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庙子湖与东福山10kV海缆工程
初步设计说明书
舟山启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建设部设证乙级: A
二〇一三年八月
目 录
1概述 1
1.1 设计依据 1
1.2建设规模 1
1.3海缆路由依据 1
1.4 设计范围 2
1.5 投资概算 2
2电力系统 2
2.1 电网概况 2
3路径选择和工程方案 2
3.1路径选择 2
3.2工程方案 9
4路由区工程地质条件 14
4.1区域地质构造 14
4.2地震 14
4.3海底地形 14
4.4海底浅层土工程特性 15
4.5海床冲淤活动 15
5路由区海洋开发活动 16
5.1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 16
5.2路由区附近海洋开发活动 18
6预选路由条件评价及建议 23
6.1预选路由条件评价 23
7 技经部分 24
7.1 编制依据和原则 24
7.2 投资概算 25
7.3资金来源 27
1概述
1.1 设计依据
( 1) 《关于委托开展庙子湖与东福山10kV海缆工程可研编制的联系单》;
( 2)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
( 3) 《浙江电网输变电工程标准化设计《10( 20) kV电缆线路分册》
( 4) 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网工程标准化设计相关指导文件
1.2建设规模
东极庙子湖岛至东福山岛新敷设10kV海缆一根, 根据当地负荷及今后发展综合考虑, 海缆采用HYJQF41-F-8.7/10kV-3×50+1×12B, 海缆长约8.9千米。上岸两侧各敷设10kV陆缆一根, 陆缆采用YJV22-8.7/15-3×50mm2铜芯电缆, 两侧各约需0.5千米。海缆与陆缆采用电缆对接箱对接。
1.3海缆路由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61号)
2. 《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 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27号)
3. 《海底电缆管道保护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 第24号)
4. 《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实施办法》, 1992, 国家海洋局令( 第3号)
5. 《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勘察规范》( GB/T17502- )
1.4 设计范围
本工程设计包括: 1条海缆, 2条10kV单回路陆缆线路。
1.5 投资概算
本工程总投资约1215.4万元, 资金来源为省电力公司。
2电力系统
2.1 电网概况
普陀区东极镇是舟山市唯一没有和大陆电网联网的乡镇, 用电全部由柴油机发电供应。庙子湖、 青浜两岛居民用电由东极电厂供电, 东福山居民用电由驻岛海军观通站供给。东极镇供电经常因发电机组损坏及线路老化等问题停电, 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岛上驻军的战备训练, 制约了东极镇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舟山群岛新区的设立, 舟山电力局加快了对东极镇的电力改造。对东极电厂进行移址新建和电网的扩容、 改造, 东极庙子湖、 青浜、 黄兴三岛实行联网, 直接由新建电厂供电, 在东极电网改造后, 将再与舟山本岛电网联网, 由舟山电网输送10kV到东极, 使东极镇供电形成以舟山电网10kV延伸为主电源, 东极电厂为后备电源的供电网。本项目工程是将庙子湖与东福山进行10kV输电联网。
3路径选择和工程方案
3.1路径选择
一、 登陆点地理位置
根据二个预选路由方案, 共有四个登陆点, 分别为庙子湖LP1和庙子湖LP2, 东福山LP1和东福山LP2。各登陆点的坐标位置见表2-1。
表2-1预选路由登陆点坐标
路由方案
登陆点名称
北纬
东径
方案1
庙子湖LP1
30°11′03.24″
122°41′16.64″
东福山LP1
30°08′38.52″
122°45′32.52″
方案2
庙子湖LP2
30°10′58.22″
122°41′11.97″
东福山LP2
