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兴华技校会发分校2013年度第四学期生产实习教学计划
(水稻生产实习)技术要点
1、 生产物资准备选购、种子化肥需要量计算,原则、农资供应商 持有所经销产品的经营许可证,否则属于非法经营。销售的作物种子必须经过审定或省级农业部门认定(核对该品种的审定和认定的编号)。进口的或跨区域的种子应附有检疫合格证。 农药和肥料必须具有产品登记许可证、生产许可证、标准证(亦叫“三证”齐全)。产品包装和使用说明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才算是合法标准的产品。步骤:测量耕地、计算需要物资的总量(种子量每亩8斤、肥料每亩60斤、农药根据草的类型计算)。选择经营商、选择品种,采购
2、 优质品种选定购买,真假优劣鉴别:首要的是品种为国家审定品种,根据品种简介。其内容应包含适宜种植地域、特征特性、栽培措施来选择品种。选择时候看整齐度、谷粒颜色、水分大小、净度。包装标签的真实性、索要发票
3、 育苗前准备,水稻苗床规范化制作:旱育秧田规范化:建设符合旱育条件、适当集中(50-60栋)的固定高台秧田,合理布局秧田区域,井(水源)、池(晒水池、床(秧床)、路(运秧路)、沟(排水沟)、林(防风林)综合配套;做好“二秋三常年”工作。 置床处理与床土配置 置床处理:置床以秋季整地做床为主,要高出地面8-10厘米。早春除雪晾地,大棚3月中旬扣棚,促进土壤化冻,提高地温。每平方米施腐熟优质有机肥8-10千克,尿素20克、磷酸二铵50克,硫酸钾25克,均匀撒施并耙入置床3-5厘米土层内。摆盘播种前用1%硫酸水调酸,使土壤PH值达4.5-5.5,5小时后用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1.3克,加水3升进行消毒。 床土配制:床土按3份土、1份腐熟有机肥配制,混匀过筛,扩大应用酵素菌有机肥。用硫酸调酸,使床土pH值达到4.5—5.5,并对每500千克床土施磷酸二铵、硫酸钾各1.5千克,分层混拌均匀,闷24小时待用。 床土消毒:摆盘后,每500盘用30%土菌消乳油300毫升加水250升进行土壤第一次消毒;第二次于水稻苗后1-2叶期喷雾(用量同上)。
4、 水稻育苗前种子处理催芽、水稻标准化育苗技术: 种子处理 ,晒种及选种:浸种前晒种3-4天,结合脱芒进行风筛选。用比重1.13的盐水选种(50千克水加大粒盐12.5千克,搅拌溶解均匀),捞出秕谷后,选好的种子用清水漂洗1—2次,洗掉附着盐分。浸种消毒:每100千克种子用25%施保克乳油25毫升加0.15%天然芸苔素20毫升,兑水120千克,混匀后浸种。浸种6-7天,水温保持11-12℃。应用袋装浸种法,便于翻动沥水通气,每天上下翻倒1次。破胸催芽:浸好的种子,浇温水在30-32℃堆温下破胸,22-25℃均匀催芽,根芽长以2毫米以内为准,在背风阴凉处晾芽待播。推广催芽器浸种、催芽,提高催芽质量。2.2.4摆盘、装土、播种:在置床浇透底水,进一步整平的基础上,在播种前2-3天摆盘,装床土厚2.5厘米,喷足底水,播种压入土中,覆土0.5-0.8厘米。用钵盘育苗时,在置床浇足底水基础上,趁湿摆盘将钵体压入泥中,每钵装土深四分之三,浇水后播种覆土 ,秧田播种:严格掌握播种期,外界气温必需稳定通过5度时播种,最佳播种期为4月15-20,日。推广机械播种,根据品种、秧苗类型、移栽方式,严格控制播种量。机插中苗,播芽谷90-100克/盘;人工插中苗,播芽谷250-300克/平方米(每盘45-50克);大苗播芽谷200-250克/平方米;钵育中苗每钵播3-4粒,大苗播芽谷2-3粒/孔(发芽率均在90%以上)。
