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儿童保健和疾病诊疗》
课程标准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
康复保健教研室
《儿童保健和疾病诊疗》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 64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基本技能》等
开课单位:《儿童保健和疾病诊疗》课程组
一、课程设置
(一)设置依据
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社区及乡村基层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高端技能型卫生人才。《儿童保健和疾病诊疗》课程作为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内容涵盖婴儿期至青春期常见疾病患者的诊治等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充分调研其岗位需求、工作任务和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标准的基础上,明确高端技能型卫生人才的职业能力;深入分析出高端技能型卫生人才须具备的核心能力,确立高端技能型卫生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的学习对高端技能型卫生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及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起到重要作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定位
《儿童保健和疾病诊疗》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儿童保健及疾病防治质量,为儿童服务的医学科学。本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程,是为达到培养高端技能型卫生人才目标所设课程中的重要职业能力课。以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及临床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为手段,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基层社区执业助理医师。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儿科基础理论、新生儿常见疾病、儿科各系统常见疾病、儿科急症、预防医学领域中基本知识和小儿常用诊治技术操作等方面。总任务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医疗技能。能对健康小儿和患病小儿进行保健、医疗工作,帮助个体、家庭、社区小儿取得最大程度身心健康。
本课程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讲授、演示、讨论、自学辅导、病例示教、临床见习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提问、作业、技能考核及笔试等方法评价教学效果。
《儿童保健和疾病诊疗》在第四学期开设,共64学时。
(三)设计思路
1.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为其工作重点。课程组和行业专家合作,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同时参照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所要求的知识要点,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整合为4个学习情境、18个子学习情境。4个学习情境分别是:儿科基本技能和儿童保健指导、新生儿疾病诊疗、儿科常见病诊疗、儿科急症诊疗。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以满足基层医生岗位工作需求为目标,这些技能及相关知识为基层临床医生应知应会的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基本胜任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的任职资格要求。
2.教学模式和方法
《儿童保健和疾病诊疗》课程的教学紧扣职业能力需求,推行“一个主线、两个真实、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一个主线”即以儿科医师职业工作过程为主线,“两个真实”即以模拟真实和临床真实为手段,以模拟病房、医院现场为依托,“三位一体”即以儿科医师职业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知识、方法和技能有机融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讲授、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讨论式、PBL教学法、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演示、讨论、模拟教学、临床见习等教学方法。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道各年龄期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能对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做出正确评价;
2.阐述儿童保健和疾病诊疗基本理论知识,描述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的内容和方法。
(二)技能目标
1.掌握儿科临床基本诊断技能:会收集病史、体检、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结果、会常用穿刺术及静脉注射等常用诊疗技术。
2.知道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
3.具备基本的临床诊断思维能力。
4.能对生长发育异常的患儿做出适宜的医疗决策并付诸实施。
5.能够根据临床疾病知识结合患者病情,对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正确诊断及治疗。
6.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具有合理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具备查阅资料、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利用团队力量解决较复杂、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和关爱。
2.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3.团队协作能力和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4.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
章 节
章 节 名 称
理论课时数
实验课时数
合计
任务一
认识儿童
2
2
任务二
儿科诊疗基本技能
4
2
6
任务三
儿童保健
4
1
5
任务四
发育障碍
6
2
8
任务五
认识新生儿
2
2
任务六
新生儿黄疸
1
1
任务七
新生儿呼吸困难
1
1
任务八
新生儿惊厥
1
1
任务九
新生儿反应低下
1
1
任务十
发热
4
4
任务十一
咳嗽
4
1
5
任务十二
腹泻
6
2
8
任务十三
发绀
4
1
5
任务十四
贫血
4
1
5
任务十五
颜面水肿
4
1
5
任务十六
皮疹
1
1
任务十七
惊厥
2
1
3
任务十八
昏迷
1
1
合计
52
12
64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学习任务
知识、技能、素质要求
建议学时
一级
栏目
二级
栏目
1
儿科基本技能和儿童保健指导
认识
儿童
知识目标: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知道儿科医生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范围;了解儿童和成人不同的生理、病理基础及临床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指出0~18岁儿童各自所属的年龄阶段及主要特点。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对儿童的热爱及对本课程的兴趣。
2
儿科诊疗基本技能
知识目标:掌握儿科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病历书写的基本方法;熟悉小儿用药特点、给药方法及药物剂量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儿科诊疗的方法和步骤,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素质目标: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知识,掌握和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6
儿童保健
知识目标:掌握各年龄期儿童保健的重点;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的具体内容;婴儿喂养方法、添加辅食的基本原则。
能力目标:能根据儿童的年龄及身体状况对家长进行保健指导。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同情、尊重和关爱患儿,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5
2
新生儿疾病诊断治疗
认识新生儿
知识目标:掌握新生儿和早产儿的外观和生理特点。
