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T梁预制施工方案
一、 工程概况
AS4标四座桥梁总共有T梁846片, 其中白鹅贡水特大桥贡水东18跨共216片, 贡水西19跨共228片; 乌仙高架桥132片; 九岭高架1桥216片; 九岭高架2桥54片。第一预制场负责预制白鹅贡水河特大桥水东18跨216片T梁, 第二预制场负责预制除白鹅贡水东的630片T梁。
二、 施工控制依据
1、 《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 《30米预应力砼连续T梁通用图》
3、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三、 施工方案
1、 总体布置
我部根据桥梁的分布情况以及整个标段的地理条件, 我部所有预制梁安排在两个预制场预制。第一预制场设在K61+960~K62+176路基段, 负责白鹅贡水特大桥贡水东18跨的216片T梁的预制, 第二预制场设在K63+583.5~K63+976.5路基段, 负责白鹅贡水特大桥贡水西19跨的228片T梁、 乌仙高架桥132片T梁、 九岭高架1桥的228片T梁以及九岭高架2桥的54片T梁, 总共630片T梁的预制。
2、 施工台座
在场地上用全站仪按照预制场平面布置图放出预制台座的基础角点位置, 台座采用现浇20号砼, 两端各3m范围内用钢筋混凝土, 并铺设10mm厚的钢板, 以防张拉后, 砼台座出现断裂和沉降。
3、 钢筋骨架的制作与安装
钢筋在加工场严格按设计施工图加工制作, 钢筋的弯制、 焊接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 焊条全部采用502焊条, 禁止采用422焊条。钢筋加工完毕后绑扎, 在适当的位置垫放半圆形混凝土垫块, 确保保护层的厚度。钢绞线的设计高程及中心位置由测量组精确放样并标示于骨架钢筋上, 波纹管安装时按此位置固定。
每根波纹管, 沿管长方向设置定位钢筋和防崩钢筋。井字型定位钢筋每50cm一道; 防崩钢筋每100cm一道, 在钢束弯曲段加密为30cm一道, 所有定位钢筋和防崩钢筋均固定在梁体钢筋上。当预应力钢绞线或配套的锚具等与钢筋的位置发生冲突时, 适当调整钢筋的间距, 保证预应力筋位置正确。
装配程序是: 安装梁底支座上垫板→在底模上准确标出各段钢筋网片的定位线→安装各个横隔板钢筋并用临时支架撑稳→分段安装马蹄部分及梁肋钢筋→绑扎上翼板钢筋。所有钢筋在加工之前, 必须先作清污、 除锈和调直处理。
4、 模板的制作与安拆
侧模采用6mm 厚钢板, 背肋用10号角钢; 底模亦采用钢板, 厚度为10mm , 并在钢板两侧加焊角钢补强; 端模用5mm钢板。预制底座采用现浇混凝土。浇筑底座前要先对地基进行夯实。
侧模外侧安装附着式振捣器。模板制作完成后要进行组装检验, 合格后方可使用。
模板的安装和拆除均采用龙门吊, 装拆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模板的完好状态, 认真进行维修保养工作。
b .模板在吊运过程中, 应注意避免碰撞, 严禁从吊机上将模板悬空抛落。
c.模板在首次使用时, 要对模面认真进行除锈工作。除锈采用钢丝刷清除锈垢, 然后进涂刷脱模剂, 脱模剂的涂刷要注意均匀、 不遗漏。
d.装拆时, 要注意检查接缝处止浆垫的完好情况, 如发现损坏应及时更换, 以保证接缝紧密、 不漏浆。
模板安装的精度要求见下表。在安装过程中, 要及时对各部分模板进行精度控制, 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全面检查, 若超出容许偏差, 则应及时纠正。
模板安装的精度要求
部位
检查项目
误差范围
底模
沿梁长任意两点的高差
≤5mm
任意截面横向两点的高差
≤3mm
梁跨长度
±5mm,
侧模
梁全长
±5mm -10mm
梁高
±10mm
腹板厚度
±5mm ,-3mm
垂直度
±3 mm
横隔板对梁体的垂直度
±5mm
相邻两块钢模拼接高差
±3 mm
端模
垂直度
±3 mm
5、 顶部钢筋绑扎
底模安装就位后开始梁顶部钢筋的绑扎, 外腹板、 翼缘模板加垫半圆形混凝土垫块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 绑扎顶板钢筋时, 要注意预埋梁端伸缩缝预埋件。
6、 混凝土浇筑
钢筋和模板安装完毕, 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并签认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
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制, 水平运输采用混凝土罐车, 垂直运输用龙门吊起吊入模。
