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884316 上传时间:2025-04-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358 课程名称:环境化学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Chemistr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与学分:环境科学专业63学时(含实验27学时),3.0学分 环境工程专业54学时(含实验18学时),2.5学分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建立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的学科。它主要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鉴定和测量化学污染物在大气圈、水圈、土壤 - 岩石圈和生物圈中的含量 , 研究它们在环境中存在形态及其迁移、转化和归趋的规律。 英文简介:Environmental Chemistry is a bran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It is constructed on inorganic chemistry、organic chemistry、analytical chemistry、physical chemistry etc. It is mainly use the chemical theoretic. The concentration of chemical pollutant in atmosphere、hydrosphere、soil-geosphere and biosphere, and their chemical form , their law of transpor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re studied.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环境化学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环境化学课程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环境化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掌握典型污染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存在特性和迁移转化过程;了解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的途径及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过程、毒性机理与效应等;了解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等内容与知识。为后期课程和以后从事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 目的与要求 1. 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环境科学的产生及其学科体系。 2. 了解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它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目的任务和发展动向。 3. 了解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掌握环境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4. 掌握对现代环境问题认识的发展以及环境化学提出的任务;明确学习环境化学课程的目的。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环境化学 1. 主要内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环境污染的概念;环境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环境科学学科体系;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与特点,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现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环境科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主要任务;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任务。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的概念;了解环境问题的演变及目前的主要环境问题;了解环境科学的产生及其学科体系以及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目的任务和发展方向。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 1. 主要内容:环境污染物的类别、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污染物类别、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污染物的类别,污染物的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三) 课后练习 思考题与习题(P10)3、4。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用PPT课件上课。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大气的组成与结构;掌握大气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如氮氧化物、含硫化合物、有机物、颗粒物等)的来源、迁移转化规律。 3. 掌握大气污染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光化学烟雾、酸性降水、煤烟型污染、 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1.主要内容:大气稳定度;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扩散的影响因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大气组成与大气层结构;大气温度层结,辐射逆温层,气绝热过程和干绝热递减率,大气稳定度;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相关概念和大气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1.主要内容:光化学反应基础;大气中重要吸光物质的光离解反应;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氮氧化物的转化;碳氢化合物的转化;光化学烟雾;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型烟雾;酸性降水;大气中的颗粒物;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光化学反应;断裂波长的概念;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特征、危害及对策;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型烟雾;酸雨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对策;大气中的颗粒物;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大气中重要的光化学反应过程;掌握当今人类面临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机理)、危害及人类应采取的对策。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验: 详见实验教学大纲。 思考题和习题(课本P98-99)1~24。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适当提问,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穿插实验教学。 第三章 水环境环境化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天然水的基本性质。 2..掌握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吸附-解吸、絮凝-沉降等迁移转化的基本原理及有关计算。 3.掌握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生物降解的有关规律及计算。 4.了解各类水质模型的基本形式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 1.主要内容:天然水的基本特征;水中污染物的分布与存在形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亨利定律;酸度、碱度;水中污染物分布与存在形态。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天然水的基本性质及水体中污染物分布与存在形态。 第二节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1.主要内容: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水中颗粒物的聚集、溶解和沉淀、氧化-还原、配合作用。水体中主要的无机污染物(酸、碱、盐、“三态氮”、 磷酸盐、氟化物、氰、重金属等)的迁移转化与环境效应。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吸附作用;沉淀-溶解作用及其计算。电子活度、pE值与氧化还原电位的关系;氧化还原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计算。配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计算;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主要的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其环境效应。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掌握有关计算;掌握废水中无机污染物的去除方法及机理。 第三节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1.主要内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分配理论;分配系数;生物浓缩因子;直接光解、敏化光解、氧化反应;生长代谢、共代谢;降解速率常数;光解、生物降解作用相关计算。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有机污染物的挥发作用、水解作用的基本理论及计算;掌握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的基本原理及有关计算;掌握需氧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方式。 第四节 水质模型简介 1.主要内容:水质模型−氧平衡模型;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模型;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氧平衡模型;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模型;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各类水质模型的基本形式和应用。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验:详见实验教学大纲。 课本P195-198 思考题和习题(课本P195-198)3~7,13、14、17、23、25、26、27、33.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适当提问,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穿插实验教学。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土壤的组成与性质,了解污染物的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2.