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九州阳光传媒公司民营科技园印务厂新建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北太路广州民营科技园内广东九州阳光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梁汉辉樊涛1363236179181791333510435200030兴建一栋单层印务车间,双层办公楼、彩印车间、发报间和纸品仓库各一栋,以及瓶组间、变配电房等配套用房 白云区北太路饮用水源准保护区北面隔200m的高压电线绿化隔离带为大沥村居民住宅,东面为民营科技园预留工业用地,南面为白云化工有限公司,西面隔50m的绿化隔离带为丽华香精厂和大沥村居民住宅。办公污水经经自建污水二级生化处理设施处理含酒精废气经印刷机自带的烘干燃烧装置燃烧处理后,由专用烟管引至厂房顶高于周围200m范围内的建筑达标排放;发电机尾气经水喷淋处理后,由内置烟井引至二层天面高于周围30m范围内的建筑达标排放3037578.628006.9 0.7445%15% 流溪河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白云区分局穗云规批[2005]32号100主要污染来源包括:办公污水,含酒精废气、发电机尾气、机动车尾气,发电机噪声、各式设备噪声和车辆噪声,废弃包装材料、显影废液、设备清洗废液及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广州白云机场第三跑道安置区排涝工程(二期)
建设单位(盖章):
编制日期:
二〇二五
年
四
月
十一
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止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评价单位:
广州怡地环保实业总公司
(公章)
法定代表人:
(签章)
项目名称:
广州白云机场第三跑道安置区排涝工程(二期)
环评文件形式:
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负责人: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广州白云机场第三跑道安置区排涝工程(二期)
建设单位
广州市白云区水利建设管理中心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大金钟路19号
联系电话
传真
36502145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人和镇和瑞路
立项审批
部门
广州市白云区发展和
改革局
批准
文号
云发改投资[2015]41号
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
A 水利--4、防洪治涝工程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775.1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总投资
(万元)
2225.33
环保投资
(万元)
10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0.45%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6年9月
内容及规模
一.工程由来
广州白云机场第三跑道安置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和瑞路,服务于白云机场第三跑道建设,用于安置当地居民。由于安置区所在区域地势低洼,且受机场附近地区规划限高40米的影响,为了在控高范围内满足安置房建设量,安置区建设时挖低建设区域地面标高,使安置区一期西区及和瑞路设计标高低于防洪标高和周边地块标高,造成水浸。为了解决水位问题,广州市白云区水利建设管理中心负责实施安置区和和瑞路红线外排水管道和强排泵站的建设。
目前排涝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一期工程新建DN2400雨水排放管,起点和瑞路、庄贤路交叉口,终点西南排渠,主要解决雨水排放通道问题。
本项目(二期)主要解决水位问题。安置区地势较低,雨水需提升后方可满足在西南排渠20年一遇水位情况下排放,工程新建排涝本站一座及必要的附属设施,将安置区低洼地带雨水提升后进入一期建设雨水排放管。
目前,广州市白云区水利建设管理中心组织实施新建广州白云机场第三跑道安置区排涝工程(二期),新建排涝泵站一座,泵站配套进出水管线及变配电间和值班室。本工程已取得广州市白云区发展和改革局的云发改投资[2015]41号复函,工程总投资为222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为10万元。
二、工程组成及建设内容
1、工程内容和规模
本工程新建排涝泵站一座,泵站配套进出水管线及变配电间和值班室。具体内容包括:
①、泵站红线占地面积1775.1㎡,泵站建、构筑物用地785.7㎡。泵站设泵房、配电室及值班控制室。
②、泵站设计流量为9.49m³/s,近期拟选用4台潜水轴流泵。
③、泵站设置6台人工格栅。
④、泵房采用地下式泵房(39.0*16.2m)、变配电室(12.9*9.0m)及值班室(4.2*9.0m)。
⑤、集水池有效面积489.1㎡,有效水深2.05m,集水池有效容积1002.7m³,满足最大水泵5.7分钟运行要求。
⑥、变配电间内拟安装变压器1台,配套高压柜共计3台,配电房配套低压柜型共计7台,1台750kW柴油发电机。
2、工程设计方案
①、根据《广州市河流域(区域)综合规划报告》,治涝标准是发生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本工程服务区域包括和瑞路安置区西区(低洼区域)及周围较高区域(雨水汇入和瑞路低洼区)——和瑞路安置区西区汇水面积13.5ha,周边高区地块汇水范围26.21ha。本项目总服务面积39.71公顷,设计排涝流量为9.49m3/s。
②、泵站泵房主体采用地下结构,泵站上部留设备吊装孔及检修孔,其余位置顶部设置花槽。值班室及变配电控制室采用地面式。