( 1) 30m预制梁混凝土为C50混凝土, 混凝土配合比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各种原材料质量必须满足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 2) 混凝土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到工地, 用龙门吊与漏斗灌注, 附着式捣固器配合插入式捣固棒振捣。到场的混凝土必须经试验人员及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并取样后方可进行浇注。
( 3) 混凝土浇注前要严格检查施工人员是否到位, 机械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并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 分区分部位定职定责, 以确保混凝土浇注质量。
( 4) 混凝土浇注应从底板开始, 然后浇注腹板, 最后浇注顶板, 浇注过程中应根据浇注速度调整分段长度, 并注意平衡推进, 避免对模型支架造成偏压, 并严格控制各部位混凝土浇注的时间差, 以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准, 要求混凝土在初凝时间之前一次浇注完毕, 避免造成施工缝, 影响混凝土的浇注质量。
( 5) 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 梁腹板与底板及顶板连接处、 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垫板及固定端锚具处、 预应力筋与其它钢筋密集处, 要特别注意加强振捣, 确保混凝土密实, 保证能按设计要求施加预应力, 同时捣固时避免碰撞模型及波纹管等, 并应由专职木工在整个浇注过程中, 经常对模型、 孔道和预埋件等进行检查, 保证其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 6) 浇注顶板混凝土时, 顶部标高应以两侧模型板高度挂线进行控制, 特别是最后抹面时一定要认真进行调整, 保持梁面平整。
8、 混凝土养护
当混凝土表面用手压不变形时立即在表面覆盖湿土工布并浇水养护, 经常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养护时间不少于7昼夜,拆模、 养生, 梁体采用土工布覆盖, 浇水养生。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生, 并应采取覆盖和洒水等有效措施确保养生工作到位, 对于如因养生工作不到位和及时造成的质量问题或处罚经理部将采取严厉的相关措施。
9、 预应力纲绞线施工
( 1) 钢铰线的技术条件、 质量证明书、 包装方法及标志内容等, 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GB5223、 GB5224、 及GB4463) 的规定。
预应力材料进场后应分批验收。验收时, 应检验其出厂合格证、 质量保证书; 包装方法及标志内容是否齐全、 正确, 其表面质量及规格是否符合要求, 经运输、 存放后有无损伤、 锈蚀或有影响与水泥粘结的油污, 对其力学性能, 可进行复验, 如果质量证明书不齐、 不正确或有疑点, 应按国家标准进行检验, 确定是否可用。
( 2) 下料: 预应力钢材的下料长度, 必须按设计长度进行, 偏差在允许范围内。下料时, 在下料处两边用铁丝扎紧, 一般情况下, 下料采用切割机或砂轮锯, 不得使用电弧焊切割, 以确保材质性能。
( 3) 编束: 钢铰线编束采用与锚环对应的8mm钢板铝孔, 将钢绞线穿入孔内梳理顺直, 再用镀锌铁丝按锚孔排列绑扎编成一束, 绑扎间距1.5~2m一道。钢束两端各2m段内加密至0.5m, 然后将每根钢铰线两端对应编号、 做标记。
( 4) 穿束: 穿束前, 先对波纹管孔道进行检查, 检孔器可做成橄榄状; 再用高压风喷射孔道, 将孔内污物及水泥碴冲掉, 由牵引钢丝( 钢绞线) 牵引预应力钢材进行穿束。
穿束时, 钢筋的螺丝端杆的丝扣部分应用水泥袋纸等包裹两三层, 用扎丝扎牢, 以防受损; 钢铰线束将一端打齐, 也用纸袋进行包裹, 然后拴上牵引线, 人工或用卷扬机向前拉动经过预应力管道。
钢绞线穿束前根据管道号数和长度, 将钢绞线穿入端戴上铁帽并固定紧, 钢绞线采用卷扬机牵引, 在穿束过程中, 当钢绞线端头接近管道口时, 应及时抬高钢绞线束, 并放慢速度, 使钢绞线端头全部进入管道。如发生个别钢绞线顶弯, 则应将其更换后再行穿束。
( 5) 预应力张拉准备工作
A技术准备
对预应力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培训, 可先作模拟练习。根据要求的初张拉应力、 控制张拉应力、 超张拉应力换算成油泵油表读数, 并让操作人员熟悉。人员进行分工、 分组、 明确协作关系。
T梁张拉时要求混凝土养护7天并在强度达到90%以上, 在混凝土施工时应制作1~2组同梁养生试块, 以保证张拉强度满足要求。纵向预应力采取两端同时张拉, 同时观测张拉应力与伸长量, 实行两项指标双控。
