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引言:
在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各种调速方式中, 变频调速传动系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类系统具有功率因数高、 输出谐波小、 起动平稳、 调速范围宽等优点。由于变频器具有高效、 节能和智能化的特点, 因而成为电力电子技术和交流传动的重要 组成部分。变频器大多运行于恶劣的电磁环境, 且作为电力电子设备, 内部由电子元器件、 计算机芯片等组成, 易受外界的一些电气 干扰, 其输入侧和输出侧的电压、 电流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 投入运行既要防止外界干扰它, 又要防止它干扰外界, 即所谓的电磁兼 容性。 变频器的电磁兼容性问题解决的好坏很大程度决定了交流变频调速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因此电磁兼容性越来越成为需要迫切关切和解 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变频调速传动系统的主要电磁干扰源及途径:
主要电磁干扰源
电磁骚扰, 称电磁干扰(EMI), 是以外部噪声和无用信号在接收中所造成的电磁骚扰, 以路的传导和以场的形式传播。变频器 的整流桥对电网来说是非线性负载, 它所产生的谐波对同一电网的其它电子、 电气设备产生谐波干扰。另外变频器的逆变器大多采用 PWM技术, 当工作于开关模式且作高速切换时, 产生大量耦合性噪声。因此变频器对系统内其它的电子、 电气设备来说是一电磁干扰源 。另一方面, 电网中的谐波干扰主要经过变频器的供电电源干扰变频器。电网中存在大量谐波源如各种整流设备、 交直流互换设备、 电子电压调整设备, 非线性负载及照明设备等。这些负荷都使电网中的电压、 电流产生波形畸变, 从而对电网中其它设备产生危害的 干扰。变频器的供电电源受到来自被污染的交流电网的干扰后若不加处理, 电网噪声就会经过电网电源电路干扰变频器。供电电源的 干扰对变频器主要有: ( 1) 过压、 欠压、 瞬时掉电 ( 2) 浪涌、 跌落 ( 3) 尖峰电压脉冲 ( 4) 射频干扰 其次, 共模干扰经过变频器的控制信号线也会干扰变频器的正常工作。
电磁干扰的途径
变频器能产生功率较大的谐波, 由于功率较大, 对系统其它设备干扰性较强, 其干扰途径与一般电磁干扰途径是一致的, 主要分传导、 电磁辐射、 感应耦合。具体为:首先对周围的电子、 电气设备产生电磁辐射;其次对直接驱动的电动机产生电磁噪声, 使得电机铁耗和 铜耗增加;并传导干扰到电源, 经过配电网络传导给系统其它设备;最后变频器对相邻的其它线路产生感应耦合, 感应出干扰电压或电 流。同样, 系统内的干扰信号经过相同的途径干扰变频器的正常工作。
抗电磁干扰的措施
据电磁性的基本原理, 形成电磁干扰(EMI)须具备三要素:电磁干扰源、 电磁干扰途径、 对电磁干扰敏感的系统。为防止干扰, 可采用 硬件抗干扰和软件抗干扰。其中, 硬件抗干扰是应用措施系统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抗干扰措施, 一般从抗和防两方面入手来抑制干扰, 其总原则是抑制和消除干扰源、 切断干扰对系统的藕合通道、 降低系统干扰信号的敏感性。具体措施在工程上可采用隔离、 滤波、 屏 蔽、 接地等方法。
隔离
所谓干扰的隔离, 是指从电路上把干扰源和易受干扰的部分隔离开来, 使它们不发生电的联系。在变频调速传动系统中, 一般是电 源和放大器电路之间电源线上采用隔离变压器以免传导干扰, 电源隔离变压器可应用噪声隔离变压器。
使所有的信号线很好地绝缘, 使其不可能漏电, 这样, 防止由于接触引入的干扰;
将不同种类的信号线隔离铺设( 在不同一电缆槽中, 或用隔板隔开) , 我们能够根据信号不同类型将其按抗噪声干扰的能力分成几等。
