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防工程学复习知识点1火灾是失去控制而蔓延的一种灾害性燃烧现象。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可燃物,热源与氧化剂多数情况下为空气。2火灾分类:根据火灾发生地点分类:地上火灾,地下火灾,水上火灾,空间火灾,根据燃烧对象分类,可以分为:固体可燃物火灾,液体可燃物火灾,气体可燃物火灾,带电物体火灾E类,烹饪器具里物质火灾F类,可燃金属火灾。3评定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物质的物理量是闪点,闪点少于28的可燃液体物质属于甲类火险物质,例如汽油;闪点大于及等于28,小于60的可燃液体属于乙类火险物质,例如煤油;大于等于60的可燃液体属于丙类火险物质,例如柴油、植物油。4闪点:能引起可燃物质发生闪然燃的最低温度称作该
2、物质的闪点。闪点是评定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物理量,4爆炸下限:可燃蒸气体与空气组成混合物遇到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5火灾的发生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火灾发生是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火灾的发生随时代进步而增大。火灾防治: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建立消防队伍与机构,研制各种防火设备,制定有关防灭活法规,研究火灾机理与规律。6火灾是一种有害的燃烧现象,火灾过程可分为火灾的发生、蔓延与熄灭三个阶段。7可燃物的种类很多,根据其存在形态可分为气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与固体可燃物。8可燃混合气体的着火方式有两种,一种称为自燃着火,一种称为强迫着火或点燃9自燃机理也称谢苗诺夫自然理论:是指在外部
3、热源加热的条件下,使反响混合气到达一定的温度,在此温度下,可燃混合气发生化学反响所释放的能量大于容器器壁所散失的热量,从而使混合气得温度升高,这又促使混合气的反响速率与放热速率增大,这种相互促进的结果,导致极快的反响速率而到达着火。10自燃温度与什么有关系?1当混合气压力增大时,自燃温度降低,混合气热自燃容易发生。2自燃温度还与燃料与空气的组分比有关。11着火反响有以下两个特征:1具有一定的着火温度Ti。当反响系统到达该温度时,反响速率急剧增大,气体压力急升,并伴有放热、发光等着火现象。2在着火温度到达之前有一个感应期,即着火延迟时间。在着火延迟时间内,反响速率极慢,可燃混合气体浓度变化很小。
4、12强迫点火与自燃着火的不同:第一:强迫点火仅在混合气体的局部点火源附近进展,而自燃那么在整个可燃混合气体中进展。第二:自燃过程必须使全部可燃气体在一定的环境温度To下。第三:强迫着火过程包括在可燃混合气中形成局部火焰,以及火焰在混合气中传播两阶段,因此强迫着火过程比自燃过程复杂的多。13闪点是表示蒸发特性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越易蒸发,反之那么不易蒸发。14液滴的燃烧速度由蒸发速度来决定。15阴燃向有燃燃烧的转变:在一定的条件下,阴燃可转化为有焰燃烧。当灼热燃烧区的温度增加时,热解碳化区的温度也随之增加,热解速度加快,烟气中的可燃气体浓度增加,当遇到明火时,课着火燃烧;即使没有明火,当温度继
5、续升高,也可以使之着火,产生火焰。16阴燃发生的条件:1可燃物在受热分解后必须能产生具有一定刚性构造的多孔碳2发生阴燃需要一个适当的供热源。17当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就形成了预混可燃混合气,一旦着火燃烧,就形成了气体可燃物的火灾蔓延。18当液体温度低于闪点时,火焰蔓延速度较慢;当液体温度大于闪点后,蔓延速度急剧加快。19含可燃液体的固面火灾蔓延因素:1:可燃物体的闪点 2)地面沙粒的直径20固体可燃物火灾蔓延的影响因素:1 固体的熔点 2 材料的特性与环境因素 3外部环境 4 火焰传播方向21烟气的产生:由于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悬浮在气相中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称为烟或烟粒子,含有粒子的气体称为烟
