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封丘县 人民法院综合审判法庭 测量施工方案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 1 -
二、编制依据 - 2 -
三、高层施工测量的特点及基本要求 - 2 -
四、施工准备 - 2 -
五、施工控制网布设 - 3 -
六、施工测量 - 5 -
七、质量保证措施 - 10 -
一、工程概况
1、建筑概况
本工程为封丘人民法院综合审判法庭含裙楼,位于新乡市封丘县东风路与幸福路交叉口西北角,框架结构,主楼为地下1层,地上9层;裙楼为地上3层,地下室层高为4.8m,一层层高为4.2米,二层~九层层高均为3.6米,建筑高度34.55米,总建筑面积13287.6㎡,其中地下建筑面积970.35㎡,地上建筑面积12317.29㎡;室内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70.98米,室内外高差1.2m。地下室外墙为300mm厚混凝土墙,±0.000以上及地下室内填充墙采用B06级A3.5级加气混凝土块以Mb5混合砂浆砌筑,±0.000以下采用MU20混凝土普通砖以Mb10水泥砂浆砌筑。外墙保温层采用60mm厚挤塑聚苯板;外墙装饰面为花岗岩,局部为玻璃幕墙;外窗玻璃采用断热铝合金低辐射中空玻璃;地下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耐火等级二级,为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地下室设备用房防水等级为一级,其他部分防水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Ⅱ级,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装由低压配电系统、照明及配电系统、动力配电及控制系统、空调配电及控制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弱电系统、给排水系统、空调通风系统等组成一体化工程。
2、 结构概况
本工程主楼基础形式为天然地基上的筏板基础,筏板厚度为700mm。裙楼基础形式为天然地基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地下室外墙、筏板基础采用抗渗混凝土,其抗渗等级为P6。主楼地下室基础及外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裙楼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上部主体为框架结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二、编制依据
2.1封丘县人民法院综合审判法庭施工图纸;
2.2图纸会审记录;
2.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三、高层施工测量的特点及基本要求
3.1高层施工测量的特点:
1)本工程建筑层数分别为主楼九层包括地下室,裙楼三层。结构竖向偏差直接影响工程受力情况,故施工测量中要求竖向投点精度高。
2)建筑结构立面较复杂,特别是电梯的安装等,对施工测量精度要求亦高。
3.2高层测量的基本要求:
1)遵守国家法令、政策和规范,明确为工程施工服务。
2)遵守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
3)成立严格的审核制度。
4)一切定位、放线工作要自检、互检合格后,方可申请验收。
四、施工准备
4.1、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
及时办理测量资料交接手续;对规划定位桩和水准点进行复测和核准;对测量员进行技术交底;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平面控制网形式及组成;编制测控布置;建立测量数据库。
4.2、测量器具的选用:
序号
仪器名称
数量
用 途
1
电子经纬仪
1台
轴线投测
2
NA32A水准仪
1台
标高传递
3
50m钢尺
1把
轴线量测、标高传递
4
5m钢卷尺
3把
轴线量测
5
对讲机
2部
轴线量测、标高传递
五、施工控制网布设
5.1平面控制网布设
1)布设依据
●本工程平面定位根据甲方和设计院提供的“总平面图”及甲方给的现场桩点为控制点,测量控制点要进行有效的保护。
2)布设原则
●根据总平面定位图,按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原则进行布设。
●选点应通视良好,安全易保护,必要时参考降水支护及土方开挖等方案实施时对点位的影响。
●控制网点采用牢固木桩顶面加钉打入地下,点位周边砌砖保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 布设平面控制网形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定位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基础及首层平面布置图中的关键部位。