30°08′16.85″
122°45′20.59″
二、 登陆点周边环境
1) 、 庙子湖登陆点LP1和LP2
庙子湖岛位于舟山市沈家门东北方向的海上, 与沈家门相距约45km, 是普陀区东极镇政府驻地。岛形呈长条状, 东南-西北走向, 长约3.6km, 宽约1.5km, 陆域面积2.64km2, 最高点炮台岗海拔136.5m, 海岸线长11.73km, 海岸线曲折, 多湾岙, 湾岬相间。
庙子湖登陆点LP1和LP2均位于岛的最南端的狭长岬角上( 图2-1) 。
庙子湖LP1位于陈财伯像的东侧海岸边, 岸线走向基本上呈SN向, 岸线稍弯曲, 面朝东, 海岸陡峭。登陆点处为基岩, 岩性为燕山晚期侵入的钾长花岗岩, 呈中风化状, 裂隙发育, 有巨大的岩块堆积。登陆点后缘山坡稍陡, 植被稀疏( 图2-2) 。登陆点前沿为青滨门水道边坡, 水深小于20m, 边坡基岩向水下延伸小于15m。
LP1附近没有明显的海岸工程设施, 其南侧200m左右为庙子湖至东福山的光缆登陆点, 附近海面有少量的流网捕捞作业。
陈财伯塑像
庙子湖LP2
庙子湖LP1
图2-1 庙子湖登陆点LP1、 LP2位置图
庙子湖LP1
陈财伯塑像
图2-2 庙子湖登陆点LP1位置及基岩岸线
庙子湖登陆点LP2位于陈财伯像的南侧海岸边, 岸线呈弧状南向凸出( 图2-1) , 坡度较缓。登陆点处为基岩, 岩性为燕山晚期侵入的钾长花岗岩, 呈中风化状, 裂隙发育。登陆点后缘山坡稍缓, 植被稀疏( 图2-3) 。登陆点前沿水深大于30m, 边坡基岩有向水下延伸趋势。附近没有明显的海岸工程设施, 两侧各有一条光缆登陆, 相距较近。附近海面有少量的流网捕捞作业。
光缆
光缆
庙子湖LP2
图2-3 庙子湖登陆点LP2位置及基岩岸线
2) 东福山登陆点LP1和LP2
东福山岛位于庙子湖岛东南约9km, 为东极镇大岙村驻地, 是舟山群岛最东端住人岛, 至 底, 有在册户数268户, 人口634人, 其中常住人口200人左右。驻有东福山海军观通站一支部队。岛形呈东北—西南走向, 长2.8km, 宽1.7km, 面积3.27km2, 海岸线总长约9.2km。岛上最高点为庵基山, 海拔324.3 m。岛上淡水资源缺乏, 当前居民用电由驻岛海军观通站供给。岛上建有埠头两处, 分别位于大岙和沙后潭, 主要用于驻岛军民进出岛屿的交通船舶停靠。
东福山的二个预选登陆点分别位于大岙和沙后潭( 图2-4) 。
东福山登陆点LP1位于大岙村东北侧的岬角处, 岸线走向基本上呈NW-SE向, 岸线稍弯曲, 面朝东北。登陆点处为基岩, 岩性为燕山晚期侵入的钾长花岗岩, 呈中风化状, 裂隙发育。登陆点后缘山坡稍缓, 植被稀疏( 图2-5) 。登陆点前沿水深小于20m, 边坡基岩有向水下延伸趋势。
东福山LP2
外角棚灯礁
外风水礁
东福山LP1
小盘礁
图2-4 东福山登陆点LP1、 LP2位置图
东福山LP1
图2-5 东福山登陆点LP1位置及基岩岸线
登陆点附近没有明显的海岸工程设施, 其西北约150m为大岙村的小湾岙, 岙内可停泊避风的小渔船。湾内建有一座简易埠头, 岸上可见有光缆登陆的禁示标志。
东福山LP2位于东福山的沙后潭, 岸线走向基本上呈S-N向, 岸线向里稍弯曲, 面朝东。登陆点处为基岩, 岩性为燕山晚期侵入的钾长花岗岩, 呈中风化状, 裂隙发育。登陆点后缘山坡稍缓, 植被稀疏, 孤石遍及山坡( 图2-6) , 其中有一块巨大的孤石, 为当地的游览一景。登陆点前沿水深小于20m, 边坡基岩有向水下延伸趋势。
登陆点附近没有明显的海岸工程设施, 其西北约200m为后沙潭的一个交通船停靠码头, 紧邻码头南侧为正在建设的海水淡化厂( 图2-7) 。
东福山LP2
海水淡化厂
图2-6 东福山登陆点LP2位置及基岩岸线
海水淡化厂
交通码头
图2-7 后沙潭登陆点LP2北侧的海水淡化厂和交通码头
3.2工程方案
3.2.1海底电缆及附件型号规格
本工程海底电缆选用三芯铜导体、 截面为50mm²、 交联聚乙烯绝缘、 分相铅包、 12芯光纤复合海底电缆、 单层钢丝铠装、 纤维外披覆, 型号为HYJQF41-F-8.7/10kV-3×50+1×12B 。
3.2.2电缆附件的选择
一、 电缆终端
海底电缆在庙子湖岛侧、 东福山岛侧电缆对接箱处需安装全冷缩电缆户外终端头, 与陆上电缆进行电气连接。
电缆户外终端头按Ⅳ级污区考虑, 其泄露比距不小于3.2cm/kV。
数量统计:
庙子湖岛侧户外终端头1套( 三相一套) ;
东福山岛侧户外终端头1套( 三相一套) ;
二、 电缆接地
海缆在电缆对接箱与陆缆电气连接时, 两端应直接接地。
当杆塔接地电阻值, 在雷雨季干燥时实测大于10Ω, 海缆应单独设置接地装置。
直接接地线, 型号ZJD, 共2只。
接地线: YJV-6/10-1*120mm2, 共20米。
3.2.3海底电缆敷设方式
一、 海缆敷设——水下段敷设方式