6、气。火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其成分非常复杂,主要由三种类型的物质组成:气相燃烧产物、未燃烧的气相可燃物、未完全燃烧的液、固相分解五与冷凝物微小颗粒。22烟气的危害:1毒害性:1首先由于燃烧消耗了大量的氧气,使得烟气中的量往往低于生理上所需的正常数值。2其次烟气中含有各种有毒有害气体,而且这些气体的含量有的已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正常生理所允许的最低浓度,从而造成人员中毒死亡。3此外,火灾烟气具有较高的温度,这对人也是一个很大的危害。2减光性:由于烟气中含有固体与液体颗粒,对光有色散与吸收作用,从而使得火场能见度大大下降。23火焰可以分为三个区域,最下面的是连续火焰区,中间的是连续火焰区,最上面的
7、是无火焰热烟气区24在火灾中羽流上升撞击顶棚后,沿顶棚以下水平运动,形成顶棚射流。25在多数情况下顶棚射流的厚度为顶棚高度的5%12%,而在顶棚射流内最大温度与速度出现在顶棚以下顶棚的高度1%处。这对于火灾探测器与灭火喷头的安装具有特殊意义,如果它们被安装在上述区域外,那么其实际感受到的烟气温度与速度就会低于预期值。26室内火灾开展的三个过程:起火阶段,全面开展阶段与熄灭阶段。27起火阶段的特点:特点1火灾范围不大,火灾仅限于初始起火点附近2室内温度差异大,在燃烧区及其附近存在高温,室内平均温度低,3火灾开展速度较慢,在开展过程中,火势不稳定;4火灾开展时间长短因点火源、可燃物性质与分布,通风
8、条件等的影响而差异大。由起火阶段特点可见,该阶段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28轰然:是室内着火最显著地特征之一,它标志着火灾全面开展阶段的开场。29当室内平均温度降到最高温度的80%时那么认为火灾进入熄灭阶段。30中性层:在垂直地面的某一高度位置上必将出现室内外压力差为零,即室内外压力相等的情况,通过该位置的水平面称为该着火房间的中性。31烟囱效应:这些竖直通道就好似一座座看不见的烟囱,当建筑物内外存在着温差时,这些竖直通道中就将发生工业烟囱中所发生的种种现象,因此人们称它为烟囱效应。32正烟囱效应:当建筑物内部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由于浮力的作用,在建筑物的各种竖直通道中,如楼梯间,电梯间,管道井等
9、往往存在一股上升气流这种现象称为正向烟囱效应。33反向烟囱效应:当建筑物内部温度低于室外温度时,在建筑物的各种竖直通道中,往往存在一股下降气流这种现象称为反向烟囱效应。火灾蔓延方式:火焰接触、延烧、导热、热辐射、热对流。34火灾负荷:一般把火灾范围内单位地板面积的等效可燃物的木材的数量可定义为火灾负荷。35矿井火灾的风流紊乱现象:风流逆转、烟流逆退与烟流滚退36建筑材料高温下的性能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燃烧性能、力学性能、发烟性能、毒性性能与隔热性能37钢的分类:碳素钢与合金钢。38在活在高温条件下,混泥土的抗拉强度随着温度的上升明显下降,下降幅度比抗压强度大10%15%39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10、不燃性建筑材料、难燃性建筑材料、可燃性建筑材料、易燃性建筑材料。40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包括两局部内容:一是组成构件材料的燃烧性能,二是构件的耐火极限41我国把建筑材料分为:不燃性材料、难燃性材料、可燃性材料、易燃性材料。42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构件在标准耐火试验中,从受到火的作用到起到失去稳定性或完整性或绝热性隔火作用,这段抵抗火作用的时间称为耐火极限,一般以小时计。43研究耐火极限的意义:对建筑构件进展耐火实验,研究构件的耐火极限,可以为正确的制定与贯彻建筑防火法规提供依据,为提高建筑构件耐火性能与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降低防火投资,减小火灾损失提供技术措施,也与火灾烧损后建筑物构造加固补强
11、工作直接相关。44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有三:即稳定性、完整性与绝热性45划分防火分区的面积的根据来源于两个方面,即消防队控制火灾的能力及使用建筑物的人员疏散要求。目的:对防火分区的最大面积严格控制,主要是为了在允许的时间内把火扑灭一般不超过20min,确保建筑物及人员疏散平安。46防火分隔物:具有阻止火势蔓延,能把整个建筑空间划分成假设干较小防火空间的建筑构件称为防火分隔物。可分为两类:固定式,开启与关闭式47防火门:是具有一定的耐火极限,且在发生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门48确定防火间距的根本因素: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有很多,如热辐射,风向,风速、外墙上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开口面积大小,室内的可燃物的种类
