首先就会把公允价值作为导致这场危机爆发的首要因素。针对人们的这一观点,作为会计界的前沿者,他们也首先进行了回应:公允价值并非首要因素。虽然如此,但是公允价值的运用,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发展趋势到底会如何?从我国的会计发展和改革过程来看,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经历了从开始的小规模引用,到应用到更多的项目中,再到有时候应用,偶尔又停止使用,最后把公允价值在一定条件下全面运用到各个方面,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经历了这样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我国于2006年2月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又一次把公允价值作为五种会计计量属性之一。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以后,对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都有一定的帮助,另外,对于企业业绩的衡量也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意义,再者,对于某些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变动也能够及时的反映给信息使用者。对于为什么要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引入公允价值有何目的这一问题,就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来看,都可以得到:引入公允价值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价值,能够在某一程度上使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具有相关性,能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公允价值之所以能够被重新引入到会计准则中作为五种计量属性之一,是因为在以前的会计准则中运用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它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的某些企业不得不引入公允价值计量。胡建忠曾经在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中指出:“如果会计准则还完全按照原来的规定,固守历史成本处理,会存在很多问题,因为会计上所反映的信息可能越来越无法达到决策有用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就可能被边缘化。要想使会计不被边缘化,就必须保证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能够基本符合市场的规律,在可靠性的基础上必须考虑相关性。”
近十几年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一直是国内外会计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它的必要性,国际会计界已经达成了共识。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产生,人们对企业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日益关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则因其潜在的高度相关性,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其运用领域已从金融工具扩展到传统的资产和负债项目。而我国在1997年首次引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但由于部分原因,在实施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2006年2月我国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重新把公允价值作为5种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再一次引起大家对它的相关问题的关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也有较大一部分内容在某一方面不同程度的与公允价值有关。而现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受到新会计准则不同程度的限制,以前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主要强调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计量中的主导地位,而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一方面增加了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范围,但另一方面也在其实际运用中增加了各种使用的限制条件。2007年起新会计准则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开始执行,本文主要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上市公司运用中对上市公司各方面的影响为基础,研究在种种严格限制条件下、企业会计监管下公允价值运用的经济后果。 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主要应用于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准则中,这些变化必然会对上市公司的利润、盈余管理、会计信息披露和财务报表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上市公司影响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最后,公允价值的应用符合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环境。近年来,我国在生活中也逐渐出现了更多地新生物,如人力资源、知识产权、衍生金融工具等,给会计理论及实务提出了更多地研究方向,为了避免出现公允价值被再次滥用与操纵利润,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研究公允价值应用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也显得非常重要。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公允价值被学术界认为是最能够反应资产动态价值的计量属性,从而在会计实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在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把公允价值再一次纳入计量范畴,本文主要通过对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中的应用,研究分析其对上市公司各方面的影响,主要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利润、盈余管理、会计信息披露和财务报告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客观地分析评价公允价值计价的方法,并试探性的提出了应对当前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存在的不良影响的方法。
1.2.2 研究的意义
(1)理论价值:研究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企业的现时价值,也能够更加真实地表现出企业的会计信息,使得企业的投资者、股东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清晰地了解企业。这样他们要是想更加的了解企业,也就必须先去对新会计准则有更加好的认识与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进了会计准则在企业中的运用。(2)现实意义:通过分析与研究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中运用的影响,一方面能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也能够为企业的投资者、潜在投资者、股东等停工与决策有关的会计信息。研究具体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可以从某些方面去分析研究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去采取一些有用的措施,这些对上市公司今后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我国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也提供可行性建议。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在上市公司中运用的意义;公允价值的概念内涵及某些特征属性;公允价值应用对上市公司利润、盈余管理、信息披露、财务报告的影响;