B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 应在进场时进行检查及检验, 千斤顶与压力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 所用压力表的精度不得低于1.5级, 表盘直径不小于150mm, 应具有大致两倍于工作压力的满载能力, 量测的压力荷载应不小于1/4, 不大于3/4压力表的总刻度容量。检验千斤顶活塞的运行方向与实际张拉工作状态一致。当采用试验机校验时, 宜以千斤顶试验机读数为准。
张拉机具由专人使用和管理, 并经常维护, 定期校验。张拉机具长期不使用时, 应在使用前全面进行校验, 使用时校验期限视千斤顶情况确定, 一般使用超过3个月或200次, 以及千斤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不正常现象时, 应重新校验, 弹簧测力计的校验期限不宜超过2个月。
C锚具和夹具的类型须符合设计规定和预应力钢材张拉的需要, 锚固力不得低于预应力钢材标准抗拉强度的90%。
锚夹具出厂需有质量证明书, 而且是经部以上级别的技术鉴定和产品鉴定。
锚夹具进场时, 分批进行外观检查, 不得有裂纹、 伤痕, 锈蚀, 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对锚具的强度、 硬度, 锚固能力等, 应根据供货情况进行复验。当质量证明书有问题时, 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检验, 符合要求时方可使用。
( 6) 张拉程序的技术要求与程序
A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 方可进行张拉。所有预应力梁的张拉应从两端同时进行。
B锚夹具应与锚垫板密贴接触, 当锚夹具的位置与孔道中心线不垂直时, 可在锚垫板下另加斜垫板, 使接触面密贴。
C安装千斤顶时, 将预应力钢束穿入千斤顶, 锚环对中, 并将张拉油缸伸出2~4cm, 再在千斤顶尾部安上垫板及工具锚, 将预应力钢材夹紧, 为便于松开销夹片, 工具锚环内壁可涂少量润滑油。
D顶压油缸处于回油状态, 向张拉缸供油, 开始张拉。同时注意工具锚, 使夹片保持整齐, 张拉至初应力时, 作好标记, 作为测量伸长值的起点。
E当钢束初始应力达到张拉控制应力的10%~25%左右时, 可在钢绞线上划一个记号, 作为测量延伸率的参考点, 并检查钢绞线有无滑动。按规定程序张拉至设计控制应力或换算油压值, 测量钢束的伸长值, 伸长量在误差范围方可锚固( 如伸长量不足, 可采用多次重复张拉, 直至达设计值) 。
F在保持张拉油缸调压阀开口度不变的情况下, 向顶压油缸供油, 直至需要的顶压力( 一般为张拉力的60%以上) 。在顶压过程中, 如张拉油缸升压超过控制张拉应力时, 应使张拉油缸适当降压。
G在保持继续向顶压油缸供油的情况下, 使张拉油缸缓慢回油。
H打开顶压阀的回油缸, 油泵停车, 千斤顶借助其内部回程弹簧作用, 顶压活塞自动回程, 张拉锚固结束。
( 7) 断丝、 滑丝的预防与处理
张拉应先上后下, 先中间后两侧进行, 使梁体均衡对称受力, 张拉中为避免滑丝, 锚具、 钢铰线表面不得有油污、 泥沙、 锈蚀, 要求夹片洛氏硬度达到要求, 若发生断丝及滑丝, 每个断面不超过断面钢丝的1%, 且不超过1根。滑丝时, 超过1丝必须处理, 可采用千斤顶单根补拉的方法。张拉中钢丝受力不均, 夹片安装不整齐, 油表失灵等都会造成断丝, 因此要尽量避免这些情况出现。
( 8) 钢绞线外露头切割
A张拉完毕后24小时, 经检查无滑丝现象即可切割钢绞线。
B张拉后外露预应力筋多余长度用砂轮切割机进行切割, 切口位于夹片外侧约3~5cm。
C切割时应注意保护两端锚具和周围钢丝, 严禁用电弧切割钢绞线。
( 9) 张拉作业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A安全阀调整至规定值后方可开始张拉作业。
B高压油泵与千斤顶之间所有接点, 必须完好无损, 并应将螺母拧紧。
C张拉时千斤顶伸压或降压速度应缓慢、 均匀, 两端张拉应力求同步, 切忌突然加压或卸压。
D张拉过程中, 千斤顶后方不得站人, 测量伸长值或打楔时, 人员应站在千斤顶的侧面。张拉完毕后, 应稍等几分钟再拆卸张拉设备。
E张拉加力时, 不得敲击和碰撞张拉设备。油压表要妥善保护避免受震。
F预应力筋的锚固应在控制张拉应力处于稳定状态下进行。
G张拉区应有明显的标志, 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10、 孔道压浆及封端
( 1) 压浆前一天, 用1: 1的水泥砂浆将两端锚圈、 钢绞线与锚塞之间的缝隙堵死。开机前检查球阀是否损坏, 并用水在最大工作压力下检查管道是否畅通。
( 2) 水泥浆拌和采用先加水, 然后加外加剂, 最后均匀下水泥, 充分拌和均匀, 拌和时间一般不少于1min, 压浆灌进口处设过滤网, 滤去杂物以防止堵塞管道, 过滤网孔径采用1.0×1.0mm, 水泥浆稠度宜控制在14~18s之间。
