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师资格证试讲旅游概述教案中职.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9850573 上传时间:2025-04-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试讲旅游概述教案中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证试讲旅游概述教案中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试讲旅游概述教案中职 资料仅供参考 旅 游 学 概 论 教 案 红河州商贸旅游技工学校 谢静 第一章 旅游概述 学习目的:掌握旅游的定义、特征、本质及属性;熟悉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了解不同类型旅游活动的特点和划分方法 重点:旅游的定义、构成、旅游的分类 难点:旅游的本质与属性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旅游的基本概念 一、旅游概念的形成 在中国古代,“旅”和“游”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概念。 旅,即旅行。《周易正义》:“失其本居而寄她方,谓之旅。”游,即游览。古文中有“息焉游焉”一语,还有“谓闲暇无事于之游”。 可见,旅游即旅行游览,是旅行和游览二者结合的活动。 二、旅游概念的类型 1.“艾斯特”定义(1942年瑞士亨泽克尔和克雷夫两位学者提出,70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该组织英文缩写为AIEST):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而且不会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详解:艾斯特定义把旅游看作是一种综合性的现象,既包括旅游者的活动,又包括由旅游活动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该定义具有以下特点: 反映了旅游内涵的综合性; 指出了旅游的两个最突出的外部特征——异地性和暂时性; 强调了旅游目的的非经济性(非就业性)。 2.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简称WTO)1991年6月加拿大渥太华会议对旅游的定义: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它目的离开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3.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中的定义: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它原因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异国她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李天元,李天元,南开大学教授,旅游管理专家,市场营销专家。 主要论著:《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学》 4.谢彦君《基础旅游学》中的定义:旅游是人们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谢彦君,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旅游学专家,国内旅游学术界著名学者。 主要论著:《基础旅游学》。 按照李天元、谢彦君的定义,今天数量众多商务、公务、会议及事务性外出访问旅游都没有包括在内,而现代旅游实践和旅游统计中却是包含了上述活动的。 备注: 旅游一词作为一般日常见语,其含义不包括以商务为代表的事务性外出活动。但在旅游研究中,差旅事务性活动应纳入旅游概念的范畴,因为: l 差旅期间几乎都伴有参观或游览活动 l 旅游接待国或地区都把因事来访者的消费纳入旅游收入账户 l 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众多国际组织都将事务性来访者纳入旅游者的统计范畴 综合定义: 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它原因离开长住地前往异地的旅行和暂时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PPT p.10,第一节结束) 第二节 旅游的本质与基本属性 山东安徽两省三地争夺西门庆故里、中吉两国四地争当“李白故里”引出 第二节旅游的本质与基本属性。 一、旅游的基本属性 旅游的消费属性 旅游的休闲属性 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的经济属性 旅游的社会属性 (一)消费属性 1.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而非生产行为 生产和消费是人类活动对立统一的两大领域。生产是对生活资料的创造和积累,消费则是对生产成果的耗用。在大众旅游活动过程中,必然性地将涉及到食、宿、行、游、购、娱等多种要素,每一要素的发生,显然都是一种典型的消费行为。 2.旅游消费与日常消费不同 由于旅游本身的特征,旅游消费与人们日常生活消费存在许多差异 3.旅游消费和日常消费的区别 划分维度 旅游消费 日常消费 时间维度 间歇性消费 连续性消费 行为方式 消费额度大,非理性消费多 比较理性,精打细算 购买方式 较高层次,大部分是精神享受,追求精神上的愉悦 低层次购买行为,以满足物质需求为主 例子:旅游活动与超市购物 (二)休闲属性 l 旅游活动是一种休闲体验 从主观上来讲,人们外出旅游旨在借助各种休闲活动来调节原有的程式化生活。在旅游观览与体验过程中,自然天放的随意性和畅神自娱的目的性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人们短暂地进入一种相对自由状态,没有了生活与工作的压力,也无须劳作,真正达到了“身”与“心”的双重休整。 l 旅游活动多发生在自由时间 在中国周末双休日和春节、“十一”黄金周是旅游的高峰期,前者适宜于近程旅游休闲,后者则适合到较远的距离之外去体验异域风情。近期,河北、江西、重庆、广州、甘肃等地纷纷出台实施细则,出台周五下午加周末的“2.5天小长假”措施。 (三)社会属性 l 旅游活动扩展了人的社会交往范围 l 旅游活动中的审美活动具有社会性,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四)经济属性 l 扩大国家外汇收入 l 拓宽货币回笼渠道 ,货币回笼的数额、结构、速度和水平,反映一国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市场商品劳务的供应状况、居民消费趋向的变化。