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授课教案
学员姓名: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 所授科目:____________
学员年级:___上课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___时___分至___时__ 分共___小时
教学标题
生活与消费
教学目标
掌握:1.货币的本质与职能;2.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及对经济的影响;3.消费及其类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1.货币的职能;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及措施
难点:1.汇率变动计算;2.通货膨胀率与纸币升(贬)值的计算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计算
上次作业检查
正确数:
正确率:
授课内容:
一 复习上次课内容:
二、梳理知识(新课内容)
一、 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
就是一般等价物。
1.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1)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区分物品、劳动产品、商品
3.货币发展阶段: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的交换----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的交换
(二)货币的职能:货币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表达。
1.货币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与世界货币等
2.区分货币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与其他职能
(三)纸币: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1.纸币发行量的确定: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与服务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3.通货膨胀: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
4.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四)信用工具与外汇
1.经济往来中的两种结算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结算。
2.经济往来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等。
3.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D掌握汇率的计算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二、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会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卖方市场。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会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买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影响,最终由其价值决定。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与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易出计算题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易出材料题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2)某种商品价格变化,与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变化成正相关,与其互补品需求量的变化成负相关。
3.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三、消费
(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居民收入与物价总体水平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居民当前收入、预期收入、人们的收入差距、物价总体水平
2.消费类型
(1)按照消费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2)按照消费的对象: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无形服务);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优化消费结构
D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总家庭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与生活水品成反比。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从众心理——具体分析 求异心理——考虑社会认可与代价
攀比心理——不健康 求实心理——理智
2.做理智的消费者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三、典型例题(有解析题目的详细过程)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农民自己生产、自己食用的粮食具有价值。B.任何商品都具有价值
C.工厂产生的废品因消耗劳动而具有价值。 D.原始森林中的动植物资源具有价值。
2.按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10元人民币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与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的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
A.80,84 B.84,80 C.84,64 D.84,100
3.一般来说,一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将会导致粮食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动。在下图中,可以较为准确反映这种变动的是 ()
价 价 价 价
格 格 格 格
0 需求量 0 需求量 0 需求量 0 需求量
A B C D
4.某镇居民喜食鸡肉与羊肉,近几年镇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养鸡业,市场上鸡肉供给大幅增加。假定羊肉供给未变,这会使 ()
①鸡肉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②羊肉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
③鸡肉需求量减少,价格上升 ④羊肉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
A .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扩大居民消费必须使居民“有更多钱花”“有钱更能花”“有钱花的舒心”,与之相应的有效措施是 ()
①促进就业 ②提高恩格尔系数 ③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④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
A.④---③---① B.①---③---④ C.①---④---③ D.②---④---③
6.2012年某国国民经济总体上是平衡的。假设2013年该国代售商品量增加14%,货币流通速度提高5%,物价水平上涨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民经济要保持平衡,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应 ()
A.减少11.8% B.增加11.8% C.减少16.2% D.增加16.2%
四、课堂练习(可以另附资料)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五、课堂小结(对本次课知识、考点、方法进行归纳)
本次课包括三部分内容,货币、价格与消费,其中,货币一节,常以选择题考货币的职能、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及汇率变化的计算;价格一节,常以选择题考供求关系变化与价格之间关系、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同时以非选择题结合消费考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消费一节,常以选择题考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及以非选择题考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六、下次课内容(写明章节内容)
专题二 生产、劳动与经营
课后作业:五三P18
学员课堂表现:
确认签字:学员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 班主任:___________
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