( 3) 孔道压浆按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水泥浆压注工作应在一次作业中连续进行, 并让出口处冒出废浆, 当冒出的浆液其稠度与压注的浆液稠度相同时既停止压浆( 滚出浆液的喷射时间不少于11s。然后将所有出浆口和孔眼封闭, 压浆端的水泥浆压力最少应达到0.7MPa, 且维持10s以上。
( 4) 水泥浆从拌和到开始压浆的间隔时间不得大于40min。
( 5) 压入管道的水泥浆应饱满密实, 对水泥浆是否压满有怀疑时, 应凿孔检查水泥浆密实情况, 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压浆质量。
( 6) 封端混凝土灌注应在管道压浆以后进行, 施工前将端锚水泥浆冲洗干净, 将封锚端后补钢筋安装就位, 安装模型完毕后, 用与梁体相同等级的混凝土进行灌注封端。
四、 质量保证措施
1、 质量保证体系
( 1) 质量保证体系
A、 质检体系
项目设质检组和工程部, 作业班组设质检员, 实行分级质量管理制度。每道工序都必须经过作业班组质检员质检, 班组间质检员互检, 工程部质检工程师配备与其职责相匹配的质检仪器、 设备、 工具和书籍等为其提供充分的装备。
B、 试验体系
项目经理部设立工程部中心试验室, 为试验室配备与其使命适应的仪器、 设备。(详见投入本标段的试验仪器表)保证满足工程试验需要。试验室必须严把施工材料进场关, 任何结构用材料, 进场前必须携带厂家出具的产品质量合格证及其主要技术指标文件, 经试验室在现场按有关试验规程规定抽检合格, 并取得监理工程师签证批准后, 方准进场使用, 同时严格执行试验规程, 确保每项工程开工前有标准试验、 施工中有试验检查、 完工后有真实、 准确、 完整的试验数据, 以充分反映结构实体内部质量状况。
( 2) 实行合同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 明确每个员工自己范围的工程质量方面的责任、 权力和利益、 奖优罚劣, 确保每个员工的工作质量, 以此来保证工程质量。
( 3) 严格施工过程控制工作, 确保工程质量。
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 会审设计图纸, 充分理解设计意图, 严格按设计图纸、 招标文件、 施工技术规范、 施工操作规程和监理工程师具体要求组织施工。做到各工程项目开工前有详细的施工方案、 方法和技术交底, 施工操作有施工工艺和施工操作规程做指导, 施工过程中有完整的检查签证表格、 施工日记及施工总结记录, 用确保每一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来保证项目工程质量。
( 4) 加强职工技术培训和技术考试工作, 做到关键技术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并选派经验丰富、 年富力强、 技术水平高的工人技师担任班组长。
( 5) 结合工程实际积极开展QC小组技术、 质量攻关活动, 推进技术进步, 用新的施工技术、 新的施工工艺、 新的施工方法、 新设备、 新材料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 6) 与监理工程师密切合作整个施工, 全过程必须严格置于监理工程师监督、 检查、 签证认可下进行, 坚决做到设计图纸、 技术规范和监理工程师要求组织施工。
( 7) 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 坚持预防为主, 把质量事故, 陷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一旦发生质量事故, 坚决做到”三不放过”的原则, 事故处理方案和结果必须达到使监理工程师满意的程度。
2、 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 在市场竞争中占重要位置, 项目部拟采用以下措施保证工程质量:
( 1) 、 对该工程项目实行”项目法”管理, 并组织施工。严格贯彻ISO9002标准,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制度和质量手册等法律性质文件, 作法律文件确保工程质量。
( 2) 、 确立”严守规范、 精心施工、 服务业主、 争创全优”的质量方针, 提高全员素质, 增强质量意识, 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人人做好本职工作, 用全优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确立创优工程目标, 成立创优工程领导机构, 确保创国优目标的顺利实施。