泵站形式选用传统钢筋砼排涝站,池型采用矩形,钢筋砼泵站结构支护形式多采用桩支护方式,明挖施工。
③、本工程建议明挖管道采用II级钢筋混泥土管,过河涌管段及污水提升泵站后的压力管段采用Q235A钢管。
④、本工程选用带有潜水电机的潜水轴流泵和人工格栅。不专门设置除臭系统,暴雨过后,使用泵站内设置的小潜污泵将泵站内集水抽干,避免集水过久产生臭气。
⑤、本工程在变配电房、值班室等设置轴流通风机,把室内的高温气体或有毒气体排到室外。工作人员进入泵井内部检修时,需用移动通风机对泵井内部进行强制通风。
⑥、本工程在泵池面板上做绿化种植,地被用台湾草,并配以观赏性强的花灌、花坛等。
三、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条件
站区给水通过市政给水管供给,主要用于生活、生产及消防等;生活污水就近排入龙归污水处理系统。
工程对外交通条件较为方便。建设单位拟就近租用场地南部安置区施工营地部分区域作为本项目施工仓库及生活区。各种建筑材料均从市场上采购。为保证工程质量及满足广州市环境保护的要求,砼熟料拟采用商品砼。
2、施工总布置
本工程施工项目较集中,在南侧临时租用部分施工营地,布置施工临时生产设施。
3、施工总进度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12个月。其中施工准备期6个月,主体工程施工6个月,工程计划在2016年9月完成试运行和竣工验收。
4、拆迁与征地
泵站范围内无拆迁建筑面积。
四、项目四至
本次新建工程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和瑞路(N23°21’20.52’’,E113°15’16.27’’)。现状为农田,从工程位置的四至情况看,本工程选址北面为农田;西面40米外为工厂厂房;东面60米外为三福庄居民区;东南面90米外为机场第三跑道安置区;南面紧邻安置区施工营地(详见附图2)。
五、工程现状
本项目选址现状
项目东面三福庄居民区
项目南面安置区施工营地
项目东南面机场第三跑道安置区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场地内现有一栋临时建筑,内置抽水泵,辅助排涝一期工程使用,本项目建设时将完全拆除。无现场管理人员,因此,无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源产生;抽水泵一年偶尔使用,使用时会有马达运行噪声产生,但影响是间歇的,影响时间较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该建设工程所在区域所属的各类功能区区划范围下表所列:
表1 建设工程所在区域所属的各类功能区区划
序号
功能区类别
功能区分类及执行标准
1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纳污水体石井河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III类水质标准
位于水源保护区之外
2
环境空气功能区
属环境空气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
3
环境噪声功能区
所在区域属声环境2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4
基本农田保护区
否
5
风景名胜保护区、特殊保护区
否
6
水库库区
否
7
城市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
是,龙归污水处理厂
8
管道煤气干管区
是
9
是否允许现场搅拌混凝土
否
10
是否属环保条例24条规定范围
否
11
是否环境敏感区
是
一、地理位置
本项目选址于白云区人和镇和瑞路。白云区地貌主要由丘陵山地、台地和平原构成。本区东部属侵蚀、肃蚀构造地貌,为丘陵山地,面积526km2,占全区面积的50.4%,一般高度在200米以下,少数为高丘,高度在250~500米之间;流溪河沿岸有河谷平原,流溪河沿岸属台地,相对高度在5~35米。西部和西南部属台地和冲积平原,面积516.7km2,占全区面积的49.6%。
二、水文状况
本项目所在区域属龙归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其污水将经该系统处理后汇入石井河。本地区位于广州市中心以北,根据水文气象特征分析,该流域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常年霜期较短,无霜期长等气候特征。
该流域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强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丘陵山区山洪暴发,平原地区积水成灾,流域内降雨以锋面雨和台风雨为主,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冬春少,夏秋多,有较强的季节性,而且有强度大、面广的特点。汛期(4~9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80%以上,其中又以5、6两月降水量最为集中,10月至翌年3月为旱季。
本区虽然位置偏南,水汽、风速条件较优,但地势平,动力条件较差。据统计,在我省沿海登陆的台风和热低气压,平均每年可达四次,最多年份可达七次之多。但正对珠江口登陆直接袭击本区的台风不多,因而本区的暴雨量级不高,所以本区属一般暴雨区,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652.2mm(1908~1990)。广州市虽然暴雨量级不高,但是短历时暴雨强度很大,全年平均气温21.7℃,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603.5mm,平均相对湿度为77%。
三、气候特征
本项目所处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根据广州市多年的统计资料,其气象气候可概括如下:
