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公共领域的内容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中的公共领域指的是一个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预。通俗地说,就是指“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根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及政治的活动空间〞。公共领域最关键的含义,是独立于政治建构之外的公共交往与公众舆论,它们对于政治权力是具有批判性的,同时又是政治合法性的根底。公共领域不应代表政治国家,也不应仅代表某一个阶层的民众,而应该是独立的、公开的、公正的、客观的。
2、为什么英国确立了公共播送领域模式
〔1〕约翰·里斯的个人作用
以约翰·里思为代表的播送界几乎从英国播送公司一建立就呼吁播送媒介脱离商业公司、脱离政治控制而独立。认为播送是技术先进、影响巨大的社会公器,不应由商业公司控制,不应成为牟利的工具。
〔2〕政治斗争的妥协
居于在野地位、想要争取执政党地位的反对党,当时已经很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播送媒介由其敌对政党所组成的内阁政府所控制,那么,他们想要执政的时机,将因此而大大减少;而居于执政地位的政党也非常清楚,在英国民主政体之下,受议会制以及反对党分权制衡机制的束缚,自己不可能争取到直接控制的权力。所以,国有公营制的安排,对当时的在野党及执政党来说,都是一个可以承受的安排——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至少也没有落入到敌对党之手。
〔3〕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思潮
战后,国有化以及国家干预政策成为影响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因素。对重要的部门〔铁路、航空、媒矿等〕实行国有化或实行国家干预,公共效劳由公共部门提供。
(4) 出版商担忧新媒体会侵犯他们的广告利益。
3、 情境定义
人们常常会针对具体的情境作出定义,并赋予其一定的意义,并不断进展调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构成了对某些特定情境的共同理解及定义,也就是说,对于某些情境的定义是约定俗成的。 没有共同的情境定义,人们的互动就很难进展。
4、逆向社会化
也称为“文化反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仅有长辈传授知识与标准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与标准给长辈。
5、再社会化
有意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观与行为标准,重新确立与承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标准。
〔1〕非强制性的在社会化。如新兵入伍、移民国外等情况;
〔2〕强制性的再社会化。如监狱中的改造等情况。
6、“镜中我〞的三个阶段
〔1〕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这是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的感觉。
〔2〕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这是解释或定义的阶段,即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
〔3〕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这是自我反映的阶段。 如骄傲、自豪、耻辱等情绪。
也叫做 “反射的自我〞
7、“芝加哥〞学派的影响
〔1〕作为最早的社会学学术共同体,对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众传播进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一批传播社会学研究的经典成果,成为美国传播学研究的奠基者。
〔2〕.影响了传播学研究的技术主义范式〔对加拿大多伦多学派的巨大影响〕
8、?娱乐至死?的观点陈述
〔1〕 电视必定缺乏思想性,而只能迎合娱乐性。电视之所以成为电视,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能“看〞,借助电视,人们看的以及想要看的是有动感的画面——成千上万的画面,稍纵即逝然而斑斓夺目。正是电视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舍弃思想,以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求,来适应娱乐业的开展。因此,电视是纯粹的娱乐工具,所以它对于人类的最大好处在于它提供纯粹的娱乐节目。
〔2〕电视最糟糕的用途是它企图涉足严肃的话题——新闻、政治、科学、教育、商业、宗教——然后给它们换上娱乐的包装。
①电视节目的构成形式导致新闻报道丧失了严肃性。
