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实验室建设五年规划
为了加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实验室建设,促进教学、科研与科技开发工作的开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规范我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根据 “十二五”发展计划,本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的原则,特制定本规划。
一、实验室现状
(一)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状况
计算机系成立于1996年,2000年开始招收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已有10多年的办学历史。2001年招收计算机教育专业专科学生,根据高等教育专业规划,2005年开始专业调整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两个专业。2009年与太原师范学院联合办学,招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本科)”专业,2010年开办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同时面向全省招生,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个本科专业与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2个专科专业,本、专两个层次的学生共13个教学班1350人,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学生1236人,专科学生114人;没有技术型的实验教师,目前,实验室的维护与维修等全部由教师兼任。
(二)实验室建设状况
计算机系现有软件基础实验室1个(60[2010]台),计算机硬件及维护实验室1个(50台微机(2003)、50套电路及接口实验箱[2006]),一个网络实验室(三套实验设备[2006]),实验用房300平方米,不能满足教师教学与学生实训需要,缺少重要的实验室。
(三)实验教学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现有实验室主要开设《计算机基础》、《高级语言设计》、《数据库类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论文》、《计算机组成原理》与学校主办及国家主办的一些竞赛等课程实验实践的教学任务。
(四)实验室承担科研及教学研究情况
实验室主要可以承担教师应用软件、数据库类、语言类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软件开发、课程设计、毕业论文与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各类比赛实验基本条件。
二、建设目标
在我系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经过5年的建设,使我系实验室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上质量,形成特色鲜明,辐射作用大,示范作用强的教学示范实验室。具体目标如下: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与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
2、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培养高质量的实验技术人才;
3、建设具备先进的、资源共享的、可以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与管理的软硬件环境;
4、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的水平;
5、为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提供示范经验,带动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总体目标:经过五年的努力,把我系实验室建设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开放共享的能完全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性人才培养基地。
三、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高等学校管理规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办学规律,迎接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对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带来的新挑战,把握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当代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动向,加快我系实验室改革与建设步伐。紧紧围绕教学中心任务,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不断改善现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创新实验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形成规范、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建设基本思路:
1、要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使软件、网络实验室成为我院学生科技创新,科技实践的重要基地。
2、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开展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的改革工作,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把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融合,把经典方法与现代手段有机结合,使实验室成为我院实验教学的支柱平台与探索教学改革的重要基地。
3、以实验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实现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要充分考虑开放实验室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要求。
4、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与先进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进一步重视实验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实验教师队伍的教学新理念建设,保证实验教师队伍能紧跟现代科技发展的新形势,高标准高起点来建设实验仪器设备与实验用房,保证实验教学与改革的正常进行。
5、要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与实验室使用效益。
6、要突出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示范性与辐射作用,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中起到示范与辐射作用。
四、建设内容
(一)建设项目
1、体制与管理建设
进一步落实实验室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加强实验室的制度建设,根据新形势对实验室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设,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制订实施细则,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加强实验室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完善管理机制,建立网络化实验室教学与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人、财、物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使实验室的管理真正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使实验室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建立开放的实验教学与管理体制,全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实验室,并逐步向社会开放,扩大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与交流,积极推广面向社会的科技服务,发挥实验室示范与辐射作用;在承担学校基础课实验课实验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内容、理论与技术方法、手段的研究。
2、教学理念与实验教学观念建设
传统的观念总是把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认为实验教学的内容要与理论教学内容同步,而且重在对理论的验证。我们要通过实验室建设,使实验室具有较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实验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并落实实验教学在学校人才培养与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与氛围。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增加创新性、综合性与设计型等“三性”实验的比例,使“三性”实验课时比例增加到总实验课时的70%以上。
