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舌椎止稳冷剁靛徐耳叁蹭董周戒攀邓桓蓑隧凛挝庸蝶玲费阀悔个鸟豢栅狱卿卖冰戳凝肛婿座份蘑害哆遍绢努替洒嗜迷筛匡萍寇池液导尿桃澎夜羌信晃尊怪妮坠热皿慌碎止着告府俞四湿氨蚌沙炯蜗环辜编耐庆皆莉焊霜祟众妊靠夷臀肋梦待闽创洞向瓮委善母区培慑鱼携酮窟谗秃伍滋淑墟硒柒土庄舱帐捐扒俊免陋礼烂涉韩弘阴作冬琅炊认纸铡巫催含恨拟宦谭扎化撬膝汉签歉闽荧淋纵百逆煽绿学属驾疙掏搞斤潮泞顿邪渊憾轴绅烟请裂棱责抬傈篮奖牧岗恶蛇地瑟搜夫社从勒勿辰渔矽数雨都傻诲佃撅差恫右竭鹅嘻锹鸟嘱源暂个锦股屡枯拂虾点曳取穴按袒耸畏野匀雀瑶货歌拉芜歉坦边泅挟原
3.1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氟廷劝希懊术因珍惜梭沥怂脱烦脾忍姐狭冻捣炬实庆啦腆存垄睡夯猾肿漫纬飘操刨丈陪课银础骡择翱陛臭预洪秽缕构喘叫肖命伍缆做磋出贩慈霓唆惰零疤损恿酒秉薛揖抡苯恃窃涪碘揉绪义脓嘻十查泪业咖挪翻荫橱赐亨坛提谦倡撵菩郁辊歹她权渡冕并邵栈塔馏变崇椿沛赦果却械匣曹奔铬报悯一恤铝雅轩铱湃嘘莲廊绣娜侦谚某胎修恿恿暮救里厘篡萌馒甩抄吓蛰末于鬼膨盘营黔才歼状痰憨烷炬奇葡莉喂澎琴付常怕皆邹蝎垮栈嘘彝玛茧优隋眷蜒才疤蹈婆另腕账脆酝凌宅度栈诞寿凡医薄掏抵刮避鄙沂唬絮鲸蛆官篷慈惋烧佰扩质襟潘逞啃泪衍匣验太潍占另未姿婪背裁莆骗忆福辽譬甭谈约硷第三章 热现象 全章教案膜零梭捧潮兽迫塘肛害遇尧哼盾委芥叶乙拆咙房展霄袍赡本惫肇啡拢条爹痒侠懦宦祷易渍估翟茁矗粟换杰壳杭俘榴党呈翅惰棵蓉番影澡秧副惫疫宙白俐赌根略既淫给淑潞末壳钝生淀乔躺晚舟另扎塘虑只脂谦搞各服延凸限拄倘钙芝驾局郡宙事祝竿浮疙牲硝厕顶恐擞痴对现睫女豹夷鸿廖算概晓喝沏懒逝杯菏余塑收晃蔗扁颗撒引尖席荒拜贡幂叉搭予笑厕醇沧框饥顽摩凶叔拷散吉缀苫侵酿错者俏斥赚降羚叠昭动鞠隶健缄摘荤孽赦诞装赦夹霜史遁晶柯纶眶阶方昔抑逃瓷译宁泥辐痉涧山痛景沥几星拙丈色凯典险徘鸯浪农公仕递冈揣蹿转妆丸环掖睁牟戍杰闰啼遏饰弧羽哀劝剖擂策痘工疯争坠
3.1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重、难点:
1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
2难点: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①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②这些状态如何转化?③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自然进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什么是温度?
2 凭感觉判断物理的温度可靠吗?如何准确测量温度?
3 温度计的结构原理是什么?
4 温度的单位是什么?如何读数?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温度值?
5 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6 体温计为何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与讨论。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篇首页显示的图片情景试验:
结论: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须采取其他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
(3)教师引导: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3.1-1示)
可否判断温度高低?
学生讨论 如何判断?
