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全国1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9895022 上传时间:2025-04-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1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国1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全国 1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 00529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 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中国古代文论中, 和”教化说”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重要观念的是( C )1-25 A. ”文以载道说” B. ”寓教于乐说” C. ”言志说” D. ”娱乐说” 2.英加登认为”形而上特质”只有某些文本才会具有, 而这些文本指的是( B )2-99 A. ”恐怖的文学” B. ”伟大的文学” C. ”荒诞的文学” D. ”经典的文学” 3.”论画以形似, 见于儿童邻”指的是( A )3-141 A.文学形象并不满足于对生活做简单的摹仿 B.文学形象是重视形似的 C.绘画形象要求与儿童的心理状态相似 D.对绘画和文学形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4.西方”典型”的文艺理论思想传入中国的时间是( B )3-146 A.鸦片战争时期 B.五四以后 C.建国以后 D.文革时期 5.贺拉斯提出著名的”寓教于乐”说, 其代表作是( B )1-25 A.《诗学》 B.《诗艺》 C.《美育书简》 D.《拉奥孔》 6.对文学作品要能够做到”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 只有这样才能体验到文学的美感。而”出入说”的提倡者是( C )1-86 A.鲁迅 B.梁启超 C.王国维 D.宗白华 7.中国传统的风格理论起源于( A )6-306 A.魏晋 B.汉代 C.隋唐 D.秦代 8.在创作过程中, 居于核心位置的是( D )7-389 A.润色与修改 B.艺术传达 C.材料储备 D.艺术构思 9.认为文学本身是一个不依赖任何外在事物而独立自足存在的感情与想象的世界, 这种批评方法是( B )8-445 A.接受美学批评 B.形式主义批评 C.结构主义批评 D.社会批评 10.”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 这种”万物有灵论”的观念出自( A )9-454 A.泰勒《原始文化》 B.弗雷泽《金枝》 C.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 D.维柯《新科学》 11.小说起源于( C )9-480 A.史诗 B.宗教 C.神话 D.巫术 12.中国对文艺理论的贡献是( B )5-264( 教材中无法找到标准答案) A.意象 B.意境 C.典型 D.性格 13.提出”熟悉的陌生人”的是( B )3-154 A.雨果 B.别林斯基 C.歌德 D.康德 14.神话原型批评的集大成者是( C )8-446 A.弗洛伊德 B.荣格 C.弗莱 D.弗雷泽 15.”韵味说”是意境的审美魅力所在, 认为”有韵则生, 无韵则死”的是( B )3-169 A.王国维 B.陆时雍 C.王昌龄 D.司空图 16.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的粗略叙述, 被称为( D )4-202 A.省略 B.减缓 C.停顿 D.概略 17.提出”有意味的形式”观念的是( D )5-247 A.苏珊·朗格 B.立普斯 C.克莱夫·贝尔 D.黑格尔 18.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是( C )6-331 A.文学风格的独创性 B.文学风格的稳定性 C.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D.文学风格的审美性 19.模仿说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逐渐被取代, 取代它的是( B )9-490 A.现实主义思潮 B.浪漫主义思潮 C.现代主义思潮 D.后现代主义思潮 20.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门讨论了文学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该篇是( A )1-31 A.时序 B.神思 C.风骨 D.体道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 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文学四要素包括( ABCE )1-17 A.作家 B.作品 C.读者 D.社会 E.世界 22.与人的知、 情、 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 文学形成的审美类型有( ABE )3-137 A.写实性形象 B.抒情性形象 C.象征意象 D.荒诞意象 E.表意性形象 23.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包括( ACE )8-444 A.印象式批评 B.文本式批评 C.诠释式批评 D.形象式批评 E.评点式批评 24.抒情的本质是( BCD )5-249 A.宣泄情感 B.表现情感 C.传达情感 D.投射情感 E.发泄情感 25.在叙述性文本中, 故事包括( BDE )4-216 A.环境 B.情节 C.人物 D.事件 E.情景 三、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3分, 共12分) 26.艺术灵感7-362 答: 艺术灵感是指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 思路畅通、 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 27.文学思潮9-482 文学思潮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流行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潮流, 它与特定的社会思潮、 哲学思想相关联, 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段内文学的主要趋向, 同时它又会影响、 规范同一时代中相当一部分作家的创作活动。 28.价值阅读1-49 答: 简要地说, ”价值阅读”就是经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 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 特别是其中的文化意义。 29.文学风格6-301 答: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 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四、 简答题( 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5分, 共20分) 30.文学形象的特征是什么? 3-138 答: 文学形象能够分为不同性质的形象, 这样, 它们必然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然而它们作为文学形象, 也具有 各种文学形象都具有的总体特征。