12、及数量,相邻建筑物的高度、室内消防设施情况、着火时的气温与湿度,消防车到达的时间及扑救情况等,标准中规定的防火间距是为了考虑防止热辐射作用造成火势蔓延,满足消防扑救火灾时消防车最大工作回转半径的要求,消防扑救的影响作用以及节约用地的原那么。49防烟分区的划分方法:按用途划分、按面积划分与按楼层划分50平安疏散设计的目的:为了防止建筑内部人员因火烧,烟气中毒及建筑构件倒塌破坏而造成伤害,为了给消防指战员迅速扑救火灾及抢救与遇险人员提供方便条件。51影响允许疏散时间的因素:轰然、高温烟气及缺氧对人员的威胁、建筑构件的倒塌破坏。52平安出口:凡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技术法规规定的疏散楼梯或直通室外地面的门
13、都是平安出口53疏散楼梯:具有一定防火、防烟能力且作为竖向紧急疏散使用的楼梯,称为疏散楼梯54根据灭火机理不同,灭火剂大体可分为物理灭火剂与化学灭火剂。55化学灭火剂主要有:卤代烷灭火剂,干粉灭火剂等56水的灭火作用机理:1、冷却作用。水的热容量与汽化热很大。水喷洒到火源处,使水温升高并汽化,就会大量吸收燃烧物的热量,降低火区温度,是燃烧反响速率降低,最终停顿燃烧。2对氧气的稀释作用。水在火区汽化,产生大量水蒸汽,降低了火区的氧气浓度。当空气中的水蒸气体积浓度到达35%时,燃烧就会停顿。3水流冲击作用。从水枪喷射出的水流具有速度快,冲击力大的特点,可以冲散燃烧物,是可燃物相互别离,使火势减弱。
14、快速的水流,带动空气扰动,使火焰不稳定,或者冲断火焰,使之熄灭。57灭火剂有两大类型,即化学泡沫灭火剂与空气灭火剂两大类。58空气灭火剂种类繁多,根据发泡倍数的不同可分为低倍数泡沫、中倍数泡沫、高倍数泡沫灭火剂。低倍数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一般在20倍以下,中倍数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一般在20200倍之间,高倍数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在2001000倍之间。59泡沫灭火剂的灭火作用机理主要有:1由于泡沫的相对密度较小,可漂浮于可燃液体外表,或者附在可燃固体的外表,形成泡沫覆盖层,是燃烧物外表与空气隔离。2泡沫层可以阻挡火焰对燃烧物外表的热辐射,降低可燃液体的蒸发速度或固体的热分解速度,使可燃气体难
15、以进入燃烧区。3泡沫中的水分受热蒸发产生的水蒸气进入燃烧区有降低氧气浓度的作用。60干粉灭火剂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1普通干粉2磷铵干粉3以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钡,碳酸钾等为基料的干粉。61灭火器分类:1按所充装的灭火剂类型分为:水性灭火器包括清水灭火器、酸碱灭火器;泡沫型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2按驱动灭火器的压力方式分为贮气瓶式灭火器;贮压式灭火器;化学反响灭火器,燃气式灭火器。3按灭火器移动方式分为:手提式灭火器,推车式灭火器;化学反响式灭火器,悬挂式灭火器。62灭火器型号的编制课本173页63二氧化碳灭火器可放置在贵重物品仓库,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实验室,配电室,发电机房等场所,扑救棉麻、纺织品火灾时,需要注意防止复燃,不可用于轻金属火灾的扑救。6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其他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的。6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三种根本形式: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控制中心报警系统。66火灾探测器有以下四类:感烟火灾测器,感温火灾探测器,气体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第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