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不间断的动态信息。 l 增加国民就业机会 l 提高区域经济水平 (五)文化属性 l 旅游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 l 旅游资源的文化特征也是吸引旅游者的主要因素 总结:旅游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现象,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同时具有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种属性,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活动。 二、旅游的本质 (一)旅游活动是涉及众多层面的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但旅游活动毕竟是旅游者的活动,其根本属性应该取决于旅游者的目的。 旅游的本质是追求审美和愉悦。 (二)本质属性(学术界有争议) l 旅游属于社会文化活动。旅游是人类在基本生存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活动,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 l 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旅游是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l 旅游的属性应该是一种以文化为主,带有经济属性和政治色彩的综合社会现象。 三、旅游活动的构成 l 三要素论: 旅游主体—旅游者(主体地位)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客体、对象的地位) 旅游媒体—旅游业(媒介、桥梁和纽带) l 六要素论: 吃、住、行、游、购、娱六类活动 四、旅游活动的特征 综合定义: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它原因离开长住地前往异地的旅行和暂时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1.异地性(空间) 旅游活动是人们的一种空间移动,离开日常生活地到另一个地方作短暂逗留。 2.暂时性(时间) 人们能够用于休闲的闲暇只是全部时间很少一部分,旅游对每个人来说只能是短暂行为。 3.审美性(高级的精神享受) 旅游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是在物质生活条件基本满足后出现的一种追求欲求,是一种追求愉悦、获取审美学享受的活动。 (PPT p.32,第二节结束)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构成 一、旅游类型的划分标准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从横向比较角度) 异地性:旅游一定要离开日常居住地到另一个地方,要有空间位置的移动,即旅行。 暂时性:或流动性。旅游是流动的,在异地停留时间是暂时的(国际上一般规定不超过1年),最终必须返回原住地。因此,移民不是旅游。 综合性: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综合性。 审美性:或娱乐性。即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去寻找并感受美、奇特、快乐的活动。人们之因此到某地去旅游,或者是因为那里很美、奇特,或者是去散心。总之,旅游的目的能够是休闲、商务、公务、会议、探亲等,一定不是移民就业。 其它:◎李天元主编南开版P56: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田里主编南开高职版16页:异地性、审美性、流动性(暂时性)、综合性 ◎高教版:娱乐性、异地流动性、大众普及性、季节变动性、地理变动性 三、旅游的本质和属性 (一)旅游的属性 旅游是人类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精神文化追求,包括休闲、追求新奇、追求体验感受等,因此主要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但与经济、政治联系紧密。 与经济联系紧密:经济是前提(旅游活动产生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旅游业的兴起缘于经济。 旅游与政治关系密切。表现为:(1)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出境旅游实现的前提;(2)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发展旅游的又一前提。(3)旅游作为交往活动,能够改进国家的政治关系,经济上还能够平衡进出口贸易。 (二)本质属性(学术界有争议) ◎旅游属于社会文化活动。旅游是人类在基本生存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活动,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 ◎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旅游是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旅游的属性应该是一种以文化为主,带有经济属性和政治色彩的综合社会现象。 讨论:你认为旅游最本质的属性是什么?为什么? 分析: 从旅游活动产生的原因看,旅游活动是人类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精神文化需求,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旅游者角度) 从旅游业兴起的原因看,人们之因此会经营发展旅游,是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旅游能够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本质属性是经济性。(旅游经营者角度)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按旅游目的划分 1. 消遣旅游:以娱乐休闲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包括观光、度假、探险等。 (1)观光旅游:以参观、欣赏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为主要目的和游览内容的旅游消费活动。它是最为普通、最为常见的旅游活动类型。 (2)度假旅游:以度假和休闲为主要目的和内容的一种旅游消费活动。