气温:流域多年平均气候为22℃,最高气温出现在7、8月份,多年平均达33~34℃。多年平均日照达1796小时,最低温度不低于0℃。全年相对湿度79%,日照时间长,无霜期350天,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降雨量:区内年平均降雨量达1694.1mm,最大年降雨量达2516.7mm,最小年降雨量达1158.5mm。 降雨集中在4—9月,占全年降雨的80%,以5、6月份降雨量最多,最少为12月份。
风向:全年主导风为北风,多出现于9月份至次年3月份,风向频率12%。春季以东南风、北风为主,夏季以东南风,秋季以北风、东风为多,冬季仍以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1.9m/s。最高风速达35m/s。
日照:年平均日照1916小时,7月份日照最长,平均日照为240-260小时。全年日照率为42.9%,4月份日照最短,年总辐射量(Q)4390.2MJ/m2。
气压、空气湿度:年平均气压为1012.4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77%。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区域位置
白云区位于广州市区的北部,北回归线以南,相邻增城市,西接南海,南连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等4个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市,面积795.79平方公里。白云区辖内有18条行政街道(三元里街道、松洲街道、景泰街道、黄石街道、同德街道、棠景街道、新市街道、同和街道、京溪街道、永平街道、均禾街道、嘉禾街道、金沙街道、石井街道、云城街道、白云湖街道、石门街道、鹤龙街道)、4个中心镇(江高镇、人和镇、太和镇、钟落潭镇)。设居民委员会245个,村民委员会118个。201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26.57万人,同比增长0.6%。年末户籍人口87.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35万人。
2、经济发展
总体经济趋势向好。初步核算,201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9.35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15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306.98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989.22亿元,增长11.1%。
3、交通运输
机场客货吞吐量增长平稳。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5246.42万人次,同比增长8.6%;机场货邮吞吐量172.77万吨,增长5.7%。年末公路里程年底到达数为1836.8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9.2公里,一级公路166.72公里,二级公路236.92公里,三级公路246.64公里,四级公路714.96公里,等外公路312.4公里。全区交通运输业税收收入12.84亿元,同比增长17.4%。
4、风景旅游
白云山景区全年进园游客2085.9万人次,门票收入7433.99万元。帽峰山森林公园古庙景区开放,全年共接待游客32万人次,门票收入364.66万元。
白云区水陆空交通发达,为陆军交通运输枢钮,是广州市东部、东北部、北部、西部的进出咽喉。京广、广三、两条铁路,广佛、广深、广州环城三条高速公路,广汕、广从、广花三条公路,105、106、107、205、324等几条国道穿境而过;广花、兴泰、罗南、沙泰等省道和地铁二号线、机场快速干线也行经区内,使区内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另外,京广铁路江高编组站为华南最大的客货火车编组调配站;新白云国际机场座落在人和镇和花都区之间,为国内最现代、先进的枢纽机场,也是最繁忙的三大航空港之一。
5、文化教育
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2013年末,全区共有区级文化馆1间,街镇文化站18个。拥有文化广场387个,比上年增加了25个。旧戏院变身文化平台,由钟落潭镇戏院改造而成的钟落潭文化中心,已于2013年12月26日正式启用,是我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占地约1900平方米。全年区内组织各类文艺活动760场次,比上年增加了440场次;送书下乡2.08万册,比上年增加了0.56万册;送电影下乡达到1725场次。全区拥有图书馆12间,总藏书量达到42万册,比上年增加了5.21万册;街镇图书室371个,总藏书量85.5万册,比上年增加了2.8万册。
6、环境保护
空气污染指数状态较为良好。2013年,全区空气质量基本保持在二级水平,其中,空气中总悬浮物为0.133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为0.09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为0.008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0.058毫克/立方米,降尘为4.67吨/月.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建成烟控覆盖率为100%。
全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806.6万吨,化学耗氧量排放量709.4吨,氨氮排放量63.7吨。工业废气排放量18.5亿标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545.1吨,粉尘和烟尘排放量148.1吨。
全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5.0分贝,达二类区标准,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9分贝。