根据杭州国海海洋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舟山市普陀区东极镇庙子湖-东福山10kV海底电缆路由预选桌面研究报告》: 海域范围内全新统海相沉积发育, 范围广厚度大, 主要为淤泥及淤泥质土等电缆可采用直接敷设于海底的施工方法; 路由登陆段海域发育基岩, 建议施工时采取适当工程措施。
两侧登陆基岩段, 采用海缆穿管保护方式进行施工。中间海域采用直接将海缆抛敷于海底方式进行施工。
海底电缆保护管, 应选用机械强度高, 抗老化性能好, 抗海水腐蚀的海底电缆专用的铸铁关节套管。
二、 陆地段海缆敷设方式
在电缆终端杆电缆支架处将海缆铠装断开用特殊的锚固装置夹紧, 以达到防止由于热-机械拉力而产生的任何运动。
海缆在终端杆处上电缆支架时, 剥除铠装后应用抱箍( 电缆夹具) 固定。
A.庙子湖侧
自位于庙子湖岛海缆登陆点始, 约60米长沿海边岩石区混凝土包方敷设后, 约50米长采用直埋敷设至庙子湖岛电缆终端杆止。
A.东福山岛侧
自位于东福山岛海缆登陆点始, 约60米长沿海边岩石区混凝土包方敷设后, 约50米长采用直埋敷设至东福山岛电缆终端杆止。
3.2.4海底电缆的保护
一、 概述
海底电缆的损坏80%以上是由于受机械外力的破坏, 如锚害、 近海、 浅滩海洋养殖等破坏, 因此海底电缆的保护成为确保海底电缆能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
海底电缆建成时, 应在报纸、 电台、 电视台进行宣传, 公布海缆位置, 让群众知道, 同时向海事局、 航道、 港务部门登记海缆路由坐标与保护区域以确保海缆运行安全。
二、 警告标志牌
为了保护海底电缆的安全, 不受船只抛锚的损坏, 在各个海缆登陆处设置水线标志牌, 在海缆外侧50-200米处设置一面醒目的禁止抛锚标志牌, 根据地形需要考虑在视野不开阔地带适当增加禁止抛锚牌数量。总计2个水线标志牌, 4个禁止抛锚牌。
3.2.5陆上段
陆上段两侧各需敷设约500米陆缆与海缆连接后与架空线连接。
其中海缆与陆缆采用电缆对接箱连接。
3.2.6路由区海洋水文气象要素与海底腐蚀环境
一、 气象
路由区属亚热带南缘海洋性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季风显著, 风速大, 全年多大风, 春季多海雾, 夏季多热带气旋( 包括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 台风) 。路由区的气象要素特征值依据岱山气象站( 除注明外) 多年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表4-1) 。
表4-1 岱山站气象要素特征表
项目
岱山
气温( ℃)
极端最高
38.6
极端最低
-6.7
年 平 均
16.2
最低月平均
3.3( 1月)
最高月平均
30.6( 8月)
最低日平均
-3.6
最高日平均
32.7
降水( mm)
年 最 大
1295.3
年 最 小
514.7
年 平 均
993.2
月 最 大
294.3( 9月)
风
最大风速( m/s)
35
极大风速( m/s)
>40
主
导
风
向
春 季
ESE、 NW
夏 季
ESE
秋 季
NNE、 SSW
冬 季
NW、 NNW
台风影响月份
5~11, 其中7~9月居多
年平均台风影响次数
2.2
蒸发量( mm)
年 平 均
1376.4
雾 日( d)
年 最 多
45
年 最 少
14
年 平 均
28.5
相对湿度( %)
1月平均
73
6月平均
85
年 平 均
78
雷暴日( d)
年 最 多
44
年 平 均
30.6
二、 海洋水文——潮汐与潮流
舟山海区潮差和潮位一般呈以下规律分布: 平均潮差以岱山、 定海一线为中心, 向西北的大渔山、 芦潮港等站和向东南的沈家门、 庙子湖等站都逐渐增大; 同样, 与潮差相关联, 高潮位由岱山、 定海站一线为中心向东西两侧逐渐增高, 低潮位则逐渐降低。
潮汐特征参考岱山长期水文站的数据( 表4-2) , 属于非正规浅海半日潮类型。
表4-2 岱山水文站潮汐特征值统计( 85高程, 单位: m)
项 目
岱山水文站
( 1978~ )
潮 位
最高潮位
3.08
最低潮位
-2.11
平均高潮位
1.10
平均低潮位
-0.81
平均潮位
0.21
潮 差
最大潮差
4.02
最小潮差
0.04
平均潮差
1.91
涨落潮
历 时
平均涨潮历时
5 h 49 min
平均落潮历时
6 h 36 min
路由区潮流和流向具有半日周期性质, 同时受浅海分潮作用影响, 涨落潮历时呈不对称状, 潮流性质为不正规浅海半日潮型。
三、 波浪