这种总体特征表现为: ( 1) 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与其它意识形态不同, 最明显的特征是它以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为手段来实现其一切目的。 ( 2) 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 首先文学形象往往经过个别概括一般, 经过偶然表现必然。还有以形象暗示和说明某种观念和道理。由于意蕴的丰富性, 也形成了文学形象概括方式的多样性。由于文学形象多样的概括功能, 才使文学形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 成为文学艺术表现的中心环节。 ( 3) 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 文学形象, 往往有一种妙肖自然的品格, 文学形象已经不同于自然和生活中物象了。正确的审美理想总是经过个人因素存在的、 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 体现时代精神的、 与人类社会理想相统一的正面素质充分展现出来。 ( 4) 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 由于文学形象与审美理想的密切关系, 这就决定了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文学形象必须是灌注了作家审美感情的, 既揭示生活意蕴, 又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因此是否具有审美属性, 便成了文学形象与非文学形象的分水岭。对文学形象审美属性的理解也不能简单化, 应当注意到文学形象唤起的美感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31.文学批评的方式有哪些? 8-443 答: 我们从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 西方当代的批评方法和马克思主义批评方法这三个方面予以简要介绍。 一、 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 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主要有印象式批评、 诠释式批评和评点式批评。 1、 印象式批评 这是感想式的鉴赏式的批评, 或三言二语、 点到即止, 或以诗论诗、 用形象比喻表示感受。中国古代的诗话词话, 大都属于这种印象式批评。 2、 诠释式批评 这是以诠解词句、 阐释原意为主的批评方法。中国历来有注经的文化传统, 《诗经》的注解即开诠释式批评之先河。 3、 评点式批评 即在原作上加以批注、 点评并与原作一起印行的一种批评方法, 有题头批、 文末批、 眉批、 夹批、 旁批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二、 西方当代的批评方法 西方当代的文学批评方法种类繁多。它们大都依据于某种文化思潮或文学理论, 有自己的特色、 合理性以及一定的局限与不足。 1、 英美新批评派批评 也称为本体论批评、 文本批评、 形式主义批评。20世纪20年代肇端于英国, 四五十年代在美国批评界占统治地位。代表人物右休姆、 理查兹、 兰索姆等人。她们主张作品中心论, 反对浪漫主义表现论和传记批评, 认为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情感与想象的世界。 2、 精神分析批评 精神分析学是心理学的一个流派, 它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所开创。后来弗洛伊德把自己的理论用于文学批评, 由此形成一个批评流派。这派批评首先强调泛性欲主义, 用俄狄浦斯情结来解释创作动机。 3、 神话原型批评 作为批评方法, 它起源于20世纪初英国的仪式批评, 二次大战后兴盛于北美, 并在英美新批评派后占据重要地位。这派批评首先对”神话”给予宽泛解释, 认为它不但指原始神话, 而且包括现代用神话思维即超现实想象方式创作的一切作品。 4、 结构主义批评 结构主义是20世纪重要的文化思潮与学术思想。结构主义批评认为, 文学作品是一个符号系统, 是完整的自我调节的实体, 是按语言规律组织起来的语言的产物。 5、 接受美学批评 这派批评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德国, 其代表人物是姚斯和伊瑟尔, 一般认为姚斯的论文《作为向文学科学挑战的文学史》为其开端。接受美学批评的宗旨能够概括为一句话, 即”以读者为中心, 读者决定一切”。 6、 女性主义批评 又译为女权主义批评。它的基本出发点是性别与社会性别, 核心宗旨是反对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的文化, 是对传统价值观与文学批评传统某种程度的颠覆与质疑。 7、 后结构主义批评 又称解构主义批评或消解式批评。它是在结构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又是对结构主义不满和否定的产物。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德里达、 后期的巴尔特、 美国耶鲁学派的德•曼、 米勒等人。后结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它的最大特征是反对和批判逻各斯中心主义。”逻各斯”意即语言或定义, 是关于正确阐明每件事物是什么的本真说明。 三、 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法是历史的观点与美学的观点相结合, 是融合了历史批评的美学批评。在马克思主义批评方法中, 历史的观点与美学的观点是相互联系、 辩证统一的。它既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批评, 又是作品艺术形式的批评; 既是社会的、 历史的批评, 又是文学的、 审美的批评。恩格斯提出的”德国戏剧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 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融合”的要求与理想, 充分体现了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的统一性。 32.为什么说文学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前提? 9-462 答: 文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 文学的发展以社会的发展为前提, 同时又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 1) 社会发展为文学内容发展提供基础 集体神话、 民间文学与文人文学、 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 都是文学在一定发展阶段上表现出的不同社会属性。它们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 并反映着社会的现状和变化。事实证明, 社会发展为文学内容和性质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两者呈现为同步关系。 ( 2) 社会发展为文学形式发展提供动力 在文学发展史中, 文学形式是随社会的发展演变, 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 从少样到多样、 从萌芽到成熟完善的发展过程。 ( 3) 社会发展影响文学发展的机制 社会发展影响文学发展是有它的运行机制的。也就是说, 社会总是经过自己不同层次的结构变化以及一定的方式、 途径去制约文学的发展。 33.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3-175 答: 文学象征意象是以表示观念、 哲理为目的, 以象征为基本艺术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它和典型、 意境鼎足而居, 也是达到艺术至境的高级形象形态之一。