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育种学——第一章、绪论
园林植物:是指具有一定欣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布置以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
园林植物育种学:是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各类园林植物进展改进并培育出符合园林建立需求的植物品种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园林植物品种的根本特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具体内容?
答:育种对象的选择,育种目标的制定以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评价、创新、与利用的方法;目标性状的遗传分析、鉴定、标记、与选育的原理与方法;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与方法;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与方法;育种不同阶段的试验技术;新品种审定、登录的程序与方法,品种保护的措施;品种推广与繁育的程序与方法。
第二章.2,1 育种对象
育种学研究类群:各类园林绿地中应用的露地栽培的多年生乔木,灌木,一二年生,球根,宿根草本植物以及草坪与地被植物;温室内盆栽欣赏植物;各类鲜切花等。
2.2 育种目标
制定育种目标的一般原那么:
1 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
2 因地制宜,切实可行;
3 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4 明确选育的具体性状及其指标;
5 制定育种目标要注意不同类型品种的合理搭配
欣赏品质优劣表现在:花型,花色,叶形,叶色,株型,芳香,彩斑等方面。
抗逆性:指植物对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包括抗病,抗虫,抗寒,抗旱,耐热等能力。
抗性育种包括:抗病虫育种;抗寒性育种;抗旱,耐盐碱性育种;耐热性育种;抗污染育种。
延长花期包括使花卉品质能提早或延迟开花日期及延长一朵单花的开放时间两方面含义
2.3 育种的根本途径
引种:指本地没有的种或品种从外地引入进展栽培的过程,也指把本地的野生植物引入人工条件下进展栽培的过程。
育种:指引起植物性状改变的技术措施,现代育种技术措施不仅包括传统杂交技术,还包括诱变技术,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以及分子育种技术等高新技术。
育种技术分为广义与狭义育种。
广义:引、选、育三个根本途径。
狭义育种:引起植物发生可遗传变异的技术措施。
现代花卉育种技术:引种、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与分子育种。
依照开展的历史进程:常规育种技术与非常规育种技术。
常规育种技术特点:简单易行、价格低廉、育种周期长、创造的变异有限、有性杂交产生的变异依赖于亲本性状。
菲常规育种技术主要包括内容;
1. 诱变育种技术
2. 分子生物学技术或称分子育种。
3. 离体培养技术。
育种技术合理利用:因地制宜、因材使用、综合利用
育种程序〔考——简答题〕
答:园林植物育种程序是指:实施育种工作的方法与步骤。育种工作的根本程序:订、查、引、选、育、试、登、繁。
1. 订是指制订育种目标。
2. 查:调查种质资源。
3. 引:引种。
4. 选:选中
5. 育:狭义的育种〔育种过程中采取的任何引起植物发生可遗传变异的人工技术。〕
6. 试:育种试验
7. 登:品种登录。
8. 繁:园林植物优良品种的繁殖技术。
建立育种系统需要的因素:
1. 足够的时间、2.资金的持续支持、3强大的技术力量
建立育种系统的方针:1.稳扎稳打、2.远近结合、3.多方合作、4.高起点起步。
育种系统的概念:一个花卉育种集团建立的某一种花卉完善的育种资源、信息与技术体系。
育种第3章
种质资源:是具有一定遗传根底,表现一定优良性状,并能将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生物资源的总与。
种质资源按栽培状况分 野生种质资源 品系 品种
种质资源按发生来源分 野生种质资源 人工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按地域来源分 本地种质资源 外地种质资源
品种的变异来源途径:驯化变异 自发突变 杂交别离
核心种质:是以一个物种少量植株的遗传组成来代表该物种大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第四章
4:1 引种:将园林植物的种或品种从原来的分布区域引入到新的地区栽培,通过实验鉴定,选择其中性状表现优良者进展繁殖推广的过程。
驯化引种:原分布区与引种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由于引种植物的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改变遗传特性才能适应新的环境,称谓训化引种。