模拟量信号( 模人、 摸出, 特别是低电平的模人信号如热电偶信号, 热电阻信号等) 对高频的脉冲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是很差的。建议用 屏蔽双绞线连接, 且这些信号线必须单独占用电线管或电缆槽, 不可与其它信号在同一电缆管( 或槽) 中走线。
低电平的开关信号( 一些状态干结点信号) , 数据通信线路( RS232、 EIA485等) , 对低频的脉冲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比上种信号要强, 但建议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线( 至少用双绞线) 连接。此类信号也要单独走线, 不可和动力线和大负载信号线在一起平行走线。
高电平( 或大电流) 的开关量的输入输出、 CATV、 电话线, 以及其它继电器输入输出信号, 这类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又强于以上两种, 但这些信号会干扰别的信号, 因此建议用双绞线连接, 也单独走电缆管或电缆槽。
动力线AC 220V、 380V, 以及大通断能力的断路器、 开关信号线等, 这些线的电缆选择主要不是依抗干扰能力, 而是由电流负载和耐压 等级决定。
以上说明, 同一类信号可能放在一条电缆管或槽中, 相近种类信号如果必须在同一电缆槽中走线, 则一定要用金属隔板将它们 隔开。
还有一种隔离是将信号源同变频器在电气上进行隔离, 这样, 会大大地减小共模干扰对变频控制系统造成的危害。采用隔离 放大器将信号的输入端子与变频器部分完全隔离( 有的系统中采用隔离变压器, 或继电器等方式隔离, 对开关量则能够采用光电器件, 或继电器进行隔离) 。
屏蔽
屏蔽就是用金属导体, 把被屏蔽的元件, 组合件, 电话线, 信号线包围起来。这种方法对电容性耦合噪声抑制效果很好。最常见的就是 用屏蔽双绞线连接模拟信号。
以上说的电气屏蔽, 但在很多场合下, 信号除了受电噪声干扰以外, 主要还受到强交变磁场的影响, 如电站, 冶炼厂重型机械厂等, 那 么, 我们除了要考虑电气屏蔽以外, 还要考虑磁屏蔽, 即考虑用铁、 镍等导磁性能好的导体进行屏蔽。
绞线。用双绞线代替两根平行导线是抑制磁场干扰的有效办法。原理是每个小绞纽环中会经过交变的磁通, 而这些变化磁通会在周围的 导体中产生电动势, 它由电磁通感应定律决定, 相邻绞纽环中在同一导体上产生的电动势方向相反, 相互抵消, 这对电磁干扰起到较好 的抑制作用。
屏蔽干扰源是抑制干扰的最有效的方法。一般变频器本身用铁壳屏蔽, 不让其电磁干扰泄漏;输出 线最好用钢管屏蔽, 特别是以外部信号控制变频器时, 要求信号线尽可能短(一般为20m以内), 且信号线采用双芯屏蔽, 并与主电路的 输入和输出线及控制线(AC220V)完全分离, 决不能放于同一配管或线槽内, 周围电子敏感设备线路也要求屏蔽。为使屏蔽有效, 屏蔽罩 必须可靠接地。
滤波
当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要求较高时, 为减少对电源的干扰, 在电源输入端可加装电源滤波器。为抑制变频器输入侧的谐波电流, 改进功 率因素, 可在变频器输入端加装交流电抗器, 选用与否可视电源变压器与变频器容量的匹配情况及电网允许的畸变程度而定, 一般情 况下采用为好。为改进变频器输出电流, 减少电机噪声, 可在变频器输出端加装交流电抗器。在系统线路中设置滤波器的作用是为了 抑制干扰信号从变频器经过电源线传导干扰到电源从电动机。为减少电磁噪声和损耗, 在变频器输出侧可设置输出滤波器;为减少对 电源干扰, 可在变频器输入侧设置输入滤波器。若线路中有敏感电子设备, 可在电源线上设置电源噪声滤波器以免传导干扰。
接地
接地的作用总的概括起来只有两种: 保护人和设备不受损害; 抑制干扰; 抑制干扰接地在有的书中又叫工作接地, 而前者又叫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是将变频控制系统中平时不带电的金属部分( 机柜外壳, 操作台外壳等) 与地之间形成良好的导电连接, 以保护设备 和人身安全。原因是变频控制系统的供电是强电供电, 一般情况下机壳等是不带电的, 当故障发生( 如主机电源故障或其它故障) 造成 电源的供电相线与外壳等导电金属部件短路时, 这些金属部件或外壳就形成了带电体, 如果没有很好的接地, 那么这带电体和地之间就 有很高的电位差, 如果人不小心触到这些带电体, 那么就会经过人身形成通路, 产生危险。因此, 必须将金属外壳和地之间作很好的连 接, 使机壳和地等电位。另外, 保护接地还能够防止静电的积聚。