能力目标:能对新生儿进行常规体格检查,正确认识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说明原因,并列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和关爱;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2
新生儿黄疸
知识目标:掌握新生儿黄疸的分类;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诊断要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性溶血症的ABO溶血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新生儿感染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主诉——新生儿黄疸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和关爱;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1
新生儿呼吸困难
知识目标:掌握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主诉——新生儿呼吸困难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和关爱;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1
新生儿惊厥
知识目标: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主诉一一新生儿惊厥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和关爱;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1
新生儿反应低下
知识自标:掌握新生儿败血症、寒冷损伤综合征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主诉——新生儿反应低下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和关爱;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1
3
儿科常见病诊断治疗
发育
障碍
知识目标: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小儿体格、神经、精神发育的主要指标及正常值。掌握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症、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苯丙酮尿症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能力目标: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价,能对常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同情、尊重和关爱患儿,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8
发热
知识目标:掌握儿童结核病和风湿热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主诉——发热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和关爱;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4
咳嗽
知识目标:掌握支气管肺炎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主诉——咳嗽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和关爱;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5
腹泻
知识目标:掌握腹泻、口炎、坏死性小肠炎、肠套叠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重点掌握小儿液体疗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主诉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综合作出诊断,列出治疗措施,能进行输液方案的制定。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和关爱;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8
青紫
知识目标:掌握四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血液动力学变化、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
能力目标:能根据相应主诉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综合做出诊断、列出治疗措施。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和关爱;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5
贫血
知识目标: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症状——贫血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和关爱;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5
颜面
水肿
知识目标: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主诉——颜面水肿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力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和关爱;具备健康的心习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5
皮疹
知识目标:掌握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
能力目标:具备识别和鉴别皮疹的能力,临床工作中能通过皮疹的形态、分布及和发热出现的时间顺序和症状等,鲒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作出正确诊断。
素质目标:树立整体观念,拓宽临床诊断思路,逐步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
1
4
儿科急症诊断治疗
惊厥
知识目标:掌握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能力目标:能根据主诉——小儿惊厥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和关爱;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3
昏迷
知识目标:掌握中毒性痢疾、乙型脑炎和小儿急性中毒的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能力目标:能根据“主诉——意识障碍”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和关爱;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1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基本要求
1.师资要求
按照临床医学专业平均50~100人/年的招生规模, 为满足课程实施要求,课程组按专、兼职教师比例为1:3配置教师,需配备专任教师3人以及临床带教教师10人。其中主讲教师2人,要求中级以上职称,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或双师素质,本科以上学历。实验教师1人,要求专科以上学历。实训带教教师应具备多年的临床和教学工作经历,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和高校教师资格。
2.实训基地
为确保课程教学和临床实际工作实现高度统一,校院合作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在校内应满足《儿童保健和疾病诊疗》课程教学需要,和临床实际工作实现接轨,需要儿童实训室两间,面积约180㎡。根据教学进度,教师和学生可在校内的儿童实训室完成基本技能示教、实训及技能考核,并可配合课程要求能在课余时间开放,供学生进行各种技能的实训。
校外实训基地:应满足本课程见习及实习的需要。校外实训基地应包括综合性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医院,应有30张以上儿科病床,具备能够满足临床教学需要的相关诊疗设备,具备能够满足30名学生上课的多媒体教室及理论实践教学师资。二级甲等县医院,应有30张以上儿科病床,具备能够满足临床教学需要的相关诊疗设备,具备能够满足30名学生上课的理论实践教学师资。社区卫生院,应具备满足学生进行常用临床基本诊疗操作的相关设备,具备能够满足20名学生实习的带教教师。
3.仪器设备
实训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儿童床、身高(坐高)测量椅、婴儿台称、人体磅秤、模拟婴儿、模拟救护设备以及实训操作模型等,以满足技能实训需求,提高技能操作的能力。
4.课程资源
课程相关内容及教学文件:课程简介、课程组简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实训教材及指导、习题测试、试题库、典型病例库等。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
课程采用“一条主线、两个真实、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模拟真实和临床真实为手段;知识、方法和技能有机融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
理论课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主要包括:案例演示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自学讨论法等。实训课教学方法包括:经典的引导式教学、病例讨论法、社区活动实践法等。
