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医学统计学》第6版单项选择题.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865253 上传时间:2025-04-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统计学》第6版单项选择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医学统计学》第6版单项选择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医学统计学》单项选择题 摘自: 李康, 贺佳主编.医学统计学.第6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章 绪论 1.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 ) A.医学中的小概率事件 C.动物和人的本质 B.各种类型的数据 D.有变异的医学事物 E.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2.用样本推论总体, 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一般指的是( ) A.总体中最容易获得的部分个体 B.在总体中随意抽取任意个体 C.挑选总体中的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 D.用方法抽取的部分个体 E.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 3.下列观测结果属于有序数据的是( ) A.收缩压测量值 C.住院天数 B.脉搏数 D.病情程度 E.四种血型 4.随机误差指的是( ) A.由某些固定因素引起的误差 C.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 E.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 B.由不可预知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D.选择总体不当引起的误差 5.系统误差指的是( ) A.由某些固定因素引起的误差 C.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 E.由不可预知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B.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 D.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误差 6.抽样误差指的是( ) A.由某些固定因素引起的误差 C.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 E.由不可预知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B.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 D.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误差 7.收集资料不可避免的误差 是( ) A.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D.记录误差 C.过失误差 E.仪器故障误差 1 8.统计学中所谓的总体一般指的是( ) A.自然界中的所有研究对象 C.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B.概括性的研究结果 D.所有的观察数据 E.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数据 9.医学统计学中所谓的样本一般指的是 A.可测量的生物样品 B.统计量 C.某一变量的测量值 D.数据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E.总体中有代表性的部分观察单位 10.医学研究中抽样误差的主要来源 是( ) A.测量仪器不够准确 B.检测出现错误 C.统计设计不够合理 D.生物个体的变异 E.样本量不够 答案: 1.D 2.E 3.D 4.B 5.A 6.D 7.A 8.C 9.E 10.D 第二章 定量数据的统计描述 1.某医学资料数据大的一端没有确定数值, 描述其集中趋势适用的统计指标 是( ) A.中位数 C.均数 B.几何均数 D. P95百分位数 E.频数分布 2.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 其特点 是( ) A.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B.能充分利用数据的信息 D.更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 C.抽样误差较大 E.更适用于分布不明确资料 3.将一组计量资料整理成频数表的主要目的是 A.化为计数资料 B.便于计算 C.提供原始数据 D.为了能够更精确地检验 E.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 4. 6人接种流感疫苗一个月后测定抗体滴度为 1: 20、 1: 40、 1: 80、 1: 80、 1: 160、 1: 320, 求平均滴度应选用的指标是 A.均数 B.几何均数 D.百分位数 C.中位数 E.