5、 标准化育苗技术,新介质育苗技术,以稻壳为原料、经过高温发酵处理代替苗床土的一种新型育苗技术,4)床土基质配制方法 ①稻谷壳为基质,由3份左右稻谷壳(或秸杆、木屑)、7份左右床土。采用稻谷粉可1∶1与床土拌匀,同时将N、P、K肥水解或粉碎拌入,在育秧1-3月前堆集熟化。 ②采用麦草、玉米秸秆为基质,可将其直接与农家肥(猪粪、鸡粪等)混合并撒入活性微生物菌种(如酵素菌等),施N、P、K肥1:1:1合每1克,再拌细土,拌和堆放一个月以上,覆膜防雨。 ③猪场猪粪为基质,每亩秧池2吨干猪粪(合每盘0.8—1公斤),均匀撒入秧田中经旋耕粉碎、过筛、拌入旱育壮秧肥等,堆集田间熟化。 ④拌土型机插育苗专用活性营养基质,育苗前一周内,将150公斤床土(合25盘用土量)加入基质5升,充分拌均后堆放待用。(白马湖农场大华生物制品厂生产); ⑤有机活性育苗粒状基质,每袋50升。每亩本田育苗1.5袋(由淮安柴米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
6、 水稻秧苗期大棚管理: 第一个时期:种子根发育期(播种至出苗,7-9天)。以培育种子根为主,一般是密闭保温,如果床温33℃以上要开口通风。床土不能过干、过湿,过湿处要散墒,缺水或顶盖处敲落后适当补水覆土,确保出苗整齐,关键培育好旱生根系。 第二个时期:第一完全叶伸长期(第一叶露尖到叶枕露出,5-7天)。地上部调温,地下部控水,控制第一叶鞘高不超过3厘米(大苗不超过2.5厘米),严防第1叶鞘过高,造成2叶片过长,成为弱苗;地下部促发与第1叶同伸的鞘叶节长出5条根。床温控制在22-25℃,棚温28℃以上应及时通风炼苗,严防高温徒长。出苗(第一叶露尖)80%时撤出地膜,用pH值4的酸水普浇第一次水,此期耗水量少,按“三看”(一看土面是否发白,二看早晚叶尖吐水珠大小,三看午间高温时新叶是否卷曲)浇水,床土保持旱田状态。第三个时期:离乳期(从2叶露尖至3叶展开,10-14天)。地下部促发不完全叶节根8条健壮生长;地上部控制1叶和2叶、2叶和3叶的叶耳间距各为1厘米左右。严防茎叶徒长。稗草1.1叶期,每100平方米苗床用敌稗150亳升,加水6千克; 10%千金10亳升兑水1.5公斤喷雾。。加强通风炼苗,2叶期床温控制在22℃以下,3叶期控制在20℃左右,最高床温不宜超过25度以上。浇水仍按“三看”浇水,每次要浇透,禁止沟灌。秧苗在2叶期,如出现缺肥,结合浇水追肥一次,每100平方米苗床用硫酸铵2.5千克,兑水250千克溶解后喷施叶面,并喷水洗苗,防止烧苗。第四个时期:第四叶伸长期(从4叶露尖至叶枕露出,约5-7天,育4.1-4.5叶的大苗时有此期)。地上部控制3叶和4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地下部促发与4叶同伸的1叶节9条根,床温不超过20度,昼间揭开,夜间低温时覆盖,按“三看”及时补水。第五个时期:移栽前准备期(插前3-4天)。要控水蹲苗壮根,插秧前一天抓好“三带”工作。一带肥,每100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2.5-15千克,轻浇水使肥贴在床土上;二带药,每100平方米用70%艾美乐6克加水2千克喷洒,禁止喷水,等待插秧,预防潜叶蝇;三带增产菌,按说明书使用。 2.2.7温度计的放置要求:一是用四个支架(每两个一组),播种后,每组支架插在距中间步道左(或右)30厘米处(一个秧盘宽);距大棚两侧各20米远(大棚长三分之一)的位置各放一组。二是将支架插在置床里,紧贴床的表面,并将温度计横放其上;三是温度计随着秧苗生长而向上拔高,高度为秧苗叶尖下1厘米处。