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是为了使变频控制系统以及与之相连的仪表均能可靠运行并保证测量和控制精度而设的接地。它分为机器逻辑地、 信 号回路接地、 屏蔽接地, 在石化和其它防爆系统中还有本安接地。
( 1) 机器逻辑地, 也叫主机电源地, 是变频器内部的逻辑电平负端公共地, 也是+5V等电源的输出地。
( 2) 信号回路接地, 如各变送器的负端接地, 开关量信号的负端接地等。
( 3) 屏蔽接地( 模拟信号的屏蔽层的接地) 。
( 4) 本安接地, 是本安仪表或安全栅的接地。这种接地除了抑制干扰外, 还有使仪表和系统具有本质安全性质的措施之一。本 安接地会因为采用的设备不同而不同, 安全栅的作用是保护危险现场端永远处于安全电源和安全电压范围之内。如果现场端短路, 则由 于负载电阻和安全栅电阻R的限流作用, 会将导线上的电流限制在安全范围内, 使现场端不至于产生很高的 温度, 引起燃烧。第二种情况, 如果变频器一端产生故障, 则高压电信号加入了信号回路, 则由于齐纳二级的嵌位作用, 也使电压位于安 全范围。值得提醒的是, 由于齐纳安全栅的引入, 使得信号回路上的电阻增大了许多, 因此, 在设计输出回路的负载能力时, 除了要考虑 真正的负载要求以外, 还要充分考虑安全栅的电阻, 留有余地。
除了上述几种接地外, 在很多场合下容易引起混乱的还有一个供电系统地, 也叫交流电源工作地, 它是电力系统中为了运行需要 而设置的接地(如中性点接地)。
上面介绍了六种接地: 供电系统地、 保护地、 逻辑地、 屏蔽地安全栅地、 信号回路地。对这六种接地, 各设备生产商有其不同的 要求, 虽然大都强调一点接地, 接地电阻必须小于1欧姆等, 但具体内容上差别很大, 下面给出几个例子介绍常遇到的接地要求和方法。
供电系统地: 在很多企业, 特别是电厂、 冶炼厂等, 其厂区内有一个很大的地线网, 而一般供电系统的地是与地线网连在一起的。有的 厂家强调变频控制系统系统的所有接地必须和供电系统地以及其它( 如避雷地) 严格分开, 而且之间至少应保持15m以上的距离。为了彻 底防止供电系统地的影响, 建议供电线线路用隔离变压器隔开。这对那些电力负荷很重, 而且负荷经常启停的单位是应注意的。从抑制干 扰的角度来看, 将电力系统地和变频器系统的所有地分开是很有好处的, 因为一般电力系统的地线是不太干净的。但从工程角度来看, 在 有些场合下单设变频器系统地并保证其与供电系统地隔开一定距离是很困难的, 这时能够考虑能否将变频控制系统的地和供电地共用一个 , 这要考虑几个因素:
( 1) 供电系统地上是否干扰很大, 如大电流设备启停是否频繁, 对地产生的干扰是否大;
( 2) 供电系统地的接地电阻是否足够小, 而且整个地网各个部分的电位差是否很小, 即地网的各部分之间是否阻值很小。
( 3) 变频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以及所用到的传输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例如有无小信号(电偶, 热电阻)的直接传输等。
所有变频控制系统接线涉及到的接地采用一点接地方式, 在这一点上, 也有很多争议。有的厂家系统提出几个地: 逻辑地、 屏蔽 地( 又叫模拟地) 、 信号地、 保护地分别各自接地, 而大部分系统则指出各种地在机柜内部自己分别接地, 汇于一点, 然后用较粗的导体 ( 铜) 将各汇地点朕起来, 接到一个公共的接地体上。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
变频控制系统本身是由多台设备组成的, 除了控制站以外, 还包括很多外设, 而且外设也不止一台, 这就涉及到了多台设备, 多种接地的 问题。另外, 一般的变频器的供电是各站( 控制站, 操作站等) 用专门一条线单独供电, 即彼此之间不相互供电。