倒数的均数 5.变异系数主要用于 ( ) A.比较不同计量指标的变异程度 C.衡量测量的准确度 B.衡量正态分布的变异程度 D.衡量偏态分布的变异程度 E.衡量样本抽样误差的大小 2 6.对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 描述其变异程度应选用的指标 是( ) A.变异系数 C.极差 B.离均差平方和 D.四分位数间距 E.标准差 7.已知动脉硬化患者载脂蛋白B的含量(mg/dl)呈明显偏态分布, 描述其个体差异的统 计指标应使 用( ) A.全距 B.标准差 D.方差 C.变异系数 E.四分位数间距 8.一组原始数据呈正偏态分布, 其数据的特点是 A.数值离散度较小 B.数值离散度较大 D.数值分布偏向较小一侧 C.数值分布偏向较大一侧 E.数值分布不均匀 9.对于正偏态分布总体, 其均数与中位数的关系 是( ) A.均数与中位数相同 C.均数小于中位数 E.两者数量关系不定 B.均数大于中位数 D.两者有一定的数量关系 10.在衡量数据的变异度时, 标准差与方差相比, 其主要特点 是( ) A.标准差小于方差 B.标准差大于方差 D.标准差更为准确 C.标准差更容易计算 E.标准差的计量单位与原始数据相同 答案 1. A 2. B 3. E 4. B 5. A 6. E 7. E 8. D 9. B 10. E 第三章 正态分布与医学参考值范围 1.正态曲线下, 横轴上从均数到+¥的面积为 ( ) A.50% C. 97.5% E.不能确定( 与标准差的大小有关) B.95% D.99% 2.标准正态分布的形态参数和位置参数分别为 ( ) A.0, 1 B. 1, 0 C. m, s D. s, m E. S, X 3.正态分布的均数、 中位数和几何均数之间的关系为 ( ) A.均数与几何均数相等 B.均数与中位数相等 C.中位数与几何均数相等 D.均数、 中位数、 几何均数均不相等 E.均数、 中位数、 几何均数均相等 3 4.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计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已知 X =4.78´1012/L, S=0.38´1012/L, z=( 4.00-4.78) /0.38=-2.05, 1-F (z)= 1-F (-2.05)=0.9798, 则理论上红细胞计数为 ( ) A.高于4.78´1012/L的成年男子占97.98% B.低于4.78´1012/L的成年男子占97.98% C.高于4.00´1012/L的成年男子占97.98% D.低于4.00´1012/L的成年男子占97.98% E.在4.00´1012/L至4.78´1012/L的成年男子占97.98% 5.某项指标95%医学参考值范围表示的是( ) A.在此范围”异常”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 B.在此范围”正常”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 C.在”异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之外 D.在”正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 E.在人群中检测指标有5%的可能超出此范围 6.确定某项指标的医学参考值范围时, ”正常人”指的是( ) A.从未患过疾病的人 C.排除了患过某种疾病的人 E.健康状况良好的人 B.患过疾病但不影响研究指标的人 D.排除了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或因素的人 7.确定某项指标的医学参考值范围时, ”正常人”指的是( ) A.从未患过疾病的人 C.排除了患过某种疾病的人 E.健康状况良好的人 B.患过疾病但不影响研究指标的人 D.排除了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或因素的人 8.要评价某地区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 其统计学方法是( ) A.用均数来评价 B.用中位数来评价 C.用几何均数来评价 E.用参考值范围来评价 D.用变异系数来评价 9.应用百分位数法估计参考值范围的条件是( ) A.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C.有大样本数据 B.数据服从偏态分布 D.数据服从对称分布 E.数据变异不能太大 10.某市1974年238名居民的发汞含量( mmol/kg) 如下, 则该地居民发汞值的95%医学 参考值范围 是( ) 发汞值( mmol/kg) 15~ 35~ 66 55~ 60 75~ 48 95~ 18 115~ 16 135~ 6 155~ 1 175~ 0 195~215 3 人数 20 A.<P95 B.>P5 C.(P2.5, P97.5) D. X ±1.96S E. X ±1.96S 答案 1. A 2. B 3. B 4. C 5. D 6. D 7. C 8. E 9. B 10. A 4 第四章 定性数据的统计描述 1.如果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能够使不能治愈的疾病得到缓解并延长生命,则应发生的情况 是( ) A.该病患病率增加 B.该病患病率减少 C.该病的发病率增加 D.该病的发病率减少 E.该疾病的死因构成比增加 2.计算乙肝疫苗接种后血清学检查的阳转率, 分母为 ( ) A.乙肝易感人数 B.平均人口数 C.乙肝疫苗接种人数 E.乙肝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 D.乙肝患者人数 3.计算标准化死亡率的目的是 A.