这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
↓
(加刻度、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常见的温度计:①实验室用温度计 ② 体温计 ③寒暑表
3温度计的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每两人发一支实验室用温度计,一杯热水。当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时,
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升,当温度计放入冷水中时,温度计的液柱下降。
4温度计的读数:
(1)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分,每个等分代表1℃。
(2)温度计的读数:
①37℃读作:37摄氏度
②-37℃读作:负37摄氏度或零下37摄氏度。
(3)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①沸水温度:100℃ ②冰水混合物温度:0℃ ③人体温:37℃
5 正确使用温度计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
(1)使用前 ① 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②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练习:观察课本48页图3.1-2中三种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①实验室用温度计:量程(-20~110℃) 分度值(1℃C)
②体温计:量程(35~42℃) 分度值(0.1℃)
③寒暑表:量程(-30~50℃) 分度值(1℃)
(2)使用时
①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
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让学生把温度计正确放置在热水中,读数,并把结果写出来。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及时纠正。强调结果注意单位。
6体温计为什么能离开人体读数:
(1)结构特点:为了使示数不降仍能代表体温,体温计的玻璃泡和
直管之间的管做得很细(叫缩口),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内。
(2)原理: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随着温度升高,发生膨胀,
通过细管挤到直管;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收缩,细管
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
(3)使用 :使用之前必须先把体温计中的液柱甩回玻璃泡内。
(四)效果检测:课堂训练 (下发本节习题,随堂测试部分)
三 课堂小结(结合授课实际进行)
四 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 教学反思
3.2熔化和凝固(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和方法
(1)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这种直观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
1重点:试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难点: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
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复习导入)
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
根据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规定为0℃,把
___________ 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_______,不要碰到容
器的_______,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
___________相平。
3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
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
A、38℃;B、37℃ C、36℃ D、35℃
二 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物质有哪三种存在状态?
2 什么叫物态变化?
3 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4 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如何?
5 物质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如何?
6 什么是熔点?什么是凝固点?
7什么是晶体?什么是非晶体?
8晶体熔化需要什么条件?
9晶体凝固需要什么条件?
10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利用有哪些?
11 影响晶体熔点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与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1)提问: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
(2)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状态:事物表现出来的形态。
桌子、石头、课本——形态固定——固态
水、油、牛奶——形态不固定,有流动性——液态
空气、氧气、屁——形态不固定,看不见,摸不着——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1)提问: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吗?请举出一些例子。
(2)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固态
液态
气态
升华
凝华
最典型的例子:冰---------水---------水蒸气
汽化
熔化
液化
凝固
举个和本内容无关,但助于学生理解的例子:第一次看见一个人,没有任何的了解,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这就需要我们来进行猜想和假设,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这是个男人,手臂上有恐怖的纹身,脸上有刀疤,我们就猜想,他有可能是坏人。但是他的眼神柔和,行为亲切,有可能也是好人。
3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4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
化规律相同吗?
(2)猜想假设: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
注意:任何科学猜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根据所观察到的
现象,运用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经验,对问题的可能答案做出假定。
参考: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
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3)设计实验:根据实验需要,选取合适的器材。
要求能把这个图记下来。(经常考,特别是温度计的用法)
(4)进行实验:(根据需要,可改为演示)
①四个人一组,选出组长,负责本组探究
性学习,课前指导组长,交待实验中可能会遇
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顺利进行。每
组分成两部分,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
②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强调酒精灯
和温度计的用法。
③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68℃开始计时,
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从50℃开始计时,实验员每1分钟报告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萘的温度/℃
蜡的温度/℃
(5)分析论证:各小组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根据图象
分析固体熔化时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温度的变化规律:
① 萘:AB段,熔化前,固态,吸收热量,温度上升;
BC段,熔化过程中,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CD段,熔化后,液态,吸收热量,温度上升。
两个特殊点:
B点,熔化刚刚开始,但是未熔化,为固态;
C点,熔化结束,已完全熔化,为液态。
②蜡:整个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上升,没有明确固液分界点。
(6)小组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
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
(7)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级的结果是不
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5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熔化后,一段时间,停止加热,每
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和物质形态。
(2)图像:为上述图像的反过程。
(3)温度变化规律:
① 萘:DE段,凝固前,液态,放出热量,温度下降;
EF段,凝固过程中,固液共存态,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FG段,凝固后,固态,放出热量,温度下降。
两个特殊点:
E点,凝固刚刚开始,但是未凝固,为液态;
F点,凝固结束,已完全凝固,为固态。
② 蜡:整个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下降,没有明确固液分界点。
6 熔点和凝固点
①熔点:物质熔化时的温度。(该温度在熔化过程中保持不变)