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对甲方提供施工控制点进行复核,当复核无误后,根据设计图纸对建筑物进行定位,以轴线点进行各轴线控制。利用经纬仪与50米钢卷尺测出各控制轴线,设立轴线控制桩,建立施工控制网,做为地下室以下建筑物轴线定位、土方开挖等工序的主要依据。对建立的施工控制网认真复核一次,并保存书面的测量放线成果及复核记录,作存档资料。对建立好的施工控制网提供给监理复核,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测距相对中误差1/20000,测角中误差5``。
●考虑地面下沉及土方边坡位移,主要控制点投设在附近半久建筑物上。
●根据轴线进行细部放线。
●当建筑物施工到地下室顶板时,在室内测设轴线矩形控制网做为裙楼和主楼的轴线控制依据,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1mm。
5.2高程控制网的布置及高程的传递
水准点高程使用水准仪3m塔尺往返二次观测,往返观测误差不超过±1mm·,n为测站数,达到精度后取往返观测平均值作为水准高程。
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依据
依据甲方提供的场区大门处高程点,引出自己的高程控制点,至少设置3个。(设置要牢固,并设置复合点),作为土方开挖,地下室施工,地面以上主体施工,以及沉降观察的基准点。
2)基坑高程控制
施工时用钢尺配合水准仪将标高传递到基坑内,以此标高为依据,进行槽(坑)底抄平。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便于使用和保存的位置,根据基坑情况,在基坑内将其引测至基槽外围侧壁,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
3)高程传递
本工程拟定以三点向上传递标高,首先在便于传递标高的部位设置好±0.000标高控制点,每层标高都以首层的原始标高以50m钢卷尺向上传递。传递到本楼层以后,首先用水准仪进行复核无误后,作为本层的高层控制点使用。
4)楼层标高控制
当每层钢筋、模板施工完后,标高应引测到比楼面标高高50厘米的柱、剪力墙的钢筋上,并用油漆涂上标记。当施工楼面砼时,可用水准仪进行控制其标高,砼面平整度控制在±4mm之内。
六、施工测量
6.1±0.000以下施工测量
①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②±0.000以下轴线投测方法
A、±0.000以下的基础施工一般采用经纬仪方向线交会法来传递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
B、首先依据场区平面轴线控制桩和基础开挖平面图,测放出基坑开挖上口线及下口线,并用白石灰撒出。当基坑开挖到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分别投测出基坑边线和集水坑控制轴线,并打控制桩指导开挖。
C、待垫层施工完成后,根据基础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
D、施工放样技术要求如下表:
建筑物
结构特征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²)
测站测定高差中误差(mm)
起始与施工测定高程中误差
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mm)
钢筋混凝土
结构、高度100m
1/20000
5
1
6mm
4
E、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在施工中,每当墙柱浇筑成形拆掉模板后,应在墙柱侧平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并在墙柱侧面抄测出建筑1米线或结构1米线,(1米线相对于每层楼板设计标高而定),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
F、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施工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报验单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
③±0.000以下的标高控制
A、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B、±0.000以下标高的施测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基础(楼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设置在建筑物墙柱上,所标部位,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施工中使用。
C、拆模后,抄测结构1米线,在此基础上,用钢尺作为向上传递标高的工具。
6.2±0.000以上施工测量
为了保证足够的测量精度,满足结构施工的精度要求,根据建筑图及结构图,±0.000以上楼层平面控制采用内控法。
6.2.1平面控制测量
轴线传递采用激光准直仪法。在建筑物首层内测设轴线控制点即内控法。
6.2.1.1采用激光经纬仪,根据首级控制进行校测。首层放线验收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建筑物内。根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在建筑物内做内控点埋设在首层相应偏离轴线1米的位置。