在一般为半个小时的电视新闻节目中,播音员用“好……现在〞这样的串联词,将原本毫无关联的事件作为整体〔一档新闻栏目〕传递给观众。再残忍的谋杀、再具破坏力的地震、再严重的政治错误,只要播音员说一声“好……现在〞,一切就可以立即从我们的脑海中消失了。在电视的这种模式中,我们看见的是零散不全的新闻,它们没有背景、没有结果、没有价值、没有任何严肃性,它们只能是纯粹的娱乐。
②电视“看〞的特征导致了电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在很大程度是来源于主持人或记者的表演。
简单地说,电视为新闻的真实性提供了一种新定义:讲述者的可信度决定了事件的真实性,这里的“可信度〞指的并不是讲述者曾经发表过的言论是否经得起事实的检验,它只是报道者所——出来的真诚、真实或吸引力。
③商业广告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影响。
在严肃新闻中插播的广告会在瞬间消解新闻主题的重要性,观众可能产生并且需要的深入思考不断被广告打断。这种模式阻碍了电视新闻成为一种严肃的公共话语形式〔比方中国观众经常能在电视新闻对于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严肃报道中,反复看到插播的麦当劳广告〕。
(3)如果强行将娱乐的电视用于严肃的事务,就会走向反面。 我们会在娱乐消灭。
新闻界并没有成为总统的掌中之物,谎话并没有被定义成真理,真理也没有被定义成谎话。而是公众被娱乐得麻木不仁,适应了一个没有连贯性的世界。娱乐贯穿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包括构成公共话语的严肃事务。
“西方民主社会将莺歌燕舞、醉生梦死地消亡,而不是戴着镣铐一路哀歌〞。
娱乐已经成了一片罪恶的汪洋大海,而我们却身处其中自得其乐,其结果是我们因娱乐而死。
9、 “媒介进化论〞
媒介是一个不断变化开展的事物,任何一个媒介都曾经是一个新的媒介,并且必将成为一个旧的媒介。
10、 “人性化趋势理论〞
“人性化趋势〞理论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指出人在媒介演化中的无穷潜力。他说:“人是积极驾御媒介的主人。〞不是在媒介中被发送出去,而是在发号施令,创造媒介的内容。对别人已经创造出的内容,人们拥有空前的自主选择能力。
11、“传播媒介的偏向性〞
〔1〕哈罗德·伊尼斯认为任何媒介都具有时间偏向性〔易于长久保存但难以远距离运送〕或空间偏向性〔易于远距离运送却长久保存性差〕
〔2〕偏向时间的媒介:口语、羊皮纸、粘土、石头 〔我们中国古代的一些媒介:刻石、金器〕。及传统社会联系在一起,强调习俗、延续性、社会秩序的稳定性,注重历史的、神圣的、道德的事物;偏向空间的媒介:纸莎草、纸张。注重科技知识的开展,等级性不明显。
〔3〕他认为中国总是存在改朝换代的问题及中国大量使用纸张这种倚重空间而不是时间的媒介有关。无论帝国的媒介具有何种意义上的过分偏向,均会导致帝国的衰落。不能处理好空间问题,政治统治赖以生存的传播渠道就会遭到破坏;而不能处理好时间问题,那么会导致信仰的缺失及权威的丧失。他指出,当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面临着传播过于偏向空间的问题,因此给西方文明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他是技术悲观主义者。
〔4〕伊尼斯的视角确实独到,他从媒介的角度来重书人类历史应当说是一种开创性的设想,但是及政治、宗教、经济及社会一样,媒介只是推动历史开展动力中的一个因素,完全用媒介来解释文明开展中的一切,包括其经济、军事、政治、宗教、社会及文化的各个方面,牵强附会当然不可防止。
12、“虚假需求〞
对个体的生存与开展来说不是必要的,而且真实需求并非完全出自个体的真实需求与自由选择。豪华别墅、名牌汽车……
13、 “真实需求〞
“人生中必须绝对满足的必不可少的需求——穿着、住房、文化上的营养
14、 虚假需求为什么存在?
虚假需求的来源:社会制造出虚假需求并强加给人们。媒体以及广告是制造虚假需求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制造并推广虚假需求,兴旺资本主义社会就利用经济-技术手段实现了对群众的控制,维护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继续存在。
15、“单向度的人〞
对2000的性格进展调查。发现10%的人具有专制主义性格,15%的人具有反专制主义性格,剩下的75%是混合型的性格。也就是说,除了15%的人外,其他的人或多或少都具有专制主义的性格特点。所谓专制主义性格,在一切专制主义国家中都存在,比方美国,特点是在专制面前放弃了反思与对抗,倾向于认同与屈服。这样的人就是单向度的人。
法兰克福心理学家弗洛姆在?逃避自由?
“当一个人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时,他便觉得孑然孤立而面对着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
为摆脱孤独与焦虑,或者逃避自由,把自己完全隐没在外界〔外界的权威〕当中;或者通过爱及创造性的工作,把自己与外界联系起来。显然,第二种方式更难,因此人们倾向于逃避自由。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材料分析
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