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样本.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9865745 上传时间:2025-04-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注: 本资料由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独家提供。试题精选自 全国各地所有高考试题分解而成, 排版工整、 合理, 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 因时间有限, 如有遗漏和错误, 望广大同行指正、 批评。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 请不要把该资料上传到其它网站, 谢谢合作!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 人教版) 整理人: 龚哲山 陶得洋第1课 夏、 商、 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 选择题 题组1( 广东文综12) 战国以前, ”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 战国以后, ”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2、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从题意可知, 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 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 说明贵族地位下降, 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合。【答案】B2( 山东文综9) 周礼考工记载: 建造王城, 九里见方, 四周各三门, 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 宫城之左为宗庙, 右为社稷, 前为朝, 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解题信息, 建造的王城大小, 形状, 门, 路和设置都清晰明确, 体现中正有序, 故选B。中央集权到秦朝才形成,

3、排除, 材料中虽然有宗庙和社稷, 但没有体现”法祖”排除C; 材料仅仅是对王城的建造进行描述没有体现君权神授, 明确的提出君权神授是董仲舒。排除D。【答案】B3( 浙江文综14) 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 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禅让制 分封制 世官制 宗法制A B C D【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因此”宗法制”正确; 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 使她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也体现了”分封制”; 按照分封制和宗法制, 受封者有世袭统治权, 可世代为官, 体现了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

4、官制, 正确。禅让制是一种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她人的政治制度, 在这张”谱系图”中无法体现。【答案】D4( 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 在周代分封制下, 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 战国时期, 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 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 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 君王、 卿大夫、 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解读材料信息, 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依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

5、 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 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 选择C项。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 A项表述错误;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 B项表述错误; 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 D项表述错误。【答案】C5( 海南单科2)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 不但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 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题目要求回答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 中国大部分

6、朝代的皇位继承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 故选B。一夫多妻制在宗法制之前就已经存在, 排除A。宗法制分大宗和小宗, 排除C。宗法制是协调家族内部关系, 排除D。【答案】B方国联盟6( 上海单科5) 有学者认为, 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 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 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郡县制度、 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 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 郡县制度 D封邦建国、 郡县制度【考点】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商王国时期的国家是一种方国与方国的联合体, 称为”方国联盟”; 西周建立后, 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 将亲族和功臣分派

7、到各地, 广建封国, 称为”封邦建国”; 秦朝统一后,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度,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故选D。【答案】D 题组1( 浙江文综卷13)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 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 , 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 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能够通婚晋宋两国能够通婚 秦燕两国能够通婚A BC D【解析】根据”同姓不婚”, 鲁国是姬姓封国, 晋两国不可通婚, 可知正确; 燕国是姬姓封国, 因此晋燕两国不能够通婚, 可知不正确; 宋国不是姬姓封国, 晋宋两国能够通婚, 可知正确; 秦国不是姬姓封国,

8、秦燕两国能够通婚, 可知正确。【答案】C 2( 上海单科卷2) 左传曰: ”桀有昏德, 鼎迁于商, 载祀六百。商纣暴虐, 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解析】材料反映了从夏到西周”鼎”的迁移, ”鼎”被赋予权力的象征, 夏、 商、 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 为得天下者所据有。问鼎中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鼎”被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符合题意。【答案】D 题组1( 上海单科6) 在商代, 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 商王不但是本国君长, 她还是邦国的()A国主 B领主C盟主 D君主 【解析】本题考查商朝时期中央

9、和地方的关系。商朝实行内外服制, 商王控制着支配内外服的 实际权力, 外服就是附属国与盟国管辖的地区。商王与邦国既有平等的关系又是附属国与盟国的关系, 在对邦国的支配地位商王实质上是盟主身份。因此正确选项是C。【答案】C 题组1( 广东文综12)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 忠孝观念源远流长, 其源头是()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有利于凝聚宗族, ”国”家”结合起来, 强化王权。【答案】A 2( 辽宁、 湖南、 宁夏文综24)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

10、深远。下列省、 自治区中, 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 河北 B湖南、 湖北 C山东、 山西 D广东、 广西【解析】熟悉西周封国, 知道各省简称, 即可解答。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 ( 豫、 冀) ( 湘、 鄂) ( 鲁、 晋) ( 粤、 桂) 。【答案】C 3( 上海单科3) 汉代以来, 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 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 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 连年征战, 社会动荡, 经济、 政治、 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急剧的变革。最深刻的变革来自于经济领

11、域。各国之间不断开辟农耕熟地, 耕地不能转让买卖的规定也逐渐失效。因此根据材料叙述, 应该是B。周朝, 特别是东周时期, 正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答案】B 题组1( 江苏单科1) ”九鼎既成, 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 殷人受之; 殷人失之, 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因此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 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解析】鼎原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 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 以象征九州, 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 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 国灭

12、则鼎迁, 历商至周。因此鼎被视为传国重器、 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故D项正确。【答案】D2( 北京文综12) 下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 ”武王克殷反商, 未及下车, 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 B井田制C分封制 D郡县制【解析】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西周实行分封制, 分封对象为王族、 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从题干中的”封黄帝之后于蓟”能够判断是分封制。【答案】C3( 广东单科2)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下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解析】”封建社会”的概念既然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

13、 那么柳宗元所说的”封建制”, 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 原意应该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而且中国古代把分封制称作”封建”,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就是西周采取分封制的目的。【答案】A 4( 山东文综9) 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 贾母说: ”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 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 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解析】从材料中信息可知林黛玉是贾母的嫡亲外孙女, 被贾母视为”外人”, 贾宝玉是贾母的孙子, 是”自己人”。贾母强调宝玉和黛玉的远近亲疏, 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反映的

14、是宗法观念。【答案】C5( 天津文综1)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经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解析】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 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 在这一制度下太子亡就应该由太子的嫡长子, 也就是明太祖的嫡长孙继承王位。【答案】C6( 辽宁、 宁夏文综25)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 其主要表现是()A嫡长子继承制 B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这在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答案】

15、A7( 海南单科4) 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 后来, 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 ”汉家自有制度, 霸王道杂之, 奈何纯任德教, 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解析】依据题干材料, 汉宣帝不同意”纯任德教”周政”, 可见她把”周政”等同于”德教”即道德教化, 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题意。【答案】D 题组1( 广东单科1) 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 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解析】祠即宗祠, 据此既可判断与之联系的制度是宗法制。【答案】B2( 上海单科A1) ”封建亲戚, 以藩屏

16、周。”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 B井田制C郡县制 D行省制【解析】”封建”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以藩屏周”是”拱卫周王室”的意思, 因此这句话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答案】A 题组1( 上海历史B1) 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 秦封于商, 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 人称卫鞅, 姓公孙氏, 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商姓来自于封地叫”商”的地方。【答案】D二、 主观题1( 安徽文综37) ( 30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后( 武则天) 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 狄仁杰与王方庆) 同

17、辞对曰: ”姑侄与母子孰亲? 陛下立庐陵王( 武则天儿子李显) , 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 三思立, 庙不祔( 新死者附祭于先祖) 姑。”后感悟, 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 后匿王帐中, 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 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 曰: ”还尔太子! ”新唐书狄仁杰传( 1)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材料一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 6分) 【考点】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解析】从武则天的继位问题到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 小切口大跨度, 第一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 注意材料中的祭祀问题。【答案】( 1) 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下”政治等; 礼乐制度。此资料来源于: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 , 未经允许, 谢绝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规章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