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六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301
实验时间
2021.9.5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
名称
视觉停留实验
学生
名单
实验器材
长30厘米、宽10厘米纸条、长杆铅笔、彩色笔
实验目
眼睛仍然在瞬间还感觉到物体仍然存在视线里
实验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进展实验。
2、全班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观察结果。
实验结论
眼睛仍然在瞬间还感觉到物体仍然存在视线里
实验教师
张根生
实验组长
评定等级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六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301
实验时间
2021 .9.13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
名称
探究纸鹦鹉“站立〞秘密
学生
名单
实验器材
彩色卡纸,铅笔,水彩笔,剪刀,回形针
实验目
经历一次科学探究过程
实验过程
1、从活动记录纸上下鹦鹉图形。
2、将鹦鹉图形贴在卡纸上,沿轮廓剪下,鹦鹉就做好了。
3、自行观察认真思考回形针放在哪里就使鹦鹉站在指尖上。
实验结论
重物在支撑点下面就会一起来。
实验教师
张根生
实验组长
评定等级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六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301
实验时间
3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
名称
观察蜗牛或蚂蚁
学生
名单
实验器材
活体蜗牛或蚂蚁,放大镜,菜叶子,玻璃瓶,玉米粒
实验目
知道蜗牛或蚂蚁外形特征
实验过程
1、观察蜗牛是什么样动物
2、观察蜗牛运动、身体构造方面特点
3、用简图画出蜗牛外形
.4、了解蚂蚁生活习性
5、观察蚂蚁身体
6、观察蚂蚁运动与反响,蚂蚁爬行时会分泌一种“信息素〞
实验结论
不同动物吃食物不同。
实验教师
张根生
实验组长
评定等级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六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301
实验时间
2021 .9.23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
名称
挤出蔬菜或水果里水
学生
名单
实验器材
蔬菜、水果、菜纱布或榨汁机、水果刀、烧杯、弹簧秤
实验目
让学生认识到水是植物重要组成局部
实验过程
1、用刀将西红柿切开,放在碗中压碎
2、把碎西红柿放在纱布中间,用力挤纱布,使出来水分滴在烧杯内
3、将西红柿残渣放在碗内,用纸巾把手擦干。
实验结论
水是植物重要组成局部
实验教师
张根生
实验组长
评定等级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六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302
实验时间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
名称
观察水特点
学生
名单
实验器材
烧杯〔100ml〕 牛奶 盐水 酒精 石块
实验目
了解水特征
实验过程
1 用眼睛观察水与牛奶区别,发现牛奶是白色,水是无色。
2 用鼻子可以闻出酒精是有刺鼻气味,而水是没有气味。
3用嘴巴尝可以尝出盐水是咸,水是没有味道。
4 用眼睛可以看出石块是有固定形状,而水没有固定形状。
实验结论
有生命物体都离不开水!
实验教师
张根生
实验组长
评定等级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六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302
实验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
名称
水毛细现象
学生
名单
实验器材
不同颜色水、纸巾;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两支粗细不一样玻璃管;
实验目
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感知毛细现象。
实验过程
1、教师现场演示染纸,将白色纸巾四个角一端分别放入不同颜色水中〔不同颜色水可以用不同颜料调制而成〕。
2、学生观察,并提出自己发现:水会沿着纸巾向上爬升。
3、提出研究问题:水为什么向上爬升?水还会沿着哪些物体向上“爬升〞?
实验结论
水能沿着缝隙或小孔向上“爬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孔隙越小,水爬升得越高。
实验教师
张根生
实验组长
评定等级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六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302
实验时间
2021 .10.21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
名称
水外表张力
学生
名单
实验器材
一枚硬币,一杯水,胶头滴管
实验目
通过实验使学生感知水外表有张力
实验过程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将硬币放在平整桌面上,用胶头滴管取水轻轻滴在硬币外表上。
3、观察现象:发现硬币外表形成一个球形水滴,继续用滴管轻轻往这个水滴上滴水,发现球形也来越大,记下次数,直到水流出为止
实验结论
水有外表张力
实验教师
张根生
实验组长
评定等级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六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302
实验时间
2021 .10.28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
名称
水压力
学生
名单
实验器材
烧杯、水、玻璃棒,方糖
实验目
通过实验使学生感知水有压力
实验过程
1、将可乐瓶装满水;
2、用锥子在可乐瓶上扎三个上下距离相等小洞,观察水射出远近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
水位越深,射得越〔远 〕
实验教师
张根生
实验组长
评定等级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六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302
实验时间