路由海域波浪以风浪为主, 涌浪也有相当比例, 常向浪为N、 NE及SE向。年平均波高0.5m, 最大波高4.2m, 波向东, 年平均周期3.6s, 冬季大于夏季, 各月平均波高和周期变化分别为0.3~0.6m和2.3~4.5s。
四、 泥沙
路由海域的泥沙以从长江口随南下沿岸流带来泥沙为主, 一部分来自外海随涨潮流输入。其悬沙粒径d50在0.0079mm~0.101mm之间变化。泥沙类型多样, 大部份开阔水域泥沙为泥质粉沙或细砂。
五、 主要海洋自然灾害
热带气旋是影响路由海域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 也是施工中十分重视的气象要素之一。据1949~ 出现在西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统计资料显示, 工程海域共发生141个影响台风, 平均每年2.7个。每年5~11月都有可能受热带气旋, 但主要集中在7~9月, 平均每年2.2个。各月中又以8月最多。
1981年9月1日的强台风降水强度虽不大, 但风力强, 北仑、 普陀、 嵊泗、 舟山风力都在12级以上, 其中北仑风速达42m/s, 阵风在12级以上, 8级以上的大风持续4天以上, 而舟山10级以上的大风竟历时60小时以上, 狂风加大潮给宁波、 舟山沿岸带来极大损失。
六、 沉积物腐蚀环境
路由区底质基本以细颗粒沉积物为主, 透气性较差。参考《东海平湖油气田海底管道路由调查报告》( 杭州国海海洋工程勘测设计研究中心, 1993) 在路由海域北侧的海底沉积物指标调查结果( 表4-3) , 路由区海底沉积物处于中-弱还原环境, 对电缆腐蚀性较小。
表4-3 沉积物腐蚀因子统计表
腐蚀因子
pH
Eh
( mV)
Fe3+/Fe2+
有机质( %)
有机碳( %)
碳酸盐( %)
平均值
7.62
129
0.91
1.01
0.58
4.48
范围
7.24~8.01
58~304
0.68~1.26
0.70~1.28
0.40~0.75
4.00~4.93
4路由区工程地质条件
4.1区域地质构造
根据《浙江省区域地质志》, 路由海域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 浙闽粤沿海燕山期火山活动带北段。海区位于浙东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带的北段, 外围构造以北东向断裂为主, 南北向、 北西向断裂为辅, 距区域性深大断裂较远。温州-镇海北北东向断裂带从西部海域经过, 昌化-定海东西向断裂在舟山岛北经过, 龙泉-宁波北东向断裂在舟山岛西部经过, 这些深大断裂在挽近时期属于弱~微弱活动性断裂, 特别在距今一万年以来仅仅有微弱活动。
路由区周边岛屿主要为剥蚀丘陵地貌, 基本为燕山晚期侵入的钾长花岗岩构成, 地层缺失, 仅黄兴岛北部为侏罗系上统酸性熔结凝灰岩。海域范围内全新统海相沉积发育, 范围广厚度大, 主要为淤泥及淤泥质土等。
4.2地震
据区域资料, 场区新构造运动以整体升降运动为主, 断裂活动很少, 并具明显的继承性, 新构造运动期内场区没有产生新的断裂构造。从现有资料看, 场区历史上地震活动水平相当低, 地震少, 震级低, 属于少震小震地区。据记载, 舟山市100m范围内, 仅有过一次震级为4.75级的地震, 震中位置在宁波市镇海, 发生于1523年; 岱山鼠浪岛1985年9月11日发生双地震, 震级分别为3.2级和3.9级。1976年以来舟山附近海域及岛屿曾发生二十余次小于三级的微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 ) 》, 确定本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 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VII度, 区域地壳稳定性为基本稳定类型。
4.3海底地形
路由区位于庙子湖岛与东福山岛之间的海域内, 除两侧登陆段地形略有坡度外, 其余海底地形相对平坦, 水深在41~45m左右。紧邻东福山岛西侧的海域内有一水深至62m的冲刷槽, 分布范围较大, 路由方案二穿越该冲刷槽。西福山岛南侧海域, 即路由方案一及方案二之间有一水深至52m的深潭, 但范围不大, 路由两个方案均未穿越。
4.4海底浅层土工程特性
参考路由海域附近已有项目的路由勘察报告, 路由海域绝大部分海域基本为全新统海相淤泥质粉土、 粉质粘土为主。该全新统埋深0~30m左右, 厚度20m以上, 层理发育, 水平或倾斜状。
全新统下覆有不整合晚更新统老地层, 主要为粘土类沉积物, 可能主要出露于路由两端水下岸坡。
路由区基岩主要下覆于全新统或晚更新统老地层之下, 其岩性、 成因及形成地质年代与周边岛屿相同, 为中生代酸性火成岩, 主要出露于两侧登陆点岛屿附近。