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1.3.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前几章主要采用历史回顾和理论分析的方法,阐述公允价值的基本概念及内涵,然后根据前人的研究列举出公允价值的某些特征属性,又进一步陈述了公允价值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体阐述了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知识。后半部分,则主要是依据前半部分的阐述使大家对公允价值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以实证研究为主,通过对提出的假设给出实例证明,来增加观点的说服力。
2 公允价值的含义及特征
2.1 公允价值的含义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即:“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历史成本、现值和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中的运用,主要是研究上市公司中的一些以历史成本为计量的金融和非金融工具。在此基础上将其进一步运用到金融资产和负债方面,从而使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更加的完美。最终去彻底的改变我国企业中盲目采用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传统计量模式。
我国
美国
国际
我国会计准则指出:“公允价值就是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在公平交易下自愿的进行资产的交换。”
市场参加者在相关市场中进行现时交易而获得的出售资产的金额或支付的转移负债的金额。”
国际准则中指出:“买卖双方均自愿地在对被交易资产相关情况拥有合理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公平交易而成交的金额。”
有上述表格中对公允价值不同的定义内容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概念作了充分的考虑。既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又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十分接近。美国公允价值准则主要强调的是市场参与者这个定义,同时充分了解被出售资产或负债的其他相关因素。当我们判断公允价值的时候,都要从市场参与者这个角度去看,而不是从个别企业的角度去看 。
2.2 公允价值的特征
公允价值的基础是市价,能够成为公允价值的市价一般具有两个限制条件:一、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和公平交易。一般而言,如果某一项资产是特有的而不存在替代品,这样它的交易一般不会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在这种条件下交易的双方即使在公开市场上是自愿而且公平的交易,其所产生的的交易价格也不能够说是公允价值,例如在并购市场上产生的公司并购价格既不能作为其交易的公允价值。当交易市场上存在不止一个市场价格时,一般会选择对企业有利的市场价值,当然这个价格并不是对企业整体都最有利的价格,而是对交易的某项资产或负债本身最有益处的价格。另外,能够成为公允价值的市场价格还不应该包含交易成本(如运费、 安装费等)。有时候我们也认为公允价值也就是公允市价,当我们提到公允价值时,在人们心中就会想到市场价值。是因为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在公开市场上公平交易所产生的价格,并不是买卖双方自己决定的,而是指在此次交易过程中的参与者在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如资产或负债的未来现金流、购买或出售资产或负债存在的风险)之后,双方达成共识后所确定的价格,即是我们所谓的公允价值。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存在活跃市场的前提下不存在公平交易价格,这时我们就不能单纯的把双方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我们就需要依赖于现值技术。所谓现值技术也是现在公允价值能够被作为五种计量属性之一被广泛运用的基础,当然确定现值也是一件说着简单做着难的事情。也正因为存在着现值确定的客观随意性这样的问题,公允价值也被质疑缺乏可靠性。再者企业对资产或负债在将来所表现的现金流或者关于其的风险的预测也都带有一定程度上的客观随意性。就以上陈述来看,在某限制条件下:现值只有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标才能被看做是真正的公允价值,以为公允价值与资产或负债的使用价值并不一样,所以一其他主体价为计量目标的现值不可以等同于公允价值。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得出:公允价值若以现值技术来确定,那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弹性:①交易可以不真实存在。会计准则规定必须是有真实存在的交易时才能够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再者就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时,进行的资产或负债交易,或者进行交易的买卖双方是不一定客观存在的,意思就是所他们可以是虚拟或者假设出来的。而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时形成的交易双方是特定的,因此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价格可以认为是公认的交易价格。②公允价值具有时间性。虽然公允价值具有一定的公允性,但这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今天的公允将变成昨日的历史,所以随着时间和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站在明天的角度就不公允了,公允价值就是反应企业现在的经济状况对资产和负债的影响在市场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价值指标,当然这并不是他的不好之处,恰恰相反正因为有这样的变化,公允价值才能时刻保持“公允”,才能收到国内外会计界的青睐。③公允价值有特定的估价方法。当资产和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时,就需要特定的方法对公允价值进行评估,通常采用的评估方法有:a.市场法,主要是参照市场上相同或相似的或者其他可比的资产或负债进行估价。b.收益法,利用未来现金流量或盈利,按预计的贴现率计算现值。3成本法,是要估计可比效用的替代资产的成本,通常指现行重置成本。
3 公允价值的研究现状
3.1 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国内仅仅在会计界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就有着千差万别,每个学术界都有不同的看法与研究。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查阅我了解到国内的一些研究如下:首先,学者黄世忠对公允价值有独特的看法与研究,他指出公允价值计量会在以后成为会计计量的主流,来主导会计的计量。而相反之前的历史成本计量将慢慢的退出,对此他还对公允价值的产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次卢永华和杨晓军对公允价值的计量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公允价值所计量的是现值,但是现值的计量属性不是以公允价值为核心的。也就是说公允价值是现值,但是现值不是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以市场为核心的对信息的一种分析评价,其主体是市场。合理的运用公允价值对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的健康发展是很重要的,理解公允价值含义并合理的运用到公司的经营中是很重要的。所以公司的财务人员需要了解并掌握公允价值的现实基础和理论意义。从而合理的为公司提供健康的决策。著名教授葛家澍认为自愿双方在进行交易时所达成的交易金额就是公允价值。如果某一资产或负债是由市场直接决定价格,但是不能确定未来是否还有现金流入或者还有可预期的收益的话,就可以用现值来分析它的公允价值,并得出公允价值。葛家澍教授还提出了有关公允价值的现值技术和现值计量在公允价值中的运用,并且强调了现值计量还可以运用在其他的资产和负债中。