7、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贯通区域南北的空港大道开工建设,地铁8号线北延段、地铁14号线建设启动,均禾大道、龙兴西路等道路建成通车。石井河截污工程完成3.3公里的管网铺设,发展承载力明显提升。
8、人和镇社会概况
人和镇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北部,人和镇是全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的白云国际机场所在地,当之无愧被称为“空港门户镇”,她还是全国100 个小城镇建设试点之一,是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卫生先进镇、广州市文明镇。广州市的母亲河——流溪河流经人和镇中心,机场高速公路、北二环高速、106 国道、地铁三号线等贯穿境内,拥有通达全球的空港航班,使人和镇“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俱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白云区人和镇位于区的中部,是著名的侨乡。2002 年8 月8 日,与蚌湖镇合并成新的人和镇。面积74.1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 万,其中农业人口6.7 万,流动人口2.9 万;辖25 个村民委员会、339 个经济合作社,2 个居民委员会。新白云国际机场坐落在该镇北部。辖内有丰华果蔬公司、绿田无公害蔬菜基地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广州白云区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靠近白云国际机场,而人和镇更是白云机场区向南延伸的桥头堡。随着《广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的出台,《白云区临空产业发展规划》的逐步落实,白云区特别是人和镇片区迎来新机遇与挑战。人和镇地处空港新城核心区,是十分重要的“空港门户镇”,未来要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全力打造空港商贸区、空港物流园和集聚各大航空公司总部的白云国际航空城,重点发展空港物流、空港商贸、总部经济、酒店餐饮及房地产、机电制造及节能等产业。
环境质量状况
环境质量状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
1.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属于龙归污水处理厂纳污范围,周边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石井河。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2011〕14号,本项目纳污水体石井河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
为评价石井河的水质现状,本评价引用《白云机场安置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于2013年11月8日至11日龙归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口处的监测资料,监测数据如下:
表3 2013年龙归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口监测数据
表4 现状监测数据单项评价指数
由监测结果可以看出,石井河常规监测中氨氮、类大肠杆菌群、化学需氧量、溶解氧、石油类、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均超出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其余各指标均可达到Ⅲ类水质标准,说明纳污水体的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差。石井河水质超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周边区域城市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排入石井河,但随着截污工程、污水处理设施的完善,石井河水质将得到改善。
2.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位于白云区人和镇,根据《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穗府〔2013〕17号),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本报告引用《居家大道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已通过白云区环保局穗(白)环管影[2014]150号批复)中于2013年11月6日至11月12日在白云区汉和村(距离本项目西南方向约5km)的大气监测数据。空气质量监测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5 环境空气质量统计结果 (空气质量指数)无量纲
汉和村
评价指标
取值时间
浓度范围mg/m3
评价标准mg/m3
最大占标率%
达标情况
NO2
小时平均
0.02-0.039
0.20
19.5
达标
日平均值
0.019~0.027
0.08
33.75
达标
CO
小时平均
0.826-1.313
10.00
13.13
达标
日平均值
0.803-1.105
4.00
27.63
达标
TSP
日平均值
0.061~0.077
0.3
25.67
达标
PM10
日平均值
0.052~0.069
0.15
46
达标
从表5可看出,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项目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总体而言,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良好。