3.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实训项目等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教学网络体系,实现网上资源共享。
(三)教材选用
1.适用性分析
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教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儿童保健和疾病诊疗》教材,主编王洪涛。
2.教材编写、实训指导的编写原则和要求
临床专家、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深入细致分析,结合“全国卫生系统医师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项目考核要点”编制《儿科实训指导》。《儿科实训指导》对每个实训项目均制定详细、规范的考核标准和操作流程,在指导学生学习操作技能、自主安排技能训练中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参考教材:
[1]杨锡强,易诸文主编.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胡亚美,诸福棠主编.实用儿科学[M]. 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3]陈吉庆,周国平主编.儿科疾病诊断流程和治疗策略[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汪冀主编.儿科学[M].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5]徐立新主编.儿科学[M]. 第1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
五、教学项目设计
学习情境1
认识儿童
学时: 2
项目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知道儿科医生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范围;了解儿童和成人不同的生理、病理基础及临床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指出0~18岁儿童各自所属的年龄阶段及主要特点。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对儿童的热爱及对本课程的兴趣。
项目任务
初步认识儿科医师岗位和工作任务
教师知识和能力要求
1.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获取儿科疾病诊治相关资料
2.能讲授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小儿年龄分期、儿童特点
3.体现儿科医师应具备的角色和素质要求
学生知识和能力准备
1.医患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2.医学导论、临床医学基本技术相关知识
3.基础医学知识
教学材料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等
使用工具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
小儿年龄分期
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
儿童特点
儿科医师应具备的角色和素质要求
讲授
角色扮演
启发引导
分组讨论
2
学习情境2
儿科诊疗基本技能
学时:6
项目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儿科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病历书写的基本方法;熟悉小儿用药特点、给药方法及药物剂量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儿科诊疗的方法和步骤,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素质目标: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知识,掌握和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项目任务
1.收集、分析、整理生长发育资料
2.计算药物剂量
3.熟悉儿科诊疗的方法和步骤
教师知识和能力要求
1.设计工作任务,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讨论获取健康资料的方案
2.熟练掌握儿科诊疗的方法和步骤,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3.掌握儿科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病历书写的基本方法;熟悉小儿用药特点、给药方法及药物剂量计算方法。
学生知识和能力准备
1.医患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2.医学导论、临床医学基本技术相关知识
3.基础医学知识
教学材料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等
使用工具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
儿科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病历书写的基本方法;儿科诊疗的方法和步骤
讲授
演示
分组实训
6
学习情境3
儿童保健
学时:5
项目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各年龄期儿童保健的重点;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的具体内容;婴儿喂养方法、添加辅食的基本原则。
能力目标:能根据儿童的年龄及身体状况对家长进行保健指导。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同情、尊重和关爱患儿,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项目任务
根据各年龄期儿童保健的重点实施儿童保健、基础免疫接种
教师知识和能力要求
1.设计工作任务,引导学生查阅资料
2.讲授各年龄期儿童保健的重点;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的具体内容;婴儿喂养方法、添加辅食的基本原则。
3.演示免疫接种、婴儿喂养。
学生知识和能力准备
1.医患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2.医学导论、临床医学基本技术相关知识
3.基础医学知识
教学材料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实训安排、实训指导等
使用工具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操作视频、网络资源、婴儿模型、奶瓶等
工作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
1.评估
各年龄期儿童保健的重点;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的具体内容;婴儿喂养方法、添加辅食的基本原则。操作目的、物品准备
讲授、演示
2.5
2.决策计划
患儿及操作者准备
讲授、演示
0.5
3.实施
操作过程
分组实训
1.5
4.检查和评价
注意事项
小组讨论
0.5
学习情境4
认识新生儿
学时:2
项目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新生儿和早产儿的外观和生理特点。
能力目标:能对新生儿进行常规体格检查,正确认识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说明原因,并列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和关爱;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项目任务
根据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生理特点进行常规护理。
教师知识和能力要求
1. 能对新生儿进行常规体格检查,正确认识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说明原因,并列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2. 新生儿和早产儿的外观和生理特点。
学生知识和能力准备
1.医患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2.医学导论、临床医学基本技术相关知识
3.基础医学知识
教学材料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实训安排、实训指导等
使用工具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操作视频、网络资源等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
新生儿和早产儿的外观和生理特点。
认识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对新生儿进行常规体格检查
健康宣教
讲授
启发引导
案例分析
PBL教学法
1
学习情境5
新生儿黄疸
学时:1
项目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新生儿黄疸的分类;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诊断要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性溶血症的ABO溶血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新生儿感染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主诉——新生儿黄疸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和关爱;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项目任务