或利用假期进行休养和消遣的旅游活动方式。 (3)生态旅游: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的一种以生态景观欣赏和体验为内容的自然旅游活动。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继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之后发展的第三大领域。 2. 事务旅游: 包括商务、公务、会议等。 (1)商务旅游:以经商为目的、将商业经营与旅行游览结合起来的旅游活动。 (2)公务旅游:政府人员因公出访在公务之余进行的参观游览活动。 (3)会议旅游:以组织、参加会议为主要目的,并提供参观游览服务的一种旅游活动。 3.个人或家庭事务旅游:(1)探亲旅游 (2)修学旅游 二、按地理范围划分 1.国内旅游 ①公民在本国国境范围内的旅游活动。②不属于所在国居民的长驻(1年以上)外国人在所在国进行的旅游活动。 2.国际旅游 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访问的旅游活动。包括国际来访的入境旅游和本国居民出境旅游两种情况。 入境旅游:①一般指外国公民到本国的旅游活动。②特殊情况:迄今为止,港澳台同胞来大陆地区的旅游访问活动。(原因:台湾还没有统一,港澳虽然已经回归,但都作为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 出境旅游:①一般指本国公民到她国的旅游活动。②特殊情况:大陆居民前往港澳台地区的旅游活动。 三、其它划分: (一)按组织形式:团体旅游(简称GIT)、散客旅游(简称FIT) (二)按计价方式:包价旅游、非包价旅游 包价旅游是旅行社以一定价格向市场推销的成批量组合的旅行路线产品。它分为全包价和小包价两种。前者包括一次旅游活动的全部旅游服务;后者只包括其中主要的几项服务。 非包价旅游是指旅行社根据旅游者需要按单项计价的旅游活动。主要对象是散客,因此非包价旅游又称散客旅游。 (三)按费用来源:自费、公费、奖励 (四)按旅游距离:远程、中程、近程旅游 (五)按旅行方式:航空、铁路、汽车、海上、徒步、骑车 (六)按活动内容:观光、考古、探险、宗教等 (七)按旅游资源特征:风景名胜、城市旅游、海滩、山地、温泉…… (八)按享受程度:豪华、标准、经济 (九)按旅游要求的特殊性:特种旅游(如生态旅游、探险、狩猎、潜水、登山、汽车拉力赛及洲际、跨国汽车旅行等)、专项旅游(为社会、经济、文化、科研、修学、宗教、保健等某一专门目的而进行的旅游活动)。 附:国家旅游局的划分 观光旅游 :以参观欣赏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为主要目的和游览内容的旅游消费活动。 度假旅游 :以度假和休闲为主要目的和内容的一种旅游消费活动。 专项旅游 :为社会、经济、文化、科研、修学、宗教、保健等某一专门目的而进行的旅游活动。 会议旅游 :以组织、参加会议为主要目的,并提供参观游览服务的一种旅游活动。 奖励旅游 :由企业或社会团体提供费用,以奖励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活动。(与公费旅游相同的是费用均来自公家,不同在于参加人员资格限定为成绩突出者) 特种旅游 :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专门批准,并进行总体协调的具有竞技性和强烈个人体验的旅游活动。一般需要提前申报计划。如生态旅游、探险、狩猎、潜水、登山、汽车拉力赛及洲际、跨国汽车旅行等。 第三节 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指标 衡量(或统计)某地区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指标主要有三种:即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旅游者停留天数。 一、旅游人数 (一)旅游人(次)数统计的意义 对旅游企业:表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完成工作量的多少。 对国家或地区:能够反映该地旅游需求的规模,旅游设施设备条件和服务人员等方面的适应程度及旅游发展水平。 因此,旅游人(次)数统计是制定旅游方针政策、编制旅游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旅游人(次)数统计的内容及方法 1.入境旅游人(次)数统计 (1)根据边防入境登记(中国)。 优点:①入境手续严格,统计资料可靠,准确性强。②连续性强,便于进行动态比较。 缺点:包含了日常往来的边境居民,她们当日入境又当日出境,她们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入境旅游者。 (2)根据酒店住宿登记。有的国家之间没有边防入境登记,如欧盟成员国家。缺点:①遗漏:A.边境一日游游客 B.在亲友家中住宿过夜的入境旅游者。②一人入境后可能住宿多个酒店,难免重复计算,统计结果往往高于实际来访人次。 2.出境旅游人(次)数统计 国际上一般做法是由本国在这些出境旅游者回国入境时,经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 3.国内旅游人(次)数统计 (1)报表资料估计法。由负责组织旅游的旅游企业填报,适用于由旅行社组织的团体旅游者的统计。 (2)住宿点资料估计法。缺点:①并非所有国内旅游者都在各旅馆住宿;②各旅馆住宿的人并非均为旅游者。 (3)定期的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这是国际上一般做法。分为: ①景点抽样调查。在旅游景点连续进行一定时间的抽样,然后推算出全数或所占成数。 ②入户抽样调查。例如中国就是由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1993年以来)和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 以来)分别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农民开展国内旅游抽样调查。 二、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 旅游收入一般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因接待来访的国内外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获取的直接收入。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一般不包括国际间交通客运收入即机票收入。?)。 一般地讲,旅游收入在数额上等于同期国内外游客在该国的消费总额。 国内旅游收入统计方法:抽样调查法。 国际旅游收入和支出的统计方法:银行报告法;抽样调查法;混合法。 三、人均停留天数 指来访旅游者在目的地的平均停留天数,也可用人均过夜次数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