3.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广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穗府(1995)58号文】声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工程所在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为了解本工程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情况,评价组在工程布置了4个监测点,监测结果见下表。
表6 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 单位:dB(A)
编号
方位
昼间dB(A)
夜间dB(A)
测值
标准
测值
标准
1#
项目北边界
53.7
60
43.6
50
2#
项目东边界
53.3
43.9
3#
项目南边界
54.9
47.3
4#
项目西边界
56.2
45.7
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工程各界昼间和夜间噪声值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的限值要求,工程所处的声环境质量良好。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1、污染控制目标
(1)控制施工期废水中CODcr、BOD5、SS、NH3-N等污染物浓度的排放,避免对石井河等地表水的水质产生不良影响。
(2)控制施工扬尘、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燃油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保护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不受本工程建设的影响;控制运营期发电机燃油废气中SO2、NO2、烟尘的排放。
(3)控制施工期机械设备、运输车辆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尽量降低对周围声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控制运营期项目内发电机、泵站马达等设备噪声,保护项目及周围居民不受明显影响。
(4)妥善收集处理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工程弃土等固体废物,尽量减少施工对地表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2、本项目周围的敏感点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周围200米范围内,敏感点为项目东面的三福庄居民区(60米)和东南面的机场第三跑道安置区(90m),详情见下表。
表7 建设项目周围敏感点
序号
保护目标
性质
距项目距离(m)
与项目相对位置
保护级别
1
三福庄居民区
居住
60
E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
2
第三跑道安置区
居住
90
SE
评价适用标准及总量控制指标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1、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即SO2≤500mg/m3、NOx≤120mg/m3,烟尘≤120mg/m3,林格曼黑度1级;
2、《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表8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A)
昼间
夜间
70
55
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标准》(GB12348-2008) 2类标准,各边界昼间≤60dB(A),夜间≤50dB(A)。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雨水管→泵站前池→人工格栅→集水井→水泵提升→西南排渠。
主要污染工序:
一、施工期
1、施工污染因素分析:
据类比广州市区同类泵站新建工程的施工情况,泵站新建工程的污染因素为:施工过程会产生基坑积水、车辆清洗含油污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期土方开挖填筑产生的扬尘、施工设备及运输车辆燃油尾气;机械噪声、施工及运输设备噪声;建筑弃渣、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
2、施工过程污染源分析:
1)大气污染源:施工场地扬尘、施工车辆行走扬尘、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尾气。
①施工场地扬尘:施工场地内扬尘主要来源于土石方开挖、建材堆放与垃圾清理等环节。根据有关实测资料,参考对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扬尘实地监测结果,TSP产生系数一般在0.01~0.05mg/m2·s,本次评价取平均值0.03mg/m2·S。根据施工布置方案,项目易产生扬尘的施工面积约为1775m2,由此确定本项目在全线同时施工的情况下,项目施工现场扬尘产生量约为0.192kg/h。
②施工车辆行走扬尘:施工产生的渣土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扬尘量与管理情况密切相关,难以估算,但在实际中须加以重视。
为了尽量抑制扬尘产生,需定时洒水和清扫。如果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只洒水不清扫,可使扬尘量减少70%~80%,若清扫后洒水,抑尘效率能达90%以上,其抑尘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洒水抑尘的试验结果见表9。