7、 水稻本田整地技术: 田建设标准化:加速改造老稻田,实现田、渠、林、路配套,灌排畅通,格田平整规范的高标准条田。建立轮耕制:地势低洼,排水条件差的沼泽土、草甸土,可采取深翻或深松两年,旋耙耕两年;地势高燥、排水条件好的,采取深翻、深松一年,旋耙耕两年的轮耕制度。深翻18-20厘米,深松24厘米,旋耙耕13-15厘米。稻草还田:结合深翻,全面推广稻草还田培肥地力技术。稻田整地:在充分旱整平的基础上,进行水整地,做到水旱整地结合。充分利用水源,提早泡田整地,提高格田平整度,格田内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做到“寸水不露泥,灌水棵棵到,排水处处干”。
8、 水稻全生育期施肥原则:控制施肥总量,适当控氮增磷钾,基肥和追肥协调,氮肥由前重适量后移,增施有利于提高成熟度和米质的微量元素。亩施肥总量:20-25千克,其中尿素10-15千克,磷酸二铵5-8千克,硫酸钾3-5千克。基肥全层施入,最后一次水耙地前均匀撒入并耙入全耕层土壤中。施用量占全生育期总量的比例为:尿素30%、磷酸二铵100%、硫酸钾50-60%。磷肥全做基肥施用,决不宜表施,防止磷素溶入稻田水中,促使藻类大量繁生,影响水温及分蘖早生快发。机械插秧扩大侧深施肥面积,用量为基肥加蘖肥总量的80%,深施均匀
9、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是要测土。测土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前提,通过对土壤养分分析测定,较准确地掌握土壤养分状况及供肥性能,为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二是要配好配方。配方是施肥的关键。在测土的基础上,根据土壤特性、栽培习惯、作物的需肥规律、生产水平和气候等条件,结合上年的产量水平,确定目标产量,再根据肥料的效应,提出氮、磷、钾的最适用量和最佳比例;三是配肥
10、 水稻规范化插秧技术、超稀植及其机械插秧, 适期早栽:根据不同的秧苗类型,确定移栽时期,钵苗移栽不伤根,可适当早栽;中苗机插或人工插秧,可安排在适期中间;带蘖大苗秧龄长,可在适期后段移栽,争取在5月25日前结束,5月末进入分蘖,利用早生分蘖,提高有效穗数。栽植密度。根据品种、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及栽培水平来确定。机插、人插穗数型品种,平方米保证30穴左右,插秧规格为30厘米×10厘米,每穴4株左右;穗重型品种每平方米保证25穴左右,插秧规格为30厘米×13厘米,每穴4株左右。三积温带下限井灌区和四积温带农场,人工移栽的全面推广钵苗摆栽技术。保证插秧质量:加强插秧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机具维修工作,及时组织供应零配件,提高工效和作业质量。严格组织管理人工摆插作业,做到浅(2厘米)、直(行直、插摆苗直立)、均(每穴苗数均匀、一致),确保行穴距。
11、 水稻本田前期管理,水层及其施肥: 蘖期栽培管理目标:壮苗、浅插、保水,力争水稻早返青;浅水增温、早施蘖肥,确保水稻叶龄进程,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基本达到计划茎数,及时控制无效分蘖,适时转入幼穗分化。分蘖期主要农艺措施分蘖期灌溉增温:移栽后灌护苗水至最上展开叶(3叶)叶枕。返青后浅灌增温,水层深度3-5厘米,水温不低于16℃。田间茎数达计划穗数的80%左右,晾田控制无效分蘖,达到晾田标准恢复灌溉,防止幼穗分化期土壤干裂。叶龄施用分蘖肥:蘖肥用量为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的30%。分蘖肥要求早施,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施分蘖肥总量的70-80%,于返青后4叶龄施用;第二次施分蘖肥总量的20-30%,11叶品种于5.5叶龄,12叶品种于6.0叶龄施于色淡、生长差、分蘖少处。