减少死亡率估计的偏倚 B.减少死亡率估计的抽样误差 C.便于进行不同地区死亡率的比较 E.便于进行不同时间死亡率的比较 D.消除各地区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 4.已知男性的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 今欲比较甲乙两乡居民的钩虫感染率, 但甲乡女 性居民多, 而乙乡男性居多, 适当的比较方法是( ) A.两个率直接比较 B.两个率间接比较 C.直接对感染人数进行比较 E.不具备可比性 D.计算标准化率比较 5.甲县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比乙县高, 经标准化后甲县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比乙县低, 其 原因最有可能 是( ) A.甲县的诊断水平高 B.甲县的肿瘤防治工作比乙县好 C.甲县的人口健康水平高 D.甲县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更小 E.甲县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更大 6.相对危险度RR的计算方法是( ) A.两个标准化率之比 B.两种不同疾病的发病人数之比 D.两种不同疾病的发病率之比 C.两种不同疾病患病率之比 E.两种不同条件下某疾病发生的概率之比 7.比数比OR值表示的是( ) A.两个标准化率的差别大小 B.两种不同疾病的发病率差别程度 D.两种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 C.两种不同疾病患病率差别程度 E.两种不同条件下某疾病发生的危险性程度 5 8.计算患病率时的平均人口数的计算方法是( ) A.年初人口数和年末人口数的平均值 C.全年年末人口数 B.全年年初的人口数 D.生活满一年的总人口数 E.生活至少在半年以上的总人口数 9.死因构成比反映的是( ) A.各种疾病发生的严重程度 C.疾病在人群的分布情况 E.各种疾病的死亡风险大小 B.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D.各种死因的相对重要性 10.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是( ) A.患病率高于发病率 B.患病率低于发病率 D.发病率更容易获得 C.计算患病率不包括新发病例 E.患病率与病程有关 答案 1. A 2. C 3. D 4. D 5. E 6. E 7. E 8. A 9. D 10. E 第五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 1.统计表的主要作用是( ) A.便于形象描述和表示结果 C.减少论文篇幅 B.客观表示实验的原始数据 D.容易进行统计描述和推断 E.代替冗长的文字叙述和便于分析对比 2.描述某疾病患者年龄( 岁) 的分布, 应采用的统计图 是( ) A.线图 B.直条图 C.百分条图 D.直方图 E.箱式图 3.高血压临床试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分析考虑治疗0周、 2周、 4周、 6周、 8周血 压的动态变化和改进情况, 为了直观显示出两组血压平均变动情况, 宜选用的统计图 是( ) A.半对数线图 B.线图 C.直条图 D.直方图 E.百分条图 4.研究三种不同麻醉剂在麻醉后的镇痛效果, 采用计量评分法, 分数呈偏态分布, 比 较终点时分数的平均水平及个体的变异程度, 应使用的图形 是( ) A.复式条图 B.复式线图 C.散点图 D.直方图 E.箱式图 5.研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与载脂蛋白B-100的数量依存关系, 应绘制的图形 是( ) A.直方图 B.箱式图 C.线图 D.散点图 E.直条图 6.下列统计图适用于表示构成比关系的是( ) A.直方图 B.箱式图 C.误差条图、 条图 E.圆图、 百分条图 D.散点图、 线图 6 7.有些资料构成统计表时, 下列哪一项能够省略 ( ) A.标题 B.标目 C.线条 D.数字 E.备注 8.绘制下列统计图纵轴坐标刻度必须从”0”开始的有( ) A.圆图 B.百分条图 C.线图 D.半对数线图 E.直方图 E.直方图 9.描述某现象频数分布情况可选择 ( ) A.圆图 B.百分条图 C.箱式图 D.误差条图 10.对比某种清热解毒药物和对照药物的疗效, 其单项指标为口渴、 身痛、 头痛、 咳嗽、 流涕、 鼻塞、 咽痛和发热的有效率, 应选用的统计图 是( ) A.圆图 E.直方图 B.百分条图 C.箱式图 D.复式条图 答案 1. E 2. D 3. B 4. E 5. D 6. E 7. E 8. E 9. E 10. D 第六章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1.样本均数的标准误越小说明 ( ) A.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小 C.抽样误差越大 B.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大 D.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小 E.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 2.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 是( ) A.样本不是随机抽取 B.测量不准确 D.个体差异 C.资料不是正态分布 E.统计指标选择不当 3.