4.5海床冲淤活动
路由区靠近登陆点两段及东福山岛西侧水深62m的冲刷槽, 由于地形影响, 可能略有冲刷外, 路由其它大部分海域基本为全新统海相淤泥质细颗粒沉积物, 且厚度较大, 海底地形较平缓, 因此这些地段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5路由区海洋开发活动
5.1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
根据《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 ) , 中街山列岛附近海域的海洋功能区主要有海洋特别保护区、 浅海养殖区、 度假旅游区、 科学试验区、 增殖区、 海底管线区、 航道区、 锚地区、 预留区等( 图5-1) 。预选路由区及附近主要有海洋特别保护区、 浅海养殖区、 旅游度假区、 科学试验区、 海洋特别保护区研究试验区及预留区( 图5-1) 。各功能区的情况如下。
图5-1 普陀区( 中街山列岛海域附近) 海洋功能区划图( 据普陀区 海洋功能区划图)
中街山海洋特别保护区( 8.4) : 中街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于 5月经由国家海洋局批准建立, 保护区范围: 由①30°12′15″N, 122°37′18″E; ②30°06′58″N, 122°37′48″E; ③30°06′58″N, 122°48′36″E; ④30°13′36″N, 122°48′36″E; ⑤30°13′36″N, 122°37′18″E围成。总面积为202.9km2, 其中岛陆面积10.489km2。保护区隶属于普陀区东极镇, 区内有黄兴岛、 庙子湖岛、 青浜岛、 东福山等4个有居民海岛和41个无居民海岛。保护区所处的中街山列岛横贯整个舟山渔场, 呈东西向狭长形排列, 分布在东西51.2km, 南北13.7km的海域中。保护区内丰富的渔业资源( 鱼、 贝、 藻类等) 、 鸟类资源、 岛礁资源、 旅游景观及其所处的独特而敏感的海洋生态系统都是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
保护区可划分为中街山列岛海洋生态保护区和重点区。重点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和开发利用区。
一级保护区: 1、 黄兴岛西北侧岛礁资源和岩礁性鱼类资源保护区, 保护对象为黄兴岛西北侧岛礁潮间带的贝、 藻类资源及邻近海域黑鲷、 褐鲳鲉、 石斑鱼等岩礁性鱼类亲体资源和种苗资源。2、 叶子山贝藻类资源、 鸟类资源保护区, 保护对象为中街山列岛叶子山岛礁潮间带的贝藻类资源和鸟类资源。3、 石柱山鸟类资源保护区, 保护对象为石柱山上的黑枕燕鸥、 粉红燕鸥、 褐翅燕鸥等鸟类资源。
二级保护区: 1、 中街山列岛无居民岛岛礁资源保护区, 保护对象为中街山列岛保护区范围内的40个无居民海岛岛礁资源。2、 西福山贝藻类资源保护区, 保护对象为中街山列岛西福山等岛礁潮间带的贝、 藻类资源。
开发利用区: 1、 青浜岛东侧海域人工鱼礁增殖放流区, 保护对象为增殖放流品种, 如石斑鱼、 黑鲷等岩礁性生活的鱼类。2、 中街山列岛生态养殖区, 黄兴岛、 青浜岛和西福山等岛礁及周围海域, 开发与保护对象为鱼、 虾、 贝、 藻等主要养殖品种和海珍品。3、 中街山列岛生态旅游风景区, 主体是中街山列岛的黄兴岛、 青浜、 庙子湖、 东福山及附近海域的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 奇特生态海钓旅游区、 极地风光旅游区、 休闲渔业区。
要求严格按照国家关于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科学的开发方式依法进行管理。预选路由位于庙子湖岛至东福山之间海区, 位于中街山列岛海洋生态重点保护区内。
浅海养殖区( 2.2.3) : 位于东极列岛附近海域, 以贻贝养殖为主, 预选路由与庙子湖至西福山之间的浅海养殖区相邻。
海钓度假旅游区( 4.2.5) : 位于东极诸岛及附近海域, 当前初步形成了国际一流的海钓基地。保证度假旅游区的用海需要, 大力发展滨海度假旅游、 海上观光旅游和涉海专项旅游。水质执行不低于二类的海水水质标准, 沉积物执行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