机插侧深施肥免施分蘖肥。分蘖期植保:及时防治水稻赤枯病、细菌性褐斑病、胡麻斑病、水稻潜叶蝇、负泥虫等。插秧前水整地后第一次封闭灭草,选择安全性高、防效好的除稗剂,如阿罗津或本赛草胺等。用毒土法或喷雾器甩喷,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等水自然渗降成花达水时进行插秧。插秧后10-20天,根据苗情、草情进行第二次灭草,选择安全性高的杀稗剂,与防治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如太阳星等混配,采用毒土法或喷雾器甩喷,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
12、 水稻苗期病虫害防除,恶性杂草的防治:
稻稗属禾本科一年生湿生杂草,生于稻田及附近的水湿地,是稻田中较多的杂草,不仅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而且种子极易混杂于稻谷中,增加清粮的成本,降低稻米品质。
种子(颖果)繁殖,种子宽卵形,乳褐色,较大,长4-5毫米。黑龙江垦区5月中旬出苗,幼苗胚芽鞘长12-15毫米;第一叶淡黄绿色,长20-30毫米,宽1.2-1.5毫米,2-3叶渐长,基部具长毛。成株丛生,直立或基部膝曲,高40-100厘米。叶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10-50厘米,宽5-12毫米,两面无毛,边缘有细锯齿,粗糙,中脉青白色,阔而明显;近根的叶基部有时有向上的白毛,叶鞘黄绿色或带微紫色,通常无毛,叶枕及近叶枕处有丛生的白色绒毛,是区别普通稗草的特点,无叶舌。花期7-8月,圆锥花序狭窄,软弱下垂,淡绿色,下部的侧枝不分枝,长8-20厘米,宽1-2厘米;小穗卵形至卵圆形,长4-5毫米,被毛较少,脉上无毛或疏被疣基毛;芒长1-2厘米,淡绿色或稍带紫色。种子于8-10月成熟,枯熟后脱落。防治措施:稻稗逐渐上升为优势种。 稗草发生高峰期在5月末至6月初,水稻插秧期在5月中下旬,传统移栽后一次性施药,稻稗有的已达2-3叶期,丁草胺只能防治1.5叶期的稻稗,施药时期过晚。一些除草剂使用方法错误,如将丁草胺甩施,二氯喹啉酸用毒土法施药,分布不均匀,药效差,且局部造成药害,或使用假劣除草剂导致除草效果差。
要提高防治效果,就要改进施药方法,实行分期施药
13、水田杂草防治技术:水稻大田化学除草技术意见
1、切实加强农业措施防除。首先,要提高整地质量,确保田面平整,沟系配套,耙田整平沉实后立即插秧,为药剂防除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其次要加强水浆管理,施药后田间必须建立浅水层,并保水3—5天,以促进药剂均匀分布和药效发挥;第三,要控制外界杂草入田,清除田埂、沟渠边杂草,栽前秧田内的稗草、千金子等恶性杂草要做好人工拔除,防止带入大田危害。2、示范应用插前封杀除草技术。由于机插水稻须耙田平整到土壤沉实后才能机插,十分有利于杂草提前萌芽生长,特别是部分杂草基数大,密度高的田块,必须积极示范应用二次药剂防除技术,即在机插前上水耙田时,每亩用60%丁草胺乳油80—100毫升兑水10公斤均匀喷施在田水中,然后待土壤沉实后机插,能起到主动控草和降低杂草基数的作用,并在机插后3—5天,进行第二次毒肥撒施防除,防草效果比较理想。注意事项:机插前用药后的田水药液要自然落干,不能随意放水以防流失药液,影响除草效果。