能根据主诉——新生儿黄疸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教师知识和能力要求
1.能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
2.能对新生儿黄疸进行诊断及治疗
学生知识和能力准备
1.医患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2.医学导论、临床医学基本技术相关知识
3.基础医学知识
教学材料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实训安排、实训指导等
使用工具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操作视频、网络资源等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诊断要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性溶血症的ABO溶血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新生儿感染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的诊断要点及治疗。
讲授
启发引导
案例分析
1
学习情境6
新生儿呼吸困难
学时:1
项目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主诉——新生儿呼吸困难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和关爱;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项目任务
能根据主诉——新生儿呼吸困难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教师知识和能力要求
能根据主诉——新生儿呼吸困难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学生知识和能力准备
1.医患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2.医学导论、临床医学基本技术相关知识
3.基础医学知识
教学材料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实训安排、实训指导等
使用工具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操作视频、网络资源等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
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的内容和方法
讲授
启发引导
案例分析
1
学习情境7
新生儿惊厥
学时:1
项目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主诉一一新生儿惊厥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和关爱;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项目任务
根据小儿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进行婴儿喂养
教师知识和能力要求
1.设计工作任务,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讨论获取健康资料的方案
2.讲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学生知识和能力准备
1.医患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2.医学导论、临床医学基本技术相关知识
3.基础医学知识
教学材料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实训安排、实训指导等
使用工具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操作视频、网络资源等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的内容和方法。健康宣教
讲授
启发引导
案例分析
1
学习情境8
新生儿反应低下
学时:1
项目目标
知识自标:掌握新生儿败血症、寒冷损伤综合征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主诉——新生儿反应低下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和关爱;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项目任务
能根据主诉——新生儿反应低下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教师知识和能力要求
1.设计工作任务,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讨论获取健康资料的方案
2.讲授新生儿败血症、寒冷损伤综合征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学生知识和能力准备
1.医患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2.医学导论、临床医学基本技术相关知识
3.基础医学知识
教学材料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实训安排、实训指导等
使用工具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操作视频、网络资源等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
新生儿败血症、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的内容和方法
讲授
启发引导
案例分析
1
学习情境9
发育障碍
学时:8
项目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小儿体格、神经、精神发育的主要指标及正常值。掌握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症、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苯丙酮尿症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能力目标: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价,能对常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同情、尊重和关爱患儿,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项目任务
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价,能对常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教师知识和能力要求
1.设计工作任务,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讨论获取健康资料的方案
2.讲授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小儿体格、神经、精神发育的主要指标及正常值。
3.讲授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症、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苯丙酮尿症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学生知识和能力准备
1.医患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2.医学导论、临床医学基本技术相关知识
3.基础医学知识
教学材料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实训安排、实训指导等
使用工具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操作视频、网络资源等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
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小儿体格、神经、精神发育的主要指标及正常值。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症、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苯丙酮尿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的内容和方法。健康宣教。
讲授
启发引导
案例分析
PBL教学法
8
学习情境10
发热
学时:4
项目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儿童结核病和风湿热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主诉——发热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和关爱;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项目任务
能根据主诉——发热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教师知识和能力要求
1.设计工作任务,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讨论获取健康资料的方案
2.讲授儿童结核病和风湿热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学生知识和能力准备
1.医患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2.医学导论、临床医学基本技术相关知识
3.基础医学知识
教学材料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实训安排、实训指导等
