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龙岗区XX小学在编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根据深龙教[2009]50号文件的精神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特制定本分配方案。
一、根据已套算出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平均值,从学校每位在编教职工总收入中抽取等量金额2300元作为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不含寒暑假各1个月)。如个人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大于本校平均值,则超出部分直接返还给个人;如个人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小于本校平均值,则从个人基层补贴(1000元)中抽取补齐。
二、奖励性绩效工资构成
奖励性绩效工资按4:4:2的比例分为三部分,其中:
1、考勤占40%(920元),即教职工不分工作岗位区别,只要满勤即可全额获得;
基础性绩效工资实行与考勤相挂钩的机制:
(1)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工作人员在正常工作日内,无故迟到、早退或未经批准擅离工作岗位的,相应扣除基础性绩效工资: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扣除半天基础性绩效工资;超过1小时的,扣除1天基础性绩效工资。
(2)严格实行事假审批制度。工作人员请事假,必须按管理权限报批。当月请事假在1个工作日以内的,基础性绩效工资不予扣除;超过一个工作日的,按其超过的事假天数扣除相应的基础性绩效工资;1个月内事假天数累计达10天及以上的,当月基础性绩效工资全部扣除。
(3)严格实行病假报批制度。工作人员请病假,应按规定报批。1个月内病假天数累计在10天(含)以内的,基础性绩效工资不予扣除;超过10天的,按其超过的病假天数扣除相应的基础性绩效工资;1个月内病假天数累计达20天及以上的,当月基础性绩效工资全部扣除。因公负伤治疗期间,基础性绩效工资全额发给。
(4)未经批准不上班的,按旷工处理,扣除当月基础性绩效工资。
以上病假、事假天数,当月累计,跨月则重新计算。工作人员日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每月实际工作天数21.5天计算。
2、岗位及工作量占40%(920元),教职工按岗位及工作量的多少进行二次分配,具体为:
(1)行政管理岗位津贴:校长500元,副校长450元,主任400元,副主任350元,团支书50元,科组长50元,级组长30元。
(2)工作量依据以下两个因素计算:
课时工作量:即教师实际上课的工作量。
课时工作量= 周实际上课节数×学科系数。
学科系数量表
年 级
学 科
一、六年级
二至五年级
语、数、英
1.4
1.3
其他
1.1
1
社会工作量:即教师在学校担任的除上课以外的其他相对稳定、长期的工作,如年级组长、科组长等,属于某一项职位所涵盖的社会性工作不能重复计算,突发性、临时性工作不在课时津贴中体现。
个人周社会工作量界定表
工作岗位
折算节数
工作岗位
折算节数
校长
20节
教研员
10节
副校长
18节
备课组长
0.5节
主任
16节
档案员
2节
副主任
14节
教务员
10节
科组长
2节
副班主任
1节
年级组长
1节
跨级(语、数、英)
1节
早、午读
0.2节
专项训练
按实计算
网络管理
8节
团干、工会、女工计生
0.5节
摄录
按实计算
资产管理
8节
报帐员
10节
功能室
0.5节
资料员
1节
课间操
1.5节
班主任
5节
根据以上确定的教师工作量量化数据,称为“点数”,课时津贴按“点数”分配。
教师课时津贴点数及金额计算方法如下:
专任教师月工作量点数=(课时工作量+社会工作量)×4.2
如一个月内周工作量有较大变化,则不乘4.2,课时津贴点数按实际情况分段计算。
每点数的金额值S=全校在编教师的可分配工资总额/工作量总点数
专任教师月课时津贴金额=S×本人月工作量点数
3、奖教奖学占20%(460元),根据教职工完成工作量的好坏,教育教学效果及绩效考核档次合理拉开差距。奖教奖学在每学期末集中奖励,按每人的奖分点数计算出全校的奖分值,然后按分值进行奖励,具体办法参照《XX小学奖教奖学条例》执行。
每奖分点的金额值S=460元×5个月×在编教师人数/奖分总点数
专任教师奖教奖学金额=S×本人奖分点数
三、班主任津贴:班主任津贴分为基本津贴和绩效奖励两部分。基本津贴为每生每月10元,每学期发五个月。绩效奖励依据星级班评比每学期期末评比一次,被评为五星级班级的一次奖励该班主任600元,被评为四星级班级的一次奖励该班主任500元,被评为三星级及以下的奖励该班主任400元。
四、本实施方案解释权为校长室。
五、本方案于2009年12月29日下午已提交全校在编教师大会审议通过,上报上级教育部门审批后,从2010年1月起实施。
XX小学
二00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