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指导教案.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9869789 上传时间:2025-04-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指导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指导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单元 语文园地一指导方案 创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是本组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话题是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本次口语交际的目的就是在学习本组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课余生活的记录,与大家分享课余生活所获取的乐趣。学生在交流中要做到说得清楚,听得明白,并从中学会如何安排课余生活,如何让课余生活更有意义,以至最后能达到让学生在听与说的过程中热爱生活、快乐成长的目的。 教学目标 1.交流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分享课余生活的快乐。 2.学会安排合理、有意义的课余生活。 3.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能把交流内容说清楚、说明白,态度自然,学会认真倾听。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及其收获和感受。 2.评价其他同学的课余生活,学会安排有意义的课余生活。 难点:流利、具体地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做到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他人的发言。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安排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对话引入,明确“口语交际” 1.与生交流。 今天我们来上本学期的第一次“口语交际”课,什么是口语交际呢?简单一点说,就是说和听的课。说,是指你说话给别人听,要让别人喜欢听你的话,能听懂你的话。听,就是别人说话的时候你要认真听,听懂别人说的是什么。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你还可以问问别人。今天我们就来比比谁最会说,谁最善于听。 2.学习“口语交际”。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口语交际”呢?老师有几个好办法,同学们不妨借鉴一下: 首先要学会“说话”。 (1)你要知道自己说什么?(板书:说什么) (2)在说之前,先把自己要说的话放在肚子里说一说,努力说清楚。(板书:说清楚) (3)说的话要是真实的,还要带着表情说。(板书:有感情) 其次要学会“听话”。 (1)别人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绝不能随便说话,或心不在焉的样子。(板书:认真听,不说话) (2)听的时候还要动脑筋想,想想自己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听明白,有什么话想问问别人。(板书:边听边想)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在课堂伊始,通过和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再次明白口语交际的内涵,有益于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揭示话题,明确“说什么” 1.我们这节口语交际课就来谈谈“我们的课余生活”,看看书上的要求,我们该说些什么呢? (1)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 (2)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3)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 (4)自己今后课余生活的打算。 2.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给我们的童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就像我们刚刚学过的第一组课文一样,民族小学学生的课间活动,小朋友发现的蒲公英的秘密,槐乡的孩子们割槐米挣学费的情景,不都让我们意犹未尽吗?我们也有自己的课余活动,充实而又有乐趣,也都想把这些与大家分享吧,就按照口语交际的要求交流一下吧。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忆课余生活,将学生引入情境,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注入情感因素,作好铺垫。 三、尝试交流,明确“怎么说” 1.你的课余生活怎么样?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综合性学习的“课余生活记录”,先想想如何向别人介绍你的课余生活,有哪些收获和感受,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合作交流,指导练说。 (1)自由练说,自己说给自己听。 先自己练习着说一说你的课余生活是怎样的,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只要说清楚就行。 预设:①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②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③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④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⑤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2)出示要求,小组合作。 按“交流要求”,各小组同学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先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再评一评。教师参与各小组的交流讨论,并进行个别指导。 交流要求: ①别人发言认真倾听,不打断。 ②自己交流尽可能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③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请各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教师适当指导点拨,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一是先说课余生活是什么,或发生了什么事,再说感受;二是不仅要敢说会说,说清楚,说明白,还要说得有真情实感,能感染别人;三是不仅会说,还要会听,认真地听,边听边思考,最后评价。 3.教师小结,总结提升。 