中街山海洋特别保护区研究试验区( 9.1.5) : 位于中街山列岛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内, 主要对保护区内的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生态环境、 海岛生态系统等进行科学研究。保证科学研究试验区用海需要, 禁止在试验区内从事与研究目的无关的活动, 以及任何破坏海洋环境本底、 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普陀风能预留区( 10.1.6) : 东极庙子湖岛, 风能资源丰富, 具有开发风能的前景, 当前尚处于勘测试验阶段, 宜作为预留区保留。应加强对保留区的管理, 暂缓开发, 严禁随意开发。
预选路由位于中街山海洋特别保护区内, 本工程的主要活动是海底电缆的埋设对海底底质的扰动, 这对保护区内的重要保护对象, 岛礁资源和岩礁性鱼类资源、 潮间带的贝、 藻类资源、 鸟类资源的保护一般没有影响, 也不涉及无居民岛岛礁资源。与路由相邻的浅海养殖区、 海钓度假旅游区、 普陀风能预留区等功能区划也不相矛盾, 因此, 预选路由基本符合浙江省和舟山市的海洋功能区划定位。可是, 本项工程的实施, 还是需要十分重视国家对保护区的管理要求, 认真进行环境影响的评价及海域使用论证工作, 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海底质底的扰动、 最大限度的保护电缆登陆点处的风景旅游资源, 确实做好海洋生态及资源的保护工作。
5.2路由区附近海洋开发活动
预选路由区主要包括黄兴岛、 庙子湖岛、 青浜岛、 东福山等岛屿海域, 是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的主要区域, 因此, 海洋开发活动较少。区内主要的海洋开发活动有渔业活动、 海岛度假( 旅游、 垂钓) 、 港口交通、 海底电缆等活动( 图5-2) 。
5.2.1渔业活动
中街山列岛位于舟山渔场的中心区域, 是中国主要经济鱼类生长、 索饵、 繁殖的重要场所, 是主要捕鱼作业区, 被称为”东海鱼仓”。附近岛礁区是大黄鱼和曼氏无针乌贼重要的产卵场、 索饵场、 繁殖基地, 岛礁周围浅海区盛产贻贝、 海蜒、 虾、 紫菜等。海域内水产资源丰富, 主要经济鱼类有带鱼、 大黄鱼、 小黄鱼、 银鲳、 鳗鱼、 鲻鱼、 黄姑鱼、 石斑鱼、 鲐鱼、 海蜇、 鳓鱼、 梅童鱼等; 虾类有安氏白虾、 中国毛虾、 葛氏长臂虾; 蟹类主要是梭子蟹。渔业捕捞活动主要在工程区外围, 工程区附近主要为一些流网和张网作业。东福乡渔民新发展了一种在岩礁上放流网的作业。当地渔民称之为”石流网”。预选路由区基本上没有张网, 但有少量的近岸流网捕捞活动。
7月, 东极新型海洋牧场示范区暨碳汇渔业实验区在舟山沈家门揭牌成立, 地点位于普陀区东极镇庙子湖岛两侧的毗邻海域, 面积约50公顷。该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 计划在5年内投放人工贝藻复合礁500个、 乌贼增殖礁3000个、 岩礁性鱼类修复礁1000个, 修复或改进已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 营造适宜生物生长、 栖息、 索饵以及产卵的生态系统, 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环境; 在此基础上, 采用人工繁育苗种, 在人为修复或建造的适宜环境中暂养, 到达指定规格后, 放流入海, 使其摄食海洋中的天然饵料自然成长; 还进行示范区碳氮磷循环过程和机理、 贝藻类养殖过程中固碳固氮的机制与潜力、 增殖品种放流技术及其效果评价技术、 藻场修复与重建技术、 海洋牧场食物网及能流结构、 海洋牧场生态容量及生物资源增殖密度、 海洋牧场构建技术与模式等一系列研究。
海洋牧场第一期基本建设于 开始, 至 结束, 当前已分7批次投放各类人工鱼礁体7154个, 放流曼氏无针乌贼546万粒, 生物的庇护场和产卵场得到有效增加。
预选路由位于庙子湖与东福山之间, 已基本上避开了上述渔业活动区。
5.2.2海岛度假
海岛度假位于庙子湖岛、 青浜岛、 东福山岛、 黄兴岛等岛屿及附近海域。境内碧海绿岛、 悬崖石壁、 白石砾滩、 奇形怪石, 气候宜人, 适合海钓、 海岛探险、 休闲旅游。东极四岛同时具有风景旅游功能, 主要景点有: 东极日出、 东福山岛、 海上”布达拉宫”青浜岛、 ”里斯本丸”沉船遗址等。本项工程对旅游资源基本上没有影响, 只是在登陆点设置禁示牌时注意景观。
图5-2 路由区周边海域海洋开发活动图
5.2.3港口交通