引种驯化的意义:1、引种驯化是可快速丰富本地植物多样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2、引种驯化是快速实现园林植物良种的一条捷径
3、引种驯化可以补充育种的种质资源,为其他育种途径提供种质材料
4、引种驯化工作在整个园林事业中占有重要的意义。
引种驯化的概念
引种:将园林植物的种或品种从原有的分布区域引入到新的地区栽培,通过实验鉴定,选择其中性状表现优良者进展繁殖推广的过程称作引种。
驯化:指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生态环境能力的利用与改造。
引种驯化的意义
1引种驯化是快速丰富本地植物多样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2引种驯化是快速实现园林植物良种化的一条捷径。
3引种驯化可以充实育种的种质资源,为其他育种途径提供种质材料。
4引种驯化工作在整个园林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5保护濒危植物的有效措施。
引种驯化的步骤
1调查与等级 2检疫 3实验 4推广
引种驯化栽培技术措施
1播种期喝栽培密度 2苗期管理 3光照处理 4土壤PH值 5防寒,遮阴
6中字特殊处理 7引种某些共生微生物
选择园林植物引种材料的原那么:
1、 引种材料对当地环境条件适应的可能性较大
2、 引种材料的欣赏性状必须能满足引种目标的要求
引种参考意见:
1) 明确影响引种植物适应性的主要生态因子
2) 研究引种植物的分布范围
3) 根据中心产区与引种方向之间的关系进展引种
4) 根据植物亲缘关系进展引种
5) 从病虫害及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引入抗病性类型
6) 尽量引入经过遗传改进的材料
7) 借鉴前人引种的经历教训
引种驯化的步骤:
1、 调查与登记
2、 检疫
3、 试验
① 观察试验
② 品种比拟试验与区域试验
③ 栽培试验
4、 推广
引种程序三个阶段
1、 少量试引
2、 初步繁殖
3、 繁殖推广
引种驯化栽培技术:
1、 播种期与栽培密度
2、 苗期管理
3、 光照处理
4、 土壤PH值
5、 防寒、遮荫
6、 种子的特殊处理
7、 引种某些共生微生物
引种驯化要与育种工作相结合
引种驯化成功的主要标准:
1、 引种植物能在不加保护或稍加保护的条件下正常生长。
2、 引种植物能以正常的有性或无性繁殖方式进展繁殖。
3、 引种植物的原有欣赏价值与生态价值没有明显的降低。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新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给农林牧渔业生产带来经济损失对人类安康造成危害或引起生态灾难的过程。
生物入侵对外乡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表现:
1、 破换景观的自然性与完整性;2、摧毁生态系统;3、危害物种多样性;4、影响遗传多样性;
第5章 选择育种
选择育种:从现有园林植物的种质资源中挑选符合人们需要的群体与个体,通过提纯,比拟坚决与繁殖等手段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选择的作用与意义: 1 选择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动力
2 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
3 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4 选择是贯穿育种工作始终的重要环节
选择应满足的条件: 选择或填空
1 选择要在生产变异的群体中进展
2 供选择育种的群体要足够大
3 选择要在相对一致的环境条件下进展
4 选择要根据综合性状有重点地进展
选择育种的一般程序: 大题
1 育种目标确实定
2 原始材料圃
3 株系选择
4 品系坚决圃
5 品种比拟试验
6 区域试验
芽变:体细胞突变的一种形式,在植物体芽的分生组织细胞中,当变异的芽变萌发成长成枝条或个体在性状上表现出与原类型不同的现象就叫芽变.
芽变的特点:
1 芽变的多样性
2 芽变的重演性
3 芽变的稳定性
4 芽变的局限性与多效性
5 芽变性状的平行性
芽变的遗传学根底:
1 基因突变
2 染色体构造变异
3 染色体数目变异
4 细胞质突变
各组织发生层的遗传效应
第六章
1、有性杂交育种:指通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个体之间进展有性杂交获得杂种继而选择培育创造新品种的方法。
2、杂交育种的作用
(1) 遗传物质重组
(2) 物种进化
(3) 品种改进剂创始途径
3、有性杂交育种的类别:单交与回交、多系杂交
4、有性杂交亲本选择的原那么
(1) 明确选择亲本的目标性
(2) 掌握育种目标所要求的大量原始材料
(3) 亲本应具有尽可能多的优良性状
(4) 优先考虑一些少见的有利性状与珍贵类型
(5) 亲本优良性状的遗传力要强
(6) 重视选用地方品种。
5、亲本选配的原那么
〔1〕亲本性状互补
〔2〕不同类型或不同地理起源的亲本组配
〔3〕以具有最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为母本
〔4〕根据性状的遗传规律选配亲本
〔5〕用一般配合高的亲本配组