介绍课余生活,可以先说说自己的课余生活是什么,具体的经过如何,怎么有趣,再说自己的心情、感受怎样,还可以讲讲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设计意图:本次口语交际内容其实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一部分,学生结合“课余生活记录”再现生活,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并在交流中拓宽思路,有利于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回忆。同时,让学生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交流的范围。 四、共同评议,明确如何安排课余生活 1.畅谈打算。 听了同学们介绍的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大家一定很受启发。不过,课余生活需要合理安排,相信经过今天的交流你会有很多收获,那么你打算今后怎样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有什么计划,想一想,说一说,也可以写一写,列个计划表。 注意引导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新颖的打算、可行的计划,以此安排今后的课余生活。 2.交流汇报。 学生分组交流,相互讨论,自由畅谈,并看一看谁的打算好,谁的安排有意义。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语言是否规范;在指导学生自评和互评时,要鼓励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对有见解的学生要及时肯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评选“最佳”。 从课余生活选择得有情趣,活动开展得新颖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说得好的学生中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表现奖”等,并宣布评选结果。 4.教师总结。 同学们,课余生活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让它更加丰富多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情趣。 设计意图:“畅谈打算”又给了学生一次练习、展示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导作用,也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评奖活动有利于让学生分享成功的乐趣,为后续学习活动打下基础。 五、拓展体验,巩固交际成果 1.课外延伸,实践体验。在课下举行一次你认为最有趣的课余活动,邀请其他同学参加。 2.总结收获,准备习作。这节课我们不仅重温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也对今后的活动做好了计划,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么与同学交流。这才是最有趣的、最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语言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上,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大课堂”,让他们自主实践体验,感受课余生活的美好。这样把交际活动从课内引向课外,也为习作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反思 活动案例展示 同学甲:我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学习过后我都要做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如弹琴、画画、与娃娃对话、给鱼换水等。 同学乙:我很羡慕你,我想知道在你的课余生活里最令你快乐的事是什么? 同学甲:那当然是与娃娃对话了。 同学乙:(好奇)与娃娃对话?真有意思。能说说你是怎样与娃娃对话的吗? 同学甲:当然可以。每天放学回到家,我都要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告诉它们,让它们与我一起分享快乐和忧伤。我感觉在我快乐的时候,它们的脸上好像也会有灿烂的笑容;在我忧伤的时候,它们也似乎在替我难过,并且不断安慰我、鼓励我。 同学乙:看来,你的课余生活安排得特别好。我的课余生活虽然没有你的那样丰富,但我感觉也很充实。 同学甲:那你在课余生活里都做什么呢? 同学乙:我有时间就和爸爸下棋。 同学甲:那一定很有趣吧? 同学乙:(自豪)当然了,每次我和爸爸下得都很激烈,常常难分胜负。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这次习作既是学生的第一次习作,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延续,从整个单元设计来看,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做、想、说、写”的思路。在习作指导中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写好习作的信心。因此,要求就不可提得过高,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就可以了。对习作的评改要以鼓励表扬为主。 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习作方法,在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2.在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课余生活,感受课余生活的乐趣。 3.激发写作兴趣,乐于书面表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感受课余生活的快乐。 难点:以“课余生活”为主题,按一定的顺序写出生动、具体的习作。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课余生活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回顾口语交际 在口语交际课上,我们交流了各自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同学们的课余生活都很丰富,那么谁介绍的课余生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呢? (学生发言) 小结:看来要把一件事情说好,就必须要把这件事的时间、地点说清楚,说到最精彩的地方还要把动作、神态、表情、心理活动说细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三年级学生处在习作的初始阶段,在教学中以口语交际为基础,通过对口语交际内容的回忆巧妙地提示了习作的内容,习作的方法,为学生动手写奠定了基础。 二、阅读习作要求 这么多有趣的课余生活,我们光说可不行,大家愿意把它们都记录下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完成习作“我们的课余生活”,其实写作文并不难,与写话一样,只要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就差不多了。