东极渔港地处舟山群岛最东端的东极镇庙子湖岛, 是舟山市东部渔业乡镇共用性的渔港, 港区水深浪大, 防风浪能力差, 避风条件一般, 是东极小型渔船主要避风渔港。鉴于东极渔港特殊地理位置及防风浪能力差等问题, 以及为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进一步完善东极渔港基础设施, 将改建东极渔港。该工程已列入《浙江省沿海标准渔港布局与建设规划》, 省发改委下发《关于普陀区东极渔港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浙发改设计〔 〕14号) , 已批准普陀区东极渔港工程初步设计, 当前已进入工程建设阶段。本路由的实施将不会影响新渔港的改建工程。
工程区周边主要交通有沈家门-东极庙子湖的交通航线和由庙子湖至东福山岛、 青滨岛及黄兴岛之间的交通航线。该航线主要是东极镇与沈家门之间及各有人岛之间的客运交通线, 运行船舶数量少, 吨位小, 与本项工程之间基本上无影响。
5.2.4 已建海底电缆与管道工程
路由区附近已建海底电缆与管道工程有: 平湖油气管道、 庙子湖至黄兴岛10KV输电电缆、 岱山长涂至庙子湖的海底光缆( 军用) 、 庙子湖至东福山岛的海底光缆( 军用) 。
5.2.5平湖油气管道
平湖油气管道是由东海大陆架平湖油气生产平台至上海芦朝港的油气输送管道, 于1998年底正式投产运行, 从1999年4月起向上海市供应天然气, 日供气规模为120万立方米, 并生产相当数量的原油及副产品。 扩建一期工程和 扩建二期工程完工后, 日供气规模提高至180万立方米。隶属于上海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本路由与该是管道相距大于5km以远, 相互间无影响。
5.2.6庙子湖至黄兴岛10KV输电电缆
该电缆是由庙子湖至黄兴岛的海底输电电缆, 于 铺设, 主要是为黄兴岛居民供电, 隶属于舟山电力局。电缆位于庙子湖岛西部海岸的中间至黄兴岛东部海岸, 全长约3.0km。距本项工程约2.0km以远, 相互间无影响。
5.2.7岱山长涂至庙子湖海底光缆
该海底光缆是由岱山长涂岛东南部下海沿中街山列岛南侧海域向东至庙子湖岛最南端山咀西边登陆, 为军用光缆, 是当前庙子湖岛及周边海岛军民共用的唯一通信光缆。本预选路由庙子湖登陆点LP1和LP2与光缆登陆点相距分另约300m和50m, 路由间相距大于500m。
5.2.8庙子湖至东福山岛海底光缆
该海底光缆是由庙子湖岛南部下海向东南至东福岛北部海岸登陆, 为军用光缆, 是当前东福山岛军民共用的唯一通信光缆。本预选路由庙子湖登陆点LP1和LP2与光缆登陆点相距分另约200m和500m, 路由间相距大于500m。
6预选路由条件评价及建议
6.1预选路由条件评价
6.1.1登陆点条件评价
庙子湖登陆点LP1和LP2均位于庙子湖岛的最南端的狭长岬角上, 岸线基本上呈SN走向, 岸线稍弯曲陡峭。登陆点处为基岩, 裂隙发育, 有巨大的岩块堆积。登陆点后缘山坡稍陡, 植被稀疏, 边坡基岩向水下延伸。
庙子湖两登陆点附近均无明显的海岸设施工程, LP1南侧200m左右为庙子湖至东福山的光缆登陆点, 附近海面有少量的流网捕捞作业。LP2两侧各有一条光缆登陆, 相距较近, 附近海面有少量的流网捕捞作业。庙子湖登陆点条件适合海底电缆登陆。
东福山登陆点LP1和LP2分别位于东福山大岙和沙后潭, 两处均为基岩岸线, 裂隙发育, 后缘山坡稍缓, 植被稀疏, 前沿边坡向水下延伸。
东福山两登陆点附近均无明显的海岸工程设施。LP1西北侧约150m为大岙村的小湾岙, 岙内可停泊避风的小渔船, 内建有一座简易埠头, 岸上可见有光缆登陆的禁示标志。LP2西北约200m有后沙潭的交通船停靠码头及正在建设的海水淡化厂。东福山登陆点条件适合海底电缆登陆。
6.1.2路由条件评价
地形地貌及底质: 路由区两端登陆点基岩岸线向海延伸形成水下岸坡, 略有坡度, 等深线基本平行于岸线展布。其余路由段整体地形较为平坦, 中部水深40-50m左右。靠近东福山西侧有一水深达62m以上的水下冲刷槽, 基本呈NS走向。整个路由区底质以全新统海相淤泥质粉土、 粉质粘土为主, 厚度20m以上, 层理发育, 水平或倾斜状。整体而言, 除两端有基岩裸露及东福山西侧冲涮深槽外, 基本未发现有严重影响路由安全的不良条件, 因此, 工程地质条件适宜海底电缆的铺设。
气象水文: 路由区潮流和流向具有半日周期性质, 同时受浅海分潮作用影响, 涨落潮历时呈不对称状, 潮流性质为不正规浅海半日潮型。波浪以风浪为主, 涌浪也有相当比例, 常向浪为N、 NE及SE向。年平均波高0.5m, 最大波高4.2m, 波向东, 年平均周期3.6s, 冬季大于夏季, 各月平均波高和周期变化分别为0.3~0.6m和2.3~4.5s。
热带气旋是影响路由海域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 也是施工中十分重视的气象要素之一。每年5~11月都有可能受热带气旋, 但主要集中在7~9月, 平均每年2.2个, 各月中又以8月最多。路由勘察及施工均需重视天气的影响。