3. 2 国外研究现状
据国外考证最早提出的公允价值的概念是在19世纪英国的股份公司法中。该股份公司法规定,公司的财务报表必须“全面而公允”。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转变在英国的公司法中将其变为“确定而公允”,一直沿用至今,慢慢的成为了英国以及其他各国的资产负债表的重要依据。 20世纪50年代,特尔顿发布 AAA第 6号专题报告《财务结构理论》,历史成本是财务会计计量的基础,特尔顿十分支持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模式,慢慢的它的观点给普遍化,得到了很多学着的认同与支持。像一些著名的学者贝尔和爱德华都受到了他的影响分别坚定的主张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历史成本计量都是在企业的会计计量中是主流的计量模式。但是在20世纪的70年代的爱德华兹创作了《企业收益理论》,他不认为历史成本能够可靠的表达出企业财务的计量,他强烈的批评了以历史成本为计量的会计实务。他指出有利于企业与公司的决策的才是会计信息,所以会计实务的计量要准确的表达企业资产的现行价值所以现值计量才是企业公允价值计量的计量模型。所以他提出了计量属性的现行成本这样以便于考察企业的生产成果的真实有效性。21世纪初期国外的一些研究学者又提出了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这样就是公允价值的研究出现了以清算价格来计量。所以在国外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与计量是以会计信息、负债范围、收入等的改进型指南来做出更多的披露。
另外,关于公允价值应用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存在着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1)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公允价值运用到上市公司中,对其利润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他们认为公允价值并不会改变上市公司中某些资产的账面原值,而且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导致公允价值计量在运用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就使一些上市公司极有可能依旧采用原来的计量模式。所以它就体现不出来公允价值计量会对上市公司利润产生影响。(2)另外一种观点认为:首先,其可能会增加上市公司利润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下面主要从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为例来说明一下: ①金融工具,它大概意思是指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也相应的对应着另一个企业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约。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规避并转移财务风险,与此同时转移受益,利用金融工具来实现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另外当上市公司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它会以获得该资产时的公允价值计入账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其在持有期间由于公允价值的变动而带来影响,这就计入了当期损益。就这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公允价值运用到上市公司会对那些持有大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司造成极大的影响。我们还得出这样的结论:若公司的股票或者债券的价格有上涨,那么公司的利润极有可能也对应增加,反之亦然。 ②以投资性房地产,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新准则规定它是指现在持有,以获取资金或者资本增值,或者两者都有为目的的房地产。当然公允价值也在一定条件下被运用到其后续计量中。房地产这个特殊的行业,他的价格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动当中,所以如果一个企业长期的持有房地产,那么在数年之后,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市场价值不仅会高于账面净值,而且极有可能是账面原值的好几倍,企业也就从此获得利润。还有规定称企业在持有其后,可以不对这一类资产进行折旧或者摊销,这也就更加会对企业的利润带来很大的影响。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也必然随着变化。所以我本人也认为从事房地产类的上市公司会受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极大影响。
4 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曾经在我国以前颁布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的准则中被引用,可能是限制条件的不充分,使的这些准则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一度的出现了人为的操纵利润,资产负债的不真实,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不真实信息的现象。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我国在2001年的时候,对于以上这些准则又一次进行修订,减少了公允价值问题,又一次较多的运用了历史成本计量。就好像是一个循环过程一样,虽然历史成本计量能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也能够达到要求,但是所有的东西都不完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他也就会被觉得越来越不能够满足会计信息质量所要求的原则。2006年的新会计准则又在恰当的时候再一次适度的引入公允价值、使其不仅能够具有历史成本计量的优点,而且还能够为企业的投资者、股东、潜在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可靠、让人信服的信息。
4.1 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为其利润带来的积极作用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新准则规定,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企业就叫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这种财务问题中核算财务指标时就要先确认资产和负债的取得。购买方为取得出售方的公司的拥有权就要承担出售方的负债。在这个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差额就计入当期的损益中。在这种交易中出售方的资产的计量应该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这样可以真是有效的反应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资产价值。(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第8号》规定,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上市公司中非货币资产也是上市公司的一项重要的资产。所以在交易时上市公司也把非货币性资产也用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当没有活跃的市场时,可以在无干预的情况下双方的协商价为公允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与换出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就计入上市公司当期的损益,其结果无论如何都会给公司产生一定的影响。当产生收益时,就说明这个交易给上市公司带来了收益;如果亏损时就说明这项交易给上市公司带来了亏损。(3)债务重组。新会计准则规定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一般情况下公司是不会做债务重组的,只有公司出现持续亏损的情况下,公司才会通过债务重组来增加收益,使公司能健康有序的发展壮大。所谓债务重组就是实物抵债业务来增加收益。通常情况这种业务也要通过公允价值来计量,;但是如果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买卖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来确定一个价格,这个价格也就是公允价值。通过这些活动,上市公司可以增加当期的收益。如果一个上市公司出现了没有能力清偿债务时,如果这些债务被减免那么相应的在当期的利润表中就会出现收益,这样也会增加上市公司的收益的。