如果你还想写得更好,那就要再写细一点,长一点,还要用点儿好词好句。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语文园地一的习作部分,看看都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然后同组同学按“审题要求”讨论一下习作的范围及要求。 审题要求: 1.审体裁(写事)。 2.审范围(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是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是课余发生的趣事,或者是其他事)。 3.审要求(写好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写话引出习作,拉近学生与习作的距离,消除习作的神秘感,使初次接触习作的学生感到习作并不难,让学生对习作产生一种亲近感,产生写作的激情,放松写作的心态,真正做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习作开始就引导学生审题,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审题的好习惯,避免学生写作时无从下手,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想。 三、交流课余生活 1.选择材料。 审好了习作要求,那么就请大家再次回忆一下口语交际课上介绍的课余生活,想想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建议你们选出觉得最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刻的、最受感动的内容。(学生交流) 2.自主思考。 你准备怎么写?先自己想一想怎样才能说清楚,试着说一说,做好准备,过会儿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别人说一说,互相交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到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 (2)你感到最高兴的、最有意义的事或你愿意写下来的其他事,比如,你参加了什么比赛,什么活动等。 (3)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心情是怎样的。 3.小组讨论。一个同学发言,其他同学仔细听,对说得不好的地方给予补充。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有困难及时给予指导。 4.全班交流。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应作出评议和引导,重点在于是否讲清楚,说明白。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刚入习作之门,要培养学生先在心中打好“腹稿”的习惯,而这种说的训练就是调动学生在选好写作内容的基础上,由“说清楚”到“写明白”,让学生感到习作并不难。 四、写写课余生活 1.提供范例。 朗读优秀习作《有趣的“二人三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次课余生活写的是什么活动?事情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2.思路点拨。 同学们是不是已经想好了自己最想写的课余生活呢,那该从哪里下笔来写呢?给大家一点提示。 (1)写清事件。 交代好课余生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你所写的事件才清楚、完整。 示例 《爬天都峰》一文是这样安排文章的写作顺序的: 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中间(描写爬天都峰的过程)——遇见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结尾(交代事情的结果)——我和老爷爷相互致谢。 (2)分清详略。 我们对事情的主要过程及涉及的主要人物,要进行具体生动地描写。而次要的内容,力求三言两语,言简意赅,使人一目了然。 示例 略:生在长江边的我,和螃蟹算是老朋友了,有过无数次的“亲密接触”。周末,约了几个好伙伴一起去江边捉螃蟹。 详:我们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卷起衣袖,准备“开战”。有时采取“单战”,瞄准目标——小石头,然后蹑手蹑脚走过去,把石头使劲往上一翻,来个底朝天,看螃蟹们还能往哪逃。哇!还真不少。此时,考验的正是我们的眼力和反应能力。 为突出课余生活的有趣,小作者略点捉螃蟹一事的起因后,便用浓重的笔墨刻画“我们”捉螃蟹时的情形。由此看来,跟主题密切相关的内容要重点写,反之,次要的则写得简单明了即可,这样才能分清主次,使整篇习作重点突出。 (3)真情实感。 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在讲述课余生活时适当穿插自己的看法和心情,也可以在结尾处谈谈收获,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示例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作为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既表达了真实的感受——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同时也抒发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巧妙地总结了全文。 (4)确定题目。 这是一篇自拟题目的习作,同学们要根据自己写的具体课余生活来确定题目。确定的题目要吸引人,让人一看到题目就想看看你写了什么。 比如写跳舞,可以是《舞动生命的精彩》,踢足球可以是《足球小子练球记》,做科学实验可以是《我当“爱因斯坦”》,饲养动物可以是《我来当“妈妈”》…… 3.动笔起草,下笔成文。 把刚才自己说的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学生进行习作,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巡回指导,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在习作教学中以优秀习作作为范例,让学生学会模仿。学到方法,学会习作,感到“有路可循”,可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也可以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惧怕心理。在说清楚的基础上再动笔,大大降低了学生初学习作的难度;强调书写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五、读读课余生活 1.读给自己听,自行修改。写好后自己读一读,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得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看看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 2.读给同学听,相互修改。在小组内朗读自己的习作,请同学评一评哪些内容最有趣,哪些地方写得好,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3.读给爸爸妈妈听,分享快乐。