表9 施工期场地洒水抑尘试验结果
距离(m)
5
20
50
100
TSP小时浓度(mg/m3)
不洒水
10.14
2.89
1.15
0.86
洒水
2.01
1.40
0.67
0.60
③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尾气: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施工机械,主要有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均以柴油为燃料,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废气;施工运输车辆燃烧柴油或汽油会排放一定量的尾气。施工机械废气和运输车辆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会影响施工场地及运输道路沿线空气质量。此部分废气排放量不大,间歇排放,加强防护可以减轻其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2)水污染源: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过程会产生基坑积水、车辆清洗含油污水、暴雨下的地表径流等。
(1)生活污水
本项目不设施工临时食堂,施工人员日常生活就餐主要依托周边的饮食服务解决。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包括洗手污水和厕所冲洗水等,水污染物主要为CODCr、BOD、氨氮、SS等。根据工程施工布置、施工人数及分布,采用类比分析法确定施工期生活污水量及其主要污染物负荷。
本项目高峰期施工人员为20人,类比同类型项目的施工情况,按每人每天排放生活污水量为0.12m3/人·d计,则施工期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2.4m3/d。施工场地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和污染负荷见下表。
表10 施工期生活废水污染物产生情况
污染物
CODCr
BOD5
NH3-N
SS
浓度(mg/L)
250
150
20
200
污染负荷(kg/d)
0.70
0.45
0.060
0.60
(2)其他废水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基坑积水、暴雨下的地表径流等水污染源与施工条件、施工方式及天气等综合因素有关,在此不作定量的计算。施工机械、车辆的冲洗产生的含油污水,施工废水产生量约为2m3/d。
3)固体废物:项目产生的固废主要是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弃土方、生活垃圾等。
本工程总挖方量0.61万m3,回填总量0.1万m3,施工基础开挖产生弃渣量约为0.51万m3。弃渣堆砌于指定弃渣场。本项目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少,应由施工单位集中收集,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严禁将生活垃圾混入建筑垃圾或工程弃土处理。
4)噪声:施工设备和运输车辆等施工机械作业时产生的噪声,常用施工机械设备在作业期间所产生的噪声值见表11。
表11 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值 单位:dB(A)
施工工序
施工机械
机械噪声级(距离声源5米)
主体施工
1
反铲挖掘机
85
2
装载机
89
3
蛙式夯实机
74
4
自卸汽车
75
5
冲击钻
88
6
灰浆搅拌机
80
7
砂浆搅拌机
83
8
插入式振捣器
81
二、运营期
1、水污染源分析
本项目管理人员共2人,工程实现自动化管理后,日常无需人员看守,仅需汛期进行每日三班值守。值班室不设食堂、宿舍以及卫生间,因此,本工程营运期无水污染源产生。
2、大气污染源分析
本项目设一台750kW柴油发电机于变配电间作为泵站备用电源,当市电因故停电时,泵站启动柴油发电机供电。柴油发电机容量按一台潜水泵电动机的容量配置。
当市政供电系统因故障失电后,备用发电机在15秒内自动启动。发电机使用含硫量小于0.035%的柴油作为燃料,耗油率取0.213kg/h.kw。
根据备用发电机一般的定期保养规程,备用发电机每2周需空载运行10分钟,每半年需带负载运行半小时,另外南方电网的有关公布,广州市近年的市电保证率为99.9%,即年停电时间约9小时。根据以上规程及数据推算,本项目发电机的全年运作可按12小时计,全年耗油1.917吨。燃油尾气产生系数按20000m3/t油计算,全年排放废气总量为3.834×104立方米,根据燃料耗量,可估算出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如下表所列:
表11 发电机燃油废气排放量估算表
污染物项目
SO2
NO2
烟尘
废气(m3)
系数(Kg/吨油)
0.7
2.1
0.25
20000
污染物产生量(t/a)
0.0013
0.004
0.0005
38340
排放浓度(mg/m3)
33.9
104.3
13
标准浓度(mg/m3)
500
120
120
备用发电机燃油废气经水喷淋装置净化处理后,经由内置烟井引至泵站变配电间楼顶排放。
3、噪声污染源分析
泵站仅在暴雨天气、雨量较为集中的时段运行,其主要噪声源为泵站马达及其配套电机、备用发电机的设备噪声,该噪声源强约为70-100dB(A)。
4、固体废物污染源分析
本工程格栅截留产生的栅渣,该部分固体废物产生量约为0.6t/a。营运期值班室不设食堂、宿舍,因此,本工程营运期无生活垃圾产生。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
排放浓度
及排放量
水污染物体
施工期
含油污水
基坑积水
生活污水
CODCr
石油类
SS
少量
少量
大气污染物
施工期
施工及运输设备燃油尾气
SO2、CO、THC
少量
少量,无组织排放
场地扬尘和车辆行驶扬尘
TSP
少量
少量,无组织排放
运营期
发电机尾气