要减少抽样误差, 一般的做法是( ) A.减少系统误差 C.减小标准差 B.将个体变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D.控制偏倚 E.适当增加样本含量 4.对于正偏态分布的的总体,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时,样本均数的分布近似为 ( ) A.正偏态分布 C.正态分布 B.负偏态分布 D. t分布 E.标准正态分布 5.根据样本资料算得健康成人白细胞计数的95%可信区间为7.2×109/L~9.1×109/L, 其 含义 是( ) A.估计总体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 B.总体均数在该区间的概率为95% C.样本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 D.该区间包含样本均数的可能性为95% E.该区间包含总体均数的可能性为95% 7 6.根据样本资料算得健康成人白细胞计数的95%可信区间为7.2×109/L~9.1×109/L, 其 含义 是( ) A.估计总体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 B.总体均数在该区间的概率为95% C.样本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 D.该区间包含样本均数的可能性为95% E.该区间包含总体均数的可能性为95% 7.某地抽取正常成年人200名, 测得其血清胆固醇的均数为3.64mmol/L, 标准差为1.20 mmol/L, 则该地正常成年人血清胆固醇均数的95%可信区间 是( ) A. 3.64±1.96´1.20 B. 3.64±1.20 C. 3.64±1.96´1.20 / 200 E. 3.64±2.58´1.20 D. 3.64± 2.58´1.20/ 200 8.假设检验的目的是 A.检验参数估计的准确度 B.检验样本统计量是否不同 D.检验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C.检验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E.检验样本的P值是否为小概率 9.假设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 P值越小, 说明 ( ) A.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认为样本之间有差别的统计学证据越充分 D.认为总体之间有差别的统计学证据越充分 E.认为总体之间有差别的统计学证据越不充分 10.关于假设检验, 正确的说 法( ) A.检验水准必须设为0.05 B.必须采用双侧检验 D.必须建立无效假设 C.必须根据样本大小选择检验水准 E.要说明无效假设正确, 必须计算P值 答案 1. E 2. D 3. E 4. C 5. B 6. E 7. C 8. D 9. D 10. D 第七章 t 检验 1.两样本均数之差的标准误反映的是( ) A.两样本数据集中趋势的差别 C. t分布的不同形状 B.两样本数据的变异程度 D.数据的分布特征 E.两样本均数之差的变异程度 8 2.两样本均数比较, 检验结果 P > 0.05说明 ( ) A.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小 C.支持两总体无差别的结论 E.能够确认两总体无差别 B.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大 D.不支持两总体有差别的结论 3.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是指( ) A.两样本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 B.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 C.两样本和两总体均数的差别都具有实际意义 D.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有差别 E.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 4.两样本均数比较, 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时, P值越小说明 ( )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相同 D.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5.假设检验中的Ⅱ类错误指的是( ) A.可能出现的误判错误 B.可能出现的假阳性错误 D.可能出现的无效假设错误 C.可能出现的假阴性错误 E.可能出现的备择假设错误 6.减少假设检验的Ⅱ类错误, 应该使用的方法是( ) A.减少Ⅰ类错误 B.减少测量的系统误差 D.提高检验界值 C.减少测量的随机误差 E.增加样本含量 7.以下不能用配对检验方法的是( ) A.比较15名肝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Sirt1基因的表示量 B.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测量15名肝癌患者组织中Sirt1基因的表示量 C.比较早期和晚期肝癌患者各15例癌组织中的Sirt1基因的表示量 D.比较糖尿病患者经某种药物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 E.