回家后,先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和自己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并请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然后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习作后面写上批语。 设计意图:在“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过程中,自改自评,逐步养成终身享用的自改能力,同时在相互交流中,全体学生都享受了自己的快乐,也分享了别人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 范文引路 我养小金鱼 养金鱼是我课余最喜欢做的事,我家的鱼缸里,养着一条小金鱼,名叫“金金黑”。① 它的身体是金黄色的,背鳍(qí)上有一点小黑斑,“金金黑”的名字由此而来。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它的尾巴,洁白如云,看起来就像是屁股后面拖着一个小白人,十分有趣。② “金金黑”最大的特点就是“装酷(kù)”。它能在水中连续几个小时一动不动。 就算把它拎出来,抖它的身体,它也不会挣扎(zhēnɡ zhá),我想它是知道我不会伤害它,故意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样子。③ 你可别小瞧它,它有时挺“酷”的。有一次,我给它喂食,它快如闪电般游过来,那速度用“风驰电掣”来形容一点不夸张。嘴巴张得老大,好像要把我的手指一起吞了。我刚把鱼食放进水里,它立刻游到跟前。原本以为它会狼吞虎咽(yàn)地吃个痛快,可哪知它吃进去又吐出来。这下,我来了兴趣,仔细看着它。只见它嘴巴像安了弹簧(huánɡ)似的,吞下鱼食,又吐出来……几个来回后,它才吃掉这顿“美餐”。④ 看着“金金黑”开心、自在的样子,我也觉得美滋滋的。它是我的“心肝宝贝”,给我的课余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⑤ 行文写法赏析 ①直奔主题,点明课余爱好——养金鱼。 ②简单勾勒金鱼富有个性的模样,可爱。 ③“我”的“拎”“抖”与小金鱼的“不在意”形成鲜明对比,也传神地表现其特点。 ④捕捉金鱼进食时的动作、神态等,用词精准,描写生动。 ⑤结尾直抒胸臆,对小金鱼的喜爱之情自然流露。 ★篇章结构借鉴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多音字,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读音和意思。 2.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3.练习用“减一减”的方法识字,能组词,能区别字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区分多音字、形近字;背古诗。 难点:理解字义,了解古诗的意思。 课前准备 准备一些其他的能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读“我的发现”中的每组词语,注意加点字,想想你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 2.想一想你从每一组词语中的带点字发现了什么? 3.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不同了,意思也发生了变化,讨论一下带点字的意思,想想还能组成哪些词语。 4.齐读巩固。 二、读读背背 1.朗读古诗。 (1)请大家自己试着读一读书上的《小儿垂钓》,遇到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要读得通顺、流利、有韵味。 (2)教师范读。 (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 2.理解古诗。 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请同学们结合书上的插图,小组讨论一下诗的意思吧。 3.拓展古诗。 你还知道哪些古诗是描写儿童生活的?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白居易的《池上》;袁枚的《所见》;高鼎的《村居》。 4.竞赛背诵。 三、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 2.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特点。(形声字去掉形旁,声旁可以独立成字,而且读音与原来的形声字相同或相近。) 3.动笔把每组的两个字组成词,区别字义。 4.同桌互查,教师点拨易错处。 5.试着再举出一些形近字。 四、作业设计 给父母背诵《小儿垂钓》,并给他们讲讲诗的意思。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方式展示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2.在展示中条理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3.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感受课外生活的幸福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展示课余生活,分享课余生活的快乐。 难点:拓宽思路,能用新颖的方式展示课余生活。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布置展示台。 2.学生准备:准备能展示自己课余生活的物品,如照片、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在学校过着快乐的学习生活,课余生活你又是怎样安排的呢?你在课外学到了哪些有益的知识,学到了哪些本领?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 二、仔细观察 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物品、照片等,了解其他同学的课余生活。 三、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的展示形式最好,能否搞出特色。协商后分头准备。 四、协调展示 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五、轮流展示 各组轮流展示本组最精彩的“课余生活成果”。 六、开展评价 1.自我评价。(说说“我今天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做的,感觉怎么样”等。) 2.同学评价。(说说“他做得怎么样,有没有问题”等。) 3.评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艺奖”“创造奖”“能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 七、教师总结 大家的课余生活过得这么充实,这么多彩,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幸福和快乐,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多参与有益的活动,丰富自己的童年,努力培养自己的特长,你们的未来一定会如花朵一样美丽。 八、布置作业 以“我们的课余生活”为主题,制作一张手抄报。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