废气量
3.834万m3/a
3.834万m3/a
SO2
33.9 mg/m3
0.0013 t/a
33.9 mg/m3
0.0013 t/a
NO2
104.3mg/m3
0.004t/a
104.3mg/m3
0.004t/a
烟尘
13mg/m3
0.0005 t/a
13mg/m3
0.0005 t/a
噪
声
施工期
施工设备及运输车辆
噪声
70-90dB(A)
边界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
营运期
水泵、备用发电机
噪声
70-100dB(A)
边界噪声符合(GB12348-2008) 2类标准,各边界昼间≤60dB(A),夜间≤50dB(A)
固
体
废
物
施工期
施工过程
开挖土方
6100m3
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弃渣
5100m3
营运期
格栅截留
栅渣
0.6t/a
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其他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可附另页)
本项目为新建泵站工程,本项目开挖会有裸露的地面,在下雨期间会有轻微的水土流失。本项目完成后,景观有明显美化,因此,本项目实施有一定的景观效益和环境效益。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本次的工程建设任务是新建泵站,增加排涝流量满足现状区域排涝要求。据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本项目施工中将排放一定量的“三废”,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而且开挖、占地和运输等项目活动,对该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泵站新建工程的污染因素为:施工过程会产生基坑积水、车辆清洗含油污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期土方开挖填筑产生的扬尘、施工设备及运输车辆燃油尾气;机械噪声、施工及运输设备噪声;开挖土方、漆渣、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详见施工期影响评价专题。
二、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提高当地的排涝能力,项目绿化带的建设能美化周围环境,改善当地景观,基本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1、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为新建泵站,无污水产生设施;本项目管理人员共2人,工程实现自动化管理,仅需汛期进行每日三班值守。值班室不设食堂、宿舍以及卫生间,因此,无生活污水及含油污水产生。
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采用10KV电源向泵站供电,本项目设一台750kW柴油发电机于变配电间楼作为泵站备用电源。
发电机运行时会产生SO2、NO2和烟尘等燃油废气,建设单位拟对废气采取水喷淋净化处理后,使烟色黑度≤林格曼黑度1级,其他污染物满足《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的要求后,由内置烟井引至变配电间楼顶排放,同时预留烟井内设置隔热措施。
从废气排放口四至情况分析,排放口四周无明显建筑,最近的敏感点为东面约60米外的三福庄居民区,发电机燃油尾气中的大气污染物在风力作用下能较快的扩散,其各种大气污染物的落地浓度均较小,并且使用时间较少,不会给周围的大气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3、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噪声源包括发电机、泵站马达及其配套电机。
建设项目内的噪声污染源以发电机声级最大,需采取如下降噪治理措施:①选用低噪声型发电机;②发电机房作全封闭隔声,门、窗均采用隔声门、隔声窗;③机房内作吸声隔热处理,内墙及天花先设轻钢龙骨,再用铝合金穿孔板作护面,内贴超细玻璃棉、玻璃布;④发电机消声器及尾气管应进行保温处理,防止热量散失;⑤机座做好相应的减振措施;⑥发电机内的风机、排烟管、尾气喷淋装置等,在安装处均应设置良好的减振结构;⑦发电机日常的维护性开机仅昼间进行。发电机设置在变配电间的发电机专用房内,通过上述措施,加上建筑隔声和距离衰减,发电机噪声可得到有效削减。
泵站仅在暴雨天气、雨量较为集中的时段运行,其主要噪声源为马达及其配套电机的设备噪声,该噪声源强约为70-100dB(A)。建设单位拟对机电设备的基座安装减振装置进行减振处理,并对设备房进行隔声处理,本项目机电设备产生的噪声传至项目边界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项目周边以空地和堤围为主,因此,本项目机电设备的噪声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本工程格栅截留产生的栅渣,该部分固体废物产生量约为0.6t/a,经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营运期值班室不设食堂、宿舍,因此,本工程营运期无生活垃圾产生。
5、变配电间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在泵站西侧设置变配电间,内设配电房,拟安装变压器1台,配套高压柜共计3台,配电房配套低压柜型共计7台。变电设备正常运行时,污染主要是工频电磁辐射(含工频电场与工频磁场),同时有少量放电噪声,主要来自至变压器以及风机。本项目内电房为10kV送、变电系统,电压等级低于35kv,其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属于豁免水平以下,环境影响较小,免于环境影响分析评价。变压器运行时噪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