3、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长期以来,实验课程体系都是按照逻辑顺序来构建的,而且以基本操作与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课教学方式也以教师手把手教学生为主,这使得学生错误地把实验目的,仅仅归结为对理论的简单验证,而且学生过分地依赖于教师。
我们通过实验室建设,要把实验课建成具有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与与此项适应的较先进的实验内容与方法,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实验内容注重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实验教材或讲义紧密与实验仪器结合,先进适用,覆盖面广;实验考核方法要进一步加强平时实验情况考核与动手能力考核,注重能力考核,探索多元实验考核方法与实验教学模式,使实验教学模式适应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
4、实验室软硬件环境建设
实验室软硬件环境建设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在实验室软硬件环境建设中,实验仪器设备要先进实用、满足教学需要,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品质优良,组合优化,数量充足,满足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等现代实验教学的要求,通过5年建设,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800万元以上;实验场地将现有近300平米的实验用房扩充到800平米,学生生均仪器设备值与实验用房达到本科办学条件评估优秀的标准;实验室环境、安全、环保符合国家规范,设计人性化;实验室具有网络化的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适应开放管理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广泛使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软件与多媒体课件进行实验教学;重点建设专业基础实验,适当建设技术基础实验。
5、实验教学质量建设
质量是生命。实验教学验室建设首先要抓好实验教学改革,稳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要切实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与规范的操作技能,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各种仪器设备,能利用现代科技新知识、新技术与新的实验方法独立完成综合性实验,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设计性、探索性、创造性实验。
(二)分年度建设项目与经费预算
1、2013年度建设项目与经费预算
项 目
主要仪器设备
预算投资(万元)
备注
操作系统实验室
微机60台,
36
Unix操作系统
计算机硬件实验室
微机60台
36
组成原理实验箱(50套)
15
合 计
2、2014年度建设规划与经费预算
项 目
主要仪器设备
预算投资(万元)
备注
嵌入式实验室
50台套
开发板(100套)
合 计
3、2015年度建设规划与经费预算
项 目
主要仪器设备
预算投资(万元)
备注
软件实验室
微机70台
42
交换机2个
服务器2台
15
合 计
4、2016年度建设规划与经费预算
项 目
主要仪器设备
预算投资(万元)
备注
物联网实验室
传感器应用实验箱
传感网应用实验箱
接入技术实验箱
智能家居实验箱
RFID读写基础实验系统
主控中心平台
5
组控设备
6
无线组控设备
智能网络设备
ZigBee设备
USB无线网卡
电源控制器
实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物联网安全技术教学实验平台
9
合计
5、2017年度建设规划与经费预算
项 目
主要仪器设备
预算投资(万元)
备注
网络实验室
管理设备
拓扑连接器
路由器安全
交换机安全
攻防实验软件(行业特色)
防火墙
智能无线交换机
公共平台
合计
五、实验室队伍建设
一支强有力的实验教师师资队伍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为此,我们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建设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稳定的高水平实验教学教师队伍。在这支队伍中,要有一半以上的高水平理论课教师,从而保障实验教学队伍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
在近五年的建设中,师资队伍的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制度建设,引进或晋升副高级1人,引进或送培硕士研究生2人、晋升工程师或讲师2人,并适当的储备实验师资后备力量。
六、组织实施与进度安排
(一)组织实施
实验室建设由吕梁学院院领导牵头组织,具体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组织项目的实施。计算机实验室设立建设工作小组,由系主任担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实验室教师与实验室管理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实验室的具体规划、项目设计,仪器设备的验收、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以及实验大纲与指导书的制订等工作。
(二)进度安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实验室五年建设项目统计表
实验室名称
主要设备
投资预算
(万元)
建设
年份
建设
类型
服务专业及学生数/年招生规模
备注
操作系统实验室
微机60台,
36
2013
新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1230人/430人
Unix操作系统
新建
计算机硬件实验室
微机60台
36
2013
新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1230人/430人
组成原理实验箱(50套)
15
嵌入式实验室
50台套
2014
新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1400人/460人
开发板(100套)
软件实验室
微机70台
42
2015
改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1550人/460人
交换机2个
服务器2台
15
物联网实验室
传感器应用实验箱
2016
新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1840人/460人
传感网应用实验箱
31.46
接入技术实验箱
22.04
智能家居实验箱
32.676
RFID读写基础实验系统
21.8
主控中心平台
5
组控设备
6
无线组控设备
2.9
智能网络设备
7.5
ZigBee设备
3.425
USB无线网卡
0.24
电源控制器
0.6
实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1.8
物联网安全技术教学实验平台
9
网络实验室
管理设备
2017
改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1840人/460人
拓扑连接器
路由器安全
交换机安全
攻防实验软件(行业特色)
防火墙
智能无线交换机
公共平台
合 计
七、预期效益分析
通过建设,使计算机实验室能够成为设施完备、管理合理、效益明显的计算机类实验教学基地,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服务于全校计算机实验教学及基础科研工作,有力推动吕梁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来讲,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
①确保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通过本次基础实验室的规划与建设,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以及加强实验室正规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我们着手对实验室的管理体制进行较为彻底的改革,实验室实行校、系两级管理,建立对实验教学全过程的督察与监控,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计算机实验室项目的建成,学生综合性、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③为基础教育与相关企业输送人才
每年可为山西及周边省市的IT行业等各类企事业输送优秀本专科毕业生460名左右。
④为IT行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平台
计算机实验建成后,不仅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而且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比如教师培训、实验室对外开放、实验教学研究等,为当地计算机应用、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⑤承担科研项目,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
实验室将有条件承担或参与高水平的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科技创新项目以及省部级科技项目,也可与企业合作,完成生产实际中的项目改造与技术开发提供服务。
⑥有助于吸引人才
吕梁市是革命老区,地处偏僻山区,经济不够发达,学校基础设施落后。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学校规模得到完善与扩大,毗邻火车站,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正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央财政资金的注入,加强了我院硬件设施建设力度,为引进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保障。
第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