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本章的重点较少,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根本是选择题、填空题与简答题,较少有论述题。重点是:
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学习及教学的要素。
3.学习及教学的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及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与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及教的根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及教育学的穿插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及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及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及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与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学习及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及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与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根底、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与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及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局部,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与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方案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与学生据以进展教学活动的材料。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等都属于教学媒体范畴。它日益成为教育心理学所关注的一项独特的课题。
5.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心理环境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与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无视的重要内容。
(二)学习及教学的过程
1.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及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与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及学生进展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与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与态度。此外,教师还要进展教学管理,调节教学的进程,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3.评价/反思过程
评价与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与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与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学及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要素与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在这一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主要表达为: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与学习开展水平为根底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展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2)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根底而进展,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教学媒体与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
(3)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的进展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进学习与教学过程。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与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达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一)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教师可以准确、合理、有效、全面的了解学生,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开展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心理学也在适应社会开展中不断完善。正确剖析与认识社会出现的教育现象,既需要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现实视野,也需要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原理与研究成果。
二、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那么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那么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二)教育心理学的根本知识有助于使教师的工作符合自身的教学心理也更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有助于教学工作产生更为优化的效果。来源于考试大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一)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开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到达预期的效果。
(二)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从而更好地驾驭教一学过程,更好地教诲学生。
四、提供各种研究方法与角度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及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即教育心理学给教师提供进展科学研究的思路与研究的方法.使教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根本的原理与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展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与规律。具体来说,包括描述与测量、解释与说明、预测与控制三个方面一。
目前从事教育心理学课题研究.已经有许多方法可供采用。概括起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观察法
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展了解。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响真实自然,观察法可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前期研究,可以先用来发现问题与现象,可供研究者在此根底上采用其他方法进展深入的研究。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根本、最普遍的方法。它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展,使用起来方便易行。在学校教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此法观察学生的行为。在教学情境下观察学生的行为,可以获得多方面的资料。
其主要缺点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与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它只能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而不能解释其原因是什么。即只能答复“是什么〞的问题。不能答复“为什么〞的问题。
为了使观察客观、准确起见,观察者应注意以下几点:(1)每次观察不太广泛。最好只观察少数或一种行为;(2)所观察的行为须事先明确规定;(3)观察时应随时记录,或利用录音、录像帮助;(4)每次宜用较短的时间,对同一类行为。可做屡次重复观察,即采用“时间取样〞( )方式进展。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有意控制某些因素的条件下,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的方法。实际上.实验也是一种观察.只不过是有控制的观察。实验法.不仅有助于研究者提示“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能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根源“为什么〞。
实验法有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特设的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仪器进展心理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获得人的心理现象的某些科学依据。
所谓自然实验法,就是在自然〔日常生活情境中〕的情况下即教育情境下创设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展研究的方法。自然实验法有观察法与实验法的优点,既是主动创设条件。又是在日常生活中进展,因此,它是在教育实践领域内研究学生心理最常用与最适用的方法。教育心理的实验研究一般采用自然实验法。
教育心理实验的根本组织形式一般分为三种:(1)单组实验形式;(2)等组实验形式;(3)循环组实验形式。
三、调查法
调查法就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定问题,让被凋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调查法的途径与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通过谈话要求学生本人作口头答复;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平时在家中的情况;通过查阅资料(如班级鉴定、教师评语、学生的作业等)进展分析。教育心理学某些课题的调查研究常采用问卷法去搜集资料。问卷法系霍尔所创。它有许多优点,主要是简便易行;取样大,研究的被试具有广泛性及代表性;由于样组扩大。可以抵消一些中间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的统计处理具有科学性等。来源于考试大目前采用问卷法的较多。为了发挥它的优点,应用时可作如下改良:(1)问卷试题不宜过多,可以适当加大,但必须紧紧围绕主题拟题;(2)问卷题目内容应生动有趣,使被试愿意答复。答复须简单;(3)被试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答复,尽量防止明白主试的意图;(4)一套问卷题。中间应参加一定量的测试被试答复是否真实的题目;(5)问卷材料的选择须严格与客观,应通过预测进展效度与信度的检验。
四、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收集的资料通常包括个人的背景资料、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以及心理特征等。个案研究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被试,也可以是由个人组成的团体(如家庭、班级、工厂等)。
个案研究法的优点是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其缺点是所收集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此外,个案研究的结论不能简单推广到其他个人或团体,但在经过屡次同类性质的个案研究之后,可为研究者设计实验研究假设提供参考。
要使个案研究顺利而有效地进展,研究者除深入了解被试的各种情况以外。还应及学生多接近。建立友谊,保持良好关系,能给学生解决一些困难,使其充分信任研究者的帮助与关心,这样,个案研究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目前教育心理研究中有时采用临床法,也是以少数人或个别人为研究对象,根本上也是一种个案研究的方法。
五、教育经历总结法
教育经历总结是指教育工作者对平时自己工作经历作出的总结。这在历史上是早就有的一种研究方法。我国历代教育家与思想家的一些重要的教育言论,就是从经历中总结出来的。
可用于教育心理研究的方法还有很多,上述几种只是根本的研究方法,它们之间不是互不关联与孤立的。在一项具体研究中,可综合地使用其中两种或几种方法,最重要的是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与不同的研究课题以及研究对象,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开展概况
一、教育心理学在西方的开展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开场从哲学中独立。教育心理学是l9世纪的政治、经济、教育及心理科学开展的产物。它的开展经历了一个蜿蜒曲折的过程,从最初被附庸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开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拟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又开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开展的根底。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与体系由此确立。
桑代克对于美国心理学开展的奉献,不仅在于开创了学习实验及教育测验,而且为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生、开展奠定了基石,也奠定了美国教育心理学的根本内容,使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
这一时期的特点: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二)开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的开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与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大了自己的内容。
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局部。
