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与维护
王瑞军
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21
摘要:本文对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特点、性能、管理、维护、保养及故障原因等,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机械设备 维护养护 走合期 故障诊断 活塞烧顶 总成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近20年来得到蓬勃的发展,支撑了我国大规模的经济运行和重点项目的建设,把成千上万的劳动大军从繁重艰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工程机械设备已经成为施工企业的重要生产力,各种工程机械设备得到广泛使用,不仅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而且保证了工程质量和人身安全。
比如,我公司近五年来先后购置大型起重机、混凝土输送罐车、混凝土泵车、大型砼搅拌站、旋挖钻机、管道预制工作站、大型储罐自动焊机、数控机床、钢结构成套预制设备、新型焊接设备、电仪调试设备、试验检测设备及无损检测设备等4182台,投入资金近3亿元,一举改变了公司过去设备陈旧、老化的状况,解决了公司快速发展与机械设备落后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公司施工装备水平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主营业务收入逐年大幅度提升,从2007年完成16.2亿元到2011年实现5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227%。
工程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着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发挥。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做好工程机械的使用、管理、维护保养、故障的预防,使机械设备时刻处于完好状态及机械设备功效得到充分发挥。正确分析与解决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对提高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维护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就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与维修工作,提出以下几点见解。
1 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特点
1.1 露天作业
工程机械设备几乎都是露天工作,工作环境恶劣。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这就特别要求机械设备的工作可靠性要好,万一发生故障能够及时排除。
1.2 技术结构复杂
工程机械设备品种繁多,规格不同、技术结构复杂,设计到机、电、液、计算机等各个知识领域。机械设备的选型、使用、保养、管理有着很强的技术性和经济性,这对施工单位来说,具有很大难度。
1.3 购买工程机械设备投资额大
购买工程机械设备的投资额一般都很大,一台机械十几万元、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有的甚至上千万元。施工单位购买的工程机械设备要转化为固定资产,要求按时提取折旧,今后工程的不确定,增加了企业的潜在负债率。
1.4 工地流动性大
一些具有行走功能的工程机械设备,也不允许其在公路上长途跋涉,而必须用拖车托运,而且运输过程中也容易损坏,这无疑增加了施工单位的经营之本。
2 影响工程机械设备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
2.1 走合期
新车首次使用必须进行走合或跑合运转。一般工程机械走合运转时间要在100h以上,汽车在走合里程在1000km以上,负载在80%以下。有的单位对机械走合不重视,表现在不走合就投用;长时间超负荷工作,造成喷油器雾化不良、抱瓦、活塞烧顶、粘环,甚至不能启动;操作时不看仪表,机油温度和冷却温度过高时,仍然工作;走合期内,不坚持机油平面和其他油面等。
2.2 合理使用
如果一台电动机的使用寿命为一万小时,合理使用可能会延长上千小时,否则,将提前损坏。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
⑴ 不遵守操作规程,不按规定使用机械设备,连续超负荷,使用机械设备严重损坏。
⑵ 在施工中,工序安排不合理未能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道路不平、灰尘多。柱塞副、喷油器及曲轴瓦等处严重磨损,履带或轮胎行走机构也会增加磨损。
⑶ 保养不及时未能及时更换各种滤芯,甚至完全卸去滤芯。
⑷ 没有注意气温对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的影响。气温过低,影响燃油蒸发,热量损失大,润滑油粘度大,蓄电池各种能力降低,导致发动机启动困难,机件磨损加剧;气温过高,润滑油变稀,机油压力降低,油性变差,加剧机件磨损。高温时,离合器和制动器等机件会因强烈摩擦而烧毁。
2.3 维修保养
及时的维修保养是保证工程机械设备正常工作,充分发挥能效的关键。提高保养维修质量,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 必须消除“重生产轻维修”的观点,日常保养与维修不能少;必须送修及时,决不允许带病作业。
⑵ 条件必须具备,在没有场地、设备等必要的条件时,切勿勉强拆修,因为不能保证修理质量。
⑶ 拆装零件注意保管,拆装前后,零件要摆放整齐,严防磕碰、日晒雨淋。
⑷ 拆装要按一定的工艺进行:先总成,后部件、零件,要使用专门工作拆装,切忌用榔头敲打。
⑸ 尊重元件配合间隙,装配间隙不能任意改变,必须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拆装,装配好要作试运转。
2.4润滑油
润滑油质量和数量对工程机械的正常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⑴ 使用润滑油不分牌号,这种情况造成润滑油变质、结胶,甚至使发动机烧坏、变速箱齿轮严重磨损。
⑵ 未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及时更换润滑油,不分季节、按要求更换和使用润滑油,都能造成润滑油老化变质,加速机械磨损。
⑶ 使用质量不好或者放置时间过长的润滑油,在机件内不能造成油膜,不起润滑作用。
2.5封存
由于任务变化和条件影响而必须停机封存时,必须妥善管理,严防风吹、日晒、雨淋,造成锈蚀和损坏。封存后,最容易产生以下两个弊病:
⑴ 金属锈蚀:由于管理不善造成零件锈蚀后,断面缩小,强度降低,失去使用价值。防止锈蚀的方法是不让金属零裸露在空气中。
⑵ 橡胶制品老化变质:老化的橡胶原件变质硬化,强度降低,出现裂缝和小洞,失去弹性,寿命大减。防止老化变质的方法是,尽量避免阳光直射、避免高温,防止与矿物油接触。
2.6 机械设备事故及故障诊断
2.6.1 防止机械设备事故是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机械事故分为责任事故与非责任事故。造成机械设备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⑴ 使用维护原因:维护保养不良,驾驶不当,缺油、缺水而导致变速箱与散热器等机件损坏,翻车,工作装置断裂等。
⑵ 水的原因:冬季不放水或放水不彻底,以致冻坏发动机散热器与水箱等。
⑶ 质检原因:修理质量差且未经检验就出厂,跑合不当而造成烧瓦或装配不牢,螺栓松动、各部组件分离、总成损坏等。
⑷ 管理原因:因管理不善而丢失主要随机附件和工具。
2.6.2 工程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方法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人工直观诊断,另一种是用设备诊断。这两种诊断方法都是在不解体或拆下个别小的零件的条件下来确定机械设备故障的部位及原因。