4.2 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为其利润带来的消极作用
4.2.1 难以确保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由于我国相关交易市场还不够活跃;与国外的成熟经济市场有很大的差别。所以现在很难保证上市公司的每一个金融工具都按公允价值计量,有的时候还会出现认为的操作,使上市公司得到的计量结果不是真实的公允价值;所以我国要加大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督以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安全可靠。
4.2.2 公允价值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
证券市场的分析师余志就曾指出,在36个会计准则里公允价值使用很多个会计准则里;但是在这些准则里,公允价值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每一个交易活动都要有一个活跃的交易市场;如果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就要有一个公正的客观评估机构;二者缺一不可。但以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和公正的客观评估机构非常不完善。
4.2.3 公允价值计量会导致价格波动频繁
与历史成本法不同,公允价值是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历史成本固然能够合理地反映资产的历史价值,但是公允价值是反映资产的现值。而如果由于上市公司的经营方针的变化或者外部环境的变化都会给公司的损益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些影响都会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披露出来,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收益。
4.3 公允价值对于利润的影响
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会使上市公司对金融工具的计量有更多选择性,然而上市公司的经济活动越频繁就会越多的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所以我国要进一步的去加强公允价值的计量的准确性。从而为上市公司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利的依据。比如在中国的房产业,如果规范了房产业的公允价值计量就会使中国的房产价格公平公正。这样就能体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使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的使用过程中对公司的利润起到有利的影响。
综上可知在现阶段,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所以就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活跃的市场。但是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对一些金融与非金融工具都有新的计量,因为像投资性房地产在债务重组中要采取公允价值的计量。还有一些非金融工具也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当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财务报表中时,相应的的就会出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个会计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体现公允价值的变动对上市公司当期的损益的影响。因此当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认为因素的干扰就加强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控制,避免一些人员利用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而投机取巧来操纵市场,从而取得利益。2008年虞传琦、任永平统计了1000多家上市公司,其中200多家公司股东权益调节表下“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项目发生了调整,200多家为正向调整,5家公司为负向调整,合计变动数值为539.27亿元。在上述调整的上市公司中,数值变动最大的是中国平安,其次是中国人寿。
5 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在公允价值的计量中债务重组和货币性支出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准则,这两个准则的引入体现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上市公司的应用,增加了公司盈余管理的弹性。
6 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
据深证证券交易所发布的“2008年度报告及2009年第一季度报告披露基本情况”称:截至2009年4月30日,在总共862家深市上市公司中,除九发股份外,其余86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8年度报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8731亿元,比2007增长40.86%,已披露上市公司的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3439元和25.3%,而2007年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211元和13.03%。一共有七十一家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出现负盈利出现,大致占已披露年报公司总数的8.25%,而2007年度的亏损比例为12.8%。另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消息,截至2009年4月30日,除*ST威达外,深市主板公司486家按时披露了2007年年报。已披露年报的沪市主板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056.74亿元,同比增长126.46%;平均每家实现净利润2.3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862.37亿元,同比增长110.72%;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51元,同比增长95.0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3.39%,同比增加5.25个百分点。2008年度,沪市主板公司中368家实现净利润增长,126家净利润有所下降。亏损公司为47家,亏损面为8.65%,与2007年报相比下降5.76个百分点;亏损金额77.92亿元,同比减少63.87%。
在沪深两市发布的2008年度报告总结资料中,两市均总结出了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与经营业绩大幅上升,亏损公司较少。”这样的结论。这也就是说,在企业的财务表中也能体现这一结论。