比较15名受试者针刺檀中穴前后的痛阈值 8.两独立样本均数 t检验, 其前提条件是( ) A.两总体均数相等 C.两总体方差相等 B.两总体均数不等 D.两总体方差不等 E.两总体均数和两总体方差都相等 9.若将配对设计的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均数 t检验, 容易出现的问题 是( ) A.增加出现I类错误的概率 C.检验结果的P值不准 B.增加出现II类错误的概率 D.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不准 E.不满足t检验的应用条件 9 10.两组定量资料比较, 当方差不齐时, 应该使用的检验方法是( ) A.配对 t检验 C.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 E. z检验 B. Satterthwaite t′检验 D.方差齐性检验 答案 1. E 2. D 3. E 4. D 5. C 6. E 7. C 8. C 9. B 10. B 第八章 方差分析 1.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 A.组间均方大于组内均方 ) B.组内均方大于组间均方 D.两方差之比服从F分布 C.不同来源的方差必须相等 E.总变异及其自由度可按不同来源分解 2.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之一是方差齐性, 它是指( ) A.各比较组相应的样本方差相等 C.组内方差=组间方差 B.各比较组相应的总体方差相等 D.总方差=各组方差之和 E.总方差=组内方差 +组间方差 3.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的组间均方反映的是( ) A.随机测量误差大小 B.某因素效应大小 C.处理因素效应与随机误差综合结果 E.各组方差的平均水平 D.全部数据的离散度 4.对于两组资料的比较, 方差分析与t检验的关系是( ) A. t检验结果更准确 C. t检验对数据的要求更为严格 E.完全等价 B.方差分析结果更准确 D.近似等价 5.多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 如果 P < 0.05, 则应该进一步做的是( ) A.两均数的t检验 C.方差齐性检验 B.区组方差分析 D.SNK-q检验 E.确定单独效应 6.完全随机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比较, 经方差分析, 如果 P < 0.05, 则结论为( ) A.各样本均数全相等 C.至少有两个样本均数不等 E.各总体均数全相等 B.各样本均数全不相等 D.至少有两个总体均数不等 7.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若处理无作用, 则方差分析的F值在理 论上应接近于( ) A. F B.SS处理 / SS误差 C. 0 D. 1 E.任意值 a(n1,n 2 ) 10 8.对于多个方差的齐性检验, 若P < a, 可认为( ) A.多个样本方差全不相等 C.多个样本方差不全相等 E.多个总体方差相等 B.多个总体方差全不相等 D.多个总体方差不全相等 9.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中, 两因素X与Y具有交互作用指的是( ) A.X和Y的主效应相互影响 C.X与Y有叠加作用 B.X与Y对观察指标的影响相差较大 D.X对观察指标的作用受Y水平的影响 E.X与Y的联合作用较大 10.多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 如果 P < 0.05, 则应该进一步做的是( ) A.两均数的t检验 C.方差齐性检验 B.区组方差分析 D.SNK-q检验 E.确定单独效应 答案: 1. E 2. B 3. C 4. E 5. D 6. D 7. D 8. D 9. D 10. C 第八章 c2检验 1.两样本率比较,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 P值越小说明( ) A.两样本率差别越大 B.两总体率差别越大 D.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率不同 C.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率不同 E.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率相同 2.欲比较两组阳性反应率,在样本量非常小的情况下(如n1 <10,n2 <10 ),应采用的假 设检验方法是( ) A.四格表c2检验 C. Fisher确切概率法 E.校正配对c2检验 B.校正四格表c2检验 D.配对c2检验 2 3.进行四组样本率比较的c检验, 如 c 2 > c 2 0.01,3 , 可认为( ) A.四组样本率均不相同 C.四组样本率相差较大 E.至少有两组总体率不相同 B.四组总体率均不相同 D.至少有两组样本率不相同 4.从甲、 乙两文中, 查到同类研究的两个率比较的c2检验, 甲文c 2 > c 2 0.01,1 , 乙文 c 2 > c 2 0.05,1 , 可认为( ) A.两文结果有矛盾 B.两文结果完全相同 D.乙文结果更为可信 C.甲文结果更为可信 E.甲文说明总体的差异较大 11 5.两组有效率比较的检验功效相关因素是( A.检验水准和样本率 ) B.总体率差别和样本含量 D.总体率差别和理论频数 C.样本含量和样本率 E.容许误差和检验水准 6.一般分析四格表需用连续性校正c2检验的情况是( ) A. T< 5 B. T < 1或 n < 40 C. T< 5且n < 40 E. T< 5或n < 40 D. 1≤T< 5且n > 40 7.