保护接地: 变频控制系统的所有设备均有一个保护地, 该保护一般在机柜和其它设备设计加工时就已在内部接好, 有的系统中已将该保护 地在内部同电源进线的保护地( 三芯插头的中间头) 连在一起, 有的不允许将保护地同该线相连, 用户一定要仔细阅读厂家提供的接地安 装说明书, 不论哪种方式, CG必须将一台设备( 控制站、 操作员站等) 上所有的外设或系统的CG连在一起, 然后用较粗的绝缘铜导线将各站的CG连在一起, 最后从一点上与大地接地系统相连。还有一点值得提醒的是, 变频器的所有外设必须从一条供电线上供电, 而不允许从其它回路供电, 否则可能会烧坏接口甚至设备, 对于不得不用长线连接的场合, 或用较粗导线提供供电, 或采取通信隔离措施。
模拟地( AG) , 模拟地( 又叫屏蔽地) 是所有的接地中要求最高的一种。几乎所有的系统都提出AG一点接地, 而且接地电阻小于一欧姆。 变频器设计和制造中, 在机柜内部都安置了AG汇流排或其它设施。用户在接线时将屏蔽线分别接到AG汇流 排上, 在机柜底部, 用绝缘的铜辫连到一点, 然后将各机柜的汇流点再用绝缘的铜辫或铜条以辐射状连到接地点。大多数的变频器要求, 不但各机柜AG对地电阻<1欧姆, 而且各机柜之间的电阻也要<1欧姆。
信号地, 信号地的处理: 原则上不允许各变送器和其它的传感器在现场端接地, 而都应将其负端在变频器端子处一点接地。但在有些场合 , 现场端必须接地, 这时, 必须注意原信号的输入端子( 上双端) 绝对不许和变频控制系统的接地线有任何电气连接, 而变频控制系统在 处理这类信号时, 必须在前端采用有效的隔离措施。
安全栅地, 安全栅的接地, 有三个接地点: B, E, D, 一般B和E两点都在计算机这一侧。能够连在一起, 形成一点接地。而D点是变送器外 壳在现场的接地, 若现场和控制室两接地点间有电位差存在, 那么, D点和E点的电位就不同了。假设我们以E作为参考点, 假定是D点出现 10V的电势, 此时, A点和E点的电位仍为24V, 那么A和D间就可能有34V的电位差了, 己超过安全极限电位差, 但齐纳管不会被击穿, 因为A 和E间的电位差没变, 因而起不到保护作用。这时如果不小心现场的信号线碰到外壳上, 就可能引起火花, 可能会点燃周围的可燃性气体, 这样的系统也就不具备本安性能了。因此, 在涉及到安全栅的接地系统设计与实施时, 一定要保证D点和B( E) 点的电位近似相等。在具体 实践中能够用以下方法解决此问题: 用一根较粗的导线将D点与B点连接起来, 来保证D点与B点的电位比较接近。另一种就是利用统一的接 地网, 将它们分别接到接地网上, 这样, 如果接地网的本身电阻很少, 再用较好的连接, 也能保证D点和B点的电位近似相等。但注意, 此 接地一定不要与上面几种接地发生冲突。
以上讨论了几种接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在不同的系统中, 对这几种接地的组态要求不同, 但大多数系统对AG的接地电阻一般要求 1欧姆以下, 而安全栅的接地电阻应<4欧姆, 最好<1欧姆, PG和CG的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姆。实践证明, 接地往往是抑制噪声和防止干 扰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接地方式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内部噪声的耦合, 防止外部干扰的侵入, 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变频器本身有专用 接地端子PE端, 从安全和降低噪声的需要出发, 必须接地。既不能将地线接在电器设备的外壳上, 也不能接在零线上。可用较粗的短线一 端接到接地端子PE端, 另一端与接地极相连, 接地电阻应小于1Ω, 接地线长度在20m以内, 并注意合理选择接地极的位置。
以上抗干扰措施可根据系统的抗干扰要求来合理选择使用。若系统中含控制单元如微机等, 还须在软件上采取抗干扰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