2021 .11.11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
名称
水浮力
学生
名单
实验器材
带刻度大烧杯、小烧杯、砝码、橡皮泥、水。
实验目
通过实验使学生感知水有浮力
实验过程
1、在一只小烧杯底部粘一块橡皮泥。
2、将小烧杯放进装有半杯水大烧杯中,同时记下大烧杯中水位刻度。
3、将一个50克砝码轻轻放入小烧杯中,观察大烧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
4、如果再加一个50克砝码,继续观察记录水位变化。
5、加至200克砝码时,水位又会怎样变化。
实验结论
水中物体受到了水浮力作用。
浮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
实验教师
张根生
实验组长
评定等级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六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302
实验时间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
名称
研究水溶解
学生
名单
实验器材
烧杯、白糖、高锰酸钾、沙子、玻璃棒、水、搅拌棒
实验目
认识水神奇之处------水能溶解物质
实验过程
1、在装有水杯子里放入几颗高锰酸钾,不要晃动杯子,仔细观察颗粒在水中变化,并填好观察记录。
2、一分钟后,用玻璃棒轻轻地搅拌,仔细观察颗粒与水变化,并填好观察记录。
3、将白糖与沙子分别放入两个装有水杯子中,先仔细观察它们变化,一分钟后,用玻璃棒轻轻地搅拌,仔细观察它们变化,并填好观察记录。
实验结论
水能溶解物质: 水不能溶解物质:
加速溶解方法:
实验教师
张根生
实验组长
评定等级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六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302
实验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
名称
比拟纸纵向、横向结实程度
学生
名单
实验器材
不同几种纸、报纸、纸巾、放大镜
实验目
认识不同纸结实程度是不同
实验过程
1、指导学生自己拿出不同几种纸与小刀,分别从横向与纵向裁出宽度一样、长短一样、边缘平滑3组纸条。
2、同桌2人分别抓住一张纸条两端,抓位置离中间距离相等,然后同时缓缓用力向两边拉。
3、比拟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不同纸结实程度是不同。纸横向裁结实,纵向裁不结实。
实验教师
张根生
实验组长
评定等级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六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302
实验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
名称
比拟纸吸水性与透明度
学生
名单
实验器材
一张白纸、一张餐巾纸、卡纸〔同样大小〕、胶头滴管,有颜色水
实验目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与工具对纸进展研究,了解其特性
实验过程
1、分别用滴管在纸中间滴一滴同样大小水滴,仔细观察水扩散变化〔为了提高实验可见性,可以在水中参加适量红墨水〕。
2、可以将纸蒙在课本上〔最好有彩色图〕,看看那种更容易透光,也可以用手电筒对着纸射出光线,比比那张纸后面最亮等。
实验结论
不同纸吸水性、透光性有强有弱
实验教师
张根生
实验组长
评定等级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六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302
实验时间
2021 .12.9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
名称
比拟棉布与尼龙不同
学生
名单
实验器材
棉布、尼龙各一块,放大镜
棉布、尼龙各一块,两只 玻璃杯,有颜色水
棉布、尼龙各一块、打火机
实验目
认识不同纺织材料性质特点
实验过程
实验一:
从布料中抽出纤维,用放大镜观察,再拉一拉〔也可以比拟一下棉线与尼龙线〕。
实验二:
1、裁剪同样大小尼龙、棉布各一块。
2、把布料一端同时浸入有颜色水中。
3、过一会比拟哪种布料吸水多
实验三:
用火柴分别点燃一块棉布与一块尼龙布比拟燃烧后气味、灰烬与颜色。
实验结论
棉 布:较为结实;燃烧时散发焦肉气味,燃烧灰烬分散,颜色发白;吸水性强。
尼 龙:结实;燃烧时散发刺鼻气味,燃烧灰烬成团,颜色发黑;吸水性弱。
实验教师
张根生
实验组长
评定等级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六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302
实验时间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
名称
金属性质
学生
名单
实验器材
铁丝、铜丝、铅丝、砂纸、木头、纸、烧杯与 热水等
实验目
认识金属性质
实验过程
1.比拟铁丝、铜丝、铅丝、木头、纸硬度。
2.用砂纸打磨以上三种金属。
3.把铁丝、铜丝、铅丝、木头投入到热水中比拟它们传热性能。
实验结论
金属有延展性、比拟硬、有光泽、传热快。
实验教师
张根生
实验组长
评定等级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六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302
实验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
名称
配置溶液并吹出不同泡泡
学生
名单
实验器材
洗洁液、甘油、肥皂粉、水、吸管、量筒、铁丝
实验目
认识溶液
实验过程
1. 配制溶液。
2. 吹泡泡。
实验结论
水泡五彩缤纷,说明了溶液有外表张力。
实验教师
张根生
实验组长
评定等级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六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302
实验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
名称
探究乒乓球反弹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
名单
实验器材
乒乓球、尺子
实验目
知道乒乓球反弹高度与落下高度有关
实验过程
1、分别1m与1.5m高度松开手,让乒乓球落下。
2、连续做3次。
实验结论
乒乓球反弹高度与落下高度有关,高度越高,反弹度越高。
实验教师
张根生
实验组长
评定等级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第 17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