3、全面搞好苗期毒肥撒施化学除草。以防除稗草、鸭舌草、野荸荠、节节菜等一年生杂草为主,推广应用新型除草剂。即每亩用50%苯噻·苄可湿性粉剂1.5包(75克)均匀拌和尿素6—8公斤,于机插后3—5天杂草萌发初期毒肥法撒施。注意事项:①机插稻秧苗必须达到4.5—5叶才能施药;②必须在稻苗露水干后均匀撒施,施药后田间要有3—4厘米水层,药后保水3—5天,但要防止深水淹没心叶造成药害;③该药限用于机插稻大田,而在秧田和直播稻田不能使用;④拌肥必须用尿素,不能用其它化肥拌药,并防止用药后田水流入河塘以及药肥撒至其它阔叶作物。
及时补治中期残留杂草。①若前期用药后效果不佳,机插后15—20天,看草选药补治。以稗草和鸭舌草为主的田块,选用2.5%稻杰乳油40-60毫升/亩(即2-3包)或36%苄·二氯可湿性粉剂45克(1包)加10%苄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1包)兑水20—30公斤田间无水时小机喷雾,药后1—2天上水正常管理;②千金子发生较重的田块,选用10%千金乳油50—60毫升兑水20—30公斤田间无水时小机喷雾。部分手栽稻大田化学除草可参照机插稻方式化除技术。
0—30克于水稻播种窨水落干后兑水小机均匀喷雾,药后至秧苗3叶期保持仑面湿润不积水,遇天旱可灌跑马水,三叶期后正常管理,可有效防除稻田中的主要杂草。注意事项:(1)喷药需均匀周到,旱直播使用水稻专用施田补除草时,不能用弥雾机弥雾,并做到田埂边和田内沟边也不漏喷。(2)坚持播后2—4天适期施药,尤其是种田大户不能等到全部播种结束后再实施化除,否则,往往会错失用药适期而影响除草效果。(3)保水条件较差的田块,要抢在田间湿度较高时及时用药,以提高除草效果。(4)直播稻田轮面要平整,须防止低洼积水处造成药害。3、坚持适期抓好药剂茎叶处理(即三杀)。水稻三叶期后,根据田间不同的杂草种类,坚持“除早除小“的原则,选用对口除草剂加以防除。具体配方如下:
(1) 以防除稗草、千金子为主的田块,掌握杂草2—3叶期亩用10%韩秋好(噁唑酰草胺)乳油70—80毫升或10%千金乳油50—60毫升;杂草4叶期后根据草龄适当增加用药量。使用韩秋好药剂要特别注意不能与苄磺隆、吡嘧磺隆等药剂混用。以防除阔叶草为主的田块,亩用70.5%哈利水分散粒剂50—60克,掌握在水稻分蘖后期,
14水田虫害的防治:一)地下害虫的防治
水稻地下害虫主要是危害秧田的蝼蛄、蛴螬、金针虫、跳甲等,本田主要是蝼蛄、红线虫和老鼠等。可选用5%毒蛄灵粉剂甲拌颗粒剂对细土、细沙、谷糠等撒在置床或床面上,既可有效防止其危害。(二)水稻潜叶蝇,潜叶蝇是黑龙江省水稻秧苗期的主要害虫。以幼虫潜入叶片内取食叶肉,仅留上下表皮,形成不规则白色条斑,水分渗入后腐烂,造成秧苗成片枯萎死苗。农业防治清除田边杂草,培育壮秧,浅水灌溉,危害严重时应排水晒田。
药剂防治在水稻移栽前一天用40%乐果乳油25毫升兑水20公斤喷在100平方米秧田上,喷后最好不浇水。本田防幼虫可用40%乐果乳油每亩100毫升兑水喷雾或用5%甲拌磷250~500克对细土撒在池梗上。(三)水稻二化螟的防治,二化螟又名钻心虫、蛀心虫,近几年在北方发生比较严重。大发生时,被害者率高达40%左右。农业防治 秋季深翻、春季深水泡田,清除杂草、稻根,消灭越冬虫源。生物防治在螟蛾盛期放赤眼蜂,每亩2万头,或用青虫菌、杀螟秆菌防治。药剂防治用杀虫双可湿性粉剂或甩滴剂在螟蛾盛期时施用效果较好。
15、水稻施肥:蘖肥:每公顷用硫酸铵100千克追施。 3.追肥:6月末7月初,每公顷用硫酸铵50千克,硫酸钾100千克追施。 4.穗肥:7月15日用科润三农乐叶面肥喷雾,每公顷2-3瓶兑水450-600千克。 5.粒肥:抽穗一周内用科润三农乐叶面肥喷雾,每公顷2-3瓶兑水450-600千克。穗肥和粒肥的追施一定要慎重,要在搞好田间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生长繁茂的地块不需追施。如需用追施最好用科润公司生产的三农乐叶面肥代替传统的化学肥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