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幻灯片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如有不当之处,请参考专业资料。谢谢,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知识结构图,第1页,课标要求,中考链接,重点难点,教学策略,知识联络,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要求,知识结构,教材编排,第2页,课标要求,利用地图说出我国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记住我国疆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邻国和濒临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简称和行政中心。,第3页,中考链接,掌握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分析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是近年来中考热点,我国领土四至及邻国是中考重点内容,中国濒临“四海一洋”是考查地图利用热点内容。,了解各省区轮廓形状和行政中心及简称。联络实际或材料考查省市或地域轮廓,周围邻省等地理事物将是近年来中考考查重点。,第4页,知识联络,本章是学习中国地理开篇,是以七年级地理学习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知识为基础。,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明确中国地理位置及其重意义。中国疆域是中国地理环境所在空间,疆域地理位置是影响地理环境主要原因;中国各省级行政区位置则是掌握中国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基础。所以,要学好中国地理,首先必须了解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分布,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区域,地理,第5页,教材编排(一),辽阔领土,本节内容编排表现在以下方面:,1、从宏观到微观。,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到从大洲大洋看中国,再到从邻国看中国,又到从中国本身看中国,最终到从中国陆地和海洋看中国。,2、从绝对到相对。,从经纬度看中国到从详细事物看中国。,第6页,教材编排(二),省级行政区划,首先介绍法律法规;,然后介绍省级行政区划详细名称、位置;,最终详细介绍简称和行政中心。,第7页,知识结构,中国的领土和,行政区划,辽阔的领土,省级行政区划,第8页,教学要求(一),辽阔领土,1、学会利用东西两半球地图或地球仪说出我国位置,分析我国地理位置得优越性。,2、记住我国领土面积,能在地图中指出中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海洋及海上邻国,并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3、学会在中国地图中量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东西端之间距离。,4、利用相关资料,比较中国和其它国家位置优劣。,5、经过认识我国辽阔疆域,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第9页,教学要求(二),省级行政区划,能够在我国政区地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单位并记住它们简称和行政中心。,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台湾是我国领土一部分,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神圣责任感。,第10页,重点难点,重点,1、中国地理位置特点;,2、记忆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简称和分布。,难点,1、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性;,2、记忆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简称和分布及形状。,第11页,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互,动,教,师,点,拨,读,图,分,析,口,诀,记,忆,绘,图,认,知,第12页,辽阔领土,地理位置,优越性,半球位置,大洲大洋位置,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海陆位置 及其优越性,广袤领土,领土面积,领土,四至,海陆兼备,陆,陆疆长度,陆上邻国,海,濒临海洋,领海和内海,主要半岛 岛屿 海峡,隔海相望国家,辽阔领土,第13页,省级行政区划,三级制,省(自治区、直辖市、尤其行政区),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省级行政区划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尤其行政区,行政区划,第14页,位置,影响,类型,特点,优势,劣势,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位置及其影响,东半球,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东部受海洋影响,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域,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及同海外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往来,地处环太平洋与,地中海喜马拉雅,结构带交汇处,地,质灾害严重。地,处西北太平洋西部,受台风影响大。,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寒暖适宜气候;南北气候差,异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为发,展各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北部纬度高,热量不足,第15页,领,土,四,至,73,E,135,E,5354N,4,N,第16页,1,2,3,4,5,6,7,8,9,10,12,13,14,15,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第17页,口诀记忆邻国,北逆记:朝俄蒙(檬)哈吉塔(好吉他);,南顺记:越老缅(棉),锡不尼,印巴阿(鸭),第18页,第19页,巧记省名,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云贵川内青藏新,陕甘两宁加海南,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国团圆,第20页,简称记忆,青新宁、冀鲁豫、苏浙皖、湘鄂赣,京津沪、黑吉辽、内蒙古、晋陕甘,川滇黔、桂粤闽、藏琼台、港澳渝,第21页,敬请各位指正!,谢谢!,第22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