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与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等成果也影响与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开展时期的特点:出版书目的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等各科心理学。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可以说,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60年代开场,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拟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效劳。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美国教育心理学比拟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与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与教学过程及其条件也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教育心理研究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效劳,开展了许多有效教学模式。
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四个方面:
1.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及教及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2.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展自我调节。
3.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及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4.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及结果的。
此外,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到达了一个新的水平。
二、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开展
(一)建国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开展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08年,房宗岳翻译了日本学者小泉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近代在我国最早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之后的二三四十年代,出现了一批教育心理学的教材与译著。如: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926年,陆志伟翻译出版了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1933年陈德荣翻译了盖茨的?教育心理学?,l939年吴绍熙翻译的霍林沃斯的?教育心理学?,编著教科书的还有高觉敷(1929年)、潘菽(1935年)、陈选善(1938年)、肖孝嵘(1940年)及艾伟(1945年)等。
建国前我国教育心理学表现出以下特点:
1.某些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学科心理尤其是汉语教学心理、教育及心理测验进展了一定的科
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考试大编辑整理
2.研究问题的方法与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二)建国后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开展
建国后,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开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l958年)——学习改造阶段
教育心理学界通过学习苏联、学习马克思主义来审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明确了研究工作的方向问题,但同时也出现了“批判心理学的资产阶级方向〞的“左〞的干扰。
第二阶段(1959~1966年)——初步开展阶段
在1959年召开的“五四〞学术讨论会上,公开纠正了心理学批判运动的错误,贯彻了“双百〞方针,扭转了一些混乱局面,出现了一点由恢复到初步繁荣的生机。
第三阶段(1966~l976年)——跌入低谷阶段
由于十年动乱的冲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度中断。
第四阶段(1976年~)——走向繁荣阶段
“ 文革〞后,教育心理学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走向了繁荣开展的道路。自己编写的与翻译介绍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越来越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队伍扩展,研究领域扩大。
目前我国教育心理学韵工作者们正在不断地吸收国外的先进科研成果,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的实际,开展理论与应用研究,对教育教学实践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开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C)。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起
2.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者是(A )。
A.廖世承B.房宗岳C.潘菽D.陆志伟
3.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C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4.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与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B)。
A.测验法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5.( D)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6.60年代初,(A)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与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与教学手段的改良。
A.布鲁纳B.桑代克
C.皮亚杰 D.廖世承
7.在教育心理学看来,(C)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与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无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
8.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拟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效劳。(A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信息论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A)年。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10.(B )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展自我调节。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11.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是(A )。
A.测验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谈话法
12.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C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问卷法
二、多项选择题
1.学及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如何学 B.如何教 C.学及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D.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E.如何管理学生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表达在( )。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疾病 E.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展研究
4.学生这一因素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学及教的过程( )。
A.群体差异 B.年龄差异 C.性别差异 D.学习方式差异 E.个体差异
5.心理学研究的具体任务包括( )。
A.描述与测量 B.解释与说明 C.预测与控制 D.探索与发现
三、填空题
1.教学内容是学及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局部,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2.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局部,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与社会文化背景等。
3.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达在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与社会文化研究。
4.评价/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与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与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5.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中的一种。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科学。我们通常所说的是狭义的教育心理学,它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及教的根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及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与态度的过程。
3.自然实验法:就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即教育情境下创设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展研究的方法。
4.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及学生进展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与态度。
五、简述教师在学及教过程中的地位。
[答案要点]: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认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这是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
六、试述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开展过程。
[答案要点]: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开展经历了一个蜿蜒曲折的过程,从最初的被附庸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开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拟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l913~1914年,又开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开展的根底,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与体系由此确立。
这一时期特点: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2)开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的开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与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大了自己的内容。
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局部。
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与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等成果也影响与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这一时期的特点:出版书目的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等各科心理学。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可以说,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20世纪60年代开场,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拟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效劳。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美国教育心理学比拟重视研究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与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的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与教学过程及其条件也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教育心理研究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效劳,开展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与社会文化研究。此外,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到达了一个新的水平。
经典习题: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其标志是1903年心理学家 出版了 。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中学及教的根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 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4、教育心理学是介于 与 科学之间的穿插学科。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 的穿插学科。
5、何为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6、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主要有哪些作用?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
7、简要说明学生作为要素之一从哪些方面影响学及教过程。
8、教育心理学的开展趋势是:
〔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及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与元认知的研究。
考点过关:教育心理学的含义;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学习及教学的要素;学习及教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的开展过程。
第 18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