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浙教版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809764 上传时间:2025-04-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教版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复 习 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1、   生物的生活环境主要指存在于生物周围的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包括天气、昼夜、季节、光照、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等,都是影响生物行为的重要因素,生物能对环境刺激作出相应反响。 2、 生物节律性行为:是对环境的某些节律性刺激作出的反响,如昼夜节律、月周期节律(鱼的繁殖)、季节节律(动物的迁徙、换羽,植物的开花、结果)。 3、   生物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及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4、 植物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 第二节                   神奇的激素 1、植物的向光性与生长素。 (1)植物体内的激素:植物体内具有 生长素 、 赤霉素 、 细胞分裂素 等激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 调节 作用。 (2)生长素是由 胚芽尖端 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 达尔文 猜测胚芽尖端会产生生长素, 温特 实验证明了达尔文的科学猜测, 郭葛 从植物体内别离出生长素。 (3)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产生条件:① 单侧 光照射;②具 生长素 且分布不均匀。 产生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 多 ,胚芽生长 快 ; 向阳面生长素分布 少 ,胚芽生长 慢 。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①促进植物的生长;②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的发育;④防止落花落果;⑤低浓度促进植物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应用于 防治杂草 。。 3、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并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作用的物质,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4、胰岛素及血糖含量 血糖:血液中的 葡萄糖 。 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 (1)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 神经系统 与 胰岛素 。 (2)血液中 血糖含量 的升降,决定于 胰岛素 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导致血糖含量的 下降 或 上升 ,从而使血糖维持正常值。 (3)胰岛素的功能:促进人体的葡萄糖储存在 肝脏 内(肝糖元),还能加速血糖的分解。 (4)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病症。 ①胰岛素分泌缺乏:糖尿病。血糖含量 高于 正常值。治疗:服用胰岛素。医治糖尿病可以定时注射 胰岛素 。是否患糖尿病可以检查血液血糖浓度是否为90毫克/100毫升或检查尿里是否含 葡萄糖 。 ②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多吃糖类物质,补充血糖,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 5、 内分泌腺与激素 激素的作用:血液中的 含量 极少,但对生物体的 生长发育 、 新陈代谢 、 生殖 、对外界刺激的反响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内分泌腺与消化腺(唾液腺、胰腺)的区别: ①有无导管: 内分泌腺 无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 毛细血管 。 消化腺 有导管,消化液经导管进入 消化道 。 腺体 激素 作用 影响 脑垂体 生长激素 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缺乏会患侏儒症,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时甲状腺分泌缺乏会患呆小症; 成年人甲状腺分泌缺乏会患大脖子病; 甲状腺分泌过多,引起的疾病是甲亢。 肾上腺 肾上腺素 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 胰岛 胰岛素 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与肌肉里 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低血糖症;胰岛素分泌缺乏,引起糖尿病。 卵巢、睾丸 雌雄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与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与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②分泌物质不同:内分泌腺——激素,消化腺——消化液。 第三节                   神经调节 1.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 体液调节 与 神经调节 ,并以 神经调节 为主。 激素调节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许多的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 调节作用 。 3.小鸟、小虫遇到敌害时会迅速躲避,驾驶员看见红灯就会刹车,这些感觉与反响都是由 神经系统 来控制与调节的, 快速而短暂 ;而体液对生物体的调节 缓慢而持久 。 人在感知环境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响。在这个反响过程中,需要有许多的器官或组织参及,如眼、鼻、耳、皮肤、神经、脑、脊髓与运动器官,这是一个 承受信息 → 传导信息 → 处理信息 → 传导信息 → 作出反响 的 连续过程 ,是许多器官 协调作用的结果。 〔一〕、神经元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根本构造与功能单位。 树突的功能是承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到细胞体。 轴突的外面包着髓鞘,能把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出。 3.神经元的功能。 神经元上的树突承受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信息),并传向细胞体,然后由轴突把兴奋传导到其它他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即兴奋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系统中进展传导。 —6答复以下问题。 (1)填写图中所示构造的名称: ① 细胞体 ; ② 细胞核 ; ③ 树突 ; ④ 轴突 ; ⑤ 髓鞘 ; ⑥ 轴突分枝 ; ⑦ 末梢 。 (2)③的功能是 承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递到细胞体中。 (3)④的功能是 把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中传出。 ——即 神经元 来 获取 并 传递 的。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这三个局部组成。 〔三〕、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 脑神经 、 脊神经 ,它的主要功能是 承当信息的传导 ,负责中枢神经系统及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 1.脑神经: 由脑部发出,总共 12对 ,绝大多数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如视神经、嗅神经、位听神经等。 其主要功能是 支配头部 与 颈部 的各个器官的感受与运动。 2.脊神经: 由 脊髓 发出的神经,通向身体的 躯干、 四肢的皮肤 与 肌肉 ,共有 31对 。 其主要功能是 支配身体的颈部 、 四肢及 内脏 的感觉与运动。 〔四〕、中枢神经系统 1. 脑 与 脊髓 通称为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 中枢 局部。 2.中枢神经系统主要 接收处理 各种信息,并 决定与启动 相应的反响。 3.中枢神经系统受到骨骼的保护,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椎的椎管内。 〔五〕、植物性神经 1.