当四格表的周边合计数不变时, 如果某格的实际频数有变化, 则其理论频数是( ) A.增大 C.不变 B.减小 D.不确定 E.随该格实际频数的增加而增减 8.对四种药物进行临床试验, 计算有效率, 规定检验水准a =0.05, 若需要进行多重比 较, 用Bonferroni方法校正后的检验水准应该是( ) A. 0.017 C. 0.025 E. 0.013 B. 0.008 D. 0.005 9.对药物的四种剂量( 0剂量、 低剂量、 中剂量和高剂量) 进行临床试验, 计算有效率, 规定检验水准a =0.05, 若需要进行多重比较( 多个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 用Bonferroni方 法校正后的检验水准应该是( ) A. 0.050 C. 0.025 E. 0.017 B. 0.010 D. 0.005 10.利用c2检验公式不适合解决的实际问题是( A.比较两种药物的有效率 B.检验某种疾病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 C.两组有序试验结果的药物疗效 D.药物三种不同剂量显效率有无差别 E.两组病情”轻、 中、 重”的构成比例 答案: 1. D 2. C 3. E 4. C 5. B 6. D 7. C 8. B 9. E 10. C 第九章 非参数检验 1.对医学计量资料成组比较,相对参数检验来说, 非参数秩和检验的优点是( ) A.适用范围广 B.检验效能高 C.检验结果更准确 E.不易出现假阴性错误 D.充分利用资料信息 12 2.对于计量资料的比较, 在满足参数法条件下用非参方法分析,可能产生的结果是 ( ) A.增加Ⅰ类错误 C.减少Ⅰ类错误 E.两类错误都增加 B.增加Ⅱ类错误 D.减少Ⅱ类错误 3.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如果样本含量一定, 两组秩和的差别越大说明 A.两总体的差别越大 B.两总体的差别越小 C.两样本的差别可能越大 E.越有理由说明两总体无差别 D.越有理由说明两总体有差别 4.多个计量资料的比较, 当分布类型未知时, 应选择的统计方法是( ) A.方差分析 B. Wilcoxon T检验 D. u检验 C. Kruskal-Wallis H检验 E.列联表c2检验 5.两组数据的秩和检验和t检验相比, 其优点是( ) A.计算简便 B.检验假设合理 D.抽样误差更小 C.检验效能高 E.对数据分布不做限制 6.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其检验统计量T是( ) A.例数较小的秩和 C.较小的秩和 B.例数较大的秩和 D.较大的秩和 E.任意一组数据的秩和 7.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其无效假设是( A.两样本有相同的秩和 ) B.两总体有相同的秩和 D.两总体分布相同 C.两样本分布相同 E.两总体分布的位置相同 8.两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为P值小于0.05, 判断孰优孰劣的根据是( ) A.比较两样本的秩和大小 B. P值大小 C.检验统计量T值大小 D.两样本秩和的差别大小 E.比较两样本平均秩( Mean Rank) 的大小 9.在一项临床试验研究中, 疗效分为”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四个等级, 现欲比 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有无差别, 宜采用的统计方法是 A. Wilcoxon秩和检验 C.四格表c2检验 E.计算标准化率 B. 2´ 4列联表c2检验 D. Fisher确切概率法 13 10.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中, 甲组中最小数据有2个0.2, 乙组中最小数据有3个0.2, 则数据0.2 对应的秩次是( A. 0.2 ) B. 1.0 3. D C. 5.0 D. 2.5 E. 3.0 答案 1. A 2. B 4. C 5. E 6. A 7. E 8. E 9. A 10. E 第十章线性相关与回归 1.两数值变量相关关系越强, 对应的是( A.相关系数越大 ) B.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 C.回归系数的绝对值越大 B.回归系数越大 E.相关系数检验统计量的t值越大 2.回归分析的决定系数 R 2 越接近于1, 说明( ) A.相关系数越大 B.回归方程的显著程度越高 D.应变量的变异越小 C.应变量的变异越大 E.自变量对应变量的影响越大 3.对两变量X和Y作简单线性相关分析, 要求的条件是( ) A. X和Y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 C. Y服从正态分布 B. X服从正态分布 D. X和Y有回归关系 E. X和Y至少有一个服从正态分布 4.两组资料作回归分析, 直线回归系数b较大的一组, 表示( ) A.相关系数r也较大较大 C.决定系数R2较大 B.假设检验的P值较小 D.决定系数R2较小 E.Y随X变化其数量关系有更大的变化 5. 1~7岁儿童能够用年龄( 岁) 估计体重( 市斤) , 回归方程为Yˆ =14+ 4X, 若将 体重换成国际单位kg, 则此方程( A.常数项改变 ) B.回归系数改变 C.常数项和回归系数都改变 E.决定系数改变 D.常数项和回归系数都不改变 6.对同一资料进行线性回归与相关分析时, 下列正确的情形是( ) A.r =0时, r=0 C.r>0时, b<0 E.r <0时, r>0 B.r >0时, r>0 D.r<0时, b<0 7.