在编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时均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有时候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和净利润的巨大变化。特别是那些无力偿还债务的企业如果通过债务重组或者出现债务减免会直接影响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而使上市公司的利润表产生收益。还有如果国家的政策与上市公司的经营方针比较好,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上市公司的业绩会节节攀升,在这个过程中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这个时候公允价值的计量就会为上市公司的利润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新会计准则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上市公司年报会计信息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分析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计量广泛的运用在金融工具中。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主要运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主要内容如下表:
金融资产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投资性房地产
金融负债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2)股票、债券、基金
另外,上市公司为了消除金融负债,会做出风险管理需要来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有时候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有不一样的情况时就会指定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从各大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可以发现,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会随着账面价值的变化而变化,很多上市公司就会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当期损益。所以,倘若这些上市公司可以好好地掌握证券市场行情及发展趋势,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而提升;相反,如果上市公司的不能合理的掌握上市公司的行情与发展趋势,那么上市公司的业绩就会随之减少。
2.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会计准则第4号——投资性房地产》中所指的投资性房地产;该准则为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提供了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两种可选择的计量模式,上市公司可以选择采用成本计量模式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投资性房地产是指能够单独计量并为上市公司赚取资金和资本升值的房地产。其中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权以及房屋的产权。这些交易在当今的市场中都是以公允价值为计量模型。上市公司如果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并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那么就要采用成本计量模型。如果能有得到确切的证据说明其公允价值可以持续可靠的获得,这是企业就可以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在交易始终有活跃的市场;(2)如果没有活跃的市场,可根据同意交易的双方在没有第三方影响的情况下所协商确定的价格也可以是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上市公司中实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房地产公允价值的波动会影响公允价值的确定;另一方面由于投资性房地产各期费用较少,就会导致利润相应的增加,这些都是不计提折旧所造成的。
从各大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披露情况来看,很多公司都选用成本计量模式。这样将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各期利润。因为当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计量模式时当我们把成本模式转变为公允价值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对公司的资产的账面价值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财务报表。
3. 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其影响,债务重组是指当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困境时,或是遇到无法偿还的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做出让步的行为。新会计准则规定债务人应该把营业外收入(清偿债务的现金,转股的公允价值、重组后的债务的公允价值)叫做债务重组利得。把这些利得按照有关的规定计入当期的损益,并在财务报表和利润表中体现出来。由于上市公司进行债务重组时所支付的现金资产与对价差额也可以计入当期的损益;还有债务与账面债务的差额也计入当期的损益。这样,那些经营状况差的公司和一些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公司可以同债务重组来改善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从而大玩“乌鸦变凤凰”之游戏。当然,由于债务重组收益具有特别性的特点,是一项非正常的损益还有不持续性。所以这种方法不宜常用。如果经常使用债务重组来增加收益,那就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新准则中关于账面价值与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做了相应的规定: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如下处理:当作为销售处理的就是存货,也一定要按准确的公允价值计量来确定收入;当作为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的就是评估的固定资产的差额,那么我们也要按照公允价值的合理计量量确定收入或支出;当计入投资收益时就是上市公司的一些长期股权投资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我们也要把当期的收益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来确定收益。如果上市公司在债务重组中用以清偿债务的非货币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则高出的部分连同获得的债务豁免,可以增加当期利润。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其影响。前面我们已经介绍非货币性资产也是上市公司的一项重要的资产。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无形资产、固定资产还有存货等。
新会计准则规定,在进行非货币资产资产交换时,如果非货币性资产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我们就要把将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些损益,应该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其处理方法与债务重组方式下基本相同。
我们研究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的影响时,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时,需要把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值计入当期的损益。
5.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其影响。新会计准则规定,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