脑神经与脊神经的一局部神经分布到心肌、腺体、内脏器官等处,支配各种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跳、胃肌运动、胆囊收缩等。这些神经叫 植物性神经 。 不受 人的意志所 控制 。 〔六〕、脑的构造与功能 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局部,主要分为 大脑 、 小脑 、 脑干 三局部。 1.大脑。 (1)大脑特别兴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 最高级局部 ,是人的 思维器官 。 (2)大脑的构造分 左、右两个半球 ,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 (3)大脑外表称为大脑皮层,具有许多 沟 、 裂 与 回 ,使大脑的外表凹凸不平。沟与裂之间隆起形成回。沟、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 (4)大脑是我们进展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是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 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密集,形成许多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2.小脑。 小脑位于 脑干 背侧, 大脑 的后下方。 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 协调性 。如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调各种运动。 小脑损伤,会使人 站立不稳 、 行走摇晃 、 不能完成灵巧的动作 。 3.脑干。 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 〔七〕、脊髓的构造与功能 1.脊髓是 脑干的延续 ,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脊髓中有许多神经元,形成许多神经中枢。 2.脊髓是中枢神经的 低级局部 ,主要有传导 与 反射 两个方面的功能。 3.脊髓中的许多神经中枢,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动。但这些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到大脑的控制。 〔八〕、反射 1.对高温物体的刺激,手迅速缩回是一种应答性的反响。这种应答性的反响叫 反射 。 根本方式 。 承受 、 传导 、 处理 。 4.产生反射的过程。 当手碰到高温物体时,首先通过 感受器感觉高温,产生信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 传入神经 传导进入 神经中枢 (在脊髓中),再通过 传出神经 传到达 效应器 ,产生反响,手立即缩回。 产生反射活动的这样的构造叫 反射弧 。 5.反射弧构造的五个局部。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 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 反射弧 才能实现。 〔九〕、神经中枢 1.神经中枢是由一些功能一样的神经元细胞体会聚在一起的,成为专门调节人体某一生理活动的神经细胞群。 2.脊髓中是一些低级的神经中枢,可完成一些根本的反射活动,如 缩手反射 、 膝跳反射 、 排尿反射 、 排便反射 。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的控制。 3.高级神经中枢一般在脑中。 肌腱中的感受器→ 传入神经 → 脊髓中的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产生效果 小腿反弹。 膝跳反射可用来检查一个人的 神经系统 功能是否 正常 。 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 1、动物先天性行为都是动物 及生俱来 、 有固定模式 的行为;它们受 遗传的控制 ,遗传固定下来的行为,对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这种行为是一种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一种低级的 反射 活动 我们把动物及生俱来的行为称为 先天性行为 ,也叫 本能 。 个体 在生活过程中 逐步形成 的,是 通过学习 获得的行为方式。学习过程需要 大脑皮层 的参及。 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 适应环境 的一种 重要反响方式 。 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都是动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是具有 适应意义 的活动。 3.人的后天学习行为 更为复杂 。动物只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响,而人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响,这是动物所不具备的。 【人的学习行为及动物的学习行为相比拟有什么不同?】 〔答案:人类除了对环境中声、光、味等具体刺激作出反响,还能以抽象的语言文字代替具体的刺激引起反射。〕 4.非条件反射 是人与动物生来就有的 先天性反射 ,是 遗传的行为 。非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生下来就存在的, 反射弧 比拟固定。 5.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生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后天性反射 , 反射弧 不固定,可因条件改变而消退。 条件反射是 大脑皮层 的重要功能。需大脑皮层参及。 五、恒定的体温 1.人的体温也保持恒定,保持在 37℃ 左右。 绝对不变 的。恒温是相对的,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在 一定限度 内几乎及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 3. 测量体温的部位:直肠、口腔、腋窝,其中直肠内的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 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值。 〔一〕产热及散热的平衡 1.恒温动物与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 产热 与 散热 这两个生理过程 保持动态平衡 的结果。 2.产热。 (1)在 安静 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 内脏 。 (2)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 寒冷时, 骨骼肌颤抖 ,能使热量 成倍增加 。 (3)精神活动与进食活动也能 影响产热 。(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 3.散热。 (1)散热有 直接散热 与 蒸发散热 两种方式。 (2)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及外界温度的 温度差 。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 皮肤的温度 又可通过血管中的 血流量 来控制。 A、  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 B、  在高温环境中,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 (3)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 比拟少 。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人体是如何调节体温的? 〔答案:人体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与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内的产热与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与控制。当外界的气温低于人体正常体温时,血液温度降至低于37℃,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战栗与使皮肤的血管收缩以减少失热,血温增高回到正常的血温;当外界的气温高于人体正常体温时,血液温度升至高于37℃,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肤的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血温。】 4.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 产热多 ,而 散热困难 ,会出现中暑现象。 〔二〕、体温受脑控制 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 来调节与控制的。 2.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姿势与行为,保温或降温的措施(如增、减衣服),也能调节体温。 第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