( 3) 、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质量组织机构和以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的质检、 试验、 测量三位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 严格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同时, 为质检、 试验、 测量体系配备作风严谨、 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人员, 从人员素质上确保质量监控的实现。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计算书
一、 工程概况
AS4标白鹅贡水特大桥东216片30米预应力T梁。其预应力钢束明细表如下:
梁位
预应力钢束
编号
根数
钢绞线长度
( cm)
束数
束孔长度
( cm)
边跨
N1
A=10
3108.8
1
2968.8
N2
B=9
3102.5
1
2962.5
N3
C=9
3092.8
1
2952.6
中跨
N1
A=8
3097.3
1
2957.3
N2
B=9
3091.4
1
2951.4
N3
C=9
3081.4
1
2941.4
预应力钢绞线采用φS15.2的高强度低松驰预应力钢绞线,钢绞线束孔采用金属波纹管,采用钢绞线标准强度Ryb=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为P=0.75Ryb=1395Mpa, 其回弹模量E=1.95×105Mpa,截面面积A=139.7mm2, 张拉控制力为195.3KN( 单根) 。
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L( mm) 计算按
△ L=PP×L/A×E计算
其中, PP: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 N) ; ‘
L: 预应力筋长度( mm) ;
A: 预应力钢绞线截面积( mm2) ;
E: 预应力钢绞线弹性模量( N/mm2)
其平均张拉力计算按:
PP=P×[1-e-( K*X+U*θ) ]/( kx+uθ)
P: 张拉端张拉力( N)
X:从张拉端到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 m) ;
θ: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 rad)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以摩擦的影响系数值( 见下表)
U: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见下表)
系数K与U值表
孔道成型方式
K
U值
钢丝束、 钢绞线、 光面钢筋
带肋钢筋
精轧螺纹钢筋
预埋铁皮管道
0.003
0.35
0.4
_
抽芯成型孔道
0.0015
0.55
0.6
_
预埋金属螺纹管道
0.0015
0.20-0.25
_
0.5
二、 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计算
1、 中跨梁:
N1号钢绞线
△ L=PP×L/A×E
PP=P*[1-e-( K*X+U*θ) ]/( kx+uθ)
计算得: X=14.7865m
θ=8×∏/180=0.1396rad
查表得: K=0.0015 U=0.225
计算:PP=P×[1-e-( K×X+U×θ) ]/( kx+uθ)
=195300×[1- e-( 0.0015×14.7865+0.225×0.1396) ]/( 0.0015×14.7865+0.225×0.1396)
=190159N
预应力损失值: P- Pp=19=5141N
理论伸长量△L=PP×L/A×E
其中:L=14787mm A=139.7mm2
回弹模量E=1.95×105Mpa
计算得: △L=PP×L/A×E=103.220 mm (单端张拉伸长值)
张拉力P=P=0.75Ryb=195.3kN
N2钢绞线
计算得: X=14.757m, θ=8×∏/180=0.1396rad
查表得:K=0.0015 U=0.225
PP=P×[1-e-( K*X+U*θ) ]/( kx+uθ) = 190163N
预应力损失值P- PP=19=4719N
同上计算 △L=PP×L/A×E
计算得: △L=103.013mm (单端张拉伸长值)
张拉值P=195.3kN
N3钢绞线
计算得: X=14.707m, θ=5×∏/180=0.087266rad
查表得:K=0.0015, U=0.225
PP=P×[1-e-( K*X+U*θ) ]/( kx+uθ) =191284N
预应力损失值P- PP=19=3598N
同上计算 △L=PP×L/A×E
计算得:△L=103.269mm (单端张拉伸长值)
张拉力: P=195.3kN
2、 边跨梁:
N1号钢绞线
A、 伸缩缝端
计算得: X=13.727m, θ=9×∏/180=0.1571rad
查表得: K=0.0015, U=0.225
计算:PP=P×[1-e-( K*X+U*θ) ]/( kx+uθ) =189938N
预应力损失值: P- Pp=19=5362N