腐蚀性: 路由区海底沉积物处于中-弱还原环境, 对电缆腐蚀性较小, 在电缆选材及采取防腐蚀方面必须以弱还原环境来考虑。
海洋功能及开发活动: 路由区位于中街山海洋特别保护区内, 项目海底电缆的埋设对海底底质的扰动是对该保护区影响的主要因素。项目的建设对于保护区内的岛礁资源、 岩礁性鱼类资源、 潮间带的贝、 藻类资源、 鸟类资源的保护一般没有影响, 也不涉及无居民海岛岛礁资源。与路由相邻的浅海养殖区、 海钓度假旅游区、 普陀风能预留区等功能区划也不相矛盾, 因此, 预选路由符合浙江省和舟山市的海洋功能区划定位。
路由区对周边的渔业活动、 海岛度假、 港口交通、 海底电缆等开发活动基本也没有影响。但由于路由位于中街山列岛海洋保护区内, 应重视国家对海洋保护区的管理要求, 认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及海域使用论证工作, 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海底质底的扰动、 最大限度的保护电缆登陆点处的风景旅游资源, 确实做好海洋生态及资源的保护工作。
7 技经部分
7.1 编制依据和原则
项目划分、 费用构成及取费标准执行国家能源局 发布的《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 具体如下:
( 1) 《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
( 2) 《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预算定额》第一册建筑工程。
( 3) 《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预算定额》第二册电气设备安装工程。
( 4) 《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预算定额》第三册架空线路工程。
( 5) 《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预算定额》第四册电缆工程。
( 6) 《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预算定额》第五册调试工程。
( 7) 《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预算定额》第六册通信及自动化工程。
( 8) 设备、 材料价格采用市场信息价格。
( 9) 人工费按定额中规定的原则计算。其中普通工为34.0元/工日、 建筑专业技术工为48.0元/工日、 安装专业技术工为53.0元/工日。职工社会保障费、 住房公积金缴费按浙江省相应机构颁布的标准计算。
( 10) 安装工程的装置性材料价格按中电联发布的 出版的《电力建设工程装置性材料预算价格》进行编制。地方建筑材料价格统一执行当地当期发布的信息价。
( 11) 设备价格参考浙江省电力系统最近三个月设备招标平均价。
( 12) 设备运杂费按《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规定计算。
( 13) 环境评价等六项费用( 环境、 地质灾害、 地震、 水土保持评估、 矿产调查、 文物评估等) 按国家规定计列。
( 14) 勘察设计费按《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规定计算。
( 15) 建设期贷款利率按当期银行一年期利率。
( 16) 在采用本可研标准化设计方案时, 当实际工程所在地的自然条件、 建设规模及技术方案不同时, 应对相应的设计方案及参考造价进行调整, 并分析比较。
7.2 投资概算
1.根据工程方案的主要技术原则编制配电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投资概算, 其内容深度和造价水平应满足控制概算的要求。
2.编制说明包括概算编制的主要设计原则和依据, 采用的定额、 指标以及主要设备、 材料来源等。
3.投资汇总如下表:
总概算表
金额单位: 元
序号
工 程 或 费 用 名 称
建筑工程费
设备购置费
安装工程费
其它费用
合 计
各项占静态投资( %)
单位投资
一
配电站( 开关站) 工程
4
3896
45896
0.38
二
海缆线路工程
0
8515236
8515236
70.78
三
调试与试验
50000
50000
0.42
小 计
0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