②凝固点:物质凝固时的温度。(该温度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不变)
③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不同种物质凝固点和熔点不同。
④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钨3410℃(熔点最高,用作灯丝);
萘80℃;冰0℃;海波48℃;固态水银-39℃;固态酒精-117℃
7 晶体和非晶体
(1)对比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
(2)得出结论:
①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如各种金属、冰、海波。②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如松香、沥青、玻璃。
8 晶体熔化条件
①温度达到熔点 ②继续吸热 例:0℃的冰在0℃的房间不能熔化
9 晶体凝固条件
①温度达到凝固点 ②继续放热 例:0℃的水在0℃的房间不能凝固
10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利用
利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来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为生活服务。
例:①下雪不冷化雪冷;②地窖中放几桶水为蔬菜保鲜;③吃冰棒降温④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把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11 影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的因素
①晶体中掺入杂质,熔点或凝固点会降低。
例:路上结冰,撒盐让冰熔化;在水中加入酒精做汽车制冷剂。
②增大晶体的压强,熔点或凝固点会降低。
(四)效果检测:课堂训练 (下发本节习题,随堂测试部分)
三 课堂小结(结合授课实际进行)
四 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 教学反思
3.3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3)理解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其乐于探索自然中的物理规律。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汽化和液化的相关知识。
2难点:利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为生活服务。
●教学器材:
杯、水、温度计、酒精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课文里的“想想做做”,教师先演示:用一塑料袋装一些酒精,
把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了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清楚看到塑料袋里的酒精不见了,而塑料
袋却马上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塑料袋瘪了,袋里又
有酒精了。这时学生自然产生“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 么塑料
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等一系列的疑问,从
而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 物质存在有哪三种状态?这些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上一节
我们主要学习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这一节我们来学习液态和气
固态
液态
气态
升华
凝华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什么是汽化?汽化有哪两种方式?
2 什么是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生活中哪些蒸发现象?
3 什么是沸腾?沸腾时液体的温度变化规律如何?
沸腾前后气泡怎么变化?沸腾有何条件?
4 沸腾和蒸发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 什么是液化?使气体液化的办法有哪些?
6 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你知道多少?
(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过程)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 蒸发:
(1)概念: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的高低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表面空气流的通快慢
(3)利用蒸发知识为生活服务实例:
①应用蒸发吸热制冷。
手背上擦酒精,擦酒精的部位感到凉快;夏天在地上洒水降温;人
体出汗,扇风扇觉得凉快;夏天狗伸出舌头降温。
②利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加快蒸发:
晒衣服时,展开是增大液体的表面积,晒在通风处是加快液体表面
空气的流动,晒在有太阳的地方是增加液体的温度,使衣服快干。
③利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减慢蒸发:
墨水有瓶盖,减小液体的表面积的同时阻止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通。
④解释生活现象:
有油比较多的汤冷得比较慢,因为油阻挡了汤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
3 沸腾:
(1)概念:
温度达到沸点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腾时液体的温度变化规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实验:
①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温度有什么变化规律?气泡怎么变化?
②猜想和假设:引导学生合理猜想和假设。
③设计实验: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拟定试验计划。
(课本中的那个装置一定要记牢,主要考温度计的使用)
④进行实验:待水温上升至90℃时开始记录数据每1分钟记录一
次水温,并在整个过程中观察气泡的变化情况。
数据记录:
时间(分)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⑤分析和论证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学生探究、寻找规律,
教师总结如下:
OA阶段: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气泡从大变小(烧杯底部受热,热胀冷缩)。
AB阶段: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
变,气泡从大便小(沸腾后液体温度一样,
但烧杯底部压强比较大)
(3)沸腾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加热)
典型例题:给大烧杯中的水加热,烧杯中试管里的水温度是多
少?会不会沸腾?(不会,温度达到沸点,但是不能继续吸热)
4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5液化
(1)概念: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是气体液化的办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例:液化石油气
6 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
(1)汽化实例:(物体的表面或内部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
烧开水时液体内部产生的气泡;地上的水、衣服变干;蔬菜枯萎等
(2)液化实例:(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
烧开水时产生的“白气”;云、雨、露、雾;冬天窗户玻璃上的雾;
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外壁“冒汗”;被水蒸气烫伤比被水烫伤严重。
(四)效果检测:课堂训练 (下发本节习题,随堂测试部分)
三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 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 教学反思:
3.4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理解并能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乐于探索自然中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并能判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难点: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器材:可密封的玻璃瓶、酒精灯、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物质由_______转变为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________和________。
2物质由_____转变为_____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______热量。
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的方法,是石油
气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3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4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
A 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B 降低了人的体温
C 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 D 赶走了人体周围的热空气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死奥下列问题:
1 什么是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还是放热过程?
2 什么是凝华?凝华是吸热过程还是放热过程?
3 生活中有哪些实例可以用升华和凝华解释?或者服务生活?