计算得: △L=PP×L/A×E=95.71mm (单端张拉伸长值)
张拉力P=195.3kN
B、 连续端
计算得: X=15.961m, θ=8×∏/180=0.1396rad
查表得:K=0.0015, U=0.225
计算:PP=P×[1-e-( K*X+U*θ) ]/( kx+uθ) =189993N
预应力损失值: P- Pp=19=5307N
计算得: △L=PP×L/A×E=111.318mm (单端张拉伸长值)
张拉力P=195.3kN
N2钢绞线
A、 伸缩缝端
计算: X=13.862m, θ=9×∏/180=0.1571rad
查表得:K=0.0015, U=0.225
计算:PP=P×[1-e-( K*X+U*θ) ]/( kx+uθ) =189919N
预应力损失值: P- PP=19=5381N
计算得:伸长量△L=PP×L/A×E =96.641mm (单端张拉伸长值)
张拉力: P=195.3kN
B、 连续端
计算: X=15.763m, θ=8×∏/180=0.1396rad
查表得:K=0.0015, U=0.225
计算得: PP= P×[1-e-( K*X+U*θ) ]/( kx+uθ) =190021N
预应力损失值: P- PP=19=5279N
计算得:伸长量△L=PP×L/A×E =109.954mm (单端张拉伸长值)
张拉力: P=195.3kN
N3钢绞线
A、 伸缩缝端
计算: X=13.397m, θ=5×∏/180=0.0873rad
查表得:K=0.0015, U=0.225
计算得: PP= P×[1-e-( K*X+U*θ) ]/( kx+uθ) =191470N
预应力损失值: P- PP=19=3830N
计算得: 伸长量△L=PP×L/A×E=94.162mm
张拉力: P=195.3kN
B、 连续端
计算: X=16.129m, θ=5×∏/180=0.0873rad
查表得:K=0.0015, U=0.225
计算得: PP= P×[1-e-( K*X+U*θ) ]/( kx+uθ) =191081N
预应力损失值: P- PP=19=4219N
计算得: 伸长量△L= PP×L/A×E=113.134mm
张拉力: P=194.882kN
三、 绞线张拉力、 理论伸长值及油表读数关系对应表( 后附)
四、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采用双控法控制, 即钢绞线张拉力与伸长值双控制。在张拉时, 应先调整到初应力, 初应力拟定为10%P, 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钢绞线的实际伸长值除量测的伸长值外, 必须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量。后张在张拉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压缩值一般不考虑。
实际伸长值L=L1( 实际量测值) +L2( 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 。L2可用10%-20%P之间的量测值代替之。
100%P
20%P
10%P
0%P
L1
L2
钢绞线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比较, 其差值应符合要求, 其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 否则, 应暂停张拉, 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 方可继续张拉。
五、 预应力张拉程序
1、 钢绞线张拉顺序按2--3--1进行。
2、 两端同时张拉, 两端千斤顶升降压、 画线、 测伸长、 插垫等工作应基本一致。
3、 先对钢绞线张拉到10%P初应力值, 再开始量测伸长量, 张拉到20%P记录10%-20%P间的钢束伸长量, 再张拉到100%P的张拉值, 持荷2分钟后锚固。
0---初应力10%P----20%P------100%P( 持荷2min锚固)
4、 实际量测伸长量与理论伸长值比较, 在要求允许范围内( 6%以内) , 视为正常。
六、 工作锚回缩造成的张拉力损失
考虑锚夹具夹片的回缩, 工作锚对张拉伸长量及张拉力均有影响。对张拉力的减小影响值按下式计算: ΔP= P/ΔL×C
式中: ΔL: 理论计算伸长值; P: 为设计控制张拉力; C: 工作锚回缩量。
计算补偿张拉力时C 值只能按经验公式估算, 经验公式如下: C=h×0.65×a
式中: h: 限位板凹槽深度; a: 与钢绞线直径有关的系数, Φj=15.24mm取1.0
待张拉试验完成后, 根据实测的C 值, 计算补偿张拉力, 以供大面积施工使用。
综上, 固定端锚具回缩对锚固张拉力的影响造成的张拉力损失为:
PK=P+ΔP= P+( P/ΔL) ×C=P( 1+0.65h/ΔL)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