下列双变量中, 适用于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的是( ) A.年龄与体重 B.民族与血型 C.体重与体表面积 E.工龄与患病率 D.母亲文化水平与子女智商 14 8.对同一资料进行线性回归与相关分析时, 下列正确的情形是( ) A.有密切的关系 C.相关关系密切 E.有较强的回归关系 B.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D.存在数量依存关系 9.作线性相关分析时, 当n=12, r=0.767, 查r界值表r0.001/ 2,10 = 0.823, r0.002 / 2,10 = 0.795, 0.005 / 2,10 = 0.750, 则P值范围为( r ) A.0.001<P<0.002 C.P<0.002 B.P<0.001 D.P>0.005 E.0.002<P<0.005 10.经过线性回归分析( n=48) , 得决定系数R2=0.49,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两个变量具有回归关系 C.假设检验的自由度n=46 B.一定有相关系数r=0.70或r= - 0.70 D.回归平方和大于剩余平方和 E.Y的总变异有49%能够由X的变化解释 答案 1. B 2. E 3. A 4. E 5. C 6. D 7. C 8. D 9. E 10. D 第十一章多元线性回归 1.在疾病发生危险因素的研究中, 采用多变量回归分析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省样本 B.提高分析效率 C.克服共线影响 E.减少混杂的影响 D.减少异常值的影响 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 反映回归平方和在应变量Y的总离均差平方和中所占比重的 统计量是( ) A.简单相关系数 C.偏回归系数 E.决定系数R2 B .复相关系数 D.回归均方 3.对同一资料作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 若对两个具有不同个数自变量的回归方程进行比 较, 应选用的指标是( A.决定系数 ) B.相关系数 C.偏回归平方和 E.复相关系数 D.校正决定系数 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 反映自变量对应变量作用大小的是( ) A.决定系数 B.标准化偏回归系数 D.校正决定系数 C.偏回归平方和 E.复相关系数 15 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对回归方程作方差分析, 检验统计量F值反映的是( A.所有自变量与应变量间是否存在线性回归关系 B.部分自变量与应变量间是否存在线性回归关系 C.自变量与应变量间存在的线性回归关系是否较强 D.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共线 ) E.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 6.在多元回归分析中, 若对某个自变量的值都乘以一个常数c( c ¹0) , 则( ) A.偏回归系数不变、 标准回归系数改变 B.偏回归系数改变、 标准回归系数不变 C.偏回归系数与标准回归系数均不改变 D.偏回归系数与标准回归系数均改变 E.偏回归系数和决定系数均改变 7.以下不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应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应变量与自变量存在线性关系 C.残差服从正态分布 B.应变量值相互独立 D.自变量服从正态分布 E.对任意一组自变量, 应变量具有相同方差 8.多元线性回归中的多重共线性指的是( ) A.决定系数 B.相关系数 C.偏回归平方和 E.复相关系数 D.校正决定系数 9.对同一资料作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 若对两个具有不同个数自变量的回归方程进行比 较, 应选用的指标是( ) A.应变量与自变量存在线性关系 C.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 B.应变量与多个自变量相关 D.应变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 E.应变量与部分自变量存在线性关系 10.现测量了102名患有动脉硬化患者的血脂, 应变量为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含 量比值( Y) , 建立回归方程为Yˆ = 8.837 + 0.014(TC) - 0.001(TG) - 0.033(ApoB)。假如其 她指标不变, ApoB由100mg/dl增加到120mg/dl, Y的平均改变量是( ) A.0.110 mg/dl C. 20.000 mg/dl E. 0.220 mg/dl B. 1.248 mg/dl D. 3.644 mg/dl 答案1. E 2. E 3. D 4. B 5. A 6. B 7. D 8. C 9. E 10. E 第十二章 logistic回归分析 1. logistic回归分析适用于应变量为( A.二分类变量资料 ) B.连续性的计量资料 D.正偏态分布资料 C.正态分布资料 E.负偏态分布资料 16 2. logistic回归模型中自变量不能够直接使用的是( ) A.二分类变量 B.连续型的计量资料 D.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