〔6〕注意品种繁殖器官的能育性与杂交亲与性
6三交表示方法:〔A*B〕*C或A/B/C或A//B/C (//表示第二次杂交)
四交表示方法:【〔A*B〕*C】*D 或A/B//C///D
7优良杂种的鉴定
(1) 形态学分析〔2〕细胞学鉴定 〔3〕生理指标的测定 〔4〕DNA鉴定
8有性杂交程序
1、 亲本种株的培育与杂交用花的选择 2、花粉采集、处理及活性测定 3、去雄、隔离 4、授粉 5标记与登记 6杂交后的管理 7、杂交果实〔种子〕的采集与贮存。
第七章
远缘杂交(概念):通常将植物分类上属于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群所进展的杂交,称为远缘杂交。
远缘杂交的特点
〔1〕 亲本选择与选配难度大
〔2〕 远缘杂交的不亲与性
(3) 远缘杂种的不育性。
〔4〕 远缘杂交后代别离的广泛性。
〔5〕 远缘杂种的杂种优势。
受精前杂交障碍的客服方法〔论述〕
1、 注意亲本的选择选配。①选择亲本的选择选配②远缘杂交还常常出现正反交结果不同的现象③采用染色体数较多或染色体倍性高的种作为母本。④选择第一次开花的幼龄杂种实生苗作母本。
2、 混合授粉与屡次重复授粉①混合授粉。②重复授粉。
3、 柱头移植与花柱短截法。
4、 媒介法
5、 试管受精
6、 化学药剂处理
7、 应用温室或保护地杂交,改善授粉受精条件。
8、 花粉预先用低剂量辐射处理,再进展杂交。
9、 体细胞融合技术。
10、 外援DNA导入技术
11、 生理接近法
受精后胚败育的表现
第一:受精后的幼胚不发育,发育不正常或中途停顿发育。第二:杂种幼胚、胚乳与子房组织之间缺乏协调性,特别是胚乳发育不正常,影响胚的正常发育,致使杂种胚局部或全部坏死。第三:虽能得到包含杂种胚的种子,但种子不能发芽;或虽能发芽,但在苗期或成株前死亡。
受精后胚败育的克制方法:
1、 杂种胚的离体培养 2、嫁接。3、改善营养条件4、人工辅助授粉5、延长培育世代,加强选择。
远缘杂种后代的别离〔填空〕:一、综合性状类型。二、亲本性状类型。三、新物种类型。
第八章
1、杂种优势:两个不同基因型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F1植株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能力、抗逆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2、杂种优势的特点:〔填空、判断或多项选择〕
杂种优势不是某一两个性状单独地表现突出,而是许多性状综合地表现优良
杂种优势的大小,取决于双亲的遗传差异与互补程度
亲本基因型的纯合程度不同,杂种优势的强弱也不同
杂种优势在F1代表现最明显,F2代以后逐渐减弱
3、优势育种与重组育种的异同点
一样点:优势育种与重组育种的一样点是都需要选配亲本,进展有性杂交
不同点:〔1〕重组育种是“先杂后纯〞,优势杂种是“先纯后杂〞
〔2〕优势育种供生产上播种的每年都是一代杂种,不能用F1留种。因而需要专门设立亲本繁殖区与制种田,每年生产F1种子可以供生产播种用。
4、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生活力假说、遗传平衡假说
5、一般配合力是采用顶交法测定;特殊配合力是采用轮交法测定
6、杂交育种总结
近缘杂交
远缘杂交
杂种优势利用
交配单位
品种间栽培类型间
种以上单位地理远缘
品系间
育种程序
亲代杂交,F1代繁殖,F2代选择
亲本中选择,利用杂交子代
先杂交,后纯化
先纯化,后杂交
技术上均为杂交育种;在遗传上为重组育种
第九章
1.人工诱变的措施:辐射、化学、空间、基因工程。
遗传重组
染色体数量变异
染色体构造变异
基因突变
3.外照射处理过的植物材料不含辐射源,对环境无放射性污染,是辐射育种首选的方法。
4.内照射的处理方法:浸种法、注射或涂抹法、饲喂法。
5.如希望产生较多的染色体畸变,最好在有氧条件下处理含水量。
备注:其中10、11、12章不作考试内容
第十三章
6.我国品种登录有哪些:梅、竹、木樨科、莲属。
育种14章
良种繁育:是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与技术,在保持并不断提高良种种性、良种纯度与生活力的前提下,迅速扩大园林植物良种数量的一套完整的种子生产技术。
品种退化:是指园林植物栽培品种原有的优良种性消弱的过程与表现。
造成园林植物品种退化的原因
1. 发生混杂
2. 基因突变
3. 病虫害侵染
4. 繁殖方法不当
5. 栽培环境不适
防止品种退化的根本方法
多采用“提纯复壮〞的方法,目前国际上商品化种子生产采用分级繁殖与世代更新制度,即采用“保纯繁殖〞
防止品种退化的技术措施
1. 防止混杂
2. 创造适宜优良品种种性的栽培条件
3. 加强选择
4. 用种性教纯的优质种苗定期更新生产用种苗
第15章
1.科学研究气氛:实验与试验
2.试验设计特点:典型性、准确性、重演性、坚韧性、简易性
3.试验设计的根本原那么:设置重复
随机化
局部控制
4. 数量化方法一般有4种:分级法 评分法 统计次数法 化学分析法
5. 试验设计中应注意问题: a 试验误差及其控制 b 试验小区的控制技术 c 对照小区的设置 d 保护行的设置
6. 园林植物育种试验的特点: a遗传背景的复杂性 b植物生长的季节性 c植物生长发育的阶段性 d繁殖方式的多样性 e外界因素的多变性
7. 田间试验设计主要包括:比照法设计、间比法设计、配对法设计、完全随机化设计
第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