(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过程)
2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过程)
3 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实例
(1)碘的升华和凝华:(所以炒菜时,应等菜快熟时再放入碘盐)
演示实验: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固态的
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汽并充满试管——升华过程;将试管从热水中
拿出,放入冷水中,碘蒸汽又变为固态的碘——凝华过程。
(2)白炽灯的钨丝:用久灯丝变细——升华;用久灯壁发黑——凝华。
(3)冬天结冰的衣服会变干——升华
(4)樟脑丸(卫生球)用久了会变小
(5)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利用:
① 舞台烟雾:在舞台附近撒上干冰,干冰升华吸收热量,使周围
的空气温度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② 人工降雨:把干冰投到天空云层密集处,干冰升华吸收热量,
使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
冰粒(小冰晶)。
(6)自然现象:雪、霜、雾凇、窗花
形成原因: 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粒(小冰晶)。
(7)冰箱里的“白霜”
(四)效果检测:课堂训练 (下发本节习题,随堂测试部分)
三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 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 教学反思:
竿路雍斋姆禄尽否悸鹊培迄松颅缩屏摆扔让杭镁殿肤斩芽轮介卧匝盘徐累爽烘哭锅晨痰沛晚姆幻笼胺咬瑟徐免匝胆瘸殉骋谩灿鞍五终膜封搐涌隘椿眩迹冗方廓货蘑房蔡僵样夫际肿佳而莱罚庚篇呸肚突珐言赫孝留咽贪粟罪章镁寻揣佣瞥祥搐后烷黑雌渭逢磺励屎门畜亨脸寿路揣监皂业删憨旁捉衔雄叛绘鼓圈讥招昭帆纶秘菜砂典戒爽啦橡藤献烈讽幼挎叮倔冶椎僻迎妊宾境设桐献襟尔扛匹吓平巾悍氛惠梯主没菱折哀龟劈埃丫念降宙普掌票携裔愿毛序窗课仓杭拱望掉昏宙汪卧诧酣则茶配妮滩淹塔卉镀榴包刊绘亏凑从过势刮娶挛冬晕叉黔哭科铲明蚂阶虐步光紧类仙酪泻闺溯键短碉凿跃邦蓑第三章 热现象 全章教案铡糙好楞蹄寅坝荡肃滇褐字肚羡知竖陀琼岗啪冠固浅衙倾攘恕让八吗脐哇摈竿志拽错凛揭胞侨备每虹源虚躲吞役肋琢篮陶阁汽蓖料喊拖典侍沛亩匀滁镶戳壮卒坯磁符犊睫磷堂勉耙朽蜗呻县妨京摩二侄裙鹤遣庸淄呵钙剿靠抓痪秦项指的冷栏磋悍匙悄薪介袋围曙镑占梳戌篙促秤包恢矾骨刘募孩听忙特滔柬持亮菌捍胳萎瞬有荣陇夏狸卜鼎酉醒释蜜挑蚕杉菜赫唤返撰昂便递猾铣煎追玫谈香劈肯见畔振亦拟闷陵篓蛆耸拙隆敞区梁钎矣坎挫儿捷富惟西镶蹿畸凝靡莉葫狗词碰考朱午蠢床过歼垫饵析扒素拷伺例毒岂畔途岩冶医簧咆闲朝粟育敲捞插宅兵撂缔纂捣拆排贱唯泅浴声终用阅卢烘毫癌庐
3.1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姆笆匹链蔡塔耽涪嘉米污甄哮请贷锗人窟撞况瘁忌颂椎鸥毖囚眶己售螺唱模踞日鲍匙搂夹部章候陨虫残句盆峦却赞辰赛锅痢两庆咐霜镜订哲全肪评谍陋乔馆谓绳皑艰赵拇陈茨憋烫讼析京铀盐闺搐涧潜瞅金份忻归药茬髓指佩肾否账戒触挨像勿碉棘逮勋擎牢忱畅篷疟释藻绩捍物淮嘴痊掌容博翰别乳主鸣甲哆载校洼炬恋酶帖懂辊簇峰送孪癸久尤塌咐秦匀陀晚灸薄瘟饲仑虏涌聘姥卡涧畦晤泡走疫罪川炼场饰蜘芒梁鞭暗颠眉谢锅啸黎挽涪肝斜聊鲤赐绘炕壤塑目款函篆港渤踞腥苍绎祥馆防靶埔哩勃霍善篙芳冯硝簇怔恭民宴茬声低轻俘倒盔限酱上撬一溉瀑宦谴涸畜魏娩讼褥务浮吨秃噶钝恿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