由于工程机械设备使用时,其施工现场一般远离修理厂所,如在施工现场出现故障,往往不具备利用设备诊断的条件,这就需要维修人员凭借丰富的经验或者借助简单工具、仪器,以听、看、查、闻、试、摸、测等方法来检查寻找故障。诊断故障时,还应注意工程机械设备故障发生率高低与使用时间的变化规律和特点。总之,通过了解情况,诊断故障目标,避免故障诊断的盲目性,使故障诊断较为准确和快捷。
3 工程机械的维护
3.1 使用方面
为了延长工程机械设备的寿命,在使用方面必须坚持实行“二定三包”(定人、定机、包使用、包保管、包保养)制度;机械操作人员要做到“三懂”(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正确使用工程机械设备,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对机械设备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将操作者经济效益与机械使用费挂钩,并加强对操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培训。
这里需要指出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即环境因素对使用机械设备的影响。工程机械设备大部分是露天工作,作业地点经常变动,所以其性能受到作业场地的温度、风沙、雨雪等影响。不少施工单位由于忽视了环境因素对使用机械设备的影响,未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或适应性措施,致使机械设备性能降低。
3.2 保养方面
对机械设备实行定期保养是延长机械设备寿命的关键。不少施工单位一到工期紧、任务繁重时往往忽视保养工作,认为机械设备能正常运行,没有故障,无需停下来进行保养,往往会使机械设备出现大的故障,甚至发生事故。这样既增加维修费用,又耽误工期。
3.3 维修方面
维修工作是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采用合理的维修方法可以有效地延长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4 工程机械的管理
4.1 设计与制造方面
对于施工单位来说,不可能直接参与设计和制造,但是我们在采购机械设备时要侧重于实力强、信誉度高的厂家。同时,我们也可以把工程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的不足之处反映给供应商,间接参与机械设备设计更新和制造革新。
4.2 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工程机械设备的种类更加齐全,结构更加复杂,对操作人员也有更高的要求。操作人员不仅懂得机械设备的构造、原理和操控性,而且还要具备机械设备的故障快速诊断和维修的能力。操作人员良好的技术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避免人为原因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缩短了机械设备的维修时间和维修周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4.3 操作人员的道德修养
一个合格的操作人员应该具有很高的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服从领导的管理和指派,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工程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因此,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并勇于改正,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发挥操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好完好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4.4 设备科职责
设备科要建立健全了相应的设备管理制度和网络,明确责任。严格设备使用的检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查处违章操作;严禁设备带病作业,严格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4.5 提高设备使用性能的方法
4.5.1 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是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性能的重要途径。机械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机械的零部件磨损、间隙增大、配合改变,机械设备应有的动平衡和静平衡被破坏,工作稳定性、可靠性和机械的工作效率显著下降,甚至造成某些总成和零部件的永久性伤害。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机械设备管理机制,尤其加大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定期进行维护保养,认真做好记录。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⑴ 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防止误保,杜绝漏保。
⑵ 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检查工作,检查结果应详细记录,不但要包含以往的维修保养记录、换件记录,而且要包含使用情况和工作量的记录,以便分析、判断机械设备故障,及时准确地消除故障隐患。
⑶ 设备管理者应该及时掌握情况、了解全局,制定合理、详细的机械维修计划,
并对维修作业、采购活动作出指示和监督,避免不必要的维修和其他费用的浪费。
⑷ 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规章制度;完善数据统计系统,对大小事故建立档案;对操作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做到责任明确;对采购、加工配件等工作加大监督力度,保证机械配件的质量和数量。
4.5.2 改善作业环境是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性能的必要途径。
许多大型的机械设备规模都很大,每一部分的质量都在几吨到几十吨上,对施工场地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施工场地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风向、河流和周围建筑物对机械设备可能造成的影响,并且场地要尽可能平整、密实,避免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重量大、剧烈震动等原因造成设备倾斜、基础塌陷等,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和经济损失。
总之,影响工程机械设备使用性能的因素很多,只有掌握了影响工程机械设备的各种因素,才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其发展和创新越来越依赖于多学科的综合、渗透和交叉。不仅新兴的管理、维修技术研究领域很多都跨越了传统的学科分科,而且许多传统的维修技术研究领域也都通过了更深入的开发、创新,突破了原来的传统技术界限。施工单位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总结,不断地探索,推动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维护技术向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发展,才能使其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