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案:探究浓硫酸的特性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浓硫酸的特性
2. 过程与方法
⑴了解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⑵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判断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实验、讨论与交流,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
问题:稀硫酸的性质初中已学,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化学性质?
讲述:酸的通性的实质是酸电离出的H+的性质。稀硫酸中H2SO4分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H+、SO42- 离子(H2SO4 2H+ + SO42-),所以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展示:98% 浓硫酸的样品
讲述:98%的浓硫酸中含水2%,含大量的硫酸分子。稀硫酸与浓硫酸中所含主要微粒不同,会不会导致他们的性质也有所不同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
观看视频:浓硫酸置于空气中的质量变化
问题:录像看完了,谈谈你对浓硫酸有了怎样的认识?
板书:浓硫酸的特性
1、 吸水性
过渡:浓硫酸有吸水性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浓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干燥剂,它利用的就是浓硫酸吸水的特性。那浓硫酸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
讲述:接下来,我们探究浓硫酸与金属的反应。
问题:①回忆铜与稀硫酸能反应吗?为什么?(稀硫酸只能和排在H之前的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②那铜与浓硫酸能反应吗?
动手实验1:取2滴管浓H2SO4于试管,加入铜片,连接上干燥管(管内放入浸有品红的滤纸和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
问题:观察到什么现象?没有变化我们能就下结论说浓硫酸与铜不反应了?
探究实验2:加热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把记录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小组汇报(补充):(1)品红溶液褪色
(2)反应过程中铜片表面和试管中有较多的黑色物质出现
(3)试管内有白雾产生
(4)试管底部有白色(灰白色)固体生成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教师演示:在试管底部灰白色固体中加入蒸馏水形成蓝色溶液(硫酸铜)
练习:写出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问题:在反应中浓硫酸表现出了什么性质?
板书:2、强氧化性
△
Cu+2H2SO4 CuSO4+ SO2 +2H2O
问题:浓硫酸中+6价的硫全被还原了吗?(有没有全部作氧化剂,表现氧化性)
*浓硫酸除了表现强氧化性还表现了酸性
过渡:浓硫酸是否也能氧化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呢?
问题:铝在常温下能和稀硫酸反应吗?
探究实验3:先将铝条浸入浓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铝条表面的氧化膜),然后将铝条插入浓硫酸观察现象,尝试解释(下结论)。
查阅教材:常温下,铁和铝与浓硫酸作用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铁和铝与浓硫酸继续反应,这个现象叫钝化。
讲述:钝化是一种化学变化,条件是常温。在加热条件下致密氧化膜被破坏,能使反应进行到底(介绍铝的反应)。浓硫酸除了能氧化除金、铂以外的绝大多数的金属,还能氧化一些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
△
(浓)
板书:
C+2H2SO4 CO2 + 2SO2 +2H2O
(浓)
△
S + 2H2SO4 3SO2 +2H2O
(浓)
2HBr + 2H2SO4 Br2 + 2SO2 +2H2O
演示实验:蔗糖(C12H22O11)中加入少量水,然后再加入浓硫酸,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问题:学生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蔗糖变黑——蔗糖遇浓硫酸脱水炭化
引导探究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变成了黑色。推测这是什么物质?
在生成碳的同时还会生成什么物质?
板书:3、脱水性
浓硫酸
C12H22O11 12C+11H2O
介绍: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的区别:
吸水性:浓硫酸与分子H2O结合;
脱水性:浓硫酸按2:1脱去有机物中的H、O原子,生成水。
引导探究b:蔗糖体积膨胀并呈疏松多孔状——有气体产生并逸出(活性炭?)
有刺激性气味——可能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讨论:(1)气体是怎么产生的?
(2) 为什么在加浓硫酸之前先加入少量的水?
(3)但这还只是我们的推测。如何证明用实验证明我们我们的推断是正确的呢?
录象: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产生了使品红褪色的气体
讨论:设计实验验证碳与浓硫酸反应的生成物为CO2和SO2(提供试剂有:品红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澄清石灰水、石蕊试液、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小结:浓硫酸与稀硫酸浓度的差异导致了它们性质的差异,体现出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原理。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