掌握土壤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及吸附性能对重金属污染物迁移的影响; 3.掌握农药及难降解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及其环境效应。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1.主要内容:土壤的形成、土壤组成、土壤质地、土壤的性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土壤组成;土壤的粒级分组与质地分组;土壤吸附性;土壤酸碱性;土壤的氧化还原性;土壤中的有机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土壤的组成,掌握土壤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污染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 1.主要内容:土壤中的无机污染物,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几种机制。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机制;土壤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及吸附性能对重金属污染物迁移的影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污染物的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重点掌握土壤的性质对重金属污染物迁移的影响。 第三节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 1.主要内容:农药类型简介;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及影响因素;几种典型的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扩散、质体流动;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农药及难降解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及其环境效应。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验:详见实验教学大纲。 思考题和习题(课本P233-234)。1、2,6~10.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适当提问,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穿插实验教学。 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的概念与机制; 2.掌握耗氧有机污染物和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机理; 3.了解污染物对生物的毒性及作用机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1.主要内容:生物膜的结构;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物膜的结构;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生物膜的结构和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第二节 污染物质在机体内的运动过程 1.主要内容:生物的吸收过程;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生物排泄、生物蓄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吸收、分布、排泄、蓄积。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不同类型物质生物吸收、分布、排泄、蓄积的规律。 第三节 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1.主要内容: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的概念与机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物富集;生物放大;生物积累。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的概念与机制。 第四节 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 1.主要内容:生物转化中的酶;若干重要辅酶的功能;生物氧化过程中的氢传递过程,好氧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有毒有机物的生物转化类型;有毒有机物的微生物降解;氮及硫的微生物转化;重金属的微生物转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物转化中的酶;生物氧化中氢传递过程;好氧有机污染物质的微生物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生物转化类型;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的微生物降解;氮及硫的微生物转化;重金属元素的微生物转化;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速率。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重点掌握耗氧有机污染物和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机理、氮及硫的微生物转化和重金属元素的微生物转化过程。 第五节 污染物质的毒性 1.主要内容:毒物及其毒性;毒物的联合作用;毒物的作用过程及生物化学机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急性、慢性和亚急性毒性;半数致死浓度(剂量);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毒物作用的生物化学机制。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污染物对生物的毒性及作用机制。 (三)课后练习 思考题和习题(课本P296-298)2、4、7、8。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适当提问,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典型污染物的来源、性质,掌握它们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和效应。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重金属元素 1.主要内容:重金属元素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与效应。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中汞的来源、分布与迁移、汞的甲基化、甲基汞脱甲基化与汞原子还原、汞的生物效应;环境中砷的来源与分布、砷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砷的毒性及生物效应。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重金属元素的来源、性质,掌握它们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和效应。 第二节 有机污染物 1.主要内容:有机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与效应。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有机卤代物、多氯联苯、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有机污染物的来源、性质,掌握它们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和效应。 (三)课后练习 思考题和习题(课本P334)1~6。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适当提问,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第七章 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固体废物的含义。 2.掌握有害废物的判定方法。 3.了解放射性污染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及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固体废物及分类 1.主要内容:固体废物;有害废物。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固体废物;有害废物分类;有害废物迁移途径。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固体废物的含义;掌握有害废物的判定方法。 第二节 放射性固体废物 1.主要内容:放射性固体废物。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放射性;放射性衰变;放射性衰变速率方程及放射性活度;放射性固体废物分类、来源;核辐射对人体的损害。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放射性污染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及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思考题和习题(课本P357)1、3、4。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适当提问,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讲 课 习 题 课 讨 论 课 其他教学环节 小 计 第一章 2 第二章 9 第三章 10 第四章 4 第五章 5 第六章 4 第七章 2 合计 36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教材: 戴树桂主编 《环境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实验教材:董得明、朱利中主编,《环境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主要教学参考书 [1] 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进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王晓蓉,《环境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 赵美萍等,《环境化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赵睿新编,《环境污染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 汪群慧等,《环境化学》,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6] 龚书椿等,《环境化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5] Manahan S E. 陈甫华等译,戴树桂校,《环境化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 [7] 刘兆荣等,《环境化学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8] 何燧源等,《环境化学》第三版,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9] Thomas G Spiro, William M. Stigliani, 《Chemistry of the Environment》(Second Edition),影印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10] Clwair N. Sayer, Perry L. McCarty, Gene F. Parkin . 《Chemistry of th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fourth Edition),影印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七、其他说明 大纲修订人: 张磊 修订日期:2007.9 大纲审定人: 周遗品 周康群 审定日期:2007.9 9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