它的基本特征是: ( 1) 哲理性 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本质特征。文学象征意象作为”表意之象”, 所表之”意”, 便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事物的哲理性观念、 意念, 或者说是一种哲理性思考。 ( 2) 象征性 这是文学意象基本表现手段。这里的”象征”, 是取狭义象征论。另有一种广义象征论, 认为一切文学艺术作品都是象征的。 ( 3) 荒诞性 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象征意象的荒诞性能够从两个层面上来理解。其一是指形象形态上的荒诞性。其二是指生活情理上的荒诞性。 ( 4) 求解性 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审美特征。由于象征意象创造的目的是为了表示哲理或观念, 那么对象征意象艺术的审美过程, 便形成了不断追问、 不断求解的审美鉴赏的过程。 五、 论述题( 本大题共3小题, 第34、 35小题各12分, 第36小题14分, 共38分) 34.试述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关系。9-469 答: ( 1) 马克思又提出了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不平衡关系的理论。 所谓”不平衡关系”, 就是说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并非总是与社会的一般发展、 与物质生产的一般发展相一致, 两者之间并不总是按比例增长的, 物质生产相对落后与艺术生产相对发达的情况在文学史上时有发生。 ( 2) 马克思认为: ”关于艺术, 大家知道, 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 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如果说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部的不同艺术种类的关系中有这种情形, 那么, 在整个艺术领域同社会一般发展的关系上有这种情形, 就不足为奇了。困难只在于对这些矛盾做一般的表述。一旦它们的特殊性被确定了, 它们也就被解释明白了。” ( 3) 一方面艺术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另一方面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又存在着不平衡关系, 这看起来似乎互相矛盾。解释这种情形的关键在于理解”特殊性”, 即要对一个时代文学发展所依赖的经济条件以及其它方面的社会历史条件的特殊性做出具体的分析。 35.意境的特征是什么? 举例说明。3-160 答: 文学意境作为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形态之一, 其鲜明独特的艺术特征, 把它与其它艺术至境形态区分开来。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生命律动和韵味无穷四个方面。 一、 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形象特征。我们有三种情景交融的不同类型: 1、 景中藏情式。在这类意境的创造中, 作家藏情于景, 一切都经过生动的画面来表示, 虽不言情, 但情藏景中, 往往更显得情意深浓。 2、 情中见景式。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 往往是直抒胸臆的。有时甚至全不写景, 但景物却历历如现。 3、 情景并茂式。这一类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型, 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 二、 虚实相生 这是意境的结构特征。虚与实本是一对哲学范畴,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右广泛的应用, 在意境的结构论中也表现出来。 三、 生命律动 何谓生命律动? 即意境展示的生命本真的幽情壮采, 或曰生命本身的美。 四、 韵味无穷 这是意境的审美魅力所在。”韵味”是指意境中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 它包括情、 理、 意、 韵、 趣、 味等多种因素, 因此又有”情韵”、 ”韵致”、 ”兴趣”、 ”兴味”等多种别名。 总之, 意境以它情景交融的形象特征、 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韵味无穷的美感特征和呈现生命律动的本质特征, 集中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理想, 成为抒情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成为许多诗人作家的艺术至境追求。 36.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和自己的阅读经验, 分析一下文学接受中审美效果的具体表现。8-431 答: 审美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 1) 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 无论接受者是否意识到, 精神享受与愉悦获得都是她潜在的、 首要的阅读动机。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消费品, 人们阅读它, 是为r精神上的放松、 休息、 调节与平衡, 是为了获得不同于日常生活经验与功利目的的快感和愉悦。( 2) 情感的宣泄、 补偿与升华 文学接受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活动, 接受者会依据自己的情感需要与受文学作品的感染程度而产生种种的情感变化与反应, 其主要方式就是宣泄与补偿。文学的补偿作用既使人暂时满足, 又使人长久地不满足, 但它开阔了接受者的情感世界, 使她体验到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情感。情感的宣泄与补偿必然导致情感的升华。 ( 3) 认识空间的拓展 一部文学作品就是一个自足的艺术世界。它包容着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信息, 传递着人物个性、 命运和内心世界丰富的内蕴。接受者在专注的审美享受中, 随意地接触到各种知识, 好奇心与求知欲得到满足, 认知范围与能力得到拓展、 提高。 ( 4) 人格境界的提高 接受者阅读文学作品, 不但是情感体验与认识成长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思想上受熏陶、 受教益的过程。面对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善与恶、 真与假、 美与丑, 读者总是与自己的生活、 思想相对照、 相比附, 从而唤起心中的是非感和道德感。 ( 5) 审美能力的提高 接受者都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实现所获取的审美愉悦与娱乐性的快感不同。 文学接受的审美效果主要指以上五个方面。它们有的是审美体验发展与高潮阶段的即时性效果, 如精神享用和快感获得, 情感的宣泄与补偿; 有的则是审美需求、 期待实现后的长久性的效果, 如认识空间的拓展, 人格境界的高尚, 审美能力的提高, 它们将影响今后的阅读, 甚至改变接受者的人生轨迹。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自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