6.2.1.2竖向投测前,应对首层钢板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
6.2.2内控点的埋设
根据主楼首层以上各楼层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在地下室顶板上预埋内控点(每栋楼至少3个)。内控点为预埋200*200的钢板,与板筋用Ф16的钢筋连接,在钢板上打上“+”字控制线,作为竖向投测的基准点。以后在浇筑上升的各层楼板时,在相应位置预留200*200与首层层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小方孔。
6.2.3投点引测
轴线控制点的投测,采用激光准直仪,先在底层基点处架设激光准直仪,调校到准直状态后,打开激光电源,就会发射和该点铅垂的可见光束。然后在楼板开口处用接收靶接收。通过无线对讲机调校可见光光斑直径,达到最佳状态时,通知观测人员逆时针旋转准直仪,这样在接收靶处就可见到一个同心圆(光环),取其圆心作为向上的投测点,并将接收靶固定。同样的办法投测下一个点,保证每一施工段至少3个点,作为角度及距离校核的依据。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图形,且间距不得大于所用钢尺长度。
6.2.4轴线放样
利用激光经纬仪和50米钢尺对待测楼层的接收点所组成的控制网进行角度、距离的测量,作为该楼层的平面控制网,用控制点形成的控制线,根据图纸,进行各轴线的细部放线工作。
6.2.5高程的传递
6.2.5.1在第一层的柱子和梁板浇筑好后,从柱子下面的已有标高点(通常是1米线)向上用钢尺沿柱身量距。
6.2.5.2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6.2.5.3标高的允许误差见下表:
高 度 (m)
允许误差(mm)
层高
±5
全高
±30
6.2.5.4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mm。
6.2.6跨楼层的竖向结构垂直度测量控制
在模板支设过程中,利用垂线法吊线锤,测量模板的垂直度,边测量边调整,直至该楼层的自身垂直度偏差小于3mm。在转角柱的两个外侧打上垂线,利用激光经纬仪进行垂直监控。
6.2.7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1
轴线位置
基础
15
尺 量
独立基础
10
墙、柱、梁
8
2
垂直度
层高≤5m
8
经纬仪吊线、尺量
层高﹥5m
10
全高(H)
H/1000
且≤30
3
标高
层高
±10
水准仪
尺 量
全高
±30
4
截面尺寸
基础宽、高
+8、-5
尺量
柱、墙、梁宽、高
+8、-5
5
表面平整度
8
2m靠尺
塞 尺
8
电梯
井筒
长、宽对定位中心线
+25、0
经纬仪吊线尺量
全高(H)垂直度
H/1000
且≤30
10
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
15
尺 量
11
预埋螺栓
中心线位置
10
尺 量
螺栓外露长度
5
七、质量保证措施
测量工作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测量工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及能否顺利交验,同时也是项目创优工作的必要保证。
7.1、总则
A、测量工作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B、测量外业施测和内业计算要做到步步校核。
C、所有归档的资料和需交付业主的测绘成果必须经过自检、交接检和终检。
7.2、过程控制
A、准备阶段的控制
●根据测绘任务,组织编制测量方案。
●由测放责任工程师对作业所依据的原始资料,测绘成果进行校测、核算,并记录校核结果。
●测量员依据测量方案提出仪器需用计划。
●做好测量仪器及测量辅助工具的校准工作。
●向测量员作好技术交底,使其明确职责和技术要求。
B、阶段的控制
●测量员要按进度和方案要求,安排工作,并作好测绘日志。
●作业过程中应根据《测量仪器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检校维护、保养并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后立即将仪器送检。
●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按作业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
●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
自检:作业人员要按作业要求进行操作,每道过程完成立即进行自检,自检中发现不合格项应立即改正,直到全部合格,并填写自检记录(签字)。
互检:由工程负责人或测量责任工程师组织进行质量检查活动, 发现不合格项立即改正至合格。
交接检:由工程负责人或测量责任工程师组织。上道过程合格后交给下道过程,交接双方记录上签字,并注明日期。
7.3、特殊过程控制
凡被列为特殊过程的,在实施中均作为质量管理点,加强管理,按技术方案要求,进行连续监控并记录。
A、增加自检频率。
B、实行跟踪检查制度。由专业责任工程师跟踪检查,作好记录。
C、实行超标准控制。
- 12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