使用工具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操作视频、网络资源等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
儿童结核病和风湿热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的内容和方法。健康宣教
讲授
启发引导
案例分析
4
学习情境11
咳嗽
学时:5
项目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支气管肺炎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主诉——咳嗽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和关爱;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项目任务
能根据主诉——咳嗽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教师知识和能力要求
1.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全面获取营养紊乱患儿健康资料
2.讲授气管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学生知识和能力准备
1.医患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2.医学导论、临床医学基本技术相关知识
3.基础医学知识
教学材料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实训安排、实训指导等
使用工具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操作视频、网络资源等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
支气管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的内容和方法。
健康教育
讲授
案例分析
启发引导
5
学习情境12
腹泻
学时:8
项目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腹泻、口炎、坏死性小肠炎、肠套叠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重点掌握小儿液体疗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主诉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综合作出诊断,列出治疗措施,能进行输液方案的制定.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和关爱;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项目任务
能根据主诉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综合作出诊断,列出治疗措施,能进行输液方案的制定.
教师知识和能力要求
1.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全面获取腹泻患儿及体液紊乱患儿健康资料
2.讲授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方法
3.讲授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4.示教并指导学生进行腹泻患儿的皮肤护理
学生知识和能力准备
1.医患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2.医学导论、临床医学基本技术相关知识
3.基础医学知识
教学材料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实训安排、实训指导等
使用工具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操作视频、网络资源等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儿腹泻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的内容和方法。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水、电解质、酸碱代谢
讲授
案例分析
启发引导
PBL教学法
8
学习情境13
发绀
学时:5
项目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四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血液动力学变化、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
能力目标:能根据相应主诉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综合做出诊断、列出治疗措施。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和关爱;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项目任务
能根据相应主诉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综合做出诊断、列出治疗措施。
教师知识和能力要求
1.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全面获取先心病、心衰患儿健康资料
2.讲授四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血液动力学变化、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
3.示教并指导学生进行患儿的心电监护、血压测量
学生知识和能力准备
1.医患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2.具备先天性心脏病的基础知识
3.循环体统的结构和功能;胎儿血液循环
教学材料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实训安排、实训指导等
使用工具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操作视频、网络资源等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
讲授四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的内容和方法;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的内容和方法。
讲授
案例分析
启发引导
PBL教学法
5
学习情境14
颜面水肿
学时:5
项目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主诉——颜面水肿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力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和关爱;具备健康的心习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项目任务
能根据主诉——颜面水肿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力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教师知识和能力要求
1.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全面获取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患儿健康资料
2.讲授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3.示教并指导学生进行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皮肤护理
学生知识和能力准备
1.医患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2.具备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基础知识
3.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教学材料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实训安排、实训指导等
使用工具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操作视频、网络资源等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学时
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急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概述、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的内容和方法。健康教育。
讲授
案例分析
启发引导
5
学习情境15
贫血
学时:5
项目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症状——贫血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儿同情、尊重和关爱;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项目任务
能根据症状——贫血开展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分析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及列